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絲綢之路地下交易

絲綢之路地下交易

發布時間:2020-12-31 09:52:52

① 絲綢之路是以交易什麼最為有名

之所以叫絲綢之路肯定是以此最為有名啦!有著一段資料為證:
絲綢之路的起源是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促成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交通線——絲綢之路,從長安經河西走廊,再分為南北兩道,南道是出陽關(今甘肅敦煌西南)西行,經鄯善(今羅布淖爾附近),沿昆侖山的北麓,經過於闐(今和田)、莎東、蒲犁(今塔什庫爾干),逾蔥嶺,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羅馬共和國),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門關(今敦煌西北)西行,經車師前國(今吐魯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經焉耆、疏勒,逾蔥嶺,至大宛。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這條橫貫歐亞的大路交通線上運輸最多的商品是絲綢,因此被稱為「絲路」或「絲綢之路」。

(1)貨物的交易輸出輸入:
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鐵器、打井技術等傳到西域,西域的土特產、樂器,印度的佛教等也傳入中國。中國以盛產絲織品而聞名世界,被稱為「絲國」。通過絲綢之路,大量絲帛錦綉不斷西運,同時,西域的「珍奇異物」也被輸入中國。 中國著名的陶瓷,也經由這條交通路線銷往各國,西方的香葯也通過這條路線輸入中國.絲綢之路同時又有"玉之路」、「寶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香料之路"的稱呼.

貿易的范圍十分廣泛:
中國商人用絲綢,茶葉、糖、蠶絲、瓷器、紙張、珍珠母、樟腦、肉桂、銅、明礬、金銀、絲製品、漆器、植物油、竹器、大黃等商品,換回歐洲人,阿拉伯人帶來的棉花、羊毛及製品、阿拉伯馬,鐵、鉛鋅、鑽石、雕像、珊瑚、琥珀、魚翅、珍珠、米等商品.

中國商人的貨物主要是漆器、瓷器、鐵器、茶葉等等;而由此路東傳的物品有西方的玻璃、寶石、葡萄、石榴、胡桃、芝麻、胡瓜(黃瓜)、大蒜、胡蘿卜等,以及大宛馬、無花果等。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火葯、指南針、造紙術和活版印刷術)也經由陸上、海上絲綢之路傳到了西方;而西方國家的文學、藝術和宗教等也相繼傳到中國。

"無形的貨物"
(2)豐富的文化的遺產:
中國段絲綢之路沿線有著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跡。主要有:被稱為世界第八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保存釋迦牟尼佛骨的法門寺、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長城嘉峪關和漢代烽燧遺址、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塔爾寺、絲路重鎮高昌故城遺址,沿途還發現了一批製作精美的銅器、骨器、陶器、石器、動物骨骼及炭化了的農作物果實等。

絲綢之路是漢唐千餘年間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就是這樣,最快最正確望採納~

② 絲綢之路古代商人主要運送什麼貨物

中國商人的貨物主要是漆器、瓷器、鐵器、茶葉等等。

西方商人的貨物主要是玻璃、寶石、葡萄、石榴、胡桃、芝麻、胡瓜(黃瓜)、大蒜、胡蘿卜等,以及大宛馬、無花果等。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火葯、指南針、造紙術和活版印刷術)也經由陸上、海上絲綢之路傳到了西方;而西方國家的文學、藝術和宗教等也相繼傳到中國。

中國段絲綢之路沿線有著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跡。主要有:被稱為世界第八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保存釋迦牟尼佛骨的法門寺、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長城嘉峪關和漢代烽燧遺址、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塔爾寺、絲路重鎮高昌故城遺址,沿途還發現了一批製作精美的銅器、骨器、陶器、石器、動物骨骼及炭化了的農作物果實等。

(2)絲綢之路地下交易擴展閱讀:

傳統的絲綢之路,起自中國古代都城長安,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

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數千年來,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學術考察者沿著絲綢之路四處活動。

隨著時代發展,絲綢之路成為古代中國與西方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通道的統稱。有西漢張騫開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絲綢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

有長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還有從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沿海城市出發,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的海上貿易的「海上絲綢之路」等。

③ 絲綢之路交換的物品

南絲路早期的商品貿易活動,可分為三個層次:其一是以成都為起始點和集散地,貫穿南北,穿越緬印,直至中亞、西亞地區的遠程貿易活動;其二為南絲路沿線眾多土著民族之間的短程貿易活動,其三為南絲路沿線各土著民族內部的貿易活動,根據文獻記載與出土文物,這三種不同層次的貿易活動所交換的商品也不盡相同。第一個層次所交換的商品主要有從蜀地向南輸送的商品,如蜀布、邛竹杖、絲綢、臨邛鐵器(鍤、劍、削、環首刀等)、漢式銅器(如鏡、壺、鎏金扣器、弩機、帶鉤等)等等;從南向北輸送的商品則有漆料、銅料、丹砂、金砂、珠璣(蜻蜓眼琉璃珠、玉石、瑪瑙肉紅蝕髓珠等)、犀象(犀皮與象牙)、笮馬、僰僮和珍禽異獸等等。第二個層次交換的商品主要是用青銅製作的各類兵器和裝飾品,如滇墓中出現的屬於石棺葬文化的山字格銅劍;大石墓中出現的蜀式虎頭帶鉤、蟬形扣飾、鹽源風格的雙柄銅刀;鹽源盆地出土的蜀式銅戈、滇式銅戈、滇西北弧刃銅戈、靴形鉞;滇西地區出現的滇式劍等等,雖然其中可能有一部分來源於戰爭中的繳獲,但不排除還有一部分是通過商品交換獲得的。第三個層次交換的商品主要是生活資料,這是土著民族內部人群所處的自然生存環境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經濟類型之間的商品交換活動,交換的商品有糧食、瓜果、蔬菜、漁獵產品等。

④ 絲綢之路上的商品流通有哪些

絲綢之路上的商品流通,以中國絲綢為主要商品,「絲綢之路」即因此而得名。

我國絲綢在古代的中亞、西亞以至非洲、歐洲都被視為珍品。絲路開創以後,中亞及西亞各地時行衣著絲綢。羅馬帝國時期的歐洲,中國絲綢被廣泛地使用。在絲路上,中國除大量出口絲綢之外,還輸出鐵器、鎳、貴重金屬、漆器等,還有中國的經濟作物杏、桃和甘蔗等。西方通過絲路輸入中國的物品也十分豐富,有毛織品、玻璃、寶石、香料等,特別還有從大宛輸入的汗血馬。中亞地區的農作物和經濟植物,如葡萄、苜蓿等也經絲路傳到中國。

絲綢之路上,東西方往來頻繁,除了商品貿易外,其他的交流也十分廣泛,尤其是生產技術和文化的往來。

中國的生產技術與文化傳入西方,對西方各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自漢至唐傳入西方的生產技術主要有養蠶、繅絲、織綢、鑿井以及中國四大發明中的造紙、印刷術及火葯。在文化方面,我國古代的天文學、醫學和數學很早就經絲路傳到阿拉伯及歐洲各地,同時中國的音樂及繪畫藝術也傳到西方。

另一方面,域外文明也經絲綢之路,被導入中國,對我國也產生過重大影響。如中亞游牧民族的養馬法、騎兵戰術、西方的傢具桌椅等。絲路也傳進了西方的音樂、繪畫、雜技等藝術。而中西文化交流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就是絲路將西方的宗教傳入中國。公元前1世紀末,大月氏人把印度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傳入的還有祆教、景教、摩尼教以及伊斯蘭教。這對於宗教在中國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⑤ 絲綢之路雙方交易了什麼

商品交流正如「絲綢之路」的名稱,在這條逾7000公里的長路上,絲綢與同樣原產中國的瓷器一樣,成為當時一個東亞強盛文明象徵。
絲綢不僅是絲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費品,也是中國歷朝政府的一種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國的友好使節出使西域乃至更遠的國家時,往往將絲綢作為表示兩國友好的有效手段。並且絲綢的西傳也少許改變了西方各國對中國的印象,由於西傳至君士坦丁堡的絲綢和瓷器價格奇高,令相當多的人認為中國乃至東亞是一個物產豐盈的富裕地區。各國元首及貴族曾一度以穿著用腓尼基紅染過的中國絲綢,家中使用瓷器為富有榮耀的象徵。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隨著商隊的行進不斷流入歐亞各地。這種遠早於絲綢的貿易品在歐亞大陸的廣泛傳播為帶動歐亞貿易交流做出了貢獻。這種珍貴的商品曾是兩河流域各國財富的象徵。當青金石流傳到印度後,被那裡的佛教徒供奉為佛教七寶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遠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蘿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稱為波斯菜)、黃瓜(漢時稱胡瓜)、石榴等的傳播為東亞人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的選擇。西域特產的葡萄酒經過歷史的發展融入到中國的傳統酒文化當中。商隊從中國主要運出鐵器、金器、銀器、鏡子和其他豪華製品。運往中國的是稀有動物和鳥類、植物、皮貨、葯材、香料、珠寶首飾。文化交流中國古代技術西傳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剛經》就發現於敦煌。造紙術曾經為中國古代科技領先於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這種技術似乎只有東亞及南亞部分國家才有發達的造紙工業。隨著絲綢之路的開辟,紙製品開始在西域以及更遠的地方出現。人們已在在樓蘭遺跡的考古發現了2世紀的古紙。而中亞地區雖然也是用紙,但沒有發現造紙工業的證據。很多人認為造紙術的西傳為歐洲及中亞帶來了一次巨大的變革,而最初這場變革卻是殘酷的:唐朝與新興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亞的勢力摩擦不斷。在對中亞政治格局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怛羅斯戰役中,阿拉伯人將中國戰俘沿著絲綢之路帶回撒馬爾罕,而這些戰俘中就有長於造紙術的中國工匠。最終造紙術就這樣傳播到世界各地。西域地區沙漠密布,各國的繁榮與水往往是脫不開關系的。天山與昆侖山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補給水源之一。然而收集這些雪水並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後積聚在山腳的水很短時間就會被蒸發或滲入地下。自漢朝派遣軍隊囤積在西域發展農業時,流傳於山區的坎兒井和井渠技術被同樣需要水源的軍人使用在西域,並逐步流傳至更遠的國家。早先西域地區坎兒井技術究竟是由中國還是波斯傳入西域一直事件有爭議的問題。不過井渠技術和穿井法被證實是用中國傳向西方:《史記》中記載,貳師將軍李廣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斷絕水源的方式圍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漢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堅持了很長時間。中國古代印刷術也是沿著絲路逐漸西傳的技術之一。在敦煌、吐魯番等地,已經發現了用於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紙製品。其中唐代的《金剛經》雕版殘本如今仍保存於英國。這說明印刷術在唐代至少已傳播至中亞。13世紀時期,不少歐洲旅行者沿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並將這種技術帶回歐洲。15世紀時,歐洲人谷騰堡利用印刷術印出了一部《聖經》。1466年,第一個印刷廠在義大利出現,令這種便於文化傳播的技術很傳遍了整個歐洲。宗教思想交流 唐朝(7世紀)時在中國北方發現的西方傳教士像東漢初期,佛教自於聞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北側之「絲綢之路」子孔道,全面傳到西域各國。關於佛教傳人西域地區,目前尚有許多說法。但是國內外「學術界基本看法是:佛教早在公元前2世紀以後,晚在公元前1世紀末已傳入西域了」。據此,佛教公元前87年傳入西域於闐以後,公元前60年至公元前10年左右自佛教聖地於闐向西或北方向傳播到葉城、莎車、塔什庫爾干、喀什、阿克蘇、庫車、焉首等西域之「絲綢之路」北路各地和向東北方向傳播到且末、若羌、米蘭、樓蘭等西域之「絲綢之路」南北路諸地是理所當然之事。除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隨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並沿著絲綢之路的分支,傳播到韓國、日本與其他亞洲國家。拜火教(一名為祆教)是中國人對波斯瑣羅亞斯德教(這可能與西域地區與拜火教敵視的伊斯蘭教有關。)的稱呼,該教於前5—前1世紀沿絲路向東方傳播,被認為是最早傳入西域的宗教。拜火教曾是波斯的國教,在阿拉伯帝國興起後被迫東移。有記載當時西域各國都信仰瑣羅亞斯德教,在中國受到當時南北朝時代的北方各國皇帝的支持,唐朝時也有許多祆祠以備「胡商祈福」,地方統治者為控制拜火教的發展,設立薩薄一職,試圖將宗教納入國家管理體系中。但該教宋朝以後則基本消失。其宗教風俗則被維吾爾族、塔吉克族所保留,成為一種民族文化的風俗。景教則是敘利亞基督教聶斯脫里教派的一個分支,史料記載景教在唐代初期搏得皇帝好感,李世民曾批准教徒在長安興建廟寺一所,初稱「波斯寺」,後更名為「羅馬寺」、「大秦寺」;到唐高宗年間,阿羅本被奉為鎮國大法主,往後教堂亦掛上歷代唐朝皇帝像。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景教徒伊斯曾協助郭子儀平亂,後被賜紫衣袈裟。從635年開始,景教在中國順利發展了150年,與祆教及摩尼教並稱唐代「三夷教」。在會昌法難之後,景教慢慢走向衰弱,但一直延續到明朝天主教進入中國時。從西方到東方絲路在元朝之後的逐漸不受注意後,間接刺激了歐洲海權興起,馬可·波羅的中國游記刊行後,中國及亞洲成為許多歐洲人嚮往的一片繁榮富裕的文明國度。西班牙、葡萄牙國家開始企圖繞過被義大利和土耳其控制的地中海航線與舊有的絲綢之路,要經由海路接通中國,並希望能從中獲得比絲路貿易更大的利潤。一些國家也希望將本國的所信仰的宗教傳至東方。1492年,哥倫布遠航的一個目標就是最終能到達中國,並開創另一條比絲路更好的貿易要道,但他卻在大的失望中帶領歐洲發現了美洲這一塊新大陸。於是哥倫布之後的探險家在美洲開啟了新世界的殖民地時代,17世紀之後,荷蘭與英國也陸續在非洲、美洲、南太平洋擴展他們的勢力。19世紀初期,盡管歐洲強權已在海上遍布,中國依然被西方認為是嚮往之地,是最興旺與古老的文明,學者多認為這是絲路在中西交流史上所帶來的精神性影響,也造成西方在近代200年期間,認為與中國交易能獲得巨大利潤的印象。

⑥ 絲綢之路主要的交易源於當時哪個地區的人組成的商隊

絲綢之路主要的交易源於當時阿拉伯人組成的商隊
和田玉正如「絲綢之路」的名稱,在這條逾7000公里的長路上,絲綢與同樣原產中國的瓷器一樣,成為當時一個東亞強盛文明象徵。絲綢不僅是絲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費品,也是中國歷朝政府的一種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國的友好使節出使西域乃至更遠的國家時,往往將絲綢作為表示兩國友好的有效手段。並且絲綢的西傳也少許改變了西方各國對中國的印象,由於西傳至君士坦丁堡的絲綢和瓷器價格奇高,令相當多的人認為中國乃至東亞是一個物產豐盈的富裕地區。各國元首及貴族曾一度以穿著用腓尼基紅染過的中國絲綢,家中使用瓷器為富有榮耀的象徵。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隨著商隊的行進不斷流入歐亞各地。這種遠早於絲綢的貿易品在歐亞大陸的廣泛傳播為帶動歐亞貿易交流做出了貢獻。這種珍貴的商品曾是兩河流域各國財富的象徵。當青金石流傳到印度後,被那裡的佛教徒供奉為佛教七寶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遠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蘿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稱為波斯菜)、黃瓜(漢時稱胡瓜)、石榴等的傳播為東亞人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的選擇。西域特產的葡萄酒經過歷史的發展融入到中國的傳統酒文化當中。商隊從中國主要運出鐵器、金器、銀器、鏡子和其他豪華製品。運往中國的是稀有動物和鳥類、植物、皮貨、葯材、香料、珠寶首飾。

⑦ 絲綢之路上主要交換的物品

絲綢之路從一開始就是一條文明交流之路。古絲綢之路起始於商品交換,而商品交換的背後是文化溝通。古代中國許多物質文化和發明創造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後,對促進西方近現代科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近代西方天文學、數學和醫學等知識,也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中國。

在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史上,除了印刷術和造紙術以外,中國文化在西方一直具有較高的地位。以中國風為例,500年前,歐洲大批傳教士來華,回國後他們向歐洲人傳播了中國文化。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時,歐洲又掀起了一場中國風,既包含了琴棋書畫等修身的藝術,又泛指一種東方神韻,滲透到建築和瓷器等外觀設計里。

(7)絲綢之路地下交易擴展閱讀:

絲綢之路旅遊注意事項:

1、新疆、甘肅、西寧、寧夏等西北地區早晚溫差較大,溫差達到10至15度左右,因此,游絲路需帶一件長袖外衣及秋衣秋褲等衣物,已備早晨天冷時穿。

2、因絲綢之路線路長,坐車時間較長,在有些景點如天池、南山牧場、鳴沙山等地,需旅遊者下車行走或親自體驗騎馬騎駱駝的樂趣。所以一雙適腳的鞋顯得尤為重要。旅遊者在出發前應帶一雙舒適、合腳、便於行走的鞋,最好是平底鞋或軟底鞋。

3、西北地區氣溫雖較內地略低,但因很多地區海拔較高,紫外線照射強烈,所以旅遊者應准備充足有效的防曬品,同時配備清熱、解渴、滋潤的葯物或沖劑,如夏桑菊沖劑、十滴水等,以免一時難以承受過於乾燥和酷熱的氣候。

⑧ 絲綢之路集市怎麼交易

游戲里還沒有「交易」這個功能。

⑨ 絲綢之路主要交易內容

絲綢、和田玉、玻璃製品工藝、佛經、歌舞教練、獅子皮、火鼠毛、胡琴、胡瓜、胡蘿卜、醫術、舞蹈、武學和一些著名動植物等。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9)絲綢之路地下交易擴展閱讀

走過絲綢之路的人

第一個是張騫,沒有張騫就沒有絲綢之路,可以說張騫是中原第一個了解到在沙漠和高山的那一邊還有一個非常興盛的文明的人。張騫出使西域的直接原因是漢朝和匈奴長期對峙。一般說早期的文明有兩種,一種是農耕文明;另外一種是畜牧文明。

畜牧文明的發展跟農耕文明在時間上是差不多的,但由於地理環境不一樣,所以採取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旦形成了兩種生活方式,他們之間既有互通有無的情況,同時也會有摩擦和沖突。漢朝早年的時候,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就採取和匈奴和親的政策。

經過70年的養精蓄銳,漢武帝想要解決北方的大患,張騫去西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使命,就是希望有一個國家和中國合作從側面牽制匈奴,另外希望自己能飼養出很好的馬。起初他的使命沒有成功,大約在河西走廊就被匈奴扣留了;他娶了匈奴的妻子,11年後終於找到一個機會逃了。

他逃出來以後沒有回長安,他就繼續往西走,找到了大月氏的居地(今天烏茲別克與哈薩克邊境兩邊),後來又到了大夏(今天阿富汗、巴基斯坦交界處兩側)。匈奴人把大月氏從原來的地方趕走了,而且殺了他們的國王,所以大月氏和匈奴有仇。

但張騫去找大月氏的時候,大月氏已經安定下來,不想再去攻打匈奴了。張騫只好回來復命,他是沿著塔里木盆地之南,走另外一條路回來的。不巧回來的時候也不順利,還是被匈奴抓住,但最終又逃了出來,回到了長安。雖然他的具體使命沒有完成,但是在文化交流上做了很大的貢獻。

⑩ 絲綢之路上交易小故事圖文(20字)

歷史上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古羅馬的愷撒大帝去劇場看戲.他身上那件絢麗奪目的長袍使所有的觀眾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轉睛地盯著皇帝的新裝贊不絕口,連看戲都沒有心思了.一打聽,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長袍是用中國絲綢製作的.
從那以後,華麗的中國絲綢在歐洲各國出了名;用中國絲綢製作的衣服,成了最時髦、最講究的服裝;華麗的絲綢被譽為最珍貴的衣料,甚至和黃金等價.人們把中國叫做「賽里斯」,就是「絲綢之國」的意思.
那時候,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鐵路,沒有汽車和飛機.羅馬位於中國西邊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間隔著茫無邊際的沙漠、冰雪覆蓋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那麼,中國絲綢究竟是怎麼運到歐洲去的呢?
原來,有一條橫貫亞洲、以絲綢貿易為主的古代商路.這條道路以我國當時的首都長安為起點,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東海岸,輾轉到達羅馬各地.歷史學家稱之為「絲綢之路」.為了開辟這條道路,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故事二: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把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的地方籠統地稱為「西域」.公元前139年,張騫奉漢武帝的命令使西域,想聯合西域的國家共同抗擊匈奴.他帶著一百多人出發,渡過黃河,進入浩瀚的沙漠.他們依靠太陽和星星辨別方向,日夜兼程,想躲開剽悍的匈奴騎兵.但還是不幸被匈奴騎兵發現了.戰斗中,張騫一行人寡不敵眾,死的死,傷的傷,活下來的都當了俘虜.
張騫被軟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舉一動都受人暗中監視.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雁陣向南飛去,又從南方飛回,一轉眼,就是十一年過去了.張騫學會了匈奴話,和匈奴牧人融洽相處;同時默記地形、道路、牧場、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況.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准備著.終於等到了一個機會,他們在一個黑夜裡逃走了.張騫等人馬不停蹄,專揀人跡罕至的荒原前進.他們忍受著炎熱和乾渴的煎熬,穿過沙漠戈壁,翻過帕米爾高原白雪皚皚的山嶺,

閱讀全文

與絲綢之路地下交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5年97號汽油價格 瀏覽:964
中證500指數天天基金凈值查詢 瀏覽:379
工行實物金條價格 瀏覽:497
股票賬號注銷後資金賬戶還在 瀏覽:45
歷年理財規劃師合格分數線 瀏覽:588
融資總額分界點 瀏覽:377
俄羅斯59轉人民幣 瀏覽:371
百福外匯 瀏覽:474
光大銀行貸款最快放款時間 瀏覽:393
精工貴金屬表 瀏覽:924
安置房裝修按揭貸款 瀏覽:614
2019年3月19日期貨黃金走勢分析 瀏覽:187
開通能源期貨 瀏覽:476
投資公司做外匯怎麼樣 瀏覽:605
湖北寶明號貴金屬投資 瀏覽:240
信託投資公 瀏覽:320
超星爾雅個人理財規劃 瀏覽:735
江蘇外匯平台代理 瀏覽:661
景順動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勢 瀏覽:898
有貸款房去名字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