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富力被傳擬借119億付萬達錢是真的嗎
昨日晚間,有消息稱,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擬尋求約億元人民幣(約合18億美元)境內擔保貸款,用於對萬達集團酒店資產的199億元收購交易。
據該消息顯示,此次富力地產欲尋求7年期貸款,對於以上融資行為,可能會以其收購的酒店資產作擔保。
更重要的是,目前來看,有些機構將富力地產目前為BB的長期外本幣發行人評級、優先無擔保評級以及子公司所有未到期債券的評級列入負面觀察。理
由是,這一資產收購計劃將會推高富力地產的總體債務水平,減緩公司降杠桿進程。或許,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富力地產接下來的融資計劃。這或許就能夠解釋富
力地產上述借債動作了,但以被收購標的萬達酒店作為擔保,將能提升其融資成功率,至於資金成本,不排除會付出相對較高代價的可能性。
一切以公告為主。
B. 新街口的歷史沿革
南京新街口的歷史可追溯至1500年前。在南京最繁華商業街區的新街口淮海路上考古發現1500年前的古遺跡。在地下5米處,考古現場呈U型,挖掘坑道中層層排列的木樁和遍布的瓷片,足以證明當年的新街口地區河道縱橫交錯、水網發達。
新街口地名的出現在清朝同治年間,它最初是指糖坊橋至明瓦廊之間的一條狹長的街道。新街口一詞可能用來指新街口廣場,也可能指以新街口廣場為中心的地區。
1928年以前,新街口是一片清冷的舊式街區,房屋低矮,街道狹窄,沿街房屋後面還有不少空地及池塘。
1929年,開始的首都建設徹底改變了這里的風貌,當時的國民政府首都建設委員會決定對新街口進行拓寬改造,首次把新街口規劃為商業區。隨後7年的「首都建設」,讓中山東路、中正路(解放後改為中山南路)、漢中路和中山路四條寬40多米的林蔭大道在新街口交匯,中間形成環形廣場, 並以一尊孫中山雕塑為分隔,成為了整個南京市的交通樞紐。
由於變成新的交通樞紐,便利的交通環境帶來了眾多商家和企業,新街口迅速形成新興的商業中心。
1930年建成國貨銀行、浙江興業銀行、交通銀行、中央商場、大華大戲院、新都大戲院、福昌飯店等眾多設施。
新街口的地位和它所經歷的這些變化也讓它成為中國各個城市商圈和中國百貨零售行業百年變化的一個歷史縮影,它正在面臨的由大規模城市建設、消費者現代消費意識覺醒和互聯網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也同樣擺在全國各個商圈和所有零售企業面前。
中央商場於城市基礎建設完成之時的1936年年初開業,由國民黨中央委員張靜江聯合曾養甫等共32人聯合發起,目的則是抵制洋貨,弘揚國貨,發展民族工商業。中央商場推出的出租場地招商經營的模式吸引了景德鎮瓷器、張小泉剪刀、亨得利珠寶等眾多商號的入駐。但經營不到兩年,中央商場便因受日軍侵襲被迫停業。盡管此後曾反復重新開業,但真正穩定下來對外營業已經是1949年以後的事了。
1949年之後,經歷了批購、經銷、公私合營和大煉鋼鐵的時代,中央商場終於在1964年初被南京市政府定性為國有企業。也是在這一年,原本商場內店與店之間的隔間被打通,初步形成了整齊劃一的營業格局。作為當時南京唯一的一家大型百貨公司,中央商場在一段時間內幾乎壟斷了南京整個消費市場。
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唯一能跟中央商場相提並論的是成立於1952年的新街口百貨商店(簡稱「新百」)。從中國百貨公司南京分公司的新街口門市部發展至初具規模的百貨商店,新百花了22年爭得與中央商場並立的地位。伴隨著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新百與中央商場也共同經歷了股份制改革與重組的過程。1993年9月,新百成為南京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一時轟動。
而在這一時期,友誼商店新大樓在新街口的落成打破了原有的平衡。這家裝上了南京歷史上第一部自動扶梯的百貨商店,第一次把「高檔」和「特色」的概念帶入了南京,對消費者形成一定程度的分流。盡管當時任何一家商場出品一件樣式別致的服裝仍然會遭遇市民搶購,但在此後幾年中,人們在新街口街頭撞衫的概率已經慢慢降低了。
1980年,建成當時中國最高建築金陵飯店。
1996年,友誼商店的銷售規模已經達到8.9億元,超過當時的中央商場,僅次於新百。不過,這一年南京市政府牽線,友誼商店與同處一棟樓宇的華聯商廈合並為友誼華聯商廈,新商場放棄了高端百貨的「精品」特色,以華聯中低端的平民風格經營運作,友誼商店就此開始沒落。
1996年,金鷹國際商城建成並正式開業。擁有台資背景的金鷹百貨被當時新街口百貨圈的業內人士看做是「外來闖入者」,而216米高的樓宇也遠遠超過此前有「南京第一高樓」之稱的金陵飯店,成為南京的新地標,與上海的恆隆廣場、金茂大廈一起被視為中國的三大摩天樓。
金鷹國際的董事長王恆帶著在二三線城市稱王的目標來到南京創業的。出身於金融世家的他帶著3000萬美元來到中國,撇開北京和上海,唯獨選擇了南京新街口進行投資。不過金鷹並沒有在一開始就嶄露頭角,採用地產物業加百貨公司的「雙籌碼」經營模式需要10年至15年的積累時間。
從表面上看,1996年至2000年之間,新街口幾乎可以被看做是屬於新百的時代。2000年,新百的單店年銷售額超過13億元,各項利潤指標均名列「中國十大百貨商店」之首,成為新百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2000年左右的新百購物環境敞亮,營業員和管理人員統一著裝,從早上開始營業便在正門口一字排開,面帶微笑鼓掌歡迎顧客的到來。2000年10月,由新百全資控股的東方商城在沿街對面開業,成為南京第一個真正定位國際化與時尚化的高檔百貨商店,填補了新百高端產品線的空缺。
2000年前後開始,來自不同地域和不同背景的其他百貨企業開始對它發起挑戰,這讓新街口的百貨業態競爭變得空前激烈。而百貨之外其它類似的商家的加入,也讓新街口愈加繁榮,成了一個不斷上演奇跡的地方。
1999年12月26日,南京本土企業蘇寧新街口店正式開業,從空調專營轉型成為綜合電器連鎖經營模式。隨後幾年中,這家蘇寧老店還開創了3C旗艦店的經營模式,擁有數量最多的高端家電及其外延產品,索尼、三星在這里開設了當時最先進的時尚數碼體驗店,西門子則在此開設了中國第一家進口廚房產品形象店,所展示的家電產品與歐洲同步上市。因為用7年時間實現「單店百億」的銷售額,蘇寧新街口店被冠上了「中華第一店」的稱號。
2002年底,擁有港資與台資背景的大洋百貨帶著台灣太平洋百貨的原班人馬,與萬達集團合作,進入新街口。大洋百貨超7萬平方米的經營面積超過新百與中央商場的總和,開業當天的銷售總額則高達2099萬元,創造了中國百貨業開店當日的最高銷售記錄。
主攻年輕消費者市場,以淑女裝為主營方向的大洋百貨,僅女鞋品牌專櫃就多達三十幾個,超過新街口當時幾大知名商場所有品牌之和。它的出現曾導致多家商場籌劃退出女鞋經營。但新街口的幾家百貨商店已經明顯出現了經營結構同質化嚴重的問題,長期貨比三家的價格戰帶來的惡性競爭,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整個新街口百貨業的發展。即便大洋百貨之後也同樣加入了拼低價的戰火之中。
真正打破新街口固有的同質化競爭怪圈是金鷹,在「三天一小整、兩天一大整」的過程中,金鷹逐漸形成了自己高檔百貨的定位,雅詩蘭黛、倩碧、香奈兒、紀梵希等國際一線的化妝品牌取代了原本設立一樓的女鞋和部分品牌皮具,這個「闖入者」也逐漸取代了新百在南京人心目中百貨業老大的地位。
2004年,金鷹通過二級市場舉牌及大宗交易方式購入新百流通股,坐擁24.55%的股份,成為新百的第一大股東。金鷹將麾下的百貨商場、高檔住宅小區金鷹花園、以休閑餐飲為主業態的「金鷹?西庭」連成一線,使自身避免陷入惡性價格戰,也為整個新街口商圈帶來了多元化的發展思路。同年,中央商場因國有股權轉讓被江蘇雨潤集團收入囊中。
「無論是南京人還是外地人,只要在南京買禮品走親訪友,就一定會去金鷹。」在一家外企做財務經理的南京人馬寧這樣形容金鷹當時在南京消費者心目中的高度。「禮品袋裡塞著一張新百或者中央的發票,在南京人看來是很不合理的。」
在這個過程中,隨著2004年市政擴建,新街口商圈的營業面積達到了40萬平方米,遠超上海徐家匯的20萬平方米和北京王府井的26萬平方米,名副其實成為了「中華第一商圈」。但市場並未就此飽和,尤其是在南京地鐵1號線就要開通的情況下。
2005年,受限於百貨商場的體量,新百將二樓800平方米的辦公區撤掉,用來經營名品折扣店,此後4至6樓的辦公區也進行了大調整,為商場增加了4000平方米的經營面積,並淘汰了335個品牌,重新引進了134個更具市場潛力的品牌。9月,負1樓開辟5000平方米的大型休閑美食廣場,成為新街口商圈中首家引入餐飲業態的百貨商場。
但即便適時作出了調整,地鐵開通後3個日人流量均超過1萬人次的主要出口也都直通新百,新百還是沒能避免沒落的命運。由於金鷹收購新百之後同業競爭的問題始終未能得到解決,新百在金鷹體系裡的位置越發尷尬,在新街口商圈中的地位也因此逐漸式微。2011年,金鷹董事長王恆向好友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出讓17%的股權,使其成為接盤新百的控股股東。
2008年8月29日,水游城在夫子廟商圈開業。生活在新商圈周邊的人群開始逐漸適應購物中心的消費方式,吃飯、購物、娛樂都在一個地方得到解決。這對於追求「實在」的南京人來說是個性價比很高的選擇。新街口商圈的傳統百貨開始面臨危機,過於單一的業態已經不能滿足南京消費者的需求了。
實際上早在2005年,具有港資背景的德基集團就已經在新街口商圈中看到了這種機會,當時這片商業區中成氣候的奢侈品商場和以綜合業態為經營模式的購物中心還是一片空白,以高端和精品為主營方向的東方商城與金鷹百貨也不夠國際化。百貨商場最大的問題在於經營面積受限,整體環境也難以改善,而這恰好也是國際一線的奢侈品牌最看重的東西。2005年,德基集團在新街口東北角、中山路18號拿地4萬平方米,計劃分兩期建設德基廣場,總建築面積則超過20萬平方米。
東北角於新街口來說原本是人氣最差的一個角落,在德基之前已經有兩個開發商經營失敗了,他們將東北角的人氣反差歸結為風水不好。但事實上,在二三十年前,東北角也有過輝煌的時期,從長江路路口到中山東路的幾百米之間,是過去著名的李順昌、大三元、百花書場、環球照相,還有勝利影院。德基方面認為之前的開發商並沒有找到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畢竟新街口同質化的百貨業已經飽和了。而能夠在這樣一個角落大面積拿地,對新建一座成氣候的奢侈品購物中心來說反而是優勢。
但奢侈品牌們並沒有足夠的信心能在同質化問題嚴重的新街口開一家成功的店。為了避免同質化,德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優化購物環境和氛圍,並邀請了國外的設計師來做外立面和內部的動線設計。
2006年6月,德基廣場一期正式開業。但剛開始通過招商進來的幾家奢侈品牌並不願意在德基開直營店,德基就提出了短時間內的經銷策略:由德基來出門店的裝修費,訂貨也由德基充當買手。
真正改變這一局面的,是2007年LV北亞區總裁霍禮(Philippe Fortunato)的德基廣場之行。他發現,德基廣場無論是環境還是動線都非常符合他的要求,於是決定在德基開設南京的第一家標准店。不出三年,這家400平方米的標准店月銷售額就達1500萬元,其每平方米的銷售額則僅次於上海,在中國內地排名第二。在這個過程中,霍禮也發現門店接到消費者要求高端定製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這意味著南京市場變得更加重要。」他說。2012年,霍禮正式將400平方米的標准店升級成為了2000平方米的全球性旗艦店,這也成為德基廣場發展過程中的標志性事件。
LV門店的成功為德基順利帶來了更多的奢侈品牌客戶。2012年5月,德基廣場二期開業,新入駐的品牌多達180個。截至2014年,德基廣場是新街口唯一一家高端購物中心,聚集了LV、Chanel和Gucci等140多家國際一線奢侈品牌的門店和旗艦店,高端餐飲、IMAX電影院、滑冰場、兒童游樂設施等業態相當豐富。德基廣場的出現和後續發展被看做是對傳統新街口商圈進行的一次革新。
相比地處夫子廟的水游城,對新街口商圈原有的百貨商場來說,德基廣場成了眼皮底下實實在在的危機。大洋百貨調整了整個商場的環境和格局,不僅在商場中央位置增設了太平洋咖啡、滿記甜品等輕餐飲業態,服裝品牌的數量也增加了至少一半。
德基的經營者從一開始就意識到購物中心不能像傳統百貨一樣依靠市場份額盈利,「購物中心最重要的是自身建設和VIP用戶的培養,增加顧客對品牌的美譽度和忠誠度。」德基廣場一位負責人說,與傳統百貨經營差異化是他從一開始就堅持的,他很清楚德基的優勢在於每一單的成交率非常高。截至2013年底,德基已經培養了8萬名VIP顧客,2013年的銷售額也已經超過金鷹達到58.9億元。
盡管南京新建成的幾大商圈分流了新街口的客流,但德基廣場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讓消費者又迴流到了新街口。「購物中心的規模化發展讓南京人待在家裡的時間變少了,他們現在更願意出門逛街和消費。」三胞集團前主席助理朱偉說,「南京人消費習慣的改變甚至讓新街口的客流量不降反升。」而對於周邊城市的消費者,「原來一年來10次南京的,現在會變成12次。」
擁有豐富業態的地標性購物中心在更大程度上吸引了南京周邊地區的消費者。長三角地區類似常熟、鎮江、馬鞍山等周邊城市的消費者都有前往南京消費的習慣。而這也是LV北亞區總裁霍禮最終決定升級LV旗艦店的主要原因。
金鷹、新百、中央商場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來自商圈格局變化的影響,在2012年至2013年期間,金鷹商貿的銷售額出現了下滑。為挽救頹勢,它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調整,金鷹搶先開出了美國護膚品牌科顏氏的第一家南京專櫃,而中央商場則挪出一塊5樓的區域,引進快時尚品牌優衣庫的入駐,為了豐富業態還在商場頂層開出了幾家餐飲品牌。
2011年收購南京新百之後,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也迅速對新百進行了改造,新百的8樓辦公區已經被騰出,變身為美食廣場,開業以來平均排隊時間在2至3個小時之間,而排隊吃飯在過去南京的消費市場上是極其罕見的。隨之而來的客流量非常可觀,同期商場營業銷售表現也有了明顯上升。
但受制於傳統百貨的體量,開設餐飲業態的核心原則是不能影響原本商貿類業態的經營面積。此後新百又把原有的產品品類、業態設置和分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調整。調整之後,在客流量比往年同期上升50%的同時,客群開逐漸開始變得年輕化,以往在新百購物的都是40歲至55歲的中年女性,如今則轉變成母親帶著女兒來逛商場,整體客群的年齡區間擴大至25歲至55歲之間。
盡管新百早在2002年就在地下負1層開出了餐飲業態,但隨著南京地鐵1號線的開通和德基廣場的出現,新百順勢將地鐵出口打通,把負1層的美食廣場體量擴大了1倍。但真正要把消費者引入服裝、鞋包、金銀玉器等其他的業態中進行消費,僅僅在負1層和8層開設大量的餐飲是不夠的。舒適的購物空間、動線的設計、合理的業態分布對於一個受歡迎的購物場所來說至關重要。
建造體量足夠大的「百貨型購物中心」是三胞集團給旗下的新百、東方商城以及國際貿易中心定下的未來發展方向。2014年2月10日,三胞集團斥資24.8億元從李嘉誠的手裡買下了與新百隔街相望、與東方商城比鄰的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國際金融中心是集零售物業和甲級辦公樓為一體的綜合體項目,總建築面積超過10.9萬平方米。通過一系列收購,截至2013年底南京新街口商圈南面的一半零售物業已經都歸屬於三胞集團旗下,整體體量超過20萬平方米。
百貨型購物中心就是指將隔街相望的4座零售物業串聯起來,把兩棟樓1至6樓互相打通,用空中迴廊互相連接。一邊以傳統百貨的為主體,另一邊則建造成以時尚品牌為主的零售形態。2013年,新百正在與另外幾家尚未進入南京市場的國際快時尚品牌商談合作計劃。
不久之前,三胞還在跟紐約時代廣場的設計師接洽外立面設計,並希望能夠模仿紐約時代廣場建設一個以新百為中心、具有地標性質的三胞廣場。地下則通過地鐵通道全部打通,新街口地鐵站僅通向新百的地鐵出口就多達10個。
全中國找不到幾個像新街口地鐵站這么高效率的交通樞紐,新街口地鐵站的出口總數多達25個,遠遠超過上海人民廣場站的15個。已經開通的地鐵1號線和2號線於新街口交匯,而根據南京市的地鐵線路規劃方案,到2030年南京會開通17條地鐵線路。這意味著四面八方的人流都更容易被帶到新街口。對於南京人來說,如今的新街口不再是只能購物的場所了,高中低端的餐飲、電影院、娛樂設施等一應俱全,而市場的活躍程度僅從星巴克在新街口開出的第11家門店就可見一斑。
2006年地鐵剛開通的時候,德基花費800萬元對地鐵站進行了冠名,那段時間人們乘坐地鐵到新街口的時候,廣播中播放的是「德基廣場·新街口站到了。」不久之後,7號出站口開通。通往德基廣場的地下通道開出了很多輕餐飲品牌和H&M、優衣庫兩家快時尚品牌,來自地鐵的客流迅速湧向了7號口。曾經擔心在德基負1層開店會影響品牌形象的星巴克,已經成為了整個江蘇省內銷售額最高的門店。
盡管中央商場引進優衣庫的時間早於德基,但作為南京的第3家門店,優衣庫的在南京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認知度是從德基廣場店開了之後才逐漸建立起來的。德基廣場那位負責人發現,每天早上地鐵口一開通,優衣庫門前的休息座椅上總是坐滿了人。
「這些人需要Wi-Fi。」這位負責人意識到,「我沒辦法等移動4G大規模鋪開,因為消費者不會等我。」2012年開始德基廣場已經全面鋪設Wi-Fi網點,供消費者免費使用。
2013年初,由三胞集團牽頭,聯合金鷹、德基、雨潤和秦淮區政府合資成立了一家叫做「商圈網」的電子商務公司。幾個月前,朱偉剛剛被派任為商圈網總裁。而就在這短短幾個月間,商圈網覆蓋的商戶已經超過2000家。商圈網通過在商場內部建設Wi-Fi信號點以建立體量龐大的大資料庫,以便未來根據數據劃分人群推出個性化營銷方案,同時,推出手機App和微信平台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商品與商戶的推薦服務,幫助人們在零售商密度達全國之最的新街口商圈內獲得更好的購物體驗。
此外,商圈網還與三胞集團旗下的萬事得供應鏈合作建立了「幫拿拿」物流服務項目,允許消費者直接線上購買線下收貨的同時,也為在實體店消費的顧客提供送貨服務。商圈網希望通過再造一個「網上新街口」的方式,主動引導新街口的零售商們從傳統商業模式向O2O實現轉型。
2013年,國際五星級酒店麗思卡爾頓租下了德基廣場2期的25層樓,不僅能給大新街口商圈現有的500強企業提供高檔酒店和會場的配套,酒店自身的客人對德基廣場來說也是一批有價值的顧客。
而同樣引人注目的,還有南京最大的零售企業蘇寧。蘇寧新街口店自2010年升級為全國首家Expo超級店後,又在2012年進一步升級成為了集超級電器旗艦店、五星級酒店、精品酒店公寓、甲級寫字樓、餐飲和娛樂為一體的蘇寧電器廣場。而其公司本身的名字,則於2013年改為蘇寧雲商。
C. 萬達廣場股票怎麼買
萬達廣場還沒有上市,但他的公司經營的模式不錯啊,上市的話可以買入啊。
D. 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最新持倉被查,會殃及到股民嗎
公開資料顯示,高毅資產是國內頂級私募。旗下匯聚了多位長期業績優秀、市場經驗豐富的明星投資經理。目前投研團隊逾40人,由邱國鷺擔任董事長,鄧曉峰擔任首席投資官,卓利偉擔任首席研究官,馮柳擔任董事總經理,孫慶瑞、吳任昊擔任合夥人、資深基金經理。
公司回應:不屬實!已著手調查謠言源頭
針對這則「被查」傳聞,高毅資產迅速回應。17日晚,據「高毅資產管理」微博消息稱,近期網傳「被查」謠言不屬實,公司以及旗下基金經理目前均保持正常運營和工作狀態。我們已著手調查謠言源頭並對相關造謠傳謠行為保留採取進一步法律追訴的權利。謠言止於智者,請大家勿輕信謠言和傳播謠言。
而其董事總經理馮柳則在下午4點左右,在微博轉發高毅資產文章《致廣大而盡精微,高毅資產孫慶瑞詳談從宏觀到個股的進化過程》,疑是變相辟謠。
高毅資產官網顯示,該公司是國內投研實力較強、管理規模較大、激勵制度領先的平台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匯聚了多位長期業績優秀的明星投資經理。目前投研團隊逾40人。
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高毅資產以2537億元管理規模位居首位,產品數量多達525隻,在A股廣泛布局。
馮柳旗下基金現身超60家上市公司
持有市值超400億
據證券時報·e公司,高毅「被查」傳聞的起因,有少數猜測或許跟所投資的某個股有關;也有觀點認為更大的背景可能是私募聯合坐莊問題被關注了。
今年以來,馮柳通過大宗交易和定增一路加倉世紀華通。根據大宗交易記錄,馮柳第一筆買進世紀華通的時間在1月22日,隨後不斷通過大宗交易加倉,直到一季度末,馮柳持股2.19億股。
4月13日晚間,世紀華通發布的非公開發行公告顯示,馮柳管理的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獲配8108萬股,持股高達3億股,持股市值達到42.12億元,持股比例達到4.82%,逼近5%的舉牌線,已經成為世紀華通的第五大股東。
根據公告,此次非公開發行股份於2020年4月14日上市交易。按照規定,通過此次非公開發行獲配的股份自股票上市6個月內(即10月14日前),不得轉讓本單位或個人所認購的上述股份。
但10月31日,世紀華通披露的三季報顯示,馮柳的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沒出現在世紀華通的十大股東和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
鄰山1號遠望基金沒有進入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意味著該基金持有的世紀華通流通股份數少於第十大流通股東。另外,第十大股東持股數為1.82億股,僅憑這些信息並不能說明基金持有多少限售股份數。也就是說,不能根據這一信息判斷馮柳是否違規減持了非公開發行獲配的股份。
高毅「被查」傳聞雖然很快就以公司的辟謠回應而告一段落,但卻讓高毅私募持有人和跟著高毅投資的股民們嚇出「一身冷汗」。
盡管高毅事件發酵時間在A股收盤後。不過,高毅資產三季度大幅增倉、並躋身十大流通股東次席的大華股份,卻在當天未有明顯利空消息的情況下,出現了最高8.43%放量下跌。
在大華股份股吧里,有依然被「蒙在鼓裡」的股民發帖稱:如果傳言被證實,那將是一場災難...」,還有股民稱「高毅辟謠了,明天可以回血了」。
「都在傳GY被查,或許這才是大華暴跌的原因吧。」一位股民在某股票APP論股社區留言。而在大華股份的股吧中,多位股民發帖直指暴跌或許與當日的傳聞密切有關。
海康威視也下跌了3.03%,萬達電影則沖高回落跌0.27%。一些持有這兩家股票的股民也紛紛在論壇吐槽,股市走低或許上述傳聞相關。
E. 大連有新華大宗交易所的運營中心嗎
大連暫時好像沒有
F. 500富人榜出爐誰在榜首
本月初,2017新財富500富人榜出爐,王健林/王思聰再登榜首。在這張榜單上,中國最有錢的10位富人中,有5位誕生於TMT行業。
申東日兄妹:市值降2/3,減持又被判違規
去年營收和利潤雙雙增長,股價大跌64%,申東日兄妹持股市值下降約57億
據wind數據統計,過去一年中,市值縮水最多的北京地區上市公司為朗姿股份,該公司自2016年6月20日復牌以來,截至今年5月16日,股價下滑64%,進而也影響了申東日兄妹的持股市值。
Wind統計顯示,截至5月16日,申東日、申今花合計持有朗姿股份57.13%的股份,持股市值約為32億元。去年同期約為89億元。
過去一年,朗姿股份的市值從151億元下滑至56億元,蒸發了將近三分之二的市值,申東日兄妹的持股市值也隨著股價下滑而縮水。
與之相對,2016年朗姿股份營收和利潤卻雙雙增長。
朗姿股份主要從事女裝的設計、生產和銷售,主要以中高端女裝市場為主,同時進軍了嬰童、醫療美容和化妝品等產業。
2015年12月22日下午,朗姿股份因為籌劃重大收購事項臨時停牌。在停牌前,朗姿股份的股價有一段上漲,公司還就股價上漲一事發了說明公告。該停牌使得朗姿股份躲過了2016年初的股市熔斷。
不幸的是,經過半年的籌劃,朗姿股份的重組卻以失敗告終。2016年6月3日,朗姿股份公告稱,在對時尚電子商務標的公司的盡職調查過程中,與交易對方在交易方案、交易價格、業務發展規劃以及承諾業績的可實現性等方面反復溝通論證,最終未能達成一致意見,故終止收購。
股市熔斷的後續影響加上重組失敗,2016年6月20日,朗姿股份股票復牌,並連續三個交易日跌停。自此以後,朗姿股份的股價不斷的陰跌,進入2017年後也未緩過勁來。
而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申東日等,卻因為違規減持被監管部門下發關注函。
5月2日,深交所對申東日、申今花等下發關注函,申東日等三人因合計減持朗姿股份達5%後,未停止減持並及時披露,違反了相關證券法律規定。
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間,申東日及其一致行動人多次減持公司股份,減持比例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今年1月19日,申今花以大宗交易方式轉讓306.47萬股朗姿股份;2月13日,申東日轉讓450萬股朗姿股份,兩次轉讓合計占總股份的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