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义乌小商品城如何帮助小微金融机构业务量增长
义务小商品市场是我国最有名的批发市场之一,它主要是通过客户与它的订单来增加小微金融的业务量
② 义乌联合社银行是什么银行
义乌联合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系由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主发起,内义乌市新光集团、华统集团等19家优容秀民营骨干企业参股的新型农村商业银行,2013年4月8日,经金华银监分局批准获准开业,注册资本3亿元,是义乌市第三家独立的法人金融机构。
义乌联合村镇银行将按照“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以中小微企业、农户和个体经营户为主要服务对象,抓住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法人机构决策链短、服务效率高的优势,积极开展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走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以“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理念,全方位搭建客户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参与义乌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做中小微企业、农户、个体工商户的忠实伙伴和贴心银行,努力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特色明显,质量优良的现代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③ 义乌的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底,义乌户籍人口为753312人,比2011年增加5922人,年增长率7.89%。其中男性382924人,女性370390人,男女性别比为103.38:100。登记流动人口数为159.5万,比上年同期增加 5.4%,实际在册人数137.7万。统计显示,义乌家庭总户数为328611户,平均每户人数2.29人。2012年义乌共出生了7937人,出生率为10.58%。 出生人口中男孩为4540人,女孩为3397人。全市死亡人口4610人,其中男性2600人,女性2010人,死亡率为6.14%。,自然增加人口3327人,自然增长率为4.43%。,与2011年的4.60%。基本持平。
在130多万外来建设者中,超过10万人的省份有江西、河南、安徽、贵州、浙江等省份。其中来自江西、河南、安徽的外来人口分别达到25.2万、16.7万、15万人;来自浙江省内其他县市的外来人口达到12.6万人,并以温州市人口为主。外来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达到24582人,比上年同比增加100%。 2011年,义乌全市生产总值连续跨越四个“百亿元”台阶,2011年达到726.1亿元,年均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7%,达到227.1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8%,2011年达到1411亿元,实现五年翻番。新增国家级产业基地5个,饰品行业列入全省21个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试点,无缝内衣、化纤原材料等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3%,达到344.5亿元。2011年完成综合财政预算总收入281亿元,比2006年增长121.2%,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0.5亿元,分别增长100.9%和108.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09.7亿元、贷款余额1283.6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1089亿元和818.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优化为2.7:42.8:5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121元,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
2012年,义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7009元(按2012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6952美元),增长9.6%。 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2.6:41.6:55.8。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首次超过百亿元,达到101.5亿元,按新财政体制增长12.5%,按老财政体制增长9.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4亿元,按新财政体制增长13.8%,按老财政体制增长10.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3.6亿元,增长31%;实现进出口总额93.5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90亿美元(含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49亿美元),分别增长136.7%和150.3%;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147元,分别增长11.1%和11.8%;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86亿元、贷款余额1514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5.1%。 义乌手工业历史悠久。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本县铸造的双林铁塔。《[万历]义乌县志》载,除“织染局机匠64户”外,还有木匠、锡匠、裁缝、铁匠、银匠等31种工匠,共378户。清嘉庆十九年(1814)统计,有匠户568户。清末民初,一些个体手工业向“前店后坊”发展,有的作坊已有10多名工人。民国18年(1929)生产的红糖、火腿、酒、绒线等产品,在西湖博览会上获奖。1938年手工业者约6760人。1947年手工业有16个自然行业。据稠城和佛堂两镇手工业工会统计,有454家店坊,另有个体会员349人。解放前的现代工业只有小电厂和几家碾米厂,解放前夕因缺燃料停业。
1949年工业企业(手工作坊)有52家,加上个体手工业者,共有工人6234人,产值56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4%。1950年10月公大碾米厂在稠城镇开办,为第一家国营工业企业。1951年10月佛堂镇组织了蔑业生产合作社,为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2年1月,稠城镇光明电厂成为本县最早一家公私合营企业。其后,私营工业、手工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工业手工业企业共有270家,其中国有企业14家,公私合营企业28家,合作社性质的社、组228个。工业总产值(含个体手工业者的产值)1438万元,其中轻工业产值占90.9%。1958年“大办钢铁”、“大办工业”,国营工业企业增至98家,手工业社、组都以公社为单位合并,转为公社工业。职工一度骤增。由于1959一1961年农业减产,一些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被迫停产或转产,职工一减再减,工业产值连年下降。1961年下半年起,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调整、恢复手工业社、组。1962年根据中央关于地方工业要退够的指示精神,对企业进一步实行调整。1964年有企业163家,职工减至5075人,产值降到1415万元(含原浦江县产值),比1957年还低。后随着农业生产形势好转,工业产值回升。1966年工业产值2086万元,其中国有工业产值占79.4%。
“文化大革命”初期,部分企业“停产闹革命”。到1968年工业产值降到1561万元,其中国营工业所占比例降到69.4%,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增长也甚微。1969年起,不少铁、木、蔑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利用国有企业“停产闹革命”之机,转产为工业生产服务的产品,花色品种逐年增加,产品销路扩大到县外、省外、国外,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工业设备制造、电子、电动葫等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的行业。1976年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产值达2158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上升到42.9%。在文化大革命10年间,全民所有制企业增加了红旗电视机厂、矿山机械厂、建筑材料机械厂等,1976年全县23个独立核算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民、集体和乡镇工业迅速发展。1980年公社和城镇街道工业企业有124家,产值1141万元,占工业总产值11.6%。1981年起,国营工业实行核定利润基数三年不变,二轻局所属工业实行“核定利润基数三年不变,超利减半上交”的制度,打破企业之间的平均主义,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82年起,企业整顿分期分批展开。1983年县经济委员会所属的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全部消灭了亏损户。国营工业利润962万元,比1980年增长64%;二轻局和机电公司所属集体工业企业利润505万元,比1980年增长38.7%。1984年全面贯彻工业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乡镇企业普遍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全民和县属集体所有制企业。
十一五期间义乌市工业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593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972亿元,年均增长13.1%,基本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快集群”的制造业发展格局,小商品制造占全市工业产值的70%以上。
2010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82.5亿元,同比增长15.5%,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15.2个百分点,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47.1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1.4个百分点;完成销售产值239.4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0.7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品出口交货值62.3亿元,同比增长22.5%,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9.5个百分点。随着工业经济形势好转,工业用电需求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工业用电量为1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3.8个百分点,高于全社会用电量1.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比上年同期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8.2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实现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16.6%,利税和利润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12.7和20.8个百分点。 2009年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其中种植业和畜牧业产值分别为3.2亿元和3.7亿元,同比增长9.4%和2.3%。主要农产品生产形势喜人,春粮播种面积2.94万亩,总产量0.74万吨,分别增长12.6%和8.8%;夏粮播种面积6.7万亩,增长30.9%;油菜种植面积1.17万亩,产量1696.5吨,分别增长13%和15%;蔬菜种植面积6.15万亩,增长1.6%;春茶、水果、果蔗等经济作物基本与上年持平。现代高效农业继续推进,安排3500万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扶持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申报认证,确定金华市级现代农业示范点15个,申报金华市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规范化合作社7家,修订2009年农业保险实施办法,组织20多期1500多人次的农业培训。
2010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亿元,可比价增长5%。春粮实现“双增”,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达到3万亩和0.7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和2.7%。油菜籽、甘蔗、夏种蔬菜等受气候影响较严重,播种面积分别下降6.1%、24.4%和4.1%。畜牧业生产出现下滑,生猪存、出栏同比分别下降1.1%和4.2%,家禽存、出栏同比分别下降9.9%和7.1%。 201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7亿元,增长18.9%。城乡消费市场同步增长,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0亿元,增长15.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8.7亿元,增长16.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58.1亿元,增长15.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0.6亿元,增长16.8%。
2012年全市集贸市场年成交额为758.8亿元,增长11.9%。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580亿元,增长12.6%,连续22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12月份义乌市场景气指数为1022.13点,同比上升1.83点,全年义乌海关监管集装箱65.4万个标箱,增长29%。入境义乌的境外客商达41.7万人次,增长2.5%。
义乌市场商品已经出口到212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60%以上。列于该市出口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阿联酋、俄罗斯、乌克兰、西班牙、德国、韩国、日本、巴西、巴拿马。
义乌国际商贸城旅游购物中心是义乌购物旅游独树一帜、极富特色的全国首家AAAA级购物旅游景区,1万平方米的超大型旅游购物中心,造就了独特的“旅游购物”品牌。国际商贸城已被国家旅游局指定为购物旅游定点单位,也成为浙江省最具吸引力的十大旅游景点之一。义乌国际商贸城作为为全国首家4A级购物旅游景区,开创全国“以商带游、以游促商”先河,义乌国际商贸城会根据一定的标准,给商贸城的部分商户们颁发“购物旅游推荐商位”。 服装
服装业是义乌最早成名的支柱产业之一,义乌著名服装市场——义乌篁园服装。义乌成为国内四大衬衫生产基地之一,大陈镇为“中国衬衫之乡。以大陈衬衫为代表的义乌服装业逐步形成专业化、系列化和外向型三大特点。义乌服装业很多企业完成了战略调整,初单一的衬衫产品发展成西服、茄克、T恤等系列化产品,偏重于短期利益的贴牌加工模式逐步弱化,自创品牌和品牌授权经营之风盛行。光大陈镇,就拥有了“能达利”、“傲哥”、“挺得帅”等多件浙江省著名商标,其中能达利服饰还成为了“国家免检产品”。
饰品
1982年,义乌人从最初贩卖广东、香港等地饰品开始,经过20年的市场磨砺,义乌饰品行业得到长足发展,先后培育出了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及庆琳、琳琅、太阳花、贝尔、鼎优和卓雅尼等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饰品企业。义乌饰品行业生产经营企业已达到3800多家,年产值约120亿元人民币,产量和产值占到全国饰品业的70%以上。
拉链
拉链产业起步于1980年代初,1980年代后期开始稳步发展。1980年代韩国、台湾等地的先进拉链制造设备大批进入义乌。1999年12月成立义乌拉链行业协会。
主要企业分布在经济开发区、北苑和后宅,部分骨干企业位于稠江。主导产品有金属、尼龙、树脂、塑钢、注塑、钻石、隐形、双开、编织、防水、防火等50多种规格的拉链和拉头。
2003年年产量约53亿米,年产值达35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7%,其中拉链出口包括间接出口量约占70%。产品部分出口,主要销往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南美、越南、巴基斯坦、欧洲、中东等国家。
义乌拉链行业已有3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1、2000认证,申报专利项目23项。获得科技产品奖企业2家。2004年5月10日至12日,经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专家考核鉴定组考核,义乌基本上符合中国拉链产业基地所具备的条件,基本通过、授予义乌“中国拉链产业基地”。
针织
以袜业为主的针织行业,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袜机3万多台,生产总量占全国的40%。 义乌针内市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86年至1994年,内衣经营户只有近百个,集中在针织市场,主要经营布文胸、背心等低档产品,属二级批发市场。第二阶段从1994年至1996年,因划行归市而整体搬迁至篁园市场二楼,经营户扩大到160户,经营产品渐趋中档化,属一级批发市场。第三阶段从1996年至2013年,由于经营规模扩大和档次提升,经营户陆续到专业街发展,数量扩大迅速,分布于保联街、桂林街、庐山街、漓江街和宾王商贸区、稠州中路以及宾王市场、篁园市场等多处地点,经营产品向健康、健美和功能型发展,产销一体化已经起步。
其它
毛纺:成为国内两大毛纺织品生产基地之一;
印刷:共有大小企业400余家,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设备;
玩具:充气、塑胶、毛绒等玩具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工艺礼品:是中国工艺礼品工贸基地,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其中出口额占160多亿元。
④ 义乌的详细介绍
全球最大的市场——义乌
许多人是从小商品开始了解义乌的,在中国凡是做小商品生意的人都知道在义乌能找到品种最全、价格最便宜的小商品。可以说是小商品让义乌这个十年前还默默无闻的县级市扬名海内外的。
比起10年前,义乌的变化非常大,十年前的那个全部是临时摊位,像一个特大型的农村集贸市场的小商品集散地早就不见了,如今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支撑义乌1/3贸易产品的地方民营企业正逐步走向现代化;过去破旧的老街、老巷、老房子也全部得到改造。义乌越来越重视贸易城市的特色,她正以崭新的形象迎接世界各地的商业合作伙伴。
义乌的小商品
早在乾隆年间,义乌农民就开始了“鸡毛换糖”的经商活动,那时侯的义乌人用红糖换来的鸡毛做鸡毛掸子,每逢过年过节,便走街串巷地去卖。这便是义乌小商品经营的开始。
现在义乌的小商品闻名海内外,从针头儿线脑儿、鞋带儿、纽扣儿、拉锁儿、牙签儿到精致的礼品、精美的饰物;从鞋袜、围巾、帽子、服装到毛纺织品;从各种玩具、打火机到电视机、红木家具、各种五金工具、和电子产品。凡是日用百货中人们能想到的,没有这儿不卖的。
现在,用小商品来定义义乌的商品范围已经不全面了,应该说,在义乌能够以低价位买到所有生活、生产用的商品。由于义乌的价格便宜,所以人们宁可用“小商品”作为义乌经营所有商品的总称。
打造规范化市场
短短的十几年,义乌就从做“鸡毛换红糖”的小商品生意起家,发展到了目前的“华夏第一市”。据统计,2001年义乌商品市场成交额高达211.97亿元,商品成交额已经连续11年位居全国十大集贸市场榜首。
2001年义乌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商博会规模空前,外向度明显提高,26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占总展位的20%。国内30个省(市、区)和境外的共有1026家企业参展,成交额达43.7亿元。比上届增长13.3%。
目前,义乌“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初步构筑形成。在改革开放之初,他们就敢为人先,提出了允许长途贩运和允许发展一些小商品市场等“四个允许”,冒着风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原始积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义乌人又一次抓住机遇,提出了“引工经商”这么一个重大战略,把原始积累的商业资本迅速转化为工业资本。当我国加入WTO以后,义乌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商贸名城,扩大经济的外向度,在连续七年举办中国小商品博览会的基础上,今年他们又将举办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从而实现市场贸易与国际接轨。
义乌小商品市场有几大优势,一是规模优势。义乌小商品市场总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经营商位4.5万个,经营人员10万多人。全市还有各类专业市场10多个、专业街30多条。2002年10月,新建造的现代化的“福田市场”即将投入使用,使得小商品市场的规模扩大了一倍。二是商品优势。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经营品种类齐全,汇集了2 8个大类近32万种商品。这些商品价廉物美,90%以上外销全国及世界各地。三是网络优势。义乌在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了30多个分市场;在南非、乌克兰等国家设立了5个分市场;12万义乌经商大军,其中5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在全国经商者30000多人。四是管理优势。经过20多年的实践,市场形成了一套管理规范的管理体系,营造了公平竞争、守法经营、秩序井然的经商环境。
以商促工 工商联动
义乌经济具有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原因是民营经济。义乌企业99%为非公有制企业。义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立足于民,大力发展民本经济,藏富于民间,为地方发展留足了后劲。
2001年,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26亿元,其中居民存款108亿元。义乌去年投入城市建设80多亿元,政府投入仅为7亿元,其余都是民间投资。
十年前,义乌结合地方特点实施了“以商促工、工商联动”策略,引导商业富余资本投向工业领域,依托小商品市场,形成有特色的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小商品加工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改善了义乌没有地方工业的状况。义乌在发展民营企业方面,走在了前面。
几年来,义乌形成了“布局合理、梯度开发、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工业园区开发格局。全市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近60平方公里,已经和正在开发建设的20平方公里已初具规模。
目前,义乌已培育了衬衫、五金、饰品、工艺品、拉链、毛纺、针织袜业、彩印包装等优势行业和产品,涌现了“浪沙”袜业、“新光饰品”、“年年红”红木家具等一大批知名品牌。现在,义乌市场经营的商品中,地方产品已占2/3,有力地支撑了市场的持续繁荣。
义乌人的“无竞争艺术”
有一位批发商在中国小商品城日用品市场卖的是比针头线脑还微不足道的牙签。在这寸土寸金的市场中卖牙签也能赚钱?摊主的回答让我吃惊:别看这个只有立锥之地的小柜台,每批发销售牙签10吨左右,也就是1亿根左右,按100根毛利1分钱计算,每天获利1万元。
做小生意赚大钱,这是义乌商人最成功的“生意经”。凭借这种经营策略,这个上个世纪80年代初靠走南闯北的个体户带动起来的集贸市场,如今容纳了3.5万个经营户。同类同品牌同质量的商品,这里的批零价仅为一般商场零售价格的1/3,甚至更低,义乌的商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寻求“无竞争空间”。
在所有环节上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并且靠良好的信誉吸引“回头客”, 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让“薄利”与“多销”良性互动,这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做大的关键。
义乌商人的“生意经”所追求的“无竞争艺术”,不是与竞争对手进行“肉搏战”,而是发掘自己的优势,做一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事情
⑤ 中国有多少银行
2018年2月9日,银监会首次披露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2月底,各回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答共4549家。
“最常见的银行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又可以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其中国有银行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国有股份制),它们涵盖的业务比较广泛,而且网点数量非常多。股份制银行有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等,这些银行网点相对国有银行较少”。
(5)义乌金融机构数扩展阅读:
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出现了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
第二阶段:增加了货币保管和收付业务即由货币兑换业演变成货币经营业。
第三阶段:兼营货币保管、收付、结算、放贷等业务,这时货币兑换业便发展为银行业。
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是银行业形成的基础。货币兑换业起初只经营铸币兑换业务,以后又代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等。这样,兑换商人手中就逐渐聚集起大量货币资金。当货币兑换商从事放款业务,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业。
⑥ 金融机构反洗钱三项核心义务指什么
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反洗钱工作的三项基本制度。
1、客户识别制度
是指反洗钱义务主体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与其进行交易时,应当根据真实有效地身份证件,核实和记录其客户的身份,并在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及时更新客户的身份信息资料。反洗钱法第十六条对金融机构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义务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2、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非法资金流动一般具有数额巨大、交易异常等特点,因此,法律规定了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要求金融机构对数额达到一定标准、缺乏合法目的的异常交易应当及时向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以作为追查违法犯罪行为的线索。
3、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
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是指金融机构依法采取必要措施将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保存一定期限。对此项制度的具体内容,反洗钱法第十九条作了明确规定。
(6)义乌金融机构数扩展阅读:
反洗钱的意义
1、是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监控洗钱活动,遏制洗钱犯罪及其上游犯罪,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2、是有利于保护上游犯罪受害人的财产权,有利于参与反洗钱国际合作,维护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3、是有利于消除洗钱行为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潜在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有利于发现和切断资助犯罪行为的资金来源和渠道,防范新的犯罪行为。
⑦ 为什么选择义乌个体户结汇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不请自来,本人呢在义乌待了五年了,很熟悉义版乌个体户的政策,回归正权题
为什么要选择义乌体户结汇?原因有以下6点:1.义乌是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2.14年实施个人贸易外汇管理改革试点3.跨境电子商务结汇机制便利化4.世界性小商品市场,每年可进行一定额度的外币结汇5.可以对私对公转账,不受个人五万额度限制。6.可以绑PAYPAL、速卖通、亚马逊、等等7.看以下图
义乌个体户政策
最新注册义乌个体户结汇资料:
1.身F证正反面高清照片+浙江政务网实名认证。
2.注册名称。(如:义乌XX电子商务商行、义乌市XX商行、可自选可工商随机。)
3.注册地址。(必须是义乌真实地址,地址可安排!)
4.经营范围。(可任选3个,也可工商随机,不影响结汇!)
5.注册时间。1-2个工作日
以上希望可以帮助到一些外贸朋友,如果对注册义乌个体户有任何问题,欢迎一起讨论
星权企业——君
⑧ 义乌市卓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义乌卓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服务贸易及金融投资企业,注册资金2000万元,总部位于全国小商品集散中心浙江义乌。卓芮主营业务为车辆销售(新车、二手车及二手车置换)、汽车及房地产金融(按揭、抵押、转贷等各类金融贷款服务)、个人及中小企业普惠金融(信用、担保、抵押等各类个人及中小企业贷款服务)及资产投资(房产投资、股权投资)。
法定代表人:张正伟
成立时间:2016-10-11
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3078200081605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浙江省义乌市稠江街道总部经济园A7幢20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