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危機對日本造成的影響
受出口疲軟和企業開支急劇萎縮等因素影響,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日前正式陷入經濟衰退,這是七年來日本經濟第二次出現衰退。分析人士警告說,未來日本經濟有可能進一步下滑。 日本內閣府本月17日公布的統計速報顯示,扣除物價變動因素,今年第三季度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較上季度下滑0.1%,按年率計算則下降0.4%。修訂後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季度下降0.9%,按年率計算降幅為3.7%。一般而言,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即為衰退。因此,上述數據表明,目前日本經濟已陷入衰退。 日本上一次經濟衰退發生在2001年。當時受美國技術股泡沫破滅影響,日本經濟在2001年第二季度陷入衰退,直至當年年底。 分析人士認為,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美國和歐盟等日本主要貿易夥伴經濟明顯降溫,導致日本出口疲軟,這是日本經濟陷入新一輪衰退的主要原因。 日本經濟從2002年開始恢復增長,主要靠的是出口拉動。一些研究機構測算,出口對日本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超過六成。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日本主要貿易夥伴美國和歐盟的經濟受到沉重打擊。美國和歐盟減少對日本汽車、電視和機械製品的進口,導致對出口高度依賴的日本經濟萎靡不振。外需減弱使日本企業利潤下降,眾多小企業破產,並造成工人工資下降和失業率上升。 日本財務省20日公布的貿易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日本貿易出現約639億日元的逆差。當月日本對美國和歐盟的出口分別大幅減少了19%和17.2%,對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出口也下降了4%,這是日本對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出口6年多來首次減少,表明金融危機不僅重創歐美經濟,對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影響也開始顯現。 自去年夏天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日本金融市場與美國和歐洲主要金融市場一樣,也出現持續動盪局面,這也對整體經濟產生了沖擊。截至本月19日,東京股市日經225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已較今年年初下跌約44%。股市大跌對企業融資和個人消費開支均有不利影響。 分析人士認為,今年第四季度日本經濟還可能面臨更嚴重的下滑。因為,美國次貸危機在今年9月份升級為全面的金融危機,其影響將在第四季度顯現。此外,歐盟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歐元區經濟也正式進入衰退。這些因素都將對第四季度日本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日本經濟和財政政策大臣與謝野馨17日在記者招待會上承認日本經濟陷入衰退,他還認為在目前世界經濟減速的大背景下未來日本經濟可能會繼續下滑,並暗示2009財年日本經濟可能出現負增長。 新華網東京11月16日電(記者劉贊)日本東京財團研究員關山健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金融危機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 盡管日本受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與歐美相比較為輕微,但間接影響比較嚴重,其表現主要有兩方面——股市低迷和出口疲軟。 關山健說,金融危機對日本的直接影響體現在:日本地方銀行持有的次貸相關金融商品相對自有資本比例較高,隨著這類金融商品的貶值,地方銀行經營惡化。此外,一些由美國雷曼兄弟公司投資的企業因雷曼公司破產而破產。盡管如此,金融危機對日本經濟的直接影響不是很大。 「但日本受到的間接影響比較嚴重,一是股市低迷,二是出口疲軟,」關山健說。他進一步解釋道,金融危機導致日本股市資金外流,股價暴跌。股價下跌的影響已超出虛擬經濟范疇。 他說:「由於日本的銀行一般都大量持有融資企業的股份,並將其作為自有資本的一部分,因此股價下跌意味著自有資本的減少,很多銀行便收回貸款而且拒絕新的貸款,其結果是,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從銀行貸不到款,資金周轉困難。此外,歐美國家經濟陷入衰退導致日本對歐美的出口疲軟,日本實體經濟受到打擊。」 關山健說,為應對金融危機,日本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對策。比如,重新恢復於今年3月失效的金融機能強化法並對其進行修改,使國家可以對自有資本縮水的銀行、特別是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受影響最為嚴重的地方銀行注資。此外,日本政府還通過增加補充預算、實施綜合經濟對策,以應對經濟下滑。 但關山健指出,近年來日本內需很弱,經濟主要靠出口支撐,估計在出口恢復前日本經濟不會好轉。 關山健同時表示,金融危機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也並非全是負面的,危機使日本大企業利用其擁有的雄厚資金以低價收購國外企業成為可能。今年1月至10月,日本企業對國外企業進行的合並、收購及出資總額累計約6.67萬億日元,為去年同期的約3.7倍,創歷史最高紀錄。 希望採納,謝謝
B. 日本爆發金融大危機是因為什麼
1927年,日本爆發大規模的金融危機,又稱「昭和金融危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經歷了1920年的經濟危機和出兵西伯利亞的慘敗,致使日本經濟在困境中掙扎。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更使日本經濟雪上加霜,成為此次金融大危機的直接導火索。
C. 日本金融危機什麼時候過去
不過各一兩年別想了現在金融危機已經在逐漸向好,可能還要持續一兩年,事實上金融危機什麼時候都不會停止,危機是永遠存在,只不過程度輕重不同而已,也不要老想著現在是金融危機什麼時候結束,而不去做該做的事,失去了賺錢的機會。我認為繼續做該做的事,日子還得自己過。
D. 日本在金融危機後的貨幣政策
面對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日本政府在2008年8月、10月和12月先後採取了「緊急綜合對策」、「生活對策」和「緊急經濟對策」措施,被稱為「三級火箭助推」。三次政策措施共投入財政資金12.4萬億日元,相當GDP的1.9%,預計將帶動75萬億規模的事業投資。
三次經濟對策主要包括支付定額消費補貼金(2萬億日元)、下調高速公路收費、改善就業政策、住宅減稅、實施醫療、看護、社會福利政策等措施。同時,為了加強金融系統的穩定,出台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對策(擔保規模擴大到30萬億日元)、增加政府對金融機構的公共注資(12萬億日元)、成立銀行等金融機構持有股票回購機構等。
在貨幣政策方面,日本銀行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向短期金融市場大量供給資金,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金融市場提供美元流動性,兩次下調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的誘導目標,2008年10月從0.5%下調至0.3%,12月從0.3%下調至0.1%。2008年12月,又實施購入長期國債、購買一般企業商業票據(CP)等特別措施。直到2009年6月,日本銀行一直維持0.1%的低利率不變,繼續增加貨幣的流動性。
鑒於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經濟惡化速度加快,日本政府又於2009年4月決定出台新的「追加經濟對策」,追加額高達15.4萬億日元,相當於GDP的3%,這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財政投資,預計帶動56萬億日元的事業規模。據預測,此舉將推升2009財年GDP增長率2個百分點。
上述一系列擴張性財政金融政策已初見成效。2009年5月份以來,日本一些主要經濟指標開始出現若干回暖跡象,節能汽車減稅及綠色補貼、定額消費補貼金等對策已產生效果。據預測,如果不實施經濟對策,2009年度實際GDP將為超過-5%的負增長,而實施經濟對策後,將維持在-3%左右
E. 日本爆發金融危險時候 為什麼日元反而升值
一直有個觀點,是在美國壓力下,日本被迫讓日元對美元升值,但是因為升值過快,才驟回然引發了金融危答機,結束日本的二戰後幾十年的增長奇跡,造成了所謂的「失去的二十年」。 如果一國經濟層面出現危機,該國貨幣確實應該是貶值,但日本除了樓上說的政府有干預外,我覺得更根本原因還是供求關系:從匯率的市場形成機制來說,決定匯率的是進出口商品的供求關系,當日本商品在國際上大受歡迎時,國際貨幣市場對日元的需求就越大,自然日元的價格(匯率)就越高。日本一直都是國際貿易順差,從理論上來說,日元會一直升值,直到日本出口商品價格足夠高,國外商品足夠低,順差消失才算是達到平衡
F. 日本金融危機對日本經濟影響大么
應該很大的,股票下跌,日元又升值了,導致外國人買日本的東西貴了,這樣銷售量就小了等等,所以影響應該很大的,不過麻生太郎有應對機制的,所以只能看他怎麼做,效果怎麼樣了。
G. 日本發生過幾次金融危機
日本發生過七次經濟危機 。
1、2009年經濟危機 世界上最大的失業潮波及日本
原因:2008年隨著華爾街的破產,美國失業人數已達今年最高。很多從事金融行業的失業者面臨的不只是沒有工作,有些人將失去醫療保險,房屋和生活最基本的必需條件,美國真在接受新的失業率高漲考驗,於此同時的歐洲失業情況也不容樂觀。
2、1929年至1939 經濟大蕭條日本也受其影響
原因:關於大蕭條的成因一直眾說紛紜。最早解釋到這一點的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
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5年 - 1955年期間 經濟蕭條
4、2007年金融海嘯 次級房屋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風暴、次級按揭風暴、金融海嘯)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5、1997年7月至10月亞洲金融危機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於1997年7月至10月,由泰國開始,之後進一步影響了鄰近亞洲國家的貨幣、股票市場和其它的資產價值。此危機另一名稱是亞洲金融風暴(常見於香港)
6、1991年開始到2000年代初 日本經濟泡沫破裂 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迎來了最高峰。當時日本各項經濟指標達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於資產價格上升無法得到實業的支撐,所謂泡沫經濟開始走下坡路。
7、1980年代拉丁美洲的長期經濟低迷。
(7)日本黃金周金融風險擴展閱讀
基本特徵
主要表現有:
1、股市暴跌。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主要標志之一。
2、資本外逃。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又一主要標志之一。
3、正常銀行信用關系遭到破壞,並伴隨銀行擠兌、銀根奇缺和金融機構大量破產倒閉等現象的出現。
4、官方儲備大量減少,貨幣大幅度貶值和通脹。
5、出現償債困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球金融危機
H. 金融危機對日本的影響有多大
一、金融危機對日本金融業的影響
美國此次爆發的次貸危機對整個日本金融業而言是一個沉重打擊。相關數據顯示,日本四大銀行(三菱UFJ、瑞穗金融集團、三井住友和住友信託銀行)2007-2008財年次貸相關虧損預計達47億美元,約占其預期利潤的近30%。瑞穗金融集團作為美國次貸危機的受害者,可謂受害非淺。據該公司發布的最新一季財務報告預計,公司在美國次級貸款相關資產方面的損失將達2750億日元,直接導致全年利潤下滑26%,至4800億日元。該報告同時指出,公司第三季度利潤下跌了65%,凈收入跌至660億日元,目前,瑞穗金融集團正在考慮採取非常措施,通過股票發行彌補其在次貸危機方面的損失。日本市值最大的銀行--三菱UFJ去年第三季度利潤下滑了68%:東京三菱UFJ表示,正准備分拆住房信貸業務到一個專業公司,目的是整合該領域的業務發展。據消息人士透露,東京三菱UFJ的核心銀行部門將從集團分離其約140個貸款促銷辦公室的全國網路,創建這個專業公司。三井住友與次貸問題相關的損失擴大到990億日元:住友信託的相關虧損達299億日元。美國次貸危機給日本銀行界帶來的影響正在不斷擴大。
此外,曾成功進軍美國RMBS業務領域的日本最大的證券商野村控股株式會社也表示,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該公司去年第三季度利潤下滑71%,凈收入也大幅下跌至226億日元。
二、金融危機對日本汽車行業的影響
汽車行業是日本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對就業和稅收的貢獻都不容忽視。然而目前日本汽車行業正面臨嚴峻考驗,眾多企業正在採取各種可能的辦法,盡量減少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日本汽車業三大巨頭豐田、本田和日產公司相繼宣布,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汽車銷售市場低迷不振,導致1月份汽車產量銳減。已經取代了美國通用汽車全球銷量第一寶座的豐田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其1月份全球汽車生產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9.1%。僅為48.8萬輛。其中豐田在日本本土的汽車產量下滑了34.6%,海外工廠的產量降低了44.2%。該公司日前證實。豐田汽車2008年出現虧損,預計虧損500億日元。這將是豐田汽車46年來首次虧損。豐田汽車公司副社長木下光男表示,上一次豐田汽車出現經營虧損,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次則因為金融危機,目前豐田汽車在北美和歐洲市場的銷量大幅減少。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1至12月,豐田汽車在美國市場總銷量為220萬輛。盡管市場份額從2007年的16.2%上升至16.7%,但銷量卻同比減少了40萬輛。美國汽車市場陷入蕭條,對豐田汽車打擊甚大。
本田公司則宣布,其全球汽車生產量1月份下滑了33.5%,為22.7萬輛,其中產量銳減最為明顯的是本田在美國的工廠。這已經是本田公司自去年以來連續3個月汽車生產量大幅下降。日產公司1月份的全球汽車生產量下降了54%,為14.5萬輛,美國工廠的產量減幅最大。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汽車銷售頹勢,日本汽車廠商紛紛減產、裁員。
三、金融危機對日本對外貿易的影響
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底以來外部需求低迷,日本出口遭受重大打擊。日本財務省發布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日本去年經常項目順差(經常項目是衡量一國與他國的貿易、資金往來情況,主要包括商品和服務貿易、收益以及單方面轉移)較前年下降34.3%,其中商品和服務貿易順差下降81.7%。2008年全年日本經常項目順差為16.28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92日元),較2007年下降34.3%。商品和服務貿易順差為1.8萬億日元,較前年驟降81.7%。去年日本商品貿易出口額為77萬億日元,較前年減少3%:進口額為73萬億日元,增長8.8%;商品貿易順差為4萬億日元,比前年減少67.3%。可見,經濟危機給日本的對外貿易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各個貿易公司絞盡腦汁,尋求良策,渴望盡早渡過難關。
四、金融危機對日本電器行業的影響
由於日本、歐洲和美國等主要經濟體經濟衰退,導致消費者削減開支,為了抵禦全球經濟危機所導致的巨額虧損,松下預計截至3月份的當前財年將凈虧損3800億日元(約合42億美元)。松下財務主管上野山實表示,該公司計劃在2009年3月底之前關閉27家工廠,裁員1.5萬人,預計至明年該數字會進一步增加。
NEC公司與日立公司1月30日下調了2008財年業績預期。受半導體業務下滑與日元升值影響,NEC預計將凈虧損2900億日元(約合219億元人民幣),並宣布將在2010年3月底前在集團內裁員2萬餘人,其中正式員工與非正式員工各裁員1萬人以上,
日立連續3年虧損。公司曾於IT泡沫經濟破滅的2001財年虧損4838億日元,此番的虧損額刷新了這一紀錄。預計凈虧損將達7000億日元,刷新創業以來的最差紀錄。另外,日本的東芝與索尼等電機企業也出現了巨額虧損,紛紛宣布裁員。據專家分析,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對日本的高科技企業。特別是電子企業帶來巨大打擊。這些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需求減少、出口萎縮、日元升值等。為渡過難關,日本高科技企業除減產、裁員和削減投資外,還應在調整產業結構上下功夫。汽車業與電機業並為日本的支柱產業,但如今電機巨頭可謂「全軍覆沒」,預計今後業界將加速重組。通過並購等大舉改革經營狀況。
五、金融危機對日本工薪階層的影響
據日本媒體不完全統計,日本工薪族的月薪和年終獎金持續幾年連續下滑。此次金融危機來勢洶洶。工薪階層這一支撐日本社會發展的龐大群體自然不能倖免。統計顯示,金融危機使普通的工薪階層薪水縮水5%至25%不等,臨時僱傭者的時給也有所下調。2008年12月,失業率已經升至4.4%,攀升到40年最高水平。在日本,工薪族的工資一般是在員工與公司簽訂合同時商議達成的。每年年初,公司通常都會給員工增加「工齡工資」。而今年,許多工薪族接到工資商議通知時,得到的是減薪的消息。由於日本勞動合同法和派遣勞動合同法相對健全,人們紛紛藉助互聯網咨詢減薪相關法律問題,部分工薪族准備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而更多的人則選擇接受降薪的現實,採取節衣縮食,減少家庭開支等方式重新考慮養家糊口的現實問題。
六、金融危機對日本學生的影響
(一)金融危機對日本高中生的影響
受金融危機影響,日本普通高中生報考大學觀念明顯發生改變,在選擇志願時變得更為務實。「學費和考試費低廉、就近選擇大學就讀、減少報考大學數量」,即所謂「便宜」、「離家近」、「志願少」成為擇校三大元素。
近日對日本最大的補習學校「河合塾」高中教師的一項調查證明:「打算在大學努力爭取獎學金」的學生佔到63.6%。選擇「就近走讀」的學生比例也出現高增長。為54.0%。大學可以走讀,無疑可以省卻一筆可觀的住宿費和生活費,畢竟與家人同吃同住相對便宜。選擇「報考學費相對較低的國公立大學就讀」的學生比例也較高,達到44.5%。日本國公立大學相對於私立大學學費低廉,一年學費一般在60萬日元左右(約合4萬元人民幣);而私立大學學費則參差不齊,多數大學超過百萬日元。在經濟成為首要考慮因素的時候,學生選擇國公立大學就讀不足為奇。日本大學完全實行自主招生,報考者可以不受限制報考多所大學,但要交納相應的考試費,如果報考多所大學,累計起來的報名費用也不菲。受金融危機影響,日本高中生考慮「減少報考私立大學數量」的學生比例達到39.8%。
(二)金融危機對日本大學生的影響
另據一項最新公布的調查顯示,受經濟危機影響,日本家長提供給孩子的生活費下降,日本住校大學生的伙食費已經降低到30多年前的水平。在日本大學生綜合互助組織--「全國大學生活協同組合聯合會」去年底對日本全國35所大學進行的調查中,有接近1萬名學生提供了有效答卷。根據日前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住在公寓或宿舍的學生平均每月從父母處得到的生活費為7.75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500元,同比減少2350日元,降至1986年的水平。而從父母處拿到的生活費不足5萬日元的學生達到20.7%,首次超過20%。另外,完全沒有父母資助的學生佔到8.3%,同比增加0.4百分點。由於父母給的生活費減少,大學生不得不縮減開支。在他們的生活開銷中,同比增加的只有「存款」一項,其它開支均出現減少。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省錢,學生們的伙食費減少到了2.443萬日元,已降至1977年的水平。90.0%獨立生活的大學生每天的一日三餐至少有一餐是由自己做。日本政策金融公庫對消費者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人們在對食品要求上的「經濟性取向」已經超過以往的「安全取向」居首位,綜上所述。金融危機已經影響到日本的方方面面。當前,隨著全球經濟危機導致出口需求減弱,日本這個亞洲最大的經濟體已經陷入衰退的困境。這必然會導致國民內心恐慌。日本每年有3萬多人自殺,是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上世紀90年代末。在泡沫經濟破滅後不久,日本的自殺率迅速上升。而此次金融危機很有可能會加重日本的自殺問題。東京一家全國性防自殺熱線「生命熱線」的負責人稱,如今為有自殺傾向者開通的熱線已經接近運行極限,該熱線為努力滿足來電者的需求,有7000名志願者負責接聽咨詢電話,但是依然無法滿足需求。隨著經濟衰退,自殺率很有可能會有所上升。可見。如果日本政府不能夠採取積極果斷的措施,今後將會面臨更多更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I. 想知道日本現在受金融危機的狀況具體>詳細的
日前,日本東京財團研究員關山健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金融危機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盡管日本受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與歐美相比較輕微,但間接影響比較嚴重,其表現主要有兩方面——股市低迷和出口疲軟。 關山健說,金融危機對日本的直接影響體現在:日本地方銀行持有的次貸相關金融商品相對自有資本比例較高,隨著這類金融商品的貶值,地方銀行經營惡化。此外,一些由美國雷曼兄弟公司投資的企業因雷曼公司破產而破產。盡管如此,金融危機對日本經濟的直接影響不是很大。 「但日本受到的間接影響比較嚴重,一是股市低迷,二是出口疲軟,」關山健說。他進一步解釋道,金融危機導致日本股市資金外流,股價暴跌。股價下跌的影響已超出虛擬經濟范疇。 他說:「由於日本的銀行一般都大量持有融資企業的股份,並將其作為自有資本的一部分,因此股價下跌意味著自有資本的減少,很多銀行便收回貸款而且拒絕新的貸款,其結果是,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從銀行貸不到款,資金周轉困難。此外,歐美國家經濟陷入衰退導致日本對歐美的出口疲軟,日本實體經濟受到打擊。」 關山健說,為應對金融危機,日本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對策。比如,重新恢復於2008年3月失效的「金融機能強化法」並對其進行修改,使國家可以對自有資本縮水的銀行、特別是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受影響最為嚴重的地方銀行注資。此外,日本政府還通過增加補充預算、實施綜合經濟對策,以應對經濟下滑。 但關山健指出,近年來,日本內需很弱,經濟主要靠出口支撐,估計在出口恢復前日本經濟不會好轉。關山健同時表示,金融危機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也並非全是負面的,危機使日本大企業利用其擁有的雄厚資金以低價收購國外企業成為可能。2008年1~10月,日本企業對國外企業進行的合並、收購及出資總額累計約6.67萬億日元,約為2007年同期的3.7倍,創歷史最高紀錄。 日本主要行業龍頭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顯現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金融危機對日本實體經濟的影響越發明朗,鋼鐵、銀行和汽車等主要行業的代表性企業各自受到不同程度打擊。新日本制鐵、JFE鋼鐵等時隔三年採取減產措施,日本最大金融集團三菱UFJ金融集團08年中期純利益同比減少50%,豐田汽車的銷售業績則時隔十年首次出現負增長。 一、鋼鐵行業 在對中國等新興國家出口的支撐下,截至今年9月的日本粗鋼產量已連續28個月保持增長。但汽車、家電等生產活動出現低迷,建設用材和汽車鋼板等需求下降,8月的普通鋼訂貨量時隔28個月減少。為此,新日鐵、JFE鋼鐵決定於年內開始在維持高爐作業的基礎上,通過調整鐵礦石和鐵屑等投入量實現減產,減產幅度將於本月內公布,媒體預計可能控制在目前全開工率的10%以內。 日本鋼鐵聯盟會長宗岡正二表示,「金融混亂給實體經濟帶來影響,從而出現減產必要」,說明始於美國的金融危機已確實波及到鋼鐵業為代表的日本原材料產業。 二、銀行業 日本三菱UFJ金融集團本月21日宣布大幅下調08年中期業績,預計連結純利益可能較07年減少50%,僅為1000億日元左右。這一預測值雖然較前次提高了5%,但因經濟景氣惡化,對不良債權處理和股票貶值等減損處理使收益大幅縮水。除此之外,瑞穗金融集團、三井住友金融集團也各自確定下調中期業績的方針。金融危機給日本金融機構帶來的創傷雖然不及已經陷入赤字危機的歐美機構,但業績的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 三、汽車行業 受美國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減速影響,豐田汽車對美、歐、日市場的銷售持續不振,預計08年業績可能時隔十年出現負增長。除歐洲、日本市場的需求減少外,豐田在美國市場的銷售急劇下滑,9月銷售量同比下降32%。媒體認為,保持多年高速增長的豐田汽車公司可能已迎來一個較大拐點。 (摘自:中國駐日本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網站)
J. 日本面對金融危機採取的經濟政策
樓主,給你文章吧,里邊有分析原因。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827540.html
緩解金融危機:日本政府出台新經濟政策
http://hi..com/yunhechina/blog/item/7f1826dd0ab582de8c10295d.html
全球金融危機下日本宏觀經濟政策的啟示
http://business.sohu.com/20060210/n241756195.shtml
保持復甦避免金融危機 日本維系寬松貨幣政策
http://cache..com/c?m=&p=9c769a4487934ead13a9db3c48&user=
日本原版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