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武汉明诚弘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武汉明诚弘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3-22 12:49:42

A. 武汉大学的学术研究

截至2015年9月,武汉大学共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6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5个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3个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3个):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要协同)、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牵头)
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软件工程、测绘遥感信息工程、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病毒学(联合)、杂交水稻(共建)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多媒体软件、国家卫星定位系统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湖北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武汉大气遥感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植物发育生物学、口腔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地理信息系统、人工微结构、水力机械过渡过程、生物医学分析化学、水工岩石力学、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利用、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时空数据智能获取技术与应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环境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现行武汉大学校徽为1993年庆祝百年校庆时设计的图案。校徽图式为圆形,上方为武汉大学英文校名,呈弧形,表达学校国际化办学理念和成为国际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与价值追求;中居学校老图书馆造形,表达学校独有地标特征和文化标志;中间下书阿拉伯数字“1893”,表明学校建校年代;下方为中文汉字毛体校名。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1993年,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校务委员会审议,武汉大学新校训定为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事业当以此为训。该校最早前身为“自强学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该校30年代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
用“自强”、“弘毅”,既概括了上述含义,又体现了该校的历史纵深与校风延续。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概言之,武汉大学校训的整体含义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伟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不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武汉大学校歌
作词:珞宣 谱曲:陈国权(1998年所征集)
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
百年沧桑,弘毅自强,根深叶茂育桃李,满园芬芳。
啊,美丽的珞珈山,多少雄鹰竞翱翔。
扬帆长江,奔向海洋,这是我们成长的地方。
德业并进,求是拓新,大同寰宇向未来,我创辉煌。
啊,心中的珞珈山,今朝多磨砺,明日作栋梁。

B. 国立武汉大学这四个字是谁题的

1983年曹立庵先生为牌坊题字“国立武汉大学”,该牌坊反面“文法理工农医”为刘博平教授手书。
------------

古木得以参天,必是浸透了岁月的甘甜与艰酸;同样,武汉大学作为一座高等学府,必然撷取了众多风风雨雨的历史瞬间。2005年11月29日,正值武汉大学112周年校庆,武汉大学校史研究会创始人吴骁老师畅谈武汉大学112年历史,与学子共忆百年沧桑,共享世纪辉煌。

初现鸿蒙----

1893年11月29日,张之洞向光绪帝上奏办自强学堂奏折,选址武昌老城区原张之洞路,武汉大学的历史由此开始。

1902年张之洞将自强学堂改名为方言学堂。

1904年张之洞自撰《学堂歌》并作为第一首校歌。

风云变幻----

1913--1923年改名为武昌高师,期间张渲题校训:朴,诚,勇。

1926年北伐军为纪念孙中山改名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名国立第二中山大学,以区别广东中山大学,次年被汪精卫解散。

1928年名为国立武汉大学,闻一多先生为她设计了两枚校徽,并将罗家山改名“珞珈山”。

1934年“国立武汉大学”牌坊峻工,但于次年毁于龙卷风,现今牌坊于1937年建成。

1938年2月国立武汉大学迁到四川乐山,并改校训为“明诚弘毅”,由刘博平教授手书。

兼收并蓄----

1983年曹立庵先生为牌坊题字“国立武汉大学”,该牌坊反面“文法理工农医”为刘博平教授手书。

2000年,湖北医科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国立武汉大学四校合并,合称国立武汉大学。

历史是不能抹去的足迹,112年的沧桑风雨过去,当我们回首,看到的是这样一幅生命的图腾。而前方,依然是珞珈山上那生机勃勃的绿。百年武大,生生不息!

讲座在人文爱乐合唱团演唱的武大校歌中结束,这校歌是百年的见证,也是每一个珞珈学子心中的幸福与骄傲!

C. 武汉星级酒店名单

武汉圣淘沙酒店公寓★★★★
汉口商业金融区
武汉圣淘沙酒店公寓是由广州花园酒店管理公司管理的一家公寓式酒店,位于市中心繁华的万松园路口,交通极为便利。

港澳中心商务酒店★★★★
地区查询:汉口商业金融区
港澳中心商务酒店座落于繁华的商业中心——江汉路步行街,临近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交通极为便利。

亚洲大酒店★★★★
地区查询:汉口商业金融区
酒店位于市中心的解放大道,临近武汉广场,是武汉第一家四星级酒店,承办过各种大中型会议和宴会,并喜获法国旅游联合会颁发的“金桂奖”。

最佳西方五月花大酒店★★★★★
地区查询:武昌火车站地区
最佳西方五月花大酒店是一家五星级酒店,座落于武昌商业中心,毗邻省政府和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临近黄鹤楼。

安华大酒店★★★★
地区查询:武昌火车站地区
武汉安华大酒店是一家四星级酒店,位于武昌火车站附近,交通较为便利。

帅府饭店★★★★
地区查询:洪山广场、东湖国家旅游风景区
酒店地处交通便利的小洪山麓,毗邻东湖、湖北省博物馆等。饭店设计新颖,装潢典雅,综合娱乐设施齐全。

武汉晴川假日酒店★★★★
地区查询:汉阳
位于风景优美的扬子江畔的晴川假日酒店荣膺国家旅游局四星级桂冠。酒店与著名的黄鹤楼隔江相望,毗邻晴川阁。晴川桥将酒店与汉口商业区连为一体,到汉口仅1分钟车程。

湖北民航(金海)大酒店★★★
地区查询:汉口商业金融区
酒店地处汉口黄金地带,位于江汉北路中段。南临江汉路步行街,北接建设大道金融一条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璇宫饭店★★★
地区查询:汉口商业金融区
饭店是江汉路步行街上唯一的三星级酒店,紧邻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交通便利,客房的风景阳台,中餐厅的名菜“清蒸武昌鱼”享誉全国,使您的商旅之行倍感轻松惬意。

东湖大厦★★★★★
地区查询:洪山广场、东湖国家旅游风景区
大厦位于东湖风景区内的洪山广场北端。酒店拥有168套各类客房,客房内均配备国际卫星电视、国际国内长途电话、迷你酒吧、电子保险箱及国际互联网接口。酒店特别提供无烟楼层及残疾人客房,能够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东方大酒店★★★★★
地区查询:汉口火车站地区
该酒店是武汉地区首家挂牌5星级酒店,充满欧陆浪漫情调和东方文化气息。酒店座落于汉口火车站广场东侧,娱乐、会议设施一应俱全

武汉新华诺富特大饭店
武汉东湖宾馆
武汉白玫瑰大酒店
武汉湖滨花园酒店
武汉天安假日酒店
武汉弘毅大酒店
武汉香格里拉大饭店

武汉循礼门饭店
武汉国宾大酒店
武汉长江大酒店
武汉纽宾凯国际酒店
武汉瑞雅国际酒店
武汉华美达天禄酒店
武汉金盾大酒店
武汉高雄大酒店
武汉江汉饭店

武汉如家快捷酒店
武汉金三九酒店
武汉江城明珠豪生大酒店
武汉凯旋门华天大酒店
武汉最佳西方禧邦可大酒店
武汉葛洲坝大酒店
武汉中原国际大酒店

湖北武汉好苑新海天大酒店
武汉海怡锦江大酒店
武汉洪山宾馆
武汉鑫东方大酒店
武汉扬子江速8酒店
武汉如家快捷酒店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
武汉泰华大厦

武汉清江饭店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hotel168.com/hotel/uk7.html 自己再查下。仅供参考,不客气。

D. 武汉大学校训有什么含义


1993年,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校务委员会审议,武汉大学新校训定为: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事业当以此为训。我校最早前身为“自强学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我校31年代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
用“自强”、“弘毅”,既概括了上述含义,又体现了我校的历史纵深与校风延续。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概言之,我校新校训的整体含义是: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伟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不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E. 武汉大学校训有何意义

实话实说,以下回答摘自武汉大学首页:

为继承和发扬我校的光荣传统与优良校风,激励全校师生员工不断焕发精神,刻苦学习,严谨治学,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1993年第一次校务委员会审议,武汉大学新校训定为: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事业当以此为训。我校最早前身为“自强学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我校30年代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

用“自强”、“弘毅”,既概括了上述含义,又体现了我校的历史纵深与校风延续。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概言之,我校校训的整体含义是: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伟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不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F. 武大门口的"国立武汉大学"是谁写的呢

武大门口的国立武汉大学是曹立庵写的。武汉大学之前的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1928年)。旧时汉语的书写顺序是从右向左,所以按如今的从左到右的习惯就成了“学大汉,武立国”,读来慷慨大气,意味深长,甚是巧妙。

“学大汉武立国”这一绝妙的巧合是武大教授,兼副校长吴于廑于1950年首先提出的。关于“学大汉武立国”的理解一般有两种。



“学大汉,武立国”即像汉朝那样以武立国,使人想到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宣言。另一种就是把“大汉武”连起来就成了“像汉武帝那样立国”,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自不必说。

G. 武汉大学情况

武汉大学网络名片 武汉大学校园景色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目前武汉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与法国同行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 中文名:国立武汉大学外文名:Wuhan University,WHU简称:武大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创办时间:1893年类别:国立综合性大学现任校长:顾海良所属地区:中国武汉主要奖项:中国最美丽的大学目录[隐藏]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校名拾趣 校训释义 校歌品鉴 校史档案 【历史变迁】 【鼓励与鞭策】 【校史年表】历任校长 数字武大 珞珈撷英 院系设置 校园文化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校名拾趣校训释义校歌品鉴校史档案 【历史变迁】 【鼓励与鞭策】 【校史年表】历任校长数字武大珞珈撷英院系设置校园文化

[编辑本段]学校概况 武汉大学校徽(常用但并非官方公布)武汉大学有着丰富的内涵与人文底蕴。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 “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的大学精神。
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 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
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 “ 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 学校简介【学校环境】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路16号 ,武汉大学校园占地面积5 600亩(含附属医院占地面积438亩),建筑面积389万平方米(含附属医院建筑面积536 76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校园濒临东湖,环抱珞珈,满园苍翠,桃红樱白,鸟语花香。中西合璧的宫殿式早期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一批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如:宋卿体育馆、老图书馆、半山庐、十八栋。近年来,武大学人又进一步精心治理校园,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等文科区标志性建筑群拔地而起,气势雄伟,新老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珞珈校园更加多姿多彩。
学生住宿区桂园、枫园、樱园、梅园因其风景而命名,春夏秋冬,桂樱梅枫可以说是诗情画意。还有湖滨、星湖等住宿区都各有特色。
校内四季常青,花香流溢,以樱花最为有名,有樱花城堡、樱花大道、樱顶、珞珈广场等相关景点(每年春季3月中旬,樱花盛开的时候,武汉大学都会吸引数百万的游客前来赏花,期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也常常引发一些讨论的热点),武汉大学校园内就有种子植物120科、558属、800多种,其中属于珍稀濒危的植物有11科17种,古树名木13株;此外,还有大量小灌木、野生花卉、药用植物和岩生植物,如盘龙参、紫芝、海金沙、金鸡菌、挖耳草、江南毛莨等。丰富多彩的植物体系和数量众多的珍稀植物,使珞珈山被誉为全国树木园,曾有植物学家到校园考察后,惊叹武大就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事实上,拥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的武汉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
武汉大学校园内还先后建有“六一纪念亭”、“闻一多先生纪念塑像”、“鲲鹏展翅”、“李达塑像”、“爱因斯坦塑像”、“阿兰·佩雷菲特塑像”、“李四光塑像”、“王世杰塑像”、“孔子铜像”等人文景观。
【学校概况】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 ”和“211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5167亩,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 “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近年来,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计算机大楼等拔地而起,成为学校迈入新世纪的标志性建筑。2000年经合校组建后,,校园增加到四个校区分别为:文理学部(一区,即原国立武汉大学校区)、工学部(二区)、信息学部(三区)、医学部(四区)。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学院(系)。有110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8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203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84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29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目前普遍认为的理工类的较强势院系有: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国际软件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文科社科类院系则是武汉大学的传统优势优势领域,如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5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300余人,有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校,非双聘)、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本校、非双聘)、2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8位“973 项目 ”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4位 “863 项目 ”计划领域专家、3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在学生的文化生活方面,有学生喜爱的“四大名嘴”、“珞珈讲坛”为代表的教会大学生思考的学者与讲坛,还有藏书丰富,建筑风格古朴的图书馆让学生迷恋。更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节,让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
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17项, 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第一、二、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均居全国高校第三位,第四届居第二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 五个一 ”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 智囊团 ”和“ 思想库 ”的作用,积极探索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大型汉语工具书《故训汇纂》、译著《康德三大批判新译》、学术专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等成为新时期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武汉大学率先提出 “ 创造、创新、创业 ” 教育的新理念,培养 “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 ”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31280人,硕士研究生10731人,博士研究生6736人,其中包括港澳台侨学生566人(截止2008年武汉大学录取港澳台侨学生总人数连续五年居全国内地普通高校之首),有外国留学生 1491 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3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令人瞩目的高水平办学成就,为武汉大学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校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293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传承百年辉煌,尽展名校风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总目标,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推动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校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百余年的风雨,百余年的磨砺,百余年的辉煌。武汉大学正充满信心,豪迈地迈向美好未来! [编辑本段]校名拾趣武汉大学的之前的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旧时汉语的书写顺序是从 右向左,“国立武汉大学”,所以按如今的从左至右的习惯就成了“学大汉,武立国”,读来慷慨大气,意味深长,甚是巧妙。关于“学大汉武立国”的理解一般有两种(实际上意思基本一样)。“学大汉,武立国”即像汉朝那样以武立国,使人想到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宣言。另一种就是把“大汉武”连起来就成了“像汉武帝那样立国”,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自不必说。这样理解也同样豪情万丈。
一个大学的名字倒过来读,也一样意味深长,磅礴大气的情形,在古今中外都是绝无仅有,前无古人的。这也是武大学子一直引以为豪的地方之一。
“学大汉,武立国”这一绝妙的巧合是武大教授,兼副校长吴于廑于1950年首先提出的。1950年,他在全校抗美援朝参军参干动员大会上,以《学大汉武立国》(把“国立武汉大学”牌楼按由左至右顺序来读)为题,作精彩讲演,使师生员工深受鼓舞。"学大汉,武立国"从此名满天下。 [编辑本段]校训释义为继承和发扬武汉大学的光荣传统与优良校风,激励全校师生员工不断焕发精神,刻苦学习,严谨治学,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1993年第一次校务委员会审议,武汉大学新校训定为: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事业当以此为训。该校最早前身为“自强学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武汉大学30年代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
用“自强”、“弘毅”,既概括了上述含义,又体现了武汉大学的历史纵深与校风延续。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概言之,武汉大学新校训的整体含义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伟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不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编辑本段]校歌品鉴纵观武汉大学历史,正式作为校歌的乐曲主要为四首:学堂歌、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国立武汉大学校歌、现校歌。以下分别予以叙述。
一、学堂歌:为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所创,受外国学堂歌曲及中国古风影响,主要目的是“感发其忠爱之忱,鼓励其自强之志”,格式为六字句加七字句,共分十三段。乐曲曲调厚重凝实,铿锵有力,沉稳中而有起伏变化,充分体现了学堂的神圣与教育的庄严,可谓为佳作。但由于学堂歌按令“遍发湖北通省各学堂、各军营”,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作是自强学堂或方言学堂的校歌,因此在此处不加赘述。
二、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校歌:是武汉大学前身国立武昌高师的校歌。校歌在张渲校长主持下作成,词曲作者不明。歌词如下:“乾坤清旷,师儒道光,国学建武昌。镜湖枕麓,屏城襟江,灵秀萃诸方。 东西南朔,多士跄跄,教学益相彰。 朴诚有勇,陶铸一堂,学盛国斯强。”曲调婉转飘逸,似从云中飞过,同时又落地有声,无有虚无缥缈之感,代表了师范学校教书育人、刚柔并济的特点。就歌词而言,本词开门见山,抒发天地安泰、普道尊儒的思想,表现了传统师范教育的精神特点综观全词,浑然天成,一气而就,以四言五言之传统诗词形式,并工对仗格律,充分表现了武昌高师的办学宗旨、理念与特色,令人闻歌识校,难以释怀。
三、国立武汉大学校歌:武汉大学校歌创作之巅峰向无争议,是为国立武汉大学校歌。该校歌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作,词曲作者亦不详,现今版本国立武汉大学校歌系由表桓昌校友回忆歌词,何淑英校友提供曲谱而得,与其他版本或有不同。全词如下:“黄鹄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朝斯夕斯,日就月将。 再举兮,知天地之圆方,念茫茫宇合,悠悠文物。 选珞珈胜处,学子与翱翔,任重道远,来日亦何长。学子与翱翔,努力崇明德,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及时爱景光。”全词极尽引经据典之所能,文言歌词虽有晦涩难懂之嫌,但其音律协和,意蕴深远,则远非白话所能及。歌词采用文言,并非有些人所谓的固步自封、保守陈旧,而是对传统文化以及学校精神遗产的继承与发扬。校歌为大学之门户,代表大学之形象、大学之精神。国立武汉大学作为名师云集、众才合璧之高深学府,承载了中华数千年传统文明,并极力吸取西学之所长,如此理应以深邃高远之文言雅句来表现本校、宣扬本校,而远不是寥寥数行白话文所能展示的。在结合文言韵律的基础上聆听国立武汉大学校歌,方才酣畅淋漓。听毕凝思,词曲皆紧凑衔接,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曲调婉转多情而又似催人奋进。综览全词,跌宕起伏,层次分明,顺势便将国立武汉大学的景、情、人、思不露痕迹地结合在一起,予人以雄浑壮丽而又间杂轻盈柔和之感,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四、现校歌:由珞宣作词,陈国权谱曲,严格意义上说是代校歌,为1998年所征集。歌词暂列如下:“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百年沧桑,弘毅自强,根深叶茂育桃李,满园芬芳。啊……美丽的珞珈山。多少雄鹰竞翱翔,竞翱翔。扬帆长江,奔向海洋,这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德业并进,求是拓新,大同寰宇向未来,我创辉煌。啊……心中的珞珈山。今朝多磨难,明日作栋梁,明日作栋梁。”其歌词为白话,虽通俗易懂,然略显轻薄。按毛翰的话说,“(现校歌)远不及其国立时期老校歌的典重隽永”。现校歌主要以现校训作为校歌的中心。武汉大学现校训是“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现校歌中“百年沧桑,弘毅自强,根深叶茂育桃李,满园芬芳”与“德业并进,求是拓新,大同寰宇向未来,我创辉煌”正是表现了现校训的四大精神。但除此之外内容较为空洞无物,诗韵不足,意象也略为死板,因此不能全面体现武汉大学的学校精神与办学理念。现校歌虽然轻柔优美,但曲调过高,使得未经过专门音乐发声训练的同学难以按原调唱毕乐曲,这更是现校歌的一大败笔,完全没有遵循原校歌琅琅上口的风格。综论之,现校歌是具有时代气息的一首歌曲,但却并不适合用作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武汉大学的校歌。[1]

H. 武汉明诚弘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武汉明诚弘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2015-06-04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红钢二街13号中交江锦湾10号楼5楼众创空间开放办公区第49号卡位。

武汉明诚弘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01073334670396,企业法人杨文博,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武汉明诚弘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受银行委托对信用卡咨询及欠款进行提醒、通知和宣传;投资咨询(不含证券、期货咨询);社会经济咨询;民办企业管理服务;房地产中介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武汉明诚弘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阅读全文

与武汉明诚弘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宗申融资租赁 浏览:933
好讲台融资 浏览:290
四川长虹持股基金 浏览:830
金鹰主题基德邦基金总经理 浏览:666
莫顿外汇金融案真相 浏览:590
西安过桥贷款 浏览:161
33k黄金是什么意思 浏览:603
2011年烟叶收购价格 浏览:655
融资协议书文本 浏览:927
茅台投资现金流 浏览:994
今日基金200006净值 浏览:374
理财长江养老 浏览:881
全国多少人投资理财的 浏览:505
黄金价格怎么算 浏览:193
各大集团旗下的贷款APP 浏览:813
贷款切换 浏览:139
恒拓开源股票 浏览:302
韩元20亿等于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405
华夏股票领先 浏览:48
建行房贷转公积金贷款计算器 浏览: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