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普及金融知识服务社会

普及金融知识服务社会

发布时间:2021-02-07 14:44:21

① 如何做好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金融已渗透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在享受到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不断遇到新的金融风险。部分P2P网贷平台“跑路”、金融诈骗等违法活动不仅给消费者造成巨大损失,也给我国的金融稳定带来一定冲击。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白鹤祥建议,在基础教育中增加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使金融知识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显示,我国国民金融素养水平整体不高,在校学生、边远地区贫穷人群、劳务流动人口、残疾人等应当成为金融消费教育的重点区域和群体。其中,学生群体是最适合进行金融教育的群体。从调查情况看,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显著低于成年人,风险意识和权责意识亟须加强。

因此,白鹤祥认为:“迫切需要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升青少年金融素养,提高个人的金融辨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以及诚信和权责意识。”

白鹤祥建议,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金融监管部门配合的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明确要求‘教育部要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国民金融素养’。但从目前进展情况看,部分地方教育部门对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建议由教育部牵头,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计划、实施、保障、评估等各方面统筹规划。”

他说,“金融知识普及具有系统性、渐进性特点,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是将金融知识纳入基础教育。”白鹤祥建议,从课程标准角度将金融知识明确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金融知识需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系统化、科学化设置课程,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金融知识,逐步培养良好的金融行为、金融态度和风险意识。

白鹤祥还建议各级地方财政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顺利开展。“目前金融知识教育以公益性为原则,对学生和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但从中国人民银行试点进展情况来看,教材的编写和印刷费用较大。”

以陕西省目前试点为例,白鹤祥举例说,试点学生人数预计为13万人,教材编印费用约为100万元。仅靠中国人民银行筹集费用,难以保证此项工作的持续性。对此,建议由地方财政部门在年度预算中拨付专门费用,保障学校用于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的专项开支。

② 为什么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宣传普及金融知识

正确答案:A 解析:银行业消费者的受教育权可以分为两类:①银行消费知识的内教育权,是指消者有权接受关于银容行产品的种类、特征等有关知识的教育;②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的教权,是指消费者有权接受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维权等知识的教育。

③ 帮忙策划一个关于普及金融知识的大纲吗

从机构讲起算不算一个思路,给非专业人士讲各个机构都是干什么的,人民银行(版央行)、国有商业权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券商(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基金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
但是衍生品这块可能要单独写一些。

④ 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是哪个单位组织的

中国银行业监管委员会,银监会。

⑤ 为什么普及金融知识非常重要

金融的“现实”使人独具慧眼。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金融是非常专业的领域,产品种类繁多,关系抽象复杂,创新层出不穷,再加上目前金融本身正处于大变革中,从参与机构到运作模式,从风险构成到技术手段,均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即便是金融从业者很多时候也难以全部了然于胸,更遑论普通民众。于是,鱼龙混杂中骗子、强盗粉墨登场,妄图抓住这样难得的“掘金盛宴”。各类金融诈骗盛行,在经济下行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极大隐患。

《有趣的金融》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将普通人看来难以掌握的专业知识转变为通俗的语言,耐心普及。书中有一章专门揭示金融骗局和各类风险,提炼出骗子公司和平台的共同特点,比如编造好故事、吹嘘高收益、号称大创新等,为缺乏金融知识、金融风险抵御能力较低的大众,提供了保护自己财产安全的工具。这也是一种广义上的“金融普惠”。

金融的“现实”使人正义凛然。正如欧阳修在《与颜直讲》中所讲,君子出处不违道而无愧。尤其对于金融业的研究人员来讲,帮助社会大众甄别真与假、对与错、好与坏,不仅需要专业分析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更需要有敢于发表不同观点的正义与勇气。通常,撰写金融评论文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性价比却不高,吸引不了多少眼球,也带不来什么名利,远不如某些所谓“专家”的站台来得实惠。而且在揭示真相、理性发声的过程中,很容易触及多方利益,还得承担不小的风险,但这些都没有让作者畏惧。《有趣的金融》还汇集了作者关于银行发展改革的一些热点评论文章。其中部分观点比如对于银行盈利合理性的探讨,因为与社会上对于银行一边倒的负面评价不一致,而文章发表时遭受了网络上猛烈的围攻。但作者没有因为受到攻击而停止发声,而是坚信真理越辩越明,在笔耕不辍中逐步积累沟通的技巧与经验。

望采纳,谢谢!

⑥ 如何提高全民的金融意识 急求~~~

对提高全民金融意识的思考顺应时代潮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断的提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发展方向。这不仅要求金融业积极发挥核心作用,同时还要求公众的金融意识能够进一步得到提高。只有公众具备了良好的金融意识,金融市场乃至全社会的发展才能是有序的、安全的和稳健的。金融意识属于经济范畴,是集理财意识、投资意识、风险意识及信用意识为一体的统一意识流。其特征是人们的意识与货币相联系。它的形成源于人们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资产交换而取得的利润。

一、理财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公众真正从金融行业受益
近年来,“个人理财”或“个人财务策划”等逐渐成为我国银行业流行的概念。新名词的诞生有其适当的金融环境。个人理财服务是由专业理财人员通过明确个人客户的理财目标,分析客户的生活、财务现状,帮助客户制定出可以实现理财目标的方案或建议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是全方位、分层次、个性化的服务。优秀的理财服务能使公众增强理财意识,加强对金融行业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过去,公众缺乏理财意识,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理财成为必要。2004年9月光大银行首家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 计划”,随后,其他各家银行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人民币理财业务。合理享受理财服务成为公众需求。老百姓可以利用个人理财服务,使钱生钱,增加收入来源,充分利用自有资金,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宽裕,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制定不同的理财方案,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但对于不断进入银行间市场的理财资金来说,可供投资的金融产品还太少,而且,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把理财业务作为储蓄业务的替代品放在表内管理的业务模式和定位上,长此以往,将会隐藏很大的风险。一是同储蓄产品密切相关带有一定的高息揽储倾向;二是表内管理不利于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三是不利于把理财业务发展为商业银行独立的主流业务。比照国际成功经验,正确进行产品定位是人民币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因此,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风险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公众提高识别能力成为提高理财意识的关键所在。

二、投资意识是公众金融意识的核心基础
在金融意识中,投资意识处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发展市场经济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只有公众踊跃投资,使其资本社会化,市场经济才可能发达。同时,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直接融资。它既不是政府融资,也非银行融资,而是通过金融市场从企业特别是社会公众那里融资。如果没有公众的积极投资,直接融资将是一句空话。另外,居民的储蓄倾向、消费倾向、投资倾向等变化会决定投资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只有公众具有较强的投资意识,才能营造出正常、合理的投资氛围,真正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并随时向高效率部门和企业转移。它与理财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理财是战略,所注重的是资产的布局。投资是战术,是理财规划的具体执行,是战略的运用,它仅仅只是理财的一个部门而已,其各项运作都要服从于理财的总体战略。我国居民对金融投资的选择还是存在严重的单一性的。比如,对银行存款、证券投资、保险理财、持有现金的比率调查中,银行存款一项占比在60% 以上,其次是保险28% 左右,证券10% 左右,现金2% 左右。这说明我国居民的投资形式很集中,主要是选择银行存款这一传统理财方式。我国居民对证券市场认知不足,风险偏好不强是制约居民不愿选择证券投资等其它投资工具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在长期的国有机制下生存,许多的企业家已习惯于政府公务员式的思维与待遇。无论是考核、升迁、还是薪酬奖金,自己的实际贡献往往得不到合理的回报,企业家们的能力与创新没能合理的转化为企业的资本,投资意识淡薄。企业的投资意识作为金融意识的最高境界,在企业上市、并购、证券交易与买卖以及资产管理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威力⋯⋯诸此种种。一个企业家或是一个普通公众不可能像训练有素的投资家那样了解企业的价值,但是具有一定的投资意识,将会使得企业家知道如何得心应手的去区别、利用投资家的服务。

三、风险意识关系着金融意识的前进方向
风险意识在整个金融意识体系中既有挑战的特征,又有防御的特征。金融资产特别是其中的权益工具其最大特点就是收益的不确定性。预期收益越高,其风险就越大。没有挑战未知的胆量,也就根本做不出冒风险投资。在主客观方面风险意识的防御能力差表现在:1.企业防御能力差,金融诈骗活动猖獗。近年来,高科技、电子化在金融业的导入,使银行结算效率成倍提高,但是企业在享受银行现代化结算工具诸多好处的同时,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也在时刻窥视着企业财产,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各种银行结算凭证,大肆进行诈骗活动,企业稍不留意就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当前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段,主要有利用签发空头支票和要素不全支票进行诱导诈骗、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诈骗、利用假银行汇票和假银行本票进行诈骗等。应当看到,当前一些社会不法之徒的犯罪气焰非常嚣张,犯罪手段也更加专业化、科技化,这些犯罪分子伪造的银行票据,足以达到乱真的程度,企业在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和没有及时进行银行咨询的情况下,很难辨别真伪。2.金融风险意识差,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表明:2002年1月至11月共查处违法违规问题金额达2000亿元,其中大都因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严重。2002年审计机关审计查出由于违规担保、投资和借款等,已给国家造成72.3亿元损失。另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坏账率在5% 左右,2002年至少有150亿美元海关欠款的风险和成本。根据中国的入世承诺,2004年底国内所有企业都将自动拥有进出口权,届时,外贸经营权的完全放开,国际贸易的地域将由以前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和特区转向内地,转向地市级下面的公司和企业,转向缺乏外资经验的地区和企业,损失有扩大的趋势。如欲少受骗、不受骗,就应当认清骗子的欺诈手段,增强金融意识。这在客观上也要求投资者从稳健性出发,对经济走向、市场走势做出明晰的洞察,进而形成比较合理的投资决策、投资组合和投资结构,以避免其投资被风险吞没。只有具备了风险意识,金融市场的投资者才有可能既如愿以偿的取得理想的投资收益,又最大限度地及时规避金融风险。

四、信用意识增强可以为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金融活动的正常开展,需要以良好的社会信用为基础。诚实守信是金融生存发展的生命。当前,社会信用环境问题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了诸多危害。如信用丧失严重影响投资和消费,表现在欺诈、赖账等失信行为泛滥,特别是企业和个人信用意识淡薄,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十分严重,导致银企关系扭曲,各类经济主体难以形成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关系,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加强全社会的信用文化建设刻不容缓。要发挥好金融文化的导向作用,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信用文化建设,充分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查询功能防范金融风险,积极探索建立企业和个人诚信制度,逐步促进社会信用体系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五、强化公众的金融意识有助于中国金融平稳发展
发挥政府在培育居民金融意识方面的职能作用,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居民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政府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管理者和调节者,要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对不同人群进行必要的金融知识教育。电台、电视台及各种报刊均可以开设金融知识讲座,也可以通过因特网,提高民众的金融意识,可以为居民金融意识的培育创造必要的体制条件和良好的社会条件。继续推进经济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减少行政干预,为培育居民的金融意识提供最佳的市场环境;扩大民间投资范围,为民间资本提供足够的行业信息,以便其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只有民间资本准入领域扩大了,居民更多的参与市场竞争,扩大活力空间,居民金融意识才有其成长的沃土。另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人,不可能不接触金融及金融工具,因此,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学习,培养自己的金融意识。

阅读全文

与普及金融知识服务社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红蜻蜓股票行情 浏览:56
股票福建板块 浏览:784
股票有个xd 浏览:499
广州财金投资咨询 浏览:340
自动下单股票软件 浏览:385
人民币汇率的发展走势 浏览:507
汉天下融资 浏览:109
170000韩币换算人民币 浏览:197
孟加拉2值多少人民币 浏览:194
贵金属微信骗局吗 浏览:579
澳元200兑换人民币汇率 浏览:898
链农融资情况 浏览:784
外汇买3手怎么买 浏览:264
稳定增长股票 浏览:145
融资租赁香港上市 浏览:153
和信理财是非法集资吗 浏览:631
平安银行贷款协议 浏览:273
外汇win系统 浏览:161
基金交易账号身份证升为 浏览:791
瑞华投资理财 浏览: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