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貨幣政策操作指標
貨幣政策操作指標(ManipulativeTarget)貨幣政策操作指標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版具貨幣政策工具准確現的政策變數,如權准備金、基礎貨幣、中央銀行利率、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回購協議市場利率、票據市場貼現率等。
⑵ 經濟貨幣化的常用指標是什麼,有什麼現實意義
實際金融資產存量/國民生產總值,實際金融資產存量/有形財富存量,人均實際貨幣量(廣義)
⑶ 貨幣兌換指標中文
貨幣換算的公式是本金*匯率=可以折算的外幣。注意匯率是每一塊錢可以兌換的外幣數量,版是本幣對外幣的匯率。權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從短期來看,一國(或地區)的匯率由對該國(或地區)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資會影響本國貨幣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⑷ 何為貨幣政策的操作指標和中介指標
答:
(1)貨幣政策操作指標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操作能夠有效准確實現的政策變數,如准備金、基礎貨幣等指標。
(2)貨幣政策中介指標是指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而選定的中介性或傳導性金融變數。
⑸ 選擇貨幣政策中介指標和操作指標的主要標准和客觀條件有哪些
貨幣政策中間性指標是指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而選定的中間性或傳導版性金融變數,具體分為操權作指標和中介指標。操作指標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操作能夠有效准確實現的政策變數,如准備金、基礎貨幣等指標。中介指標處於最終目標和操作指標之間,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操作和傳導後能夠以一定的精確度達到的政策變數,主要有市場利率、貨幣供應量。
貨幣政策操作指標和中介指標的選取要符合三項標准:
1.可測性
2.可控性
3.相關性
⑹ 貨幣流動性的指標
貨幣流動性比例M1/M2是一個關於貨幣需求(或者說貨幣供應量)的結構指標,其作用在於考察M1和M2之間的協調關系。這一結構指標近年來在我國的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和許多關於研究貨幣政策的研究報告中頻頻出現,成為反映貨幣流動性強弱的結構變化、分析社會即期資金狀況、加強金融監測、制定與實施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貨幣流動性比例M1/M2反映的是企業和居民貨幣需求的不同動機,與居民資產結構變化和經濟市場化發展程度相適應,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從長期趨勢來看,我國的貨幣流動性比例M1/M2在1978—1995年呈急劇下降,但是從1996年至今我國的M1/M2則基本保持平穩,這主要體現了1996年前後我國貨幣化速度和貨幣需求特徵的差異。然而,伴隨著貨幣流動性變動長期趨勢的還有其周期性的波動,它主要受到經濟波動、通貨膨脹、利率變動的影響。因為當經濟增長速度加快、通貨膨脹率升高,消費和投資支出相對比較旺盛,個人和企業對交易媒介或支付手段的需 求就會升高,於是微觀主體趨向於較多持有流動性強的貨幣,即M1,那麼貨幣流動性指標M1/M2就升高;另外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當利率下降時,持有現金與活期存款的機會成本就會降低,因此將會導致居民和企業較多持有現金與活期存款,從而導致MI/M2升高。
M0、M1、M2是貨幣供應量的范疇。我國現階段也是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其含義分別是:
M0:流通中現金,即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金;
M1: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在這三個層次中,M0與消費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
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0;
M2流動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指M2。
人們一般根據流動性的大小,將貨幣供應量劃分不同的層次加以測量、分析和調控。實踐中,各國對M0、M1、M2的定義不盡相同,但都是根據流動性的大小來劃分的,M0的流動性最強,M1次之,M2的流動性最差。
⑺ 歐美貨幣使用什麼指標好
指標五花八門,指標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有用的精與糙之分
⑻ 通達信 貨幣流量指標效果
通達信貨幣流通指標效果。效果明顯。可以使用貨幣流量。
⑼ 貨幣供給量有哪幾個指標
貨幣流通量(amountofcurrencyincirculation)是指市場上實際流通的貨幣總量。目前我國貨幣流通量統計實回際就是針對流答通中的現金量,即M0進行統計,通常又稱之為市場貨幣供應量。這是一個時點指標,實際工作中往往計算報告期末的貨幣流通總量。一是一定時期的商品價格總額,即各種商品的價格與商品數量的乘積的總和;二是貨幣流通速度,即同一時期內貨幣在買主和賣主之間轉手的次數。用公式來表示就是:流通中的貨幣需要量(M)=待流通商品數量(Q)×商品價格水平(P)/同一單位貨幣流通速度(V)這個公式表明了貨幣需求量變動的基本規律。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貨幣需求量取決於商品價格、流通的商品數量和貨幣流通速度三個因素。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貨幣量,與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同一單位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這是金屬貨幣的流通規律。至於紙幣的流通規律仍是以金屬貨幣流通規律做基礎的。
⑽ 區域貨幣供給量該用什麼指標來替代
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是連接貨幣政策最終目標與政策工具操作的中介環節,也是實施貨幣政策的關鍵步驟。中介目標必須具備三個特點。1.可測性。指中央銀行能夠迅速獲得中介目標相關指標變化狀況和准確的數據資料,並能夠對這些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和作出相應判斷。顯然,如果沒有中介目標,中央銀行直接去收集和判斷最終目標數據如價格上漲率和經濟增長率是十分困難的,短期內如一周或一旬是不可能有這些數據的。2.可控性。指中央銀行通過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能對中介目標變數進行有效地控制,能在較短時間內(如1—3個月)控制中介目標變數的變動狀況及其變動趨勢。3.相關性。指中央銀行所選擇的中介目標,必須與貨幣政策最終目標有密切的相關性,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對中介目標進行調控,能夠促使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實現。常用的中介目標可以作為中介目標的金融指標主要有:長期利率、貨幣供應量和貸款量。(一)長期利率西方傳統的貨幣政策均以利率為中介目標。利率能夠作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是因為:(1)利率不但能夠反映貨幣與信用的供給狀態,而且能夠表現供給與需求的相對變化。利率水平趨高被認為是銀根緊縮,利率水平趨低則被認為是銀根鬆弛。(2)利率屬於中央銀行影響可及的范圍,中央銀行能夠運用政策工具設法提高或降低利率。(3)利率資料易於獲得並能夠經常匯集。(二)貨幣供應量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現代貨幣數量論者認為宜以貨幣供應量或其變動率為主要中介目標。他們的主要理由是:(1)貨幣供應量的變動能直接影響經濟活動。(2)貨幣供應量及其增減變動能夠為中央銀行所直接控制。(3)與貨幣政策聯系最為直接。貨幣供應量增加,表示貨幣政策鬆弛,反之則表示貨幣政策緊縮。(4)貨幣供應量作為指標不易將政策性效果與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因而具有準確性的優點。但以貨幣供應量為指標也有幾個問題需要考慮,一是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量的控制能力。貨幣供應量的變動主要取決於基礎貨幣的改變,但還要受其它種種非政策性因素的影響,如現金漏損率、商業銀行超額准備比率、定期存款比率等,非中央銀行所能完全控制。二是貨幣供應量傳導的時滯問題。中央銀行通過變動准備金以期達到一定的貨幣量變動率,但此間卻存在著較長的時滯。三是貨幣供應量與最終目標的關系。對此有些學者尚持懷疑態度。但從衡量的結果來看,貨幣供應量仍不失為一個性能較為良好的指標。(三)貸款量以貸款量作為中間目標,其優點是:(1)與最終目標有密切相關性。流通中現金與存款貨幣均由貸款引起,中央銀行控制了貸款規模,也就控制了貨幣供應量。(2)准確性較強,作為內生變數,貸款規模與需求有正值相關;作為政策變數,貸款規模與需求也是正值相關。(3)數據容易獲得,因而也具有可測性。以貸款量作為中間目標在具體實施中各國情況也有差異。政府對貸款控制較嚴的國家,通過頒布一系列關於商業銀行貸款的政策及種種限制,自然便於中央銀行控制貸款規模。反之則不然。以貸款量的指標,各國採用的計量口徑也不一致,有的用貸款余額,有的則用貸款增量。凱恩斯主義與貨幣主義在貨幣政策主張上的差異凱恩斯主義與貨幣主義由於在假設和觀點不同,並且在貨幣政策主張上存在差異。貨幣主義的政策主張是:反對凱恩斯的財政政策;反對「斟酌使用」(根據情況變化而制定和執行)的貨幣政策;主張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盡力避免國家干預。例如宣布一個長期不變的貨幣增長率。(1)關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爭論。凱恩斯主義重視財政政策。他們從兩個方面論述貨幣政策無效:一方面是流動性陷阱,另一方面是投資利率彈性。而貨幣主義認為凱恩斯主義的財政政策是無效的。尤其是在沒有相應的貨幣政策的配合下,而且由於政府支出可能對私人投資產生「擠出」效應,更降低了整個經濟的增長能力。(2)關於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和中介目標的選擇的爭論。凱恩斯主義:M→I→I→Y,通過I傳導,因此凱恩斯主義以利率作為傳導中介目標。貨幣主義:M→Y,貨幣政策不需要通過I傳導。因此貨幣主義以貨幣供應量作為傳導中介目標。(3)凱恩斯主義採取相機抉擇,貨幣主義採取單一抉擇。凱恩斯主義採取相機抉擇,即政府進行需求管理時根據市場情況和各項調節措施的特點,機動靈活地採取一種或幾種措施,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互搭配。而貨幣主義採取單一貨幣規則,認為抑制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即排除利息率、信貸流量、自由准備金等因素,而以一定的貨幣存量作為惟一支配因素的貨幣政策,公開宣布長期採用一個固定不變的貨幣供應增長率,並且只要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同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相適應,通貨膨脹就會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