❶ 用纏論在實際操作中操作太難了,如何判斷大級別中樞,比如日K線的,假如在構成日線中樞第三段結束時進入
其實很容易的,你能判斷某段的結束就行了。
第三段結束其實並不是纏論的本級別的任何買點,只能算是次級別的買點,你按次級別買入,再判斷此段上漲什麼時候結束就可以賣出,完成一次操作。
第三段的高低都是不一定的,第四段上漲多少也是不一定的,這些纏論都無法預判。
❷ 纏論里的走勢必完美,如何判斷走勢結束
纏論不纏清水說,在線段這個階段就可以判斷走勢的結束,不知道對不對,你可以自己去搜一下
❸ 如何確認纏論線段的終點
新線段開始了才能確認舊線段的結束,也就是一個新線段最小走出第三筆的時候,才有可能確認舊線段的終點,經常是走到第四筆才能確認上個線段的終點。
❹ 如何觀察一個線段結束,後續是走中樞離開段還是反向線段
次級別走勢構成本級別中樞,只在一個周期的圖表去分析看,否則容易級別混亂。操作級別一般是更高周期的一段線段走勢,次級別一般就是你經常看的周期圖表的一個線段。纏論最重要的就是級別、級別、級別,一定要搞清楚級別。然後同級別分解和非同級別分解,多看纏師原文和走勢圖,這是唯一的途徑!
❺ 纏論如何判斷線段端點不是最高點或最低點
線段只是走勢的最基本構件,所以不可能精確判斷端點,這就是確定線段的意義!
❻ 如何當下判斷走勢(線段)結束
線段結束是出現反向線段。走勢的背馳是走勢結束的標志。但由於走勢的連接的可能性的分類不止一種,所以走勢的結束並不能無限精確。這就是纏師說的多看走勢圖的功力了!但從操作盈利的角度盈利是第一位的,盈利多少第二位。
❼ 高手請進!纏論里的走勢必完美!如何判斷走勢結束。
先說如何判斷走勢結束,走勢結束要考察背馳,背馳說穿了就是形態加上動力,然後反復對比力度,力度可以直接看K線,根本不需要MACD之類的東西,那些很容易讓人跳進預測的誤區。任何走勢的結束都源於某級別的背馳,本級別的背馳必然導致本級別走勢的終結,但本級別走勢的終結不必然是由本級別背馳引發的,也可能是次級別或者更小級別引發的,這里涉及到小級別背馳引發大級別轉折的情況,如果發生小轉大,次級別的最後一個中樞必然產生三賣。再說說走勢必完美,其實走勢必完美就是一句廢話,只要走勢有上下上結構,就必然會完美,因為走勢是由上漲,盤整,下跌構成,走勢必完美的意義不在於分析過去,而在於對未來的把握,比如一個下跌結束,連接下跌的必然是盤整或者上漲,那麼如何判斷到底是盤整還是上漲,這需要長期磨練,當然,也有一些小技巧。拿走勢必完美去搞過去,那沒有任何意義!
給你貼個圖,大致解釋下如何判斷走勢結束:
大盤的30分鍾分筆圖,圖中數字和數字之間的連線代表一筆,以下所提到的級別都是筆級別的,跟段級別有明顯區別,注意區分。
6到19是個日線級別的中樞,1到6和19到26都是30分鍾級別的走勢,對比這兩個30分鍾級別的力度,很明顯,19到26要小於1到6,這是第一個背馳,日線級別。再看21到26,21到22和25到26是5分鍾級別走是,他們是圍繞30分鍾中樞22到25的震盪,很明顯25到26的力度小於21到22,這是第二個背馳,30分鍾級別的。23到24和25到26是盤整背馳,這是第三個背馳,30分鍾級別的。再看2526內部,你可以在5分鍾圖上看,2526內部反映在5分鍾上,其內部有個1分鍾級別的小中樞,這是第四個背馳,內部中樞背馳,如果這樣細分下去,理論上,你甚至可以找到盤中成交的那一筆,這就是區間套,尋找背馳來判斷走勢結束的方法。為什麼26開始的走勢這么凌厲,這很簡單,因為多周期共振了,26至少是日線級別的背馳,反映在30分鍾圖上,意味著這里至少會有3筆,而且第三筆會創新高!目前還在走第一筆!就是看不慣樓上的這位,說什麼遇到他是樓主運氣好,懂纏論沒什麼了不起的,關鍵是要會用,並發展出自己的操作體系。
我還引起爭論了,實在抱歉,看樓主的提問,看樣子也不是初學者。先回答樓上的問題,看了樓上對當初學纏過程的描述,表示理解。如果背馳成立,至少會有3筆以上,但第三筆會創新高是我自己加的,纏論沒法保證這個,對於纏論來說,第二買點比第一買點低的情況也可能發生,這是最弱的走勢,但可以肯定的是,背馳之後一定有三筆走勢。所以我說纏論等於廢話,就算不背馳,也有三筆走勢!背馳之後還會有背馳,也就是背了又背的情況,今天大盤的分時圖就是很好的例子,背了就是不漲,所以背馳之後還需要一套確認技術,纏論的二買有時候就是,但二買似乎也不是那麼完美,更穩健的操作方法是做筆或者線段的延伸。
單從纏論來說,判斷走勢結束有兩種方法,一個是背馳,也就是第一類買賣點,還有一個是確認,比如30分鍾圖下來一筆不破2826點,之後的上漲又創新高,就可以確認之前的走勢完結,在操作的角度,你可以在確認之後的回調進場。但這也是有風險的,買不到最低價,而且新走勢也隨時可能完結,如果做一買,可能會買在最低點,但是會背了又背,樓上的同學,對於這個,你有解決方法嗎?
如果要當下判斷走勢結束,這個沒有人能做到百分百,就算你弄來纏師說的三大體系,百分百成功也是不可能的,不確定性是資本市場的根本特徵,也是資本市場吸引人的地方。樓主說的更高的角度是指哪個角度?如果站在操作的角度,我解決的方法是操作系統,比如針對背了又背的情況,我會在每次背馳的時候都進場,但是每次觸發到止損位就出局,這樣做,可能我會虧損很多次,但是只要抓住真正的那個背馳,盈利是可以做到的。其實真正難的不是這個,而是執行!而執行就涉及到了心理的角度,貪嗔痴,很多人都說要克服貪嗔痴,但我不這么認為。貪嗔痴和戒定慧一樣,都是人與生俱來的,如果去掉貪嗔痴,戒定慧也會一並跟著消除,貪嗔痴不是不好的,戒定慧也不一定是好的,萬事沒有好壞,只有存在,而真正的境界在於自己什麼都不是,而又什麼都是,既不是貪嗔痴,也不是戒定慧,當下一刻需要什麼,我就是什麼,有的只是全然的臨在產生的那種寧靜,平和,安詳。所以說炒股就是學佛。如果樓主能做到這個境界,還會去糾結於如何判斷走勢結束嗎,纏師某課裡面的那種感覺早就找上你了。
剛看了下樓主的資料,真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樓主自己就是高手,至少比我強,我就不摻合了!
❽ 纏論這個分幾段怎麼判斷的謝謝各位
如果這是隨意畫的圖形,按照定義只能把1-8當成一段,後面的未知。但顯然你截取的是真實走勢,對於真實走勢就不能太拘泥於定義了,否則肯定會導致級別混亂。比如2和4的位置,就差那麼幾個價位而已,從力度上看應該還是屬於1-2這個方向的延續,如果4>=2就是肯定的,但現在區區幾個價位的差距硬要按照定義否認這個線段的存在就有點一根筋。你可以參考下MACD指標,它對線段力度的確認還是有點參考價值的,至少應該把1-4確認為一段。
然後是4-7這段應該也可以這樣理解,甚至有時候如果4-5的力度比較大,比如有明顯地穿越MACD0軸的情況出現你完全可以把45直接當成一段,雖然嚴格按照定義這只是一筆。線段的劃分經過實踐檢驗應該以力度為首選,有時候符合線段劃分但力度非常弱的3筆完全可以忽略掉!
你沒有截圖MACD或其它輔助判斷力度的指標的情況,我不好直接說詳細的劃分,不過憑經驗和感覺,1-8之間應該能當劃分出3根線段來理解,沒必要死扣定義。
❾ 線段走勢類型如何結束
1,首先我不贊成用纏的筆和線段的內容來分析走勢,這點我以前回答問題時說過的。
2,在你的圖中,14以前的每個分段走勢都是一個1分的次級別走勢類型,注意的是:14以後的走勢其實到我圖上的1點位置時此時的走勢級別已達到1分次級別的走勢類型了,在我圖上的標注中,走勢從1到4是個1分次級別的中樞(註:此時也可以認為1-4是一個1分次級別的走勢類型),後面的走勢都是圍繞這個小中樞做震盪,目前看由1點算起的走勢就達到1分級別的走勢,也就是從1算起到後面結束點就是一個1分級別的中樞。至於下周後面的走勢怎麼走?其中一個就是後面走勢要走好的話,圖上大概說了下我的看法,究竟怎麼走最終還是看市場的。
3,市場的走勢是不可知的,所以分析時不要有任何一個主觀的看法,包括纏說的走勢分類(我記不清在哪課說的了)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點你得慢慢體會了,我也說不清。
這點就從你的圖上你看看,14點之前的走勢是可以很好的找出來的,都是一個拍子,但14以後的走勢就象變了個拍似的,怎麼去找走勢感覺?我想只有多看不同周期的圖,除此好像難有其他的方法呵。但是我的一個經驗就是:走勢但凡變拍時就是關注的時,後面的走勢就仔細要看清了,這個供你參考。
❿ 看過你的 高手請進!纏論里的走勢必完美!如何判斷走勢結束,我的QQ 7804663,我是纏友,交個朋友吧
1、理論上,只要運用形態加動力就能判斷走勢結束,方法也很簡單,就是用背馳,那麼背馳分為趨勢背馳跟盤整背馳,只要形態符合,找對對比力度的兩段或幾段走勢就能判斷。如果是小轉大,那麼就觀察次級別最後一個中樞是否有第三類買賣點即可。
2、但是,事實上真的這么簡單嗎?絕對不是!纏師說過,走勢本身是不患的,走勢必完美是建立在不患基礎上的患。所以你事後去看走勢,完全符合纏論,因為走勢被纏論患了,所有走勢都逃不出纏論的框框。而纏論的基礎是不患的,意味著你判斷走勢的概率永遠只有50%,那麼你用50%的概率去判斷走勢,其正確率必定和拋硬幣是一樣的。道理很簡單,當下是背馳了,而且是非常明顯的背馳,但是走勢完全可以忽然加速,使背馳消失得無影無蹤。還有一種情況:走勢的速度非常快,圖上沒有任何背馳(背馳存在於分筆甚至更小的級別中),但是忽然就反轉了(也就是小轉大),所以就算你會背馳了,會小轉大了,也會被走勢搞得暈頭轉向。那麼背馳的意義除了用來事後分析之外,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能,走勢可能會在這里結束。
3、那麼,如何判斷走勢結束?纏師提出了合力,看合力的方向既可,過去的合力可以通過走勢圖反應出來,但是當下的合力,豈是走勢圖能反映的?構成合力的因素成千上萬,豈是幾張圖表,幾個指標能反映的?但還是有規律可循的,所謂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技術分析,也只不過是一個指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