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区别是什么_
1 对于银行来说,老百姓的选择再也不是排队“求”着银行办业务的年代了,人们多了选择,既可以做到储蓄,又可以做到理财,同时也可以得到资金的保障,银行固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但是,银行这种传统金融已经不再是老百姓们的唯一选择了。
2有不少人感慨,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行业企业已觉“背后一凉”,深感竞争压力。对银行来说,这种压力是实实在在、立竿见影的。就在余额宝、理财通、小油菜P2P理财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火热销售的同时,银行的存款资金开始“搬家”。央行最近公布的1月份信贷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近万亿元。有观点认为,其中应有不少存款资金分流到了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
3这样说来,互联网金融是不是真的能够颠覆传统金融呢?这一点可以先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本质来看,以互联网理财产品为例,目前互联网理财产品多是挂钩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同业存款、短期国债和央行票据等。在利率市场化初期,货币市场和存款市场存在利率差别,货币基金为普通个人投资者搭起了进入货币市场的通道,使其获得高于一般存款的利率,客观上推进了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4 从我国大的环境下来看,其实传统的金融市场虽然被互联网金融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互联网金融想要颠覆传统还是不太现实的,要知道,银行也不是吃素的,互联网金融正在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倒逼着银行等传统金融企业加快变革,参与竞争。更多的银行创新产品也在孵化当中,其实无所谓谁来颠覆谁,只要各自守住自己的“地盘”共同发展,最终发挥各自优势的展开合作,对于老百姓而言才是最优利的。
Ⅱ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各自的优点是什么
1 对于银行来说,老百姓的选择再也不是排队“求”着银行办业务的年代了,人们多了选择,既可以做到储蓄,又可以做到理财,同时也可以得到资金的保障,银行固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但是,银行这种传统金融已经不再是老百姓们的唯一选择了。
2有不少人感慨,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行业企业已觉“背后一凉”,深感竞争压力。对银行来说,这种压力是实实在在、立竿见影的。就在余额宝、理财通、P2P理财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火热销售的同时,银行的存款资金开始“搬家”。
3这样说来,互联网金融是不是真的能够颠覆传统金融呢?这一点可以先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本质来看,以互联网理财产品为例,目前互联网理财产品多是挂钩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同业存款、短期国债和央行票据等。在利率市场化初期,货币市场和存款市场存在利率差别,货币基金为普通个人投资者搭起了进入货币市场的通道,使其获得高于一般存款的利率,客观上推进了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4 从我国大的环境下来看,其实传统的金融市场虽然被互联网金融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互联网金融想要颠覆传统还是不太现实的,要知道,银行也不是吃素的,互联网金融正在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倒逼着银行等传统金融企业加快变革,参与竞争。更多的银行创新产品也在孵化当中,其实无所谓谁来颠覆谁,只要各自守住自己的“地盘”共同发展,最终发挥各自优势的展开合作,对于老百姓而言才是最优利的。
Ⅲ 互联网金融会颠覆传统银行吗
颠覆是不太可能,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去买个菜或者吃个饭啥的,还是要用现金的。 当让互联网金融会促进传统银行升级。
Ⅳ 互联网金融真的能“颠覆”传统金融吗
互联网给传统金融带来的“颠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超越边界
这里所说的边界,既包括地域边界,也包括人群边界,还包括时间边界。传统银行往往只能服务于所在网点周边地区,而互联网金融是直接面向所有人。传统银行更多地关注大客户、大企业、有钱人,而互联网金融更强调普惠,服务门槛直接降到百元级。传统银行营业网点办公时间“朝九晚五”,而互联网金融可以随时提交业务请求。总之一句话,互联网金融正在超越了传统金融服务边界,他的终级目标是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连网设备均可以享受最及时、最优质的金融服务。
2、重建规则
互联网每进入一个行业,就会颠覆一个行业,为什么?因为互联网企业不按常理出牌,敢于、擅于重建规则和生态。这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跨界打劫和破坏性创新,背后的逻辑很简单:通过互联网创新重塑产业链,再重建利于自己游戏规则,倒逼既有企业服从新规则!
3、盈收后置
先圈地,后赚钱,是互联网企业最核心的生存法则之一。为了圈到人,互联网公司是不惜下血本的,各种烧钱大战就是实实在在的案例。互联网企业将这种玩法带到金融领域,让传统金融机构根本无法应对。余额宝、微信钱包都是在很短时间内就做到上亿用户,传统银行想都不敢想。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金融服务的实现形式,还改变了金融机构的盈收模型。虽然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还是金融,但我们绝不可忽视互联网给传统金融带来的颠覆意义。未来的金融机构,不懂金融会死,不懂互联网会死得更惨!
Ⅳ 互联网金融最终会取代传统银行吗
个人力挺互联网金融,但也认为你所谓的取代需要考虑太多的现实条件,所以,大内致是有容两种附条件的可能趋势:
一、最终会。需要具备成熟的条件:人们已经习惯完全的货币电子化,重要档案管理实现全面、安全的无纸化,重要信息实现完全、安全的网络化,银行业形成完全、充分的竞争环境。
二、最终不会。主要取决于你这个“最终”的时间衡量标准怎么确定,如果以你的生命终止为限,我想这个不一定能在这片沃土上实现,呵呵。
顺祝梦想成真!
Ⅵ 互联网金融"颠覆"了传统金融吗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回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不答需要经过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在资源配置方面,在供需信息几乎完全对称、交易成本极低的条件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形成了“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民间借贷、个人投资渠道等问题更容易解决。
互联网金融最早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未来20年将成主流。
Ⅶ 互联网金融会颠覆银行吗
首先,要确定颠覆的概念,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是巨大的,会从内部倒逼商业银行改革。正如马云所言,“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不仅在渠道上影响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变革着银行的融资渠道,给商业银行注入了新鲜血液。互联网与金融的高度融合,适应了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促进金融改革和发展,对商业银行而言,其影响有冲击的一面,也有促进的一面:
一、弱化商业银行的支付功能
互联网金融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当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目前,支付宝、财付通和快钱等能够为客户提供转账汇款、代购机票与火车票、信用卡还款、代缴燃气、水、电费与保险等结算和支付业务,并已经占有相当的份额,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俨然成为一个庞大的金融产业,商业银行的支付功能被进一步弱化。
二、加速商业银行的金融脱媒
金融脱媒使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在传统金融业务往来中,主要由银行充当资金中介。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了金融搜索平台,充当了资金信息中介的角色,这将加速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
三、互补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
基于对企业审核要求的限定和规避风险等原因,小微企业往往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而互联网金融凭借数据信息的优势,可以直接向供应链、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互联网金融把排除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客户串联了起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空白进行了覆盖,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这无疑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利的。
四、促进商业银行的产业创新
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带来了金融的民生化和个性化。商业银行更加致力于产业创新,以产品驱动的销售型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资产配置、风险收益配比的服务型转变,从传统的代销角色向资产管理的集成转变。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金融产品“关注用户体验”、“致力界面友好”等设计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商业银行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客户体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商业银行应对“余额宝”纷纷推出银行系宝宝类余额理财产品;应对“P2P网贷”,商业银行也低调试水网络信贷,“小企业E家”、“开鑫贷”、“小马bank”等应运而生;应对第三方支付,商业银行更是推出银行系电商平台,依托自身强大的信用体系,融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为一体,为客户提供信息发布、交易撮合,形成从支付、托管、担保到融资的全链条服务。正是互联网企业对商业银行的“搅局”,使得商业银行被迫“触网”,寻找自己在互联网金融形势下新的坐标,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互联网的开放性与传统金融高度整合的产物。商业银行借鉴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精神,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从积极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的“鲶鱼效应”促进了商业银行服务、产品、经营、创新的加速。通过互联网工具,使得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的特征。今天的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创新,是一种金融业态,是未来我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正在以新的基因渗透到传统金融领域使其产生大的变革。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来说,不是颠覆,也不是补充,而是最典型的融合。
Ⅷ 互联网金融会颠覆商业银行吗
首先,要确定颠覆的概念,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是巨大的,会从内部倒逼商业银行改革。正如马云所言,“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不仅在渠道上影响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变革着银行的融资渠道,给商业银行注入了新鲜血液。互联网与金融的高度融合,适应了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促进金融改革和发展,对商业银行而言,其影响有冲击的一面,也有促进的一面:
一、弱化商业银行的支付功能
互联网金融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当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目前,支付宝、财付通和快钱等能够为客户提供转账汇款、代购机票与火车票、信用卡还款、代缴燃气、水、电费与保险等结算和支付业务,并已经占有相当的份额,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俨然成为一个庞大的金融产业,商业银行的支付功能被进一步弱化。
二、加速商业银行的金融脱媒
金融脱媒使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在传统金融业务往来中,主要由银行充当资金中介。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了金融搜索平台,充当了资金信息中介的角色,这将加速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
三、互补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
基于对企业审核要求的限定和规避风险等原因,小微企业往往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而互联网金融凭借数据信息的优势,可以直接向供应链、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互联网金融把排除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客户串联了起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空白进行了覆盖,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这无疑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利的。
四、促进商业银行的产业创新
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带来了金融的民生化和个性化。商业银行更加致力于产业创新,以产品驱动的销售型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资产配置、风险收益配比的服务型转变,从传统的代销角色向资产管理的集成转变。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金融产品“关注用户体验”、“致力界面友好”等设计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商业银行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客户体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商业银行应对“余额宝”纷纷推出银行系宝宝类余额理财产品;应对“P2P网贷”,商业银行也低调试水网络信贷,“小企业E家”、“开鑫贷”、“小马bank”等应运而生;应对第三方支付,商业银行更是推出银行系电商平台,依托自身强大的信用体系,融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为一体,为客户提供信息发布、交易撮合,形成从支付、托管、担保到融资的全链条服务。正是互联网企业对商业银行的“搅局”,使得商业银行被迫“触网”,寻找自己在互联网金融形势下新的坐标,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互联网的开放性与传统金融高度整合的产物。商业银行借鉴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精神,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从积极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的“鲶鱼效应”促进了商业银行服务、产品、经营、创新的加速。通过互联网工具,使得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的特征。今天的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创新,是一种金融业态,是未来我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正在以新的基因渗透到传统金融领域使其产生大的变革。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来说,不是颠覆,也不是补充,而是最典型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