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1913英國的黃金儲備有多少

1913英國的黃金儲備有多少

發布時間:2021-01-02 14:02:33

1. 二戰後英國的黃金儲備

具體數額沒人知道,不過現在的美元可以算的上是世界貨幣了,基本上可以替代黃金了,所以他們的黃金儲備不會很高!

2.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英國作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地位早在1913年就已經讓位給美國了。戰後英美之間經濟

(1)一戰削弱了英國和法國的經濟實力,英法從債權國淪為債務國。
(2)日本工農業、航運業版及對外貿易得權到了發展。日本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由債務國變為債權國。
(3)戰後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和最大的資本輸出國。大戰使日本經濟獲得了發展,由債務國一躍變成債權國。

3. 全世界的黃金儲備總量是多少

2013年6月為31909.7噸。
截至2014年1月,中國黃金儲備總量居世界第六,達到1176.4噸。排名前五的版是美國8,133.5噸、德國3,387.1噸、國際貨幣基權金組織(IMF)2,814噸、義大利2,451.8噸、法國2,435.4噸。

4. 英國和美國黃金儲備那個多

委員會(WGC)日前發布了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3月黃金儲備量情況(以去年年底為基準),美國以8133.5噸高居榜首。中國排名第六,是黃金儲備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未來金價的走勢取決於美元貶值與美國黃金換債券博弈行為的結果。
黃金儲備量均占相當高的比例。美國黃金儲備量佔75%,義大利為66%,德國和法國也都在60%左右,世界各國黃金儲備量
-----------------------------------------
序號 國家(地區)組織 數量(噸) 黃金占外匯儲備%
1 美國 8135.5 75.9
2 德國 3422.5 62.9
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3217.3
4 法國 2709.6 57.4
5 義大利 2451.8 65.8
6 瑞士 1290.1 41.7
7 日本 765.2 1.8
8 歐洲央行 641.7 24.4
9 荷蘭 640.9 55.3
10 中國大陸 600 1.2
11 中國台灣 423.3 3.2
12 西班牙 416.8 45.2
13 俄羅斯 402.8 2.8
14 葡萄牙 382.6 79
15 印度 357.7 4.1
16 委內瑞拉 357.1 20.4
17 英國 310.2 13.8
18 奧地利 288.7 46.5
19 黎巴嫩 286.8 31.2
20 比利時 227.7 35.2
21 阿爾及利亞 173.6 4.3
22 國際清算銀行 171.9
23 瑞典 157.9 11.9
24 利比亞 143.8 4.9
25 菲律賓 143.7 13.2
26 沙烏地阿拉伯 143 11.9
27 新加坡 127.4 1.9
28 南非 124.1 10.2
29 土耳其 116.1 3.7
30 希臘 111.8 86
31 羅馬尼亞 104.7 7.2
32 波蘭 102.9 4.2
33 印度尼西亞 96.4 4.7
34 泰國 84 2.6
35 澳大利亞 79.8 2.8
36 科威特 79 11.5
37 埃及 75.6 6.4
38 哈薩克 67.3 6.7
39 丹麥 66.5 4.5
40 巴基斯坦 65.3 10.7
41 阿根廷 54.7 3.7
42 芬蘭 49.1 13.9
43 保加利亞 39.8 7.5
44 西非經濟貨幣聯盟 36.5 9.9
45 馬來西亞 36.4 0.9
46 斯洛伐克 35.1 5.2
47 秘魯 34.7 4.2
48 玻利維亞 28.3 18.2
49 厄瓜多 26.3 25.9
50 摩洛哥 22 2.2
51 奈及利亞 21.4 1.1
52 白俄羅斯 19.9 27.7
53 烏克蘭 17.5 1.7
54 塞普勒斯 14.5 5.1
55 韓國 14.3 0.1
56 巴西 13.7 0.3
57 捷克 13.5 0.9
58 荷屬安的列斯 13.1 34.3
59 約旦 12.7 3.8
60 柬埔寨 12.4 18.5
61 塞爾維亞 11.8 2.1
62 迦納 8.7 8.1
63 拉脫維亞 7.7 3.6
64 薩爾瓦多 7.3 7.6
65 緬甸 7.2 12
66 中非經濟貨幣共同體 7.1 1.7
67 哥倫比亞 6.9 0.9
68 瓜地馬拉 6.9 3.6
69 馬其頓 6.8 7.7
70 突尼西亞 6.8 2
71 蒙古 6.7 13.2
72 伊拉克 5.9 0.9
73 立陶宛 5.8 2
74 愛爾蘭 5.5 12.9
75 斯里蘭卡 5.2 3.9
76 巴林 4.7 0.5
77 墨西哥 3.8 0.1
78 孟加拉 3.5 2
79 加拿大 3.4 0.2
80 斯洛維尼亞 3.2 6.7
81 阿魯巴 3.1 16.3
82 匈牙利 3.1 0.3
83 莫三比克 3 5.1
84 吉爾吉斯 2.6 6.8
85 盧森堡 2.3 18.6
86 阿爾巴尼亞 2.2 2.5
87 中國香港 2.1 0
88 冰島 2 1.8
89 巴布亞紐幾內亞 2 2.9
90 模里西斯 1.9 3.1
91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1.9 0.9
92 葉門 1.6 0.7
93 塔吉克 1.4 14.8
94 蘇利南 1.1 10
95 喀麥隆 0.9 1.3
96 宏都拉斯 0.7 0.5
97 卡達 0.6 0.2
98 多米尼加 0.6 0.5
99 加彭 0.4 0.7
100 馬拉維 0.4 5.9
---------------------------------------------------------------------------------------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WGC)稱,俄羅斯國家黃金儲備在3個月時間內增加2.9%至450.9噸。
世界黃金協會稱,俄羅斯黃金和外匯儲備的2.8%由黃金構成,高於07年12月的2.5%,當時世界黃金協會公布前一份報告。俄羅斯國家黃金儲備仍位居全球國家黃金儲備第11位。
哈薩克的全球排名從第40位上升至第38位,黃金儲備為67.7噸,占黃金和外匯儲備的10.5%。烏克蘭仍位居第51位,黃金儲備26噸,占該國黃金和外匯總儲備的2.4%。吉爾吉斯斯坦的全球排名由85位上升至84位,黃金儲備2.6噸,占該國總儲備的6.6%。塔吉克的全球排名位居第92名,黃金儲備1.7噸,占該國總儲備的15.7%

5. 一戰的世界影響

1、帝國主義列強力量的消長:歐洲的衰落和美國、日本的興起。

羅曼諾夫王朝統治的俄羅斯帝國、霍亨索倫王朝統治的德意志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奧匈帝國滅亡了。歐洲的三個反動堡壘被摧毀,代之而興的是人類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和德意志共和國、奧地利共和國、波蘭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匈牙利共和國等一系列資產階級共和國。

英、法雖然是戰勝國,但在戰爭中被嚴重削弱了。從表面上看,英帝國的疆域更加擴大,但各自治領的離心力日益加強,英帝國終於改組為英聯邦;印度等殖民地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如火如荼,再也無法把它們平息下去。英國作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地位早在1913年已經讓位給美國,戰後英美之間經濟實力的差距則拉開得越來越大,英國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復返了。

戰後,法國一度是歐洲大陸上最強的國家。但它想長遠壓制德國的企圖遭到了英國和美國的反對與破壞。1924年法國佔領魯爾失敗後,便最終喪失了處理德國問題的主動權。當30年代納粹德國崛起後,法國統治階級只想苟安求和,保住既得的利益。而一般的百姓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巨大傷亡和破壞記憶猶新,人心厭戰。朝野上下彌漫著和平主義和畏戰情緒,以致在1940年5月德軍進攻時,不僅沒有再出現凡爾登的奇跡,而且在短短的40多天內就戰敗投降了。

總之,歐洲已經走向沒落,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已經興起的美國和日本卻利用戰爭之機大大發展了自己的力量。美國除未遭受戰爭破壞外,其戰爭費用也比其他國家低。英國的戰爭費用占國民財富的32%,法國佔30%,德國佔22%,美國只佔9%。戰爭中,美國接受了各國的大批訂貨單,從1914年6月到1917年6月,美國共輸出了69億美元的商品,美國的貿易順差由1914年的4.3億美元激增到1917年的35.6億美元。出口的猛烈擴大帶動生產的急驟發展。從1915年起,美國進入了一個為時5年的新的「戰爭繁榮」周期。以製造業為例,1913年至1920年的7年間,歐洲製造業生產量下降了23%,美國卻增長了22%。至1920年,美國的發電量相當於歐洲的總和,鋼產量佔全世界產量一半以上,石油產量佔世界產量的2/3。參戰前的1916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為1313億美元, 1918年上升到1518億美元。農業總收入從1914年的78億美元,激增至1915年的100億美元的空前未有的水平,再猛增至1919年的177億美元(以上均按1958年的美元價格計算)。

戰後美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和最大的資本輸出國。美國的國外投資從1913年的大約20億美元增加到1930年150億美元,其中30%投放在歐洲。到1919年協約國欠美國債務100億美元,其中英國向美國借了大約40億,法國向美國借了30億,全世界共有20多個國家欠了美國的債務。美國的黃金儲備大為增加,從1913年的7億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億,到1930年再增加到45億,世界黃金儲備量的40%已在美國手裡。英國的黃金儲備量從1913年的2億美元到1921年只增加到8億。國際金融中心開始從倫敦轉向紐約,美元在世界貨幣中的地位上升,英鎊地位開始下降。

第一次世界大戰也使日本獲得了異乎尋常的畸形發展。它利用「大戰的天賜良機」,幾乎獨佔了中國東北的市場,趁英、荷、法忙於戰爭,加緊向其殖民地進行經濟滲透。俄、英等協約國的大量軍需訂貨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經濟。由於德國實施潛艇戰,協約國船隻遭到打擊,日本海運業首先發展起來。海運業又帶動了其他行業,工農業生產空前活躍起來,興辦企業投資越來越狂熱化,公司利潤成倍激增。大戰期間,對外貿易增加4倍,銀行資產增加2倍,各項生產平均增長1倍。1914年至1919年工業總產量實增1.8倍,其中尤以造船和海運最為突出。短短幾年內,日本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不過其工業化水平和技術水平仍不高),由外貿長期入超變成出超,由債務國變成債權國。1914年至1919年日本國際收支順差額累計為30多億日元,除抵償日本戰前所欠外債17億日元外,還購買英、法、俄國戰時公債和貸給外國27.7億日元。

2、戰爭引起的一系列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政治後果之一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在俄國的勝利以及在俄國革命影響下一系列無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爆發,這是兩大帝國主義集團在發動戰爭時所絕對沒有料到的。

戰爭開始時,雙方都抱有速勝希望,但到1916年底戰爭已形成僵持局面。這時,協約國的前後方軍隊已達2500萬人,同盟國也達到1500萬人左右。每一次大戰役都是一場大屠殺。由於大批農民被征入伍,以致許多土地荒蕪,農畜產品普遍減產,物價則不斷上漲。1916—1917年間的嚴寒冬季給交戰各國的勞動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許多人凍餓而死。人們越來越懷疑究竟為什麼要打這場戰爭。隨著交戰國經濟危機的加深,人民的反戰運動日益高漲。法國的罷工人數在1916年為41000人,1917年猛增至29萬人,罷工工人提出了「打倒戰爭」的響亮口號。德國1917年4月的罷工最為激烈,參加人數達30萬,工人們強烈要求實現不兼並別國領土的和平。前線士兵的反戰情緒高昂。1917年5、6兩月的法國兵變最有代表性。大約有3至4萬士兵拒絕執行作戰的命令,他們說再也不願為每日的5個蘇(相當於1/4法郎)去送命。

在交戰各國中,反動、腐朽的沙皇俄國危機最深,因此在這里首先爆發了革命。列寧說:「沙皇制度的極端老朽和腐敗(加上極其痛苦的戰爭的打擊和負擔)造成了一種反對自己的莫大的破壞力量。」俄國的落後經濟本來就支持不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更何況國民經濟在戰爭中還遭到了嚴重的破壞。1914—1917年間,有1500萬人應征入伍,但僅製造了330萬支步槍。無槍的士兵在暴風雨般的霰彈片中耐心等待著拾起倒下的同伴的步槍。由於農民大批入伍,農業勞動力大大減少,耕畜從1914年的1800萬頭減至1917年的1300萬頭。糧食收獲量減少1/4。指揮無能,再加上嚴重缺乏武器彈葯,俄軍到1917年1月底已損失600萬人(包括死、傷、失蹤、被俘)。戰爭臨近結束時,損失人數增至800萬左右。工人、農民和士兵忍飢挨餓,流血犧牲,他們忍無可忍,只得起來斗爭。二月革命後,臨時政府執迷不悟,繼續帝國主義戰爭,這就決定了它必然走向滅亡。在布爾什維克黨和列寧的領導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終於取得成功。

在俄國革命的影響下,又爆發了震撼歐洲的德國十一月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匈牙利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以及英、法、美等國無產階級支持蘇俄的政治罷工。

3、民族解放運動的新高潮

俄國1905年革命以後,土耳其、波斯、中國相繼發生了革命,印度也出現了革命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戰爭期間,帝國主義宗主國忙於互相撕殺,暫時放鬆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們的民族工業得以乘隙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隊伍也隨之壯大起來,成為反對帝國主義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會力量。帝國主義國家還從殖民地大量徵兵,這就促使殖民地的人民熟悉了軍事技術裝備和革新的機械,他們返轉過來又利用學到的本領去反對殖民統治者。列寧說:「帝國主義戰爭也喚醒了東方,把東方各族人民捲入了國際政治生活。」中國的「五四」運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土耳其的「凱末爾革命」等等,說明:「在當代革命中,東方各民族為了不再僅僅充當別國發財的對象而參與決定世界命運的時期到來了。」

4、國際關系新格局的出現

19世紀的國際格局是歐洲列強統治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從表面上看來,帝國主義列強仍然統治著世界,戰勝國設計並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似乎將維持很長一段時間。但 是,戰後興起了兩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國主義所無法擺布的。第一是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以及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第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蓬勃開展的民族解放運動。這兩股力量結合在一起,使得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世界的政治格局再也無法維持下去了。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本身也包含著無法克服的矛盾。戰敗的德國不堪忍受屈辱的、苛刻的和約,一定要復仇。戰勝的義大利和日本覺得分贓太少,伺機重新瓜分世界。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首先在遠東打破了華盛頓體系,繼之義大利在1935年進行了侵略衣索比亞的戰爭,又在非洲和地中海區域打破了凡爾賽體系。1935年德國宣布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1936年德軍進駐萊茵非軍事區,則是對凡爾賽條約的公然撕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兩個戰勝國和一個戰敗國終於結合在一起,締結了同盟,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已經出現了上述兩股新興的、巨大的進步政治力量,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是帝國主義戰爭,而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並且從一開始就具有這種性質。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人類的進步過程加速了,但這當然是帝國主義戰爭發動者所預料不到的。

6. 1870年-1913年,英國、美國、德國的鋼鐵產量分別是怎樣的

1870年的時候,英國的工業產量還佔了世界總產量的1/3,工業產品出口量佔2/5;到80年代的時候回,美國的鋼鐵產量就答超過了英國,不久美國在生鐵製造等行業也超過了英國;10年後,德國的鋼鐵產量超過了英國,位居世界第三;到1913年的時候,英國煤炭產量佔世界比例從1900年的29.7%下降到了21.8%。因此,英國在19世紀末的時候,已經結束了其獨霸世界的時代;相反,美國經濟則迅速趕超,到1913年,美國鋼鐵產量超過了英國和德國的總和。

7. 世界黃金儲備一共有多少

1、當今世界各大國的黃金儲備有多少? 序號 國家(地區)組織 數量(噸) 黃金占外匯儲備% 1 美國 8135.5 75.9 2 德國 3422.5 62.9 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3217.3 4 法國 2709.6 57.4 5 義大利 2451.8 65.8 6 瑞士 1290.1 41.7 7 日本 765.2 1.8 8 歐洲央行 641.7 24.4 9 荷蘭 640.9 55.3 10 中國大陸 600 1.2 11 中國台灣 423.3 3.2 12 西班牙 416.8 45.2 13 俄羅斯 402.8 2.8 14 葡萄牙 382.6 79 15 印度 357.7 4.1 16 委內瑞拉 357.1 20.4 17 英國 310.2 13.8 18 奧地利 288.7 46.5 19 黎巴嫩 286.8 31.2 20 比利時 227.7 35.2 21 阿爾及利亞 173.6 4.3 22 國際清算銀行 171.9 23 瑞典 157.9 11.9 24 利比亞 143.8 4.9 25 菲律賓 143.7 13.2 26 沙烏地阿拉伯 143 11.9 27 新加坡 127.4 1.9 28 南非 124.1 10.2 29 土耳其 116.1 3.7 30 希臘 111.8 86 31 羅馬尼亞 104.7 7.2 32 波蘭 102.9 4.2 33 印度尼西亞 96.4 4.7 34 泰國 84 2.6 35 澳大利亞 79.8 2.8 36 科威特 79 11.5 37 埃及 75.6 6.4 38 哈薩克 67.3 6.7 39 丹麥 66.5 4.5 40 巴基斯坦 65.3 10.7 41 阿根廷 54.7 3.7 42 芬蘭 49.1 13.9 43 保加利亞 39.8 7.5 44 西非經濟貨幣聯盟 36.5 9.9 45 馬來西亞 36.4 0.9 46 斯洛伐克 35.1 5.2 47 秘魯 34.7 4.2 48 玻利維亞 28.3 18.2 49 厄瓜多 26.3 25.9 50 摩洛哥 22 2.2 51 奈及利亞 21.4 1.1 52 白俄羅斯 19.9 27.7 53 烏克蘭 17.5 1.7 54 塞普勒斯 14.5 5.1 55 韓國 14.3 0.1 56 巴西 13.7 0.3 57 捷克 13.5 0.9 58 荷屬安的列斯 13.1 34.3 59 約旦 12.7 3.8 60 柬埔寨 12.4 18.5 61 塞爾維亞 11.8 2.1 62 迦納 8.7 8.1 63 拉脫維亞 7.7 3.6 64 薩爾瓦多 7.3 7.6 65 緬甸 7.2 12 66 中非經濟貨幣共同體 7.1 1.7 67 哥倫比亞 6.9 0.9 68 瓜地馬拉 6.9 3.6 69 馬其頓 6.8 7.7 70 突尼西亞 6.8 2 71 蒙古 6.7 13.2 72 伊拉克 5.9 0.9 73 立陶宛 5.8 2 74 愛爾蘭 5.5 12.9 75 斯里蘭卡 5.2 3.9 76 巴林 4.7 0.5 77 墨西哥 3.8 0.1 78 孟加拉 3.5 2 79 加拿大 3.4 0.2 80 斯洛維尼亞 3.2 6.7 81 阿魯巴 3.1 16.3 82 匈牙利 3.1 0.3 83 莫三比克 3 5.1 84 吉爾吉斯 2.6 6.8 85 盧森堡 2.3 18.6 86 阿爾巴尼亞 2.2 2.5 87 中國香港 2.1 0 88 冰島 2 1.8 89 巴布亞紐幾內亞 2 2.9 90 模里西斯 1.9 3.1 91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1.9 0.9 92 葉門 1.6 0.7 93 塔吉克 1.4 14.8 94 蘇利南 1.1 10 95 喀麥隆 0.9 1.3 96 宏都拉斯 0.7 0.5 97 卡達 0.6 0.2 98 多米尼加 0.6 0.5 99 加彭 0.4 0.7 100 馬拉維 0.4 5.9

8. 1913年的時候在美國1美元值現在的多少美元1美分呢1930年的時候在美國1美元值現在多少美元1美分呢

1914年11月16日,美聯儲抄開始襲發行叫做「聯邦儲備銀行券(Federal Reserve Bank Notes)」的紙片片,這就是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美元的正式名稱。
跟隨著金本位,此時的1個聯邦儲備券的價值是0.04838盎司的黃金,相比1792年(沒錯,就是122年前)美國聯邦政府所規定的美元價值——24.75格令(Grain)黃金價值相去不遠。
眾所周知,美聯儲剛剛成立之後的1914年,歐洲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包括英國、法國和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元氣大傷,為了購買戰爭物資,歐洲黃金源源不斷的被送到了美國,美聯儲所擁有的黃金儲備,迅速超越英國央行,成為了全球金融體系的核心。
按照20.67美元/盎司的黃金價格計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英國央行擁有黃金約10億美元、美國約20億美元,法國和德國也各自擁有10億美元黃金;戰爭結束後,變成美國擁有45億美元黃金,英國依然擁有10億美元,其他國家佔比都很小。

9. 到1971年,英國的黃金儲備(102.1億美元)僅是它對外流動負債(678億美元)的15.05%。此時美國巳完全喪

與1913英國的黃金儲備有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期貨籌碼計算公式 瀏覽:142
白銀外匯投資 瀏覽:598
股票投資堂 瀏覽:636
期貨分時量峰如何判斷頂底 瀏覽:740
比較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 瀏覽:591
如何查詢個人持有的基金凈值 瀏覽:777
貴州省鐵路投資公司 瀏覽:883
中國貴金屬交易所發展史 瀏覽:598
進口高純貴金屬材料 瀏覽:54
會理財的意思 瀏覽:124
紅棗期貨上市受益股票 瀏覽:745
陝西金葉股票千股千評 瀏覽:747
交易師多屏全推122 瀏覽:708
信託打包 瀏覽:483
外匯年檢是什麼 瀏覽:658
布魯克融資 瀏覽:84
瀘州老窖股票最低價是多少 瀏覽:981
通達信手機版沒有國際貴金屬 瀏覽:781
融資性擔保的性質 瀏覽:511
香港的信託基金 瀏覽:187
© Arrange www.cfhszx.com 2012-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