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金融公司杠杆消费

金融公司杠杆消费

发布时间:2022-09-29 11:16:03

1. 为什么会出现 杠杆交易

期货中的杠杆是期货交易的原始机制,即保证金制度,“杠杆效应”使投资者可交易金额被放大的同时也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加大了很多倍。假设一个交易者一笔5万元的资金用于股票或者现货交易,交易者的风险只是价值5万元的股票或者货物所带来的。

期货之所以需要杠杆交易是因为杠杆交易可以把市场的资金放大,从而加大交易量。之所以期货市场敢提供较大的融资比例,是因为期货市场每天的平均波幅很小,仅在1%左右,并期货市场可以用投资者较少的保证金来抵挡市场波动,而无需他们自己承担风险。

对资金的管理,直接决定了我们能够承受风险的能力。对价格的中期判断,相对短线的波动规律来说,更容易把握一些。那么,如果说我使用的杠杆过大,既便判断准确了中期的走势,也很可能在短线的波动中被消灭。而如果轻仓去把握自己相对确定的中期机会,则可以不用太过于去理会短线的波动,以时间去验证自己判断的准确。

2. 成熟金融将成释放汽车消费“良药”

本报记者 陶 震
汽车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于上连接着能源、机械、原材料等工业类生产,向下衍生出金融、旅游、出行等服务业消费。因此,汽车产业对拉动“后疫情时期”我国经济整体复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疫情高峰期过后,我国主要整车企业生产基地基本都已实现复工复产,但汽车消费的活力尚未完全释放,这间接阻碍了汽车生产和相关产业的快速恢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受疫情影响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4月起,我国汽车销量虽出现抬头之势,但据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分析,4月销量上涨为此前汽车消费被抑制后的“补偿性消费”,汽车消费真正复苏仍需观察。
因此,刺激汽车消费成为当务之急。
上个月,国家和各地方政府接连出台了促进汽车消费刺激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购车压力,并提振了汽车消费。但从根本上看,购车补贴相较于一次性购车成本而言收效甚微,因此降低购车资金门槛,提供多元化的拥车方式成为扩大汽车消费的关键。在这其中,汽车消费贷款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源:视觉中国
疫情期间,各大汽车企业金融公司相继出台了更为灵活的金融政策,国家也加大了个人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帮助更广大的消费群体拥有私家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指出,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形式还比较单一,未来仍需更多更成熟的汽车金融方式扩大汽车消费,健全汽车市场。
金融政策舒缓购车压力
由于疫情严重影响了部分从业人员的收入,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也存在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在现阶段购置汽车等大宗消费品时仍心存迟疑。而汽车金融则可以有效降低购车门槛,撬动更多意向购车但资金不足的消费者。
“汽车金融产品作为销售策略之一,能有效缓解消费者预算焦虑,促进新车销售。”J.D.Power中国区数字化用户体验副总裁任洪艳说。J.D. Power 2019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研究(SSI)显示,31%的新车车主表示若没有汽车金融产品则会暂缓购车计划。疫情期间,汽车金融成为推动汽车消费的有效方式。
为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我国也在疫情过后加大了汽车金融的支持力度。4月28日,发改委等11部位联合发布了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就明确提出用好汽车消费金融
文件指出,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金融业务,通过适当下调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等方式,加大对汽车个人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持续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此后,广州市、青岛市、江西省、江苏省和北京市都在制定和研究利用金融促进汽车消费的举措。
“与欧美等主要汽车消费大国相比,目前我国汽车消费金融贷款利率相对偏高,企业资金压力大,因此发展汽车金融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降低汽车金融贷款利息,将有利于消费者利用贷款购车,并减少生活负担。此外,政府政策支持还可让银行让利,纾解贷款部门的资金成本压力。
车企加大金融支援力度
目前,我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方式主要有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整车厂财务公司、信用卡分期购车和汽车融资租赁五种。自2004年《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后,汽车金融公司就因首付比例低、贷款时间长、无需提供担保等优势成为我国目前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主要方式。
疫情期间,汽车金融公司也给出了各种灵活的金融政策和还款方式,帮助消费者应对疫情资金危机。长安福特提供给记者的资料中称,疫情期间,长安福特提出了全车系购车0年供的金融方案,消费者在完成首付,3年贷款购车期限中,首年12个月无需偿还贷款。此外,大众汽车金融服务中国也推出了全新产品20%首付,还贷最初3个月0月供的金融产品。
针对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足额还款的用户,多家汽车厂商还制定了疫情期宽限期政策,为个人信贷客户给予还款宽限。东风悦达起亚还为丧失经济来源的客户提供按月连续偿还贷款机构6个月月供的服务。
威尔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尔森”)发布的报告显示,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各厂商均加大了金融方面的支援力度,金融方案由原来相对单一的方案转化为零利率、长期数、高补贴等方案的综合应用,并在创新金融方案、加快贷款线上化、加大贴息力度、推广融资租赁等方面着力布局。
疫情推动多元金融发展
除了传统的汽车金融信贷外,疫情也在推动融资租赁等一次性购车压力更低、还款方式灵活、车辆处置多样的金融方式在我国扎根发展。“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融资租赁产品。中国消费者的观念,也渐渐开始有了从‘购车’到‘用车’,从‘所有权’到‘使用权’的转变。”大众汽车中国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称。
据悉,区别于传统的金融贷款购车,融资租赁是通过将裸车款、购置税、牌照费用、保险、其他税费全部作为分期付款对象,打包租赁给消费者。消费者只需支付所有款项的20%,甚至更低的保证金即可取得车辆的使用权,在租赁期结束后决定是否取得汽车所有权。租赁期间,汽车的所有权归属汽车金融公司。等到租期满后,消费者可通过支付尾款购得汽车所有权,或选择将车辆归还。
威尔森在一份报告中称,虽然传统金融优势比融资租赁明显,但是随着融资租赁产品利率和产品设计趋于合理,融资租赁产品也会逐渐受到市场的欢迎,而融资租赁其中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大幅降低客户购车初期支付的负担。根据威尔森监测数据显示,传统汽车金融首付比例主要为20%-30%,而融资租赁主流首付低于传统金融。
“保时捷金融服务(中国)推出的‘无忧先享’融资租赁产品在缓解消费者购车时的首付和还款压力上有很大优势。”保时捷中国相关人士称,该款产品首付仅需20%起,购买门槛是所有保时捷金融服务里最低的,大众汽车中国推出的“速享-智选”融资租赁方案预付款可低至车价的10%。除了低首付优势外,融资租赁在月付期满后,提供的支付余款购买、返还置换新车和还车结束租赁三种处置方式也让消费者的资金配置更为灵活。
目前,汽车融资租赁已成为欧美等国主流的汽车金融服务。标致全球首席执行官安巴托曾在此前与记者的沟通称,除中国市场外,全球60%的新车销售都是以融资租赁的形式完成,汽车融资租赁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也针对性地做出政策调整,刺激融资租赁等消费金融的发展。“为应对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经济调控政策,从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到二手车限迁取消和增值税下调,这些政策都将为未来融资租赁业务提供更多发展空间。”保时捷中国相关人士称。
融资租赁发展任重道远
虽然融资租赁可大幅降低消费者购车的一次性投入,但与发展近百年历史的国外模式相比,我国的融资租赁才刚刚起步,目前仍存在诸多缺陷,从本质上不能降低消费者的实际投入。
“融资租赁之所以在我国开展不起来,根本原因是因为车辆残值。”沈进军指出,融资租赁的核心在于车辆残值,而残值带来的折旧成本应由车辆所有权方承担。国外融资租赁的目的仍是交易车辆使用权而非所有权,而在国内,金融公司仍然是以“以租代卖”的形式开展融资租赁,所以导致国外融资租赁车辆残值是由租赁公司或金融公司承担,而在我国却成了消费者。
“在租赁期间,不同使用年限的车辆残值会有所不同的。在我国,金融公司的租赁方式主要会把租期中车辆的折旧成本转嫁到消费者的月供当中,这就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的成本。”沈进军表示,这也直接导致我国融资租赁的成本要高于传统消费金融。
除此之外,与国外成熟的模式相比,我国融资租赁车辆的残值也难以锁定。“之所以出现残值锁定难,是因为我国新车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太大,新车时常价格倒挂,经销商为赚取销量返点亏本卖车,这就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残值评估。”据沈进军介绍,国外汽车厂商不会在销售端返点,而是将补贴投入到融资租赁产品的月供中,此举直接将车辆残值成本扣除,使得消费者的购买使用成本大幅降低。
在目前疫情带来的消费形式下,只有降低消费者购车和拥车成本才能从本质上挖掘消费的潜力,促进汽车消费。但从目前融资租赁等“新兴”汽车消费贷款的模式上看,消费者最根本的消费意愿和诉求仍未得到满足。“只有精准地挖掘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把潜在需求变成现实消费,尤其在疫情形势下,我们需要利用金融杠杆来撬动这些需求。”沈进军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单汽车类商品消费额就接近4万亿元,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约为10%。汽车消费也将成为疫情期间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门类。在沈进军看来,我国汽车市场中,全款购车、消费信贷、融资租赁等各种金融产品都应合理健康发展,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诉求,消费潜力才会得到有效释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金融杠杆原理通俗讲解

金融杠杆原理简单地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投资者必须仔细分析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还有可能遭遇的风险。
金融杠杆原理通俗地说就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时候,把投资者拥有的资金扩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导致其增益和损失也会按照这个比例进行扩大。通过对这个工具的使用,能够放大投资的结果,不管最终结果是增益还是亏损,相关数额都将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多,因此在利用这个工具前,投资者必须深入研究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和可能遇到的风险。对于金融杠杆原理来说,比较保险的措施是把收益预期尽可能地减小,而风险预期尽可能地增大。在运用金融杠杆时,因为现金流的支出也许会增多,所以投资者必须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当杠杆作为经济学名词时,是指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主要表现为:由于特定费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财务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合理运用杠杆原理,有助于企业合理规避风险,提高资金营运效率。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有三种形式,即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复合杠杆。经济杠杆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或经济组织利用价值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影响、调节和控制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经济手段。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奖金、汇率等等。
有关金融杠杆操作能够取得成功的几个重要决定因素:
1、债券融资成本是否划算;
2、是否能在3-5年之内取得高倍速离场;3、购买价格是否合理;
4、运营的情况能否发展和改善。

4. 请问融资融券的杠杆原理是什么意思呀

证券融资融券交易最显著的特点是借钱买证券和借证券卖证券。普通的股票交易必须支付全额价格,但融资融券只需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即可交易。

例如,如果交纳10%的保证金,意味着可以用同样多的金额进行十倍的操作。投资者通过向证券公司融资融券,扩大交易筹码,可以利用较少资本来获取较大的利润,这就是信用交易的杠杆效应。

在证券融资融券交易中,包括证券公司向客户的融资、融券和证券公司获得资金、证券的转融通两个环节。这种转融通的授信有集中和分散之分。在集中授信模式下,其由专门的机构例如证券金融公司提供;在分散模式下,转融通由金融市场中有资金或证券的任何人提供。

(4)金融公司杠杆消费扩展阅读:

对于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现在可以有基金等多种方式,所以融资的放开和银行资金的入市也会分两步走。在股市低迷时期,对于基金这类需要资金调节的机构来说,不仅能解燃眉之急,也会带来相当不错的投资收益。

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市场交投的活跃,利用场内存量资金放大效应也是刺激A股市场活跃的一种方式。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证券分析师吴春龙和陈祥生认为,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增加股票市场的流通性。

融资融券业务除了可以为券商带来数量不菲的佣金收入和息差收益外,还可以衍生出很多产品创新机会,并为自营业务降低成本和套期保值提供了可能。

5. 什么是“杠杆贷款”,他对于金融机构的作用怎样的

何为杠杆贷款?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杠杆收购(简称LBO)。杠杆收购通常指私募公司通过大额举债的方式来收购公司,而自己只投入一小部分的资本。这些债务通常由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来提供,其数额可高达收购价的90%。杠杆贷款在此情形下应运而生。其游戏规则并不复杂,私募公司通常会选择一些在成熟行业,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公司,通过向银行融资买下该公司,并抬高其负债率,以达到提高内部报酬率和税盾的目的。而银行则把这些贷款卖给对冲基金、担保贷款凭证 (CLO)等,以转移风险。
在去年次贷危机爆发前,LBO曾一度辉煌,5月份欧美杠杆贷款交易量超过1000亿欧元;但在7月次贷爆发后,交易量下滑到不足100亿欧元。据标准普尔统计,2007全年欧美杠杆贷款的交易量达到了近7500亿美元,这是自2003年来的最高峰。其中由银行提供的3000亿美元由于信贷危机,二级市场的疲软无法消化,以致出现所谓的贷款堵塞。虽然目前这一状况有所缓解,但实质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销售出去的只是一些风险小的资财,而风险大的仍留在银行手中。这一切恰恰证明了杠杆贷款存在与次贷泡沫一样的问题:流动性危机。

虽然,次贷主要面向个人而杠杆贷款主要面向公司,但两者犹如孪生兄弟一样相似:两者都拥有很高的贷款额度价值比,通俗点说,是指贷款者承担的风险大;对于次贷,个人只需付利息,杠杆贷款雷同,比如一些一次还本贷款(bullet loan),公司只要付利息,而本金则可以等到八九年后付清;在次贷里有抵押贷款再融资,是指用新的贷款来替代旧的贷款,而这在杠杆贷款被称为红利再融资,如果公司在债务到期时,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就可以通过此手段来延期;最后,次贷与杠杆贷款最相近也最致命的地方就是维持其存在的大前提:次贷在借助便宜信贷来买房并假设房价会不断上涨;而私募也在利用银行的低利率并假设经济永远不会萧条。
作为次级贷款的难兄难弟,杠杆贷款恐怕将要重蹈次贷的覆辙,因为维持其生存的环境和前提已经慢慢消失。就当前看,全球金融业动荡不安,相信银行会加强贷款政策管理,而世界经济增长减缓也逐级成为事实,如果公司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来支付高额利息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估计到2008年将有1500亿美元的杠杆贷款到期,虽然公司可以用各种金融手段来延缓问题的到来,但常言道: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提前消费明天的后果,恐怕就要在今天偿还了。

6. 消费金融未来有哪几类发展趋势

第一类: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通过与线下的3C卖场进行合作,为消费者提供电子产品的分期付款业务,但是这种模式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运营成本较高,对于自动化审批要求高。同时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营成本高,风控难度较大,各家公司目前都通过自有的数据积累建立风控模型、拼概率、高息覆盖高风险等方式进行经营。

第二类:直接发放个人贷款的消费金融。相比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这种直接发放现金贷款的消费金融风险把控更难,一方面竞争比较激烈,而且基本也是采用大量人力进行推广,公司运营成本较高,在加上国内的机构在实收资本的基础上放大杠杆来吸引投资人,这样造成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成本较高,通过放大资金杠杆进行放贷,同时也放大了经营风险。而且顾客的贷款意图难以掌控,从而造成坏账率过高。

第三类:校园市场分期。校园市场分期基本可以定位为校园电商平台,因为给学生放贷存在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学生并无收入来源,存在还款能力的问题,而且学生放贷学生一旦出现坏账基本都要父母进行代偿,如果一旦出现集体事件,国家肯定会立马禁止,这样增加了金融公司的经营风险,目前很多公司基本定位为电商平台的消费赊账服务,这样避免法律风险,通过低利率和商品差价来维持企业发展,通过获取用户数据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7. 金融杠杆是什么意思~

8. 什么是投资银行的杠杆

在20倍的高杠杆放大作用下,各大金融集团在次贷危机中的投资损失率达到18%至66%,平均损失约30% 次贷危机席卷了整个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除了美国的Countrywide、新世纪金融公司以及英国的诺森罗克银行、北岩银行等业务相对集中于抵押贷款领域的机构遭受重挫外,美林证券、花旗集团、瑞士银行等大型综合银行或投资银行也未能幸免。 尽管美林有大量相对稳定的经纪业务,尽管花旗有大量的零售银行业务和全球化的分散投资,尽管瑞士银行因其低风险的财富管理业务一贯享受着最高的信用评级;尽管房地产抵押贷款只是它们众多利润源中的一个,而且贡献并不大——但正是这个不起眼的业务让这些金融巨头们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金融集团希望通过复杂的业务结构来分散风险,用精细化的测算来拨备风险,但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垃圾债危机、到1987年黑色星期五中的组合投资保险策略隐患、90年代末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套利危机、再到此次次贷危机,大型金融集团在历次金融创新产品危机面前不堪一击,“风险分散”和“流动性拨备”都变得毫无意义。 虽然在此次次贷危机中,中资企业损失较小,但在中国的金融发展过程中,到处都需要创新,到处都可能是创新的“地雷”,美国的次贷危机也许能给我们更多启示。 多收益源不能分散风险美林证券与贝尔斯登是次贷危机中损失较大的两大投资银行,但从他们的业务结构看,包括了股权、固定收益、投资银行、交易清算、私人客户理财和资产管理等多个部门,涉及代客交易、交易清算、结构化产品设计销售、做市商、自营交易、风险套利(套利并购重组事件)、传统套利(套利价差)、证券出借、证券化产品发行和投资、融资、并购重组、私人股权投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多项业务。 除了抵押贷款证券(MBS或ABS)外,他们的业务还涵盖了国内股票、国际股票、国债、市政债、公司债、垃圾债、可转换证券、股票衍生工具、利率互换产品、外汇互换产品、商品期货、对冲基金等多种产品。 雷曼兄弟等亦是如此,其业务结构是一个极其庞杂的体系,每个结点都充斥着风险,他们希望通过多结点来分散这种风险。 现实中,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一般来说,美国大型投资银行的收益来自于五方面:自营(Principal Transations)、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抵押贷款服务权收益(MortgageServicingFees)、佣金收益(Commissions)和资产管理收益(Asset Management)。而花旗、瑞银等以银行业务为主的大型金融机构,其业务结构就更加复杂,收益源也更加广泛。 但问题是,金融机构的高杠杆可能会完全对冲掉多收益源的风险分散作用。 大机构次贷损失30%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欧美的金融机构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流动性和资本金管理体系,其核心是:集团根据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计算出在发生危机事件时所需要的最大流动性,这个流动性需求将主要通过资本金来满足。 即,公司的资本金应该可以保障公司在发生极端事件、且不能进行外部融资情况下,不用变卖资产就能够满足正常的债务偿还需求、法定资本金需求和一定概率下或有负债的发生额(担保、资本承诺等),并可满足危机发生时抵押品价值贬损所导致的抵押融资额减少、甚至无法获得抵押融资时的资金需求,以及公司长期债被降低一级时衍生品交易中所产生的追加保证金要求。 为了保守起见,金融集团一般都会要求其现金资本和其他备用流动性所构成的流动性池应该大于危机发生时的最大资金需求——贝尔斯登和美林都要求其流动性资源应是短期无抵押融资的1.1倍以上,而雷曼兄弟则要求其流动性池里至少要保持20亿美元的富余流动性。此外,美林还要求它的长期资本资源至少要比长期资产需求多出150亿美元,这一原则也同样被用于新巴塞尔协议中对银行风险的监管。 精确的数量化管理似乎给公司稳健经营提供了足够的保障,而它的一个现实结果就是各家金融机构都放心大胆地使用较低的拨备和较高的财务杠杆。美国证券公司平均的总财务杠杆(总资产/股东权益)大于20倍,而净财务杠杆((总资产-低风险资产)/有形股东权益)在15倍左右,商业银行平均的总财务杠杆则在12倍左右。高杠杆虽然提高了资本回报率,却也对风险的估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公司低估了风险,导致拨备额不足,将使单一业务的风险在20倍的杠杆作用下,放大至整个集团。 以贝尔斯登为例,总杠杆率、净杠杆率分别为30倍、16倍,只要总资产中的3%、风险资产中的6%发生净损失,就会产生致命后果——公司现有130亿美元的有形股权资本、正常情况下每年可产生20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即,可承受的最大亏损就是150亿美元,而公司在抵押贷款上的投资达到560亿美元,其中的20%发生问题就将是致命打击。 而对于美林来说,表外风险头寸则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其一年内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表外承诺额就高达470亿美元,一年内如发生降级等特殊事件所导致的追加保证金或回购承诺要求达到630亿美元,两项相加就达到1100亿美元,而公司的有形资本金不到400亿美元,即使加上其他备用流动性,最多也只有630亿美元。实际上,公司总财务杠杆率、净财务杠杆率分别为20倍、13.8倍,如果总资产损失5%以上,风险资产损失7%以上,就将导致破产危机。 实际上,正是高杠杆让金融控股集团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变得异常脆弱——如果金融集团将总资产平均分布在20项业务上,那么,在20倍杠杆下,每类资产50%的损失将导致集团资本金损失一半,而在次贷危机中,各大金融集团的投资损失率在18%至66%之间,平均损失30%左右。 贝尔斯登卖股权给中信真实原因在成熟业务上,经过多年的数据、经验积累,欧美市场上的成熟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估算确实已经比较准确,足以支持其低拨备下的高杠杆运作,并成为其在收益率上战胜新兴市场金融机构的有力武器。 但在金融创新过程中,由于历史数据较短,风险的估算常常发生偏差——这种偏差不是一两家金融机构的偏差,而很可能是系统性的偏差,比如次贷危机,AAA的次贷最终被证明是整个金融系统在房地产牛市行情中的整体估价错误。 其结果是,当危机真实发生时,实际的流动性需求可能远远超过公司的估算:抵押品价值的贬损程度可能超过预期,从而要求更多的保证金支持——没有一个机构会为AAA级的债券拨备出30%的贬值空间(真实的拨备额不到2%),为AA级债券拨备出60%的下跌空间。 实际上,当危机到来时,所有次级贷款的价值都发生了大幅贬损,AAA级债券目前已累计下跌30%以上,AA级下跌60%,A级跌幅超过70%,直追BBB及BBB-80%左右的累计跌幅。尽管各大金融集团都以AAA及AA级次贷为主,但各大金融集团在次贷中的投资损失率都达到20%以上。 此外,或有负债可能在某一时刻被要求全部兑现——次贷危机中的回购协议成为许多金融机构的致命伤,按照历史的估算,售出的次贷被要求回购的概率仅为1%至2%,但当危机发生时,几乎所有次贷的违约率都上升到10%、甚至20%以上,从而被要求全面回购;抵押融资渠道可能大幅萎缩,目前新的次贷发行几乎成为不可能;而公司信用评级可能被连降几级,从而在次贷以外其他衍生品的交易上被要求大额追加保证金......总之,针对金融创新产品的拨备可能完全不够,它将吃掉所有的富余流动性和公司计划用以扩张的资金,甚至会消耗其他业务的拨备额,并引发全面裁员。 宁选高风险不选高杠杆金融创新过程中风险的估价通常是不准确的,金融集团希望用复杂的业务和分散的收益点来降低单一事件的冲击力,但金融企业的高杠杆放大了单一事件的冲击力,使单一业务的风险可能会感染其他业务,并危机整个集团的安全——实际上,在投资银行平均15倍左右的净财务杠杆和20倍以上的总财务杠杆下,5%以上的风险资产亏损将给公司带来致命打击。不仅如此,危机还对股价产生了长远的影响,限制了企业在其他高速成长领域上的扩张速度。 如果把金融机构的三要素绘成一个三维图,波动性、收益率和杠杆率。那么,对于金融集团来说,在新业务上杠杆率的控制尤其重要,因为此时波动率的数据变得不那么可信了,一旦风险失控,低杠杆的集团能够将风险控制在局部,从而可以发挥真正的金融集团多收益源分散风险的作用,在低谷中趁机收购其他企业;与之相对,高杠杆的集团将使风险扩大至整个集团,从而成为低谷中的被猎食者。 在金融创新中,唯一安全的是现实的拨备,而不是信用评级或其他基于历史数据的模拟测算。 金融创新过程中,控制杠杆是分散业务风险的前提,是控制创新业务风险范围的必须。“可以承受高风险,绝不承受高杠杆”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新产品的拓展,也同样适用于跨地域的扩张,在新地理市场上,当风险不可测时,控制杠杆比控制风险更重要。

9. 金融杠杆到底是什么 金融机构是怎样加杠杆的

金融杠杆说白了就是金融公司投资合约中的一种固定比例,对未来收益与亏损达到最大限度的一种多项选择。金融机构加杠杆过程是信用扩张过程,同时也是货币投放过程。所以金融杠杆形成机制需要放在信用扩张和货币投放机制中加以理解。
我们论述金融机构加杠杆实际上就是借短拆长的资产负债表扩张进程,而这一进程也是信用扩张进程。我们分三个步骤来进行论述:
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扩张,为信用扩张机制重要环节。在信用扩张进程中货币完成流通。
金融机构扩表意味着短久期负债和长久期资产同时扩张,我们用“借短拆长”来形象描述这一扩表过程。
金融机构存在结构性差异,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融入融出虽不影响整体金融部门杠杆,但会蕴藏金融风险,主要是期限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阅读全文

与金融公司杠杆消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女主产奶小说 浏览:731
子夜电影56 浏览:128
午夜激情电 浏览:941
主角绰号叫阎王的小说 浏览:484
日产动作片在线观看 浏览:721
韩剧vip李钟硕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951
500部蟒蛇电影免费版 浏览:668
实验室跑出的怪物跟人类交配电视剧 浏览:180
很肉的电影 浏览:119
2d电影最佳位置 浏览:435
胖乎乎的女孩电影 浏览:374
les尺度大的电影 浏览:273
徐锦江演的西门庆叫什么电影 浏览:430
韩国一个老头捐眼角膜电影完整 浏览:434
如何下载没有字幕的电影 浏览:862
柬埔寨必看10部电影推荐 浏览:935
无插件 浏览:570
我放男男生版的为爱所困 浏览:171
红羊电影公司辛仁 浏览:219
失踪的眼角膜免费观看 浏览: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