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商業銀行面臨的金融風險及度量的指標有哪些
商業銀行風險是指在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由於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使得銀行實際收益偏離預期收益,從而導致遭受損失或獲取額外收益的可能性。
目前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種分類方法是根據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將其分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與操作風險等。下面我們將分別介紹這幾種風險的定義及其度量方法。
(一)信用風險
1.信用風險涵義
信用風險是指由於信用活動中存在的不確定性而導致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確切地說,足所有囚客戶違約而引起的風險。比如資產業務中借款人無法償還債務引起的資產質量惡化;負債業務中的存款人大鞋提取款形成擠兌等等。
2.信用風險度遣
(1)傳統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包括專家制度模型、Z評分模型等。
(2)現代信用風險量化度量和管理模型,主要包括:KMV公司的KMV模型、J.P摩根的Credit Metrics Model(信用計量模型)、Credit Risk+(信用風險附加型)和宏觀模擬模型(CPV模型)。
(二)市場風險
1.市場風險的涵義
市場風險足金融體系中最常見的風險之一,通常是由金融資產的價格變化而產生的,市場風險一般又可分為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
(1)商業銀行利率風險是指市場利率水平變化對銀行的市場價值產生影響的風險。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曾經長期處於利率管制的的火環境下,但是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的不斷加強,利率風險對商業銀行的影響也將口益突出。
(2)商業銀行匯率風險是指銀行在進行囝際業務中,其持有的外匯資產或負債凶匯率波動而造成價值增減的不確定性。隨著銀行業務的國際化,商業銀行的海外資產和負債比重增加,商業銀行面臨的匯率風險將不斷加大。
2.市場風險的度量
早在七、八十年代,西方各金融機構普遍感到傳統的金融風險管理工具已不能適應金融市場發展的需要,紛紛開始研究如何用單個模型來度磕整個金融機構所面對的市場風險。其中JP.Morgan研製的風險模型Risk Metrics最為成功。在此風險模型中使用的風險度量指標就是VaR即在險價值。
(三)流動性風險
1.流動性風險的涵義
狹義的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沒有足夠的現金來彌補客戶存款的提取而產生的支付風險;廣義的流動性風險除了包含狹義的內容外,還包括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不足而未能滿足客戶合理的信貸需求或其它即時的現金需求而引起的風險。以最近發生的美國次貸危機為例,表面上看此次危機足銀行流動性缺乏所造成的,但其根本原因是商業銀行資產配置失誤,肆意發放信用等級低、質量差的貸款導致的。
流動性風險的最大危害在於其具有傳導性。由於不同的金融機構的資產之間具有復雜的債權債務聯系,這使得一旦某個金融機構資產流動性出現問題,不能保持正常的頭寸,則單個的金融機構的金融問題將會演變成全局性的金融動盪。我們正任經歷的這次金融危機就是由美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危機傳導到美國金融各個領域進而傳導到世界各國的金融領域的危機。
2.流動性風險的度量
(1)靜態分析方法
①存貸比率:是反映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的傳統指標,它等於貸款對存款的比例。該指標在很人程度上反映了存款資金佔用的程度,這一比例愈高,表示流動性愈低,風險越大。
②流動資產比率:它分為流動性資產與總資產比率以及流動性資產與流動性負債比率兩個層面,該比率愈高,表明該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愈小。
(2)動態分析方法
①流動性缺口法
流動性缺口衡聳的是資產與負債之間的差額,目前的資產負債產生的流動性缺口是靜態缺口,資產和負債不斷變化而產生的缺口足動態缺口。這。方法可以用來比較特定的時間序列中銀行未來的現金收入和現金支出。
②現金資本模型
一般適用於比較大型的銀行金融機構。這種模型首先假定銀行不能獲得任何的外來融資。通過評估銀行所有的資產的流動性,來分析資產的可銷售性,再運用適當的折扣率,來計算通過資產出售能夠維持多久的流動性。
(四)操作風險
巴塞爾委員會的定義為:操作風險就是指由於內部程序、人員、系統不充足或者運行失當,以及因為外部事件的沖擊等導致直接或間接損失的町能性的風險。
與其它幾種風險相比,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有著較為顯著的特點。由於每個銀行經營的操作環境不問,因此銀行應考慮自己具體情況來對操作風險進行分析.這是操作風險的最顯著特徵。
② 周邊國家礦產資源開發項目風險評價指標體系與模型
以周邊國家礦產資源開發選區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同時綜合分析我國開發周邊國家礦產資源的實際項目所遇到的各種風險因素,建立了周邊國家礦產資源開發項目投資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如表9.11所示。包括政治環境、資源環境等9個一級准則風險和政治風險、礦業法律體系、礦區地質災害等21個二級風險,以及中外關系、政權更迭等47個三級風險。
表9.11 周邊國家礦產資源開發項目投資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續表
1)資源條件風險,主要是指由於資源因素的不確定性給礦業項目投資帶來的風險。因為礦床儲量與礦石品位、技術條件、礦石可選性等的變化會導致礦產品的產量和采選成本的變化,所以在礦業項目投資中,一旦發生資源條件風險則會產生極大的損失。具體包括如下指標。
礦石平均品位(定量指標):每噸礦石中的金屬含量,如鐵礦平均品位32%左右,銅礦平均品位10%~20%。
礦產資源聚集程度(定性指標):品位礦石的緊密度。
礦石的穩定性(定性指標)。
選冶加工條件(定性指標):包括岩體的穩定性,礦體頂底板岩石完整、穩固性,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
礦區儲量規模(定量指標):主要用6種礦產資源的探明儲量規模來表示。數值越大表示價值越大,相應的儲量規模就越大。
礦區累計年產值(定量指標):是指6種礦產10年的累計年產值,首先根據6種礦產的儲量,在此基礎上乘以其市場價格得出其價值總和,用於評價其礦業開發程度的大小。其值越大表明勘探開發程度越高。
2)財稅環境風險,主要是指礦業投資項目面臨的各種財務和稅收方面的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具體包括如下指標:
投資利潤率(定量指標):又稱投資報酬率,是指項目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後的一個正常生產年份的年利潤總額,或項目生產期內的年平均利潤總額與項目總投資的比率。
投資利稅率(定量指標):是指項目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後的一個正常生產年份的年利稅總額,或項目生產期內的年平均利稅總額與項目總投資的比率。
財務內部收益率(定量指標):是反映項目實際收益率的一個動態指標;該指標越大越好,是指項目在整個計算期內各年財務凈現金流量的現值之和等於零時的折現率,也就是使項目的財務凈現值等於零時的折現率。
貸款償還期(定量指標):是指在國家財政規定和項目具體財務條件下,以項目投產後可用於還款的資金,償還國內貸款本金和建設期利息所用的時間。
稅收水平的穩定性(定性指標)。
3)政策法規風險,主要是指由於地方政府對礦業開發的重視支持程度、監管力度和管理水平、土地使用權政策和礦產品進出口政策等方面的變化,給礦業投資項目帶來的風險。具體包括如下指標。
政權更迭風險指數:分為三級(最高風險得分為9);風險水平低,0~3分;風險水平一般,4~6 分;風險水平顯著,7~9 分。(數據來源: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Sinosure)關於各個國家的信用風險評價)
礦業政策環境(設定閾值0/1):礦業政策包括民主、礦業法律法規、礦業所有權的安全性、礦業國有化歷史等。如果該國家有限制的政策法律條款,則直接給予閾值「0」,即表示在該國不存在投資的可行性(據《2009礦業投資國家排名「不要去哪裡投資」》)。
政府監督管理水平(定性指標):是指地方政府或礦區的直接管理部門的監管能力。
稅費水平:稅費體制主要包括關稅、所得稅、權利金、採掘稅、營業稅等(據《2009礦業投資國家排名「不要去哪裡投資」》)。
腐敗程度指數(定量指標):腐敗程度是根據商界人士和國家分析師的不同看法作出的調查,得分介於10(高度廉潔)和0(高度腐敗)之間。得分越高表明該國家政府腐敗程度越高,相應的得分越低,表明政府較清廉,從而來衡量一個國家政府的辦事效率(據《透明度國際年報2007》)。
人文環境(定量指標):主要從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受教育水平等方面考慮,與我國是否存在著沖突,主要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文發展報告》中的人文發展指數來綜合反映該指標(據《人文發展報告》2007/2008年,《國際統計年鑒2008》)。
人文發展指數:是人類發展的一項綜合指標,它代表了人類發展的三個方面指標的平均成就:壽命(出生時人口的預期壽命),知識(成人識字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以及收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4)市場風險,主要是指由於礦產品市場的供需和價格變化,礦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以及生產資料的供應程度等因素的不確定性,給礦業開發投資帶來的風險。具體包括如下指標。
礦產品市場供需求量(定量指標):是指礦產品的未來5到10年的市場需求量,其值越大表明未來的市場前景越大。
地區礦產品市場條件(定性指標):是指礦區附近的礦產品市場的完善程度,是結合市場投機因素(主要是期貨炒作、人為操縱)來確定的。
礦產品市場競爭力:礦產品價格波動幅度、礦產品在市場中的份額。礦產品價格波動幅度(定性指標):通過價格波動的幅度大小,可以預期未來時間段內的礦產品價格走勢;一般來說價格波幅小的,對於勘探開發越有利。
所需其他生產資料的保障程度(定性指標):是指礦業生產所需的其他生產資料的保障程度,如煤炭、天然氣等的供應情況,該指標的得來需要結合所需其他生產資料的價格波幅和預期未來的市場供需量。
5)經濟環境風險,主要是指由於地方宏觀經濟和勞動力等因素的不確定性給礦業投資項目帶來的風險。具體包括如下指標。
地區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定量指標)(GDP增長率)。
通貨膨脹率、匯率穩定性。
地區人均收入(定量指標)。
失業率:是指礦產資源所處地區的勞動力素質和就業情況。
收入分配效果(定性指標):是指礦產資源所處地區的居民生活消費水平。
6)基礎設施風險,主要是指由於礦業開發所必需的各項配套基礎設施保障的不確定性給礦業投資帶來的風險。具體包括如下指標。
鐵路里程、公路里程:這兩個指標從鐵路、公路兩方面來綜合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交通運輸情況。其值越大,表明相應的交通運輸條件越好。
電話普及率、每千人網際網路用戶數:現在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的及時傳輸和獲取是開展投資活動的重要要素。這兩個指標主要從兩方面來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信息傳輸情況;數值越大,表明信息傳輸情況越好。
電網覆蓋率(定量):電力資源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的基礎能源,也是礦業投資過程中必需的基礎要素。本指標用來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能源電力的總體情況。覆蓋率高,表明相應的電力有保障。
礦區水源總量(定量指標):水資源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的制約性資源。有水則有效,缺水便無效。本指標主要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可利用的水資源總體情況。其值越大,表明有總量越豐富的水資源環境。
7)生態環境風險,主要是指由於礦業投資項目的實施可能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的風險。具體包括如下指標。
環境成本:環境成本又稱環境降級成本(定量指標),是指由於經濟活動造成環境污染而使環境服務功能質量下降的代價。分為環境保護支出和環境退化成本,環境保護支出指為保護環境而實際支付的價值,環境退化成本指環境污染損失的價值和為保護環境應該支付的價值。其值越大,表示勘探開發的負面效應也就越大。環境成本的計算:人類對環境資源的利用,一方面要看作是一種有償的成本投入;另一方面,其利用的價值量可近似地轉換為用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以下簡稱環境污染損失)來代替。環境成本的計算,需要有較詳細的環保方面的歷史數據方能進行。在不能有效獲得數據的條件下,聯合國在對一些國家進行環境估算時常常按照「環境投入應當是上年GDP的0.5%~1.5%」的比例進行。中國的經濟發展過快,而且在環境問題上歷史欠賬太多,環境污染所造成的損失也大得多。根據我國一些權威環境專家和學者的測算結果,我國近年來平均每年的環境污染在2830億左右。筆者根據這一結果,結合1997~1999年的GDP,進一步推算出近年來(1997~1999年)環境污染佔GDP的比例應為2.8%~3.8%左右,1997~1999年的人均環境污染占人均GDP的比重為2.5%~3.5%。
自然風險:主要是指由於礦產資源所處地區的自然因素的不確定性給礦業開發帶來的風險。具體包括:礦區的自然地理條件(定性指標)、礦床的水文地質條件(定性指標)、破壞性地震發生頻率(定量指標)、洪水、滑坡等發生頻率。
8)技術水平,指勘探開發技術的相關信息,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開採的效率。具體包括如下指標。
儀器設備的投入成本:包括先進儀器設備的預計總投入金額、儀器設備的折舊率(定量指標);折舊率反應設備的使用成本高低,其值越小越有利於我們去選擇開采。
選礦、分礦及信息化技術的使用情況(定性):這個指標反應使用的開采技術是否具有先進性,是否具有有效性;這項指標可以讓開礦方面專家給出意見並打分。
9)合作夥伴的相關信息,許多公司與國外企業建立了一種合作關系,進行相關利益和風險的分擔。
公司組織結構及基本經營狀況(定性指標):結合公司相關介紹和營業額等相關數據來對其進行評價:好、較好、中、較差、差。
市場競爭地位及信譽(定量指標):結合企業主要經營項目所佔的市場份額,以及行業評價來讓專家綜合打分評價。1~10分,10分對應非常好。
擁有政府背景(定性指標):與開采地區政府的友好關系:好、較好、中、較差、差。
相關執照(定量指標):企業是否擁有各種有色金屬的執照的種類及數量。
對於該評價指標體系,我們選用過層次分析方法(AHP)給出一、二級風險指標的權重。同時,為了便於對多個周邊國家礦產資源開發項目的風險程度進行比較,規避高風險的投資項目;或者對單個項目的投資風險進行考量,我們建立了基於灰色聚類的周邊國家礦產資源開發項目風險評價模型。
灰色聚類分析,是多屬性決策與優化問題中比較新的應用。任何聚類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根據問題的m個分類標准,對以n個指標表示的樣品j作聚類的最優識別。
基於灰色聚類的周邊國家礦產資源開發項目風險評價模型的基本思路是:
A.由白化權函數得到每個評價區域的灰色白化值:按照前述灰色和模糊綜合評判模型中的定性與定量白化權函數得到每個評價區域的灰色白化值。
B.計算點關聯度:記從屬度fkh(xkj)為zjh(k),從屬序列為zjh,即zjh(k)=fkh(xkj),zjh={zjh(1),zjh(2),…,zjh(n))。如果對任意k都有zjh(k)=1,即區域j的每個指標值都屬於第h類風險等級,那麼該區域應被判為第h類。所以,若取z0h=(1,1,…,1),則z0h是一個清晰的綜合評判。若要評判樣品j與第h個類別的接近程度,以z0h為參考序列,zjh為比較序列,計算它們之間的灰色關聯系數ξjh(k)和關聯度rjh(k)即可。
國外油氣與礦產資源利用風險評價與決策支持技術
式中:△jh(k)=∣zjh(k)-1∣ ;rjh=(rj1,rj2,…,rjm)刻畫的是樣品j與每個類別的幾何相似程度。
C.風險等級評價:將m個風險等級類別分別賦予某個等級值v=(v1,v2,…,vm),則綜合評價值為
國外油氣與礦產資源利用風險評價與決策支持技術
③ 市場風險限額指標主要包括 ( )
A,B,C,D,E
答案解析:
市場風險限額指標主要包括:頭寸限額、風險價值限額、止損限額、敏感度限額、期限限額、幣種限額和發行人限額等。
④ 貨幣市場基金風險的指標有哪些
反映貨幣市場基金風險的指標主要有三項:投資組合平均剩餘期限、融資回購版比例和浮動利率權債券投資情況等。
(1)投資組合平均剩餘期限
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組合平均剩餘期限是貨幣基金所持有的各項資產的剩餘期限。投資組合平均剩餘期限越短,貨幣市場基金的流動性越好,利率風險越低。
(2)融資回購比例
根據目前法規,除非發生巨額贖回,貨幣市場基金債券正回購的資金余額不得超過20%。
(3)浮動利率債券投資情況
浮動利率債券是指票面利率定價為某一參考基準利率加上發行人規定的利差之和的債券,目前可參考的基準利率有一年定存利率和回購利率等。貨幣市場基金可以投資剩餘期限小於397天但剩餘存續期超過397天的浮動利率債券。
⑤ 人力資源管理:什麼是測評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體系
金融市場風險測度的關鍵內容是:首先確立有效的度量市場風險大小的指標。第二是建立有效的估計指標對應的模型。
關於測度市場風險大小的指標,value-at-risk(VaR)是目前金融市場風險測度的主流方法,也是本文的主要方法。VaR在金融業實際操作中已經得到普遍的應用,但是學術界關於金融市場風險測度的研究,仍還在發展中。
VaR測度指標
標准差 法、持久期、 系數法都只適用與具有線性特徵的金融工具,對於非線性的金融資產的市場風險的測度,需要新的方法,VaR就是這樣的一種方法。
VaR的特點在於,可將不同市場因子、不同市場的風險集成一個數,比較准確地測量由不同風險來源及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潛在損失,適應了金融市場發展的動態性、復雜性、和全球性。
5.1.1 VaR(ValueatRisk)的定義
所謂VaR(Valueat Risk),按字面意思解釋就是「按風險估價」,也稱作受險價值或在險價值,它是在市場正常波動情形下對投資可能損失的一種統計測度,在一定的概率水平下,證券組合在未來特定一段時間內的最大可能損失。實際上VaR的概念非常簡單,在已知投資的未來收益分布的條件下,在給定置信水平下的投資的未來損失值即為VaR。用數學公式表示:
(4.1)
其中 為投資的收益, 即為在置信水平 下處於風險中的價值。
VaR測度的三個關鍵參數是持有期限、置信水平和觀察期間。持有期限是衡量收益或者損失的基本時間單位,即觀察數據的頻率,比如日收益率、周收益率等。
5.1.2 VaR的計算
VaR計算的基本思想和步驟
VaR本質上是對證券組合價值波動的統計測量,其核心在於構造證券組合價值變化的概率分布。基本思想仍然是利用證券組合價值的歷史波動信息來推斷未來情形,只不過對未來價值波動的推斷給出的不是一個確定值,而是一個概率分布。
在大多數情況下,由於證券組合龐大而復雜,且保留證券組合中所有證券的歷史數據不太現實,因此直接估算某種證券組合的收益(或損失)幾乎是不可能的,在VaR的計算中將每一個證券映射為一系列「市場因子」(Marketfactors)的組合。市場因子是指影響證券組合價值變化的利率、匯率、股指及商品價格等基礎變數。
基於上述基本思想,VaR計算的基本步驟包括:辨識市場因子,並將證券組合中的每一證券價值用市場因子表示(映射);推測市場因子未來某一時期(如一天)的變化情景;由市場因子的未來情景估測證券組合的未來價值;求出損益分布,在給定置信度下計算出VaR值。
這里計算的關鍵點是:其一是市場因子未來變化的推測;其二是證券組合價值與市場因子間的關系(線性、非線性)。
1)證券組合價值變化與市場因子變化的關系
除了期權類顯著非線性的金融工具,大多數證券價值的變化都是市場因子變化的線性函數,這類證券組合的價值變化可以用它對市場因子的敏感性(sensitivity)來刻畫。而對於期權這種特殊的金融工具,一般用模擬的方法來描述其價值與市場因子之間的非線性關系;另一方面也可以用近似的方法來處理,即在假設Black-Scholes期權定價公式能夠准確地對期權進行估價的基礎上,取該公式的一階近似或二階近似。
2)未來的市場因子變化的推測
推測市場因於未來變化的方法有三種,第1種是歷史模擬法--利用市場因子歷史狀況直接推測市場因子未來的情景;第2種是MonteCarlo模擬法--利用MonteCarlo模擬市場因子的未來情景;第3種是分析方法--在市場因子變化服從多元正態分布情形下,可以用方差和相關系數來描述市場因子的未來變化。
根據以上的分析,不同情況下計算VaR的方法不同,大體上可分為三大類:歷史模擬法、Monte Carlo模擬法和分析方法。
1.歷史模擬法
歷史模擬法是一種基於經驗的方法,是以全值估計為基礎的模擬法。它不需要對市場因子的統計分布作出假設,直接利用過去一段時間資產收益的資料,根據VaR的定義進行計算,估算投資組合變化的經驗分布,然後再根據不同的分位數求得相對應的置信水平下的風險價值。即根據收集到的市場因子的歷史數據對證券組合的未來收益進行模擬,在給定置信度下計算潛在損失。
歷史模擬法的具體步驟如下:首先識別基礎的市場因子,以市場因子為權重,並用市場因子表示出證券組合中各個金融工具的盯市價值;計算市場因子過去N個時期的實際變化,結合當前市場因子的價值估計市場因子未來某一時期的情景值(N個);由定價公式得到證券組合未來的盯市價值(N個),與當前市場因子下的證券組合價值比較得到證券組合未來的潛在損益;根據潛在損益的分布,在給定置信度下計算VaR值。
歷史模擬法的優缺點:它的優點在於不需要對收益率的分布進行假設,因此計算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不需要計算任何參數,而且能夠較好的處理非線性和市場大幅度的波動問題。但是該方法是假設在樣本周期內收益率的分布不變,再利用收益率的歷史分布來代替收益率的真實分布,從而獲得資產組合的VaR值,因此他最大的缺點是假設市場因子的未來變化與歷史變化完全一樣,但是這一假設並不總是正確的。
2.Monte Carlo模擬法
Monte Carlo模擬法與歷史模擬法十分類似,它們的區別在於前者利用統計方法估計歷史上市場因子運動的參數,然後模擬市場因子未來的變化情景,而後者則直接根據歷史數據來模擬市場因子的未來變化情景。
Monte Carlo模擬法具體步驟如下:首先識別基礎的市場因子,並用市場因子表示出證券組合中各個金融工具的盯市價值;假設市場因子的變化服從的分布(如多元正態分布),估計分布的參數(如協方差矩陣和相關系數);利用Monte Carlo 方法模擬市場因子未來變化的情景,根據定價公式計算證券組合未來的盯市價值及未來的潛在損益;根據潛在損益的分布,在給定置信度下計算VaR值。
蒙特卡洛模擬法的優缺點:它的優點是計算出的VaR值很有效,不僅能夠說明波動風險、模型風險以及非線性價格風險等廣泛的風險,而且充分考慮了極端情形、厚尾現象以及波動時間變化等一系列因素。
採用Monte Carlo模擬法計算VaR時,存在兩個重要缺陷:其一是成本太高計算量大,一般來說,復雜證券組合往往包括不同幣種的各種債券、股票、遠期和期權等多種證券,其基礎市場因子包括多種幣種不同、期限不同的利率、匯率、股指等,構成一個龐大的因子集合。以J.P.Morgan的RiskMetrics系統為例,VaR的計算最多可涉及包括美國在內的15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有10-14個不同期限的利率,再加上各國的股票指數、商品價格指數,使得市場因子成為一個龐大的集合。即使市場因子的數目比較少,對市場因子矢量的多元分布進行幾千次甚至上萬次的模擬也是非常困難的;其二MonteCarlo模擬的維數高、靜態性法產生隨機序列,均值和協方差矩陣不變,而經濟問題中的變數都具有時變性,用靜態的方法處理時變變數時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偏差;模型不夠穩定,因為它不僅依賴於基礎風險因素下特定的隨機模型,也依賴於像期權或抵押擔保這樣的證券定價模型。而且傳統蒙持卡洛方法難於從高維的概率分布函數中抽樣。針對這兩種缺陷,近年來許多學者對傳統的MonteCarlo方法進行了改進。(1)針對MonteCarlo方法計算效率低的缺陷,Jamshudian和Zhu提出了一種scenario模擬方法來改進傳統的MonteCarlo方法。傳統的MonteCarlo模擬方法根據市場因子的分布生成大量等概率的情景,而scenario模擬則採用多項分布將市場因子服從的多元正態分布離散化,生成有限數目的具有不同概率的情景,從而極大地簡化了計算,這一方法目前已應用於Sakura全球資本公司(SGC)的風險模擬系統SakuraPrime中;(2)針對MonteCarlo方法靜態性的缺陷,王春峰等人提出了一種MarkovChain Monte Carlo模擬(MCMC)方法,該方法將隨機過程中的馬爾科夫過程引入到蒙特卡洛模擬中,利用Gibbs抽樣方法來構造轉移核,通過建立一個馬爾科夫鏈,實現動態模擬(即隨抽樣分布隨模擬的進行而改變)。
3.分析方法
由於歷史模擬法必須保留市場因子過去N個時期所有市場因子的歷史數據,而且必須對證券組合中每一個證券進行估價,計算起來比較繁瑣,所以人們想尋求一種較為簡單的方法。這種方法也被稱作方差—協方差方法。比如正態分布、t分布、GED分布等等,再通過歷史數據分析和估計該風險因子收益分布的參數值,最後通過估計出的參數值得出在給定特定置信水平下的整個投資組合的VaR值。
比如說假設市場因子的變化服從多元正態分布,在投資組合中,當第i支證券的收益率為正態分布,即 時,水平 下的VaR可表示為:
其中
表示標准正態分布的 分位點,即 , 為標准正態分布的累積分布函數。 小於0.5,這時 <0。
由於正態分布的和的分布仍然是正態分布,故可知組合收益 其中 , , 為第i種證券和第j種證券證券收益率的協方差,可得投資組合的在險價值為:
5.1.3 VaR方法的不足和改進
VaR由於能夠提供衡量市場風險的實用指標,不僅便於金融機構進行風險管理,而且有助於監管部門進行有效監,目前已得到廣泛應用。一些權威金融機構近年來調查表明,VaR已為眾多商業銀行、投資銀行、非金融機構、機構投資者及監管機構所使用和關注。然而,經過很多學者的不斷探索和實際運用部門的實踐證明,VaR無論在理論上還是應用上都還存在巨大缺陷。
風險的測量等價於在隨機變數空間X(比如某一給定的投資的收益率的集合)和一個非負實數之間建立一種相關ρ,即ρ:X→R.風險的尺度測量可以排序並通過期望風險值來比較不同的投資。
風險的尺度測量所必須滿足的條件:
任何可接受的風險的測量 :X→R必須滿足下列性質:
(a)正齊次性:對任意的隨機變數x和正實數λ,
(b)次可加性:對任意的隨機變數x和y, ;
(c)單調性:對任意的隨機變數x和y,若x≤y,則 ;
(d)對任意的隨機變數x,正實數α,和無風險利率 :
可以證明,任何正齊次的函數 是凸的,當且僅當它是次可加的。
VaR方法的不足:
VaR的不足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僅僅在收益的聯合分布是橢圓型的情況下,VaR才是次可加的,即:
在這里, 表示兩個投資組合的收益。
歸納起來,VaR作為一種風險的測量方法,主要有以下的不足:
1.沒有測量超過VaR的那部分損失;
2.VaR的降低可能導致超過VaR的尾部的拉長;
3.在不同的置信水平下可能出現相抵觸的結果;
4.非次可加性表明,投資組合的風險增加時,可能會出現VaR不升反降的情況;
5.非凸性使得在最優化問題中應用VaR時會出現困難。
此外,跟VaR的估計有關的計算也非常麻煩,而且不同的計算方法,往往產生不同甚至相差很大的結果,可見其結果的有用性值得懷疑。
針對VaR的弱點,理論界提出很多改進的方法,比如ER(expected regret), CVaR (Conditional VaR), ES(expectedshortfall), TCE (tailcontional expectation) 和TM(tailmean),WCE(worstconditionalexpectation)等,其中CVaR是在VaR的基礎上進行修正而得到的結果,它具有VaR的優點,同時在理論上又具有良好的性質,如次可加性、凸性等。而且在投資組合優化決策時,以CVaR作為優化目標,可以採用線性規劃方法進行求解,求解過程還可以順便得到投資組合的VaR。
CVaR的定義:
可見CVaR表示VaR與超出VaR的那部分損失的期望值之和。
5.2 CvaR測度指標
Artzner等提出了一致性風險測度的概念。設V為一可測集( ),定義映射: , ,當其滿足條件:
1.單調性: , ,
2.次可加性:
3.正齊次性: , ,
4.傳遞性: , ,
稱為一致性風險測度。
Var不滿足次可加性,不是一種一致性風險測度方法。Var實質上用收益分布的單一分位點表示,可以描述以某一概率保證損失不超過它,但卻不能表示當超過var的極端情況發生時期望損失的大小,而CvaR卻可以做到這一點。
設收益X的分布函數為F(x),在F(x)函數連續的情況下,CvaR和另外一種風險測度Expectedshortfall(簡稱ES)完全一致,CvaR的定義為:
CvaR是一種一致性風險測度指標,在投資組合優化中的應用潛力很大,但在金融領域的實際應用種還遠未成熟。
⑥ 石油市場系統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科學、系統、數據可獲得等基本原則,我們建立了一套指標體系綜合評價石油市場的系統風險。主要從4個方面入手,即國際石油期貨市場投機程度、典型油價結算貨幣的匯率波動程度、石油市場需求風險和供應風險。
4.2.2.1 投機炒作
在國際石油交易中,石油期貨的交易量和交易額非常重要,而且對石油現貨交易價格有明顯的價格發現功能,因此我們將重點考察石油期貨交易中的價格波動。近幾年來,國際油價高位震盪,波動劇烈,石油市場投機因素被認為是其中一個顯著的原因。因此,度量國際石油市場的投機程度,應該成為評價石油市場系統風險的一個重要方面。
對期貨投機交易或非投機交易的區分,一般是根據CFTC每周公布一次的交易者持倉報告(Commitment of Traders,簡稱COT)。持有期貨頭寸的交易者被要求填寫報告,以描述他們的商業性質,CFTC據此數據區分商業交易商(commercial traders)和非商業交易商(non-commercial traders)。商業交易商需要實際使用該交易商品,從而主要是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對沖以控制風險,非商業交易商則包括其他所有的交易商。一般認為,能源期貨市場上的投機者是指非商業交易商,其投機交易大體分為兩類:頭寸交易(position trading)和套利交易(spread trading) 頭寸交易包含直接的或多頭或空頭的期貨合約頭寸;套利交易既包含多頭頭寸,也包含空頭頭寸,存在於相似或相關聯商品的不同期貨合約中。由於套利交易中投機者買進和賣出的期貨合約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因此其價格間應該有一個合理的關系。當市場價格偏離合理的相對價格時,投機者即可買進相對便宜的合約而賣出相對較貴的合約;如果判斷正確,投機者即可從價差中獲利。
基於投機交易的特點,為了度量國際石油期貨市場的投機程度,總體把握石油期貨市場的交易狀況,尤其是石油期貨市場承受的投機壓力和對沖壓力,根據Sanders等(2004),我們定義幾個數量指標如下:
非商業交易商持倉比例:
商業交易商的持倉比例:
非商業交易商凈頭寸比例:
非商業交易商套利持倉變化率為:
商業交易商凈頭寸比例:
其中,NCL表示非商業交易商的多頭,NCS表示非商業交易商的空頭,NC SP表示非商業交易商的套利持倉,CL表示商業交易商的多頭,CS表示商業交易商的空頭,TOI表示總持倉量(未平倉合約)。根據Sanders等(2004)和DeRoon等(2000)的觀點,非商業交易商凈頭寸比例表示市場的投機壓力(更准確地講是頭寸投機壓力),而商業交易商凈頭寸比例顯示的是市場套期保值的壓力。
因此,需要從CF TC每周提供一次的交易者持倉報告中獲取有關基礎數據 CFTC提供的COT報告是一份標准格式的數據報告,其中涉及一些重要的石油期貨市場專業概念需要解釋,主要包括石油期貨交易多頭、空頭、套利交易和套利持倉。買入期貨合約後所持有的頭寸稱為多頭頭寸(long positions),簡稱多頭,其利潤來自石油期貨合約價格的上升;賣出期貨合約後所持有的頭寸稱為空頭頭寸(short positions),簡稱空頭,其利潤來自期貨合約價格的下降。未平倉多頭合約與未平倉空頭合約之間的差額即為凈頭寸。套利交易衡量每個非商業交易商持有的跨期套利部分,其持倉表示每個非商業交易商持有的等量多頭和空頭頭寸,但是並不包含跨市套利交易的數據。例如,如果一個非商業交易商持有2000張多頭和1500張空頭原油合約,則在非商業持倉多頭計入500張合約,套利交易持倉計入1500張。
4.2.2.2 匯率波動
石油計價貨幣的匯率波動也是造成油價劇烈起伏的重要原因。考慮到美元是目前國際石油市場的主要計價和結算貨幣,因此本節重點考察美元匯率波動,引入了以國際貿易額加權計算的美元綜合指數;在美元匯率交易中,美元對歐元匯率佔主要地位,對整個美元匯率的走勢發揮著主導作用,因此本書也加入了美元對歐元匯率的來評價石油市場匯率風險;此外,隨著近些年美元持續貶值,其在貨幣市場的國際地位引起了熱烈討論,提倡採用一攬子貨幣結算石油貿易的呼聲日漸高升,因此,本節考慮到計算貨幣多元化的趨勢和俄羅斯在國際石油貿易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現有結算貨幣更改的實踐,引入了美元對盧布的匯率波動。
表4.1 國際石油市場系統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及說明
除了投機活動和匯率波動因素以外,石油市場最基本的規律,即市場供需形勢,也不可忽視。近年來,地緣政治、天氣變化、消費行為季節性調整等因素,都最終通過石油市場供需狀況來顯著影響國際油價波動。因此,評價石油市場系統風險時,市場供需風險必不可少。
綜合上述分析,石油市場系統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及其說明如表4.1所示。需要指出的是,鑒於交易數據限制,目前我們只評價美國NYMEX交易所的系統風險狀況。油氣品種包括原油、汽油、取暖油和天然氣期貨。
⑦ 衡量市場風險的指標是
狹義定義:由市場風險因素的不利變動造成組合損失的風險。
主要通用計量指標包括:
VaR
Expected Shortfall
PVBP
利率類
Duration
Convexity
期權類
Greeks
⑧ 下列屬於市場風險的衡量指標有( )。
【答案】A、B
【答案解析】選項A、B是衡量商業銀行因匯率和利率變化而面臨的市場風險的指標。選項C、D是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的充足性的指標。選項E是衡量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指標。
⑨ 會計中的beta是什麼意思
會計中的beta指的是貝他(Beta)系數,是一個金融術語。
定義:是度量市場的變化對股票或組合收益率變化的影響程度的指標。是股票或組合對於市場的敏感程度(系統性風險)。
貝他系數=某種資產的風險報酬率(單個)/市場組合的風險報酬率(組合)。 貝他系數是1,風險和市場風險一致;貝他系數大於1,風險大於市場風險;貝他系數小於1,風險小於市場風險。
指標含義:
(Beta)系數越大,代表基金的系統性風險越大。根據CAPM模型,,代表基金和市場具有相同的系統性風險,即市場收益率變動x,基金的收益率變動等於x。Beta大於1,代表基金比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大,即市場收益率變動x,基金的收益率變動大於x。Beta小於1,代表基金比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小,即市場收益率變動x,基金的收益率變動小於x。
通俗解釋:
所反映的是某一投資對象相對於大盤的表現情況。其絕對值越大,顯示其收益變化幅度相對於大盤的變化幅度越大;絕對值越小,顯示其變化幅度相對於大盤越小。如果是負值,則顯示其變化的方向與大盤的變化方向相反;大盤漲的時候它跌,大盤跌的時候它漲。
根據投資理論,全體市場本身的β系數為1,若基金投資組合凈值的波動大於全體市場的波動幅度,則β系數大於1。反之,若基金投資組合凈值的波動小於全體市場的波動幅度,則β系數就小於1。β系數越大之證券,通常是投機性較強的證券。以美國為例,通常以史坦普五百企業指數(S&P 500)代表股市,貝他系數為1。一個共同基金的貝他系數如果是1.10,表示其波動是股市的1.10 倍,亦即上漲時比市場表現優10%,而下跌時則更差10%
貝塔系數衡量股票收益相對於業績評價基準收益的總體波動性,是一個相對指標。 β越高,意味著股票相對於業績評價基準的波動性越大。 β大於 1 ,則股票的波動性大於業績評價基準的波動性。反之亦然。
指標評價:
Beta僅考慮了基金的系統風險,而標准差全面刻畫了基金的全部風險。Beta適合描述充分分散化的基金的系統性風險。
描述與滬深300指數整體相比,某股票價格變動程度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