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買了200股成交價是5.16,成本價是5.19,可漲到5.29了怎麼盈虧才是12.91 怎麼算傭金的啊
首先,你買的應該是上海的 A股.
交易費用3部分:
傭金,收取基數是買入和賣出金額的0.08%-0.3%,5元起步.
印花稅,基數是賣出金額的0.1%.
過戶費,上海A股每買入或賣出1000股收取1元,1元起步.
所以你的交易費用總計:10元傭金+1.06印花稅+2元過戶費=13.06元
盈利總計:5.29-5.16*200-13.06=12.94
② 股票交易費咋算的我剛買200股 股票,成交價2600,算下來多扣我7.83元,我傭金1.5‰,誰幫我算下
不可能扣這么多,現在軟體顯示的數據,不代表真實所扣的費用,晚上數據清算完畢後才會顯示正確的數據。所以最好等晚上數據更新後再看。
③ 16.08元買進200股某深市A股,傭金8‰,多少錢賣出才能賺錢 請列出詳細的費用說明。比如買
認真看你傭金8‰,已經超出上限3‰ 如果說是作業課,請看下面演算法:
列出詳細
1、買入費用:傭金:16.08*200*0.8%=25.73元,
過戶費0。
2、要賣出賺錢的定價,計算買入成本率:16.08*200*0.8%*2/(16.08*200)*100=1.6%
賣出賺錢的價>按成本率1.6%,賣出價16.08*1.7%=16.36元
賣出費用:
傭金:16.36*200*0.8%=26.18元;
印花稅:=16.36*200*0.1%=3.27元
過戶費0。滬市A股比深市A股多個過戶費,收費是成交量*0.06%,如果說200股**0.06%
=0.12*2=0.24元
盈利復算=(16.36-16.08)*200-(25.73+26.18+3.27)=0.82元
滿意的請採納。多謝!
④ 同一隻股票,第一次買入200股,15元,第二買入300股13.74元,最後13.36出了300股,剩餘
第一次是買入300股,15元,第二次買入是200股,13.74元,你的成本應為(300*15+200*13.75)/(300+200)=14.50元。
最後13.36元出了300股,(14.50*500-13.36*300)/200=16.21元。
就是系統給你算了,乘下的200股要漲到16.21元可以保本。
系統大致是這樣給你計算的,當然這其中還有交易費用沒有計算,所以略有誤差!
⑤ 關於股票交易傭金問題
樓主你哪的 傭金 就是5元
過戶費 = 0.0006 X 200 = 0.12
應該是 5.12 的 手續費
樓主你把你的交易記錄上個圖 更有說明性,證券公司 費用收取是不會有問題, 同一都是櫃台設置。
⑥ 買股票3·1買進,收盤3·07,我買了200股,怎麼我虧損了16·67元,怎麼算我...
3.1*200股614元,那麼傭金加過戶費(上海1元)+手續費(深圳最低5元,上海10元),所以你自己算算就知道了,另外,你的說證券公司交易交割單上也會有詳細的明細的,你開戶時沒有和證券公司談傭金比例?
⑦ 第一次買入200股價格21.21元,為么收的是4262.06元,交易費用怎麼算
印花稅 0.3%
手續費 0.162%
過戶費 成交股票數量的0.1%(最低一元)
(這只是買進的費用,你股票賣出去還得這樣收一次費,真黑!)
⑧ 我15塊買了300股,又花17塊買了200股,跌到16塊,我賣了300股,賠錢嗎
15塊買的300股,16塊賣出,賺300。17塊買的200股,在16塊時,虧200。整體來說,扣除買賣手續費,還是賺的。軟體會幫你計算好盈虧,不用自己算。
⑨ 請問買賣100股和200股的手續費一樣嗎
不一樣。
目前,投資者在我國券商交易上交所和深交所掛牌的A股、基金、債券時,需交納的各項費用主要有:委託費、傭金、印花稅、過戶費等。
1、委託費,這筆費用主要用於支付通訊等方面的開支。一般按筆計算,交易上海股票、基金時,上海本地券商按每筆1元收費,異地券商按每筆5元收費;交易深圳股票、基金時,券商按1元收費。
2、傭金,這是投資者在委託買賣成交後所需支付給券商的費用。上海股票、基金及深圳股票均按實際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三點五向券商支付,上海股票、基金成交傭金起點為10元;深圳股票成交傭金起點為5元;深圳基金按實際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三收取傭金;債券交易傭金收取最高不超過實際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二,大宗交易可適當降低。
3、印花稅,投資者在買賣成交後支付給財稅部門的稅收。上海股票及深圳股票均按實際成交金額的千分之四支付,此稅收由券商代扣後由交易所統一代繳。債券與基金交易均免交此項稅收。
4、過戶費,這是指股票成交後,更換戶名所需支付的費用。由於我國兩家交易所不同的運作方式,上海股票採取的是「中央登記、統一託管」,所以此費用只在投資者進行上海股票、基金交易中才支付此費用,深股交易時無此費用。此費用按成交股票數量(以每股為單位)的千分之一支付,不足1元按1元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