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互联网金融是泡沫经济

互联网金融是泡沫经济

发布时间:2021-04-02 07:01:45

① 互联网经济会产生泡沫吗

泡沫吹的再大也会有破碎的时候,互联网泡沫是指投资过热。没有实质内容支撑的概念。这个世纪初就发生了全球范围内的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碎。那时候鼓吹“眼球经济”概念。以为只要能吸引网民的关注就可以像电视报纸一样收到第三方合作者的高额利润。
当初互联网的泡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股市,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3月份达到最高,突破5000多点,但到2001年3月份,它就回到2000点了,跌了60%,刚有转机,又碰上“9.11”事件,跌到1400多点,整个市值挥发掉2/3还多,越是和互联网密切的公司,跌得越多。微软股价跌了一半,英特尔跌了近2/3,思科公司仅为最高时的1/6。中国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中,新浪上市20美元,最高时50美元,现在仅有1美元;搜狐最高13美元,现在只有90多美分。
第二个“泡沫”是以网站为代表的互联网形象在广告市场的泛滥。1998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主要大城市都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网站广告,有家网站2000年一年给一家广告公司的广告费就达8000万元。现在这个网站人去楼空,公共汽车还拉着他的广告牌到处跑。
第三,网站服务业务名不副实。网站起步时,打着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或生活平台的旗号,可就是到目前办得不错的网站上看看,也并不太令人满意,三四年过去了,最叫座的服务内容依旧是新闻,电子商务仍摆不上正席。
第四个“泡沫”是工资收入。这三四年中,拿钱最多的人就包括工作与互联网沾亲带故的人,动不动就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有的还要以美元计,太出奇了

② 经济泡沫,互联网泡沫是什么 最好能举几个例子。

“泡沫经济”指的是资产(股票、房地产)价格超常规上涨为基本特征的虚假繁荣,其直接原因是不切实际的高盈利预期和普遍的投机狂热。
“泡沫经济”从表面上看与一般的经济高涨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有本质区别。经济高涨是以正常的需求和投资为基础的,并且是一种周期性现象,但“泡沫经济”是由虚假的高盈利预期和投机行为带动起来的,繁荣往往是昙花一现。经济高涨不仅存在资产价格的上涨,国民收入也同时增长。但在“泡沫经济”中,资产价格迅速膨胀,但国民收入增长较慢,两方面形成巨大的反差。经济高涨时期的交易活动特别活跃,同时生产也很活跃,因而伴随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在“泡沫经济”中交易活跃,但生产停滞,尤其是长期投资部门不景气,实体经济发展不快。所以“泡沫经济”是“吹”起来的,实际上并无多大经济实绩。
“泡沫经济”会导致不健康的国民心理,大大有害于经济发展。

互联网泡沫(又称科网泡沫或dot-com泡沫)指自1995年至2001年间的投机泡沫,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与科技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高速上升的事件,在2000年3月10日NASDAQ指数到达5132.52的最高点时到达顶峰。在此期间,西方国家的股票市场看到了其市值在互联网板块及相关领域带动下的快速增长。这一时期的标志是成立了一群大部分最终投资失败的,通常被称为“.COM”的互联网公司。股价的飙升和买家炒作的结合,以及风险投资的广泛利用,创造了一个温床,使得这些企业摒弃了标准的商业模式,突破(传统模式的)底线,转而关注于如何增加市场份额。

互联网发展太快、太神奇、也太刺激,超出了人类理解的范畴,于是使用“泡沫”一词来形容,自然最安全、最恰当。但是,互联网本身似乎蕴含着无穷尽的内涵,远远超过了我们目前的最大胆的估计和预见。因此,看互联网,左看右看都不一样,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发现。同样,对于互联网泡沫,我们的观点也必须跟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人的思维也需要时不时调整速度与频率,尽管它是世界上惰性最大的东西。静态地、一成不变地看互联网必然成笑话,有时甚至需要不断否定自己。比如,一年前,我对互联网泡沫一说十分赞同,半年前,变成了半信半疑,而今我则越发坚定地认为:互联网不是简单的泡沫。虽然互联网领域跌荡起伏,一波一波,颇有泡沫的嫌疑。

③ 中国互联网产业存在泡沫破灭吗

目前互联网产业的实际增量还很大。对于任何一个产业来说,只要有增量,就不存在泡沫破灭的可能性。

日前,有经济学家表示:“中国互联网产业未来几年可能面临极大瓶颈,泡沫很有可能破灭。”

无论如何,要想在互联网泡沫中屹立不倒,还是要借助实体之力。互联网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工具,炒作、营销和融资,都不应该是互联网企业关注的重点,经营的重心应该放在做好产品上。在竞争激烈的生死存亡过程里,留下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互联网企业。(盘和林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内容来源 新华网

④ 网络经济是泡沫经济吗

网络经济怎么是泡沫经济呢?互联网经历过泡沫时代,但是现在国内互联网发展依旧很猛进

⑤ 什么是互联网泡沫经济

互联网泡沫(Internet bubble) 互联网泡沫(又称科网泡沫或dot-com泡沫) 指自1995年至2001年间的 投机泡沫 , 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 股票市场 中,与科技及新兴的 互联网 相关企 业股价高速上升的事件,在2000年3月10日 NASDAQ指数 到达5132.52的最高点时到达顶峰。在此期间, 西方国家的股票市场看到了其 市值 在互联网板块及相关领域带动下的 快速增长。这一时期的标志是成立了一群大部分最终 投资 失败的, 通常被称为“.COM”的互联网公司。 股价 的飙升和买家炒作的结 合,以及 风险投资 的广泛利用,创造了一个温床,使得这些 企业 摒弃 了 标准 的 商业模式 ,突破(传统模式的)底线,转而关注于如何 增加 市场份额。

⑥ 为什么说互联网经济是一个泡沫

互联网与“泡沫”联姻已有多年,而今双方似乎成了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映照。修饰互联网最佳的词汇大概还是泡沫。 的确互联网发展太快、太神奇、也太刺激,超出了人类理解的范畴,于是使用“泡沫”一词来形容,自然最安全、最恰当。但是,互联网本身似乎蕴含着无穷尽的内涵,远远超过了我们目前的最大胆的估计和预见。因此,看互联网,左看右看都不一样,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发现。同样,对于互联网泡沫,我们的观点也必须跟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人的思维也需要时不时调整速度与频率,尽管它是世界上惰性最大的东西。静态地、一成不变地看互联网必然成笑话,有时甚至需要不断否定自己。比如,一年前,我对互联网泡沫一说十分赞同,半年前,变成了半信半疑,而今我则越发坚定地认为:互联网不是简单的泡沫。虽然互联网领域跌荡起伏,一波一波,颇有泡沫的嫌疑。 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和法国密西西比公司利用证券市场,哄抬股价,进行金融诈骗,导致股市暴跌,造成千百万人破产。情景如同气泡的吹胀和破灭,史称“南海泡沫(Economic Bubbles)。“泡沫经济”(Bubb le Economy)由此得名。而后这种过度投机和泡沫破灭,或者“狂热投机-恐慌抛售-市场崩溃”的金融戏剧,层出不穷。自从亚洲金融危机后,“泡沫”一词成了时髦,与“互联网”结合后,更上层楼。 泡沫的形成自然是狂热和过度投机的结果。泡沫程度超过特定限度,出现了失控状态,就会出现爆破。互联网中泡沫的成分是肯定的,问题的关键就是这种泡沫是否合理,是否良性,是否会到爆破的一刻。我们必须明白,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核心不是技术,甚至不是资金,而是用户。如果说互联网是泡沫,那么泡沫破灭之时,必然就是用户撤离之际,也就是投资者撤离之际。可是事实上是如何呢? 我们天天可以听到人们对互联网的抱怨,比如资费、速度、内容、时间等等。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很少看到一个人上了网,会因为各种不满而决定不再上网,永远不回头;我们也很少看到,一个人用上E-mail,会说这东西成本高,从此再也不发E-mail。实际上,只要一个人上了网,基本上就粘上下不来了。网络的应用也是用了就离不开。而且也不可能有一天会发生许多用户撤离互联网的事情,因为互联网有一种引力和魅力是我们现在难以说清的。免费的电子邮件,搜寻引擎,新闻内容,即时下载软件,各类信息,以及新兴的电子商务等等,都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得到类似的体验。因此网络创造的许多价值(无形和有形的)是物理世界无法替代的,而且即使有替代,也是超值的。否则不足以解释目前互联网对人们的吸引。毕竟,每个人都不是被强迫上网的。更关键的是,互联网上的一切都在快速改善,服务越来越好,使用起来越便利,内容越来越充实,新鲜事物更目不暇接,引力和魅力自然会进一步增强。而新网民入网的速度丝毫没有放慢,用户组成了互联网泡沫最坚固的内容。只要用户持续增多,互联网泡沫就不可能迅速破灭。 许多人最担心的还是投资。担心互联网会以一种燃烧的速度耗尽投资者的金钱。但是我们放开眼光来看,资本市场是一个内循环系统,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黑洞,流入互联网的投资必然体现在消费上,化出去的钱还会通过各种途径流回资本市场。而且互联网投资以散户为主,是一种聚沙成塔的力量,使得资金来源更加稳固。而且,目前互联网行业的业绩在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在改善,总体趋势没有辜负投资者。当然,资本的流动是有选择性的,多流入互联网,必然少流入其他行业。好在资本市场的流向是由注意力和市场发展来支配的,目前全球投资焦点,除了互联网,还有谁与争锋?最热闹、最疯狂的市场除了互联网市场,还舍我取谁?不错,投资者都在对一个梦想投资,但还有什么梦想比互联网更大更真实? 当然互联网目前体现为是一种摧毁性的力量,就象加速的新陈代谢一样,必然有一批批跟不上潮流的企业倒下,而有一批批更为壮观的新手冲上。从单个企业看、从局部看,的确可以感受到剧烈的泡沫泛起和破灭,但是从全局来说,必然是不断增长。这种趋势才是理解互联网本质的关键。 网景被购并了,微软化了数十亿的冤枉钱,Wired也寄人篱下……这些悲惨的故事似乎是泡沫破灭的最佳明证。但实际上,只要冲上互联网的风头浪尖,最惨的失败者也比落伍的胜利者获益更多。网景最终售价是100亿美元,想想看如果不是互联网,而只是一个浏览器产品,能卖出如此高价钱吗?网景的创始人们哪一个不腰包鼓鼓?。而微软如果没有这么多的“浪费”,今天很可能就没有生存余地?更甭说5000亿美元的市值。互联网一夜暴富的神话必然会越来越多,但是随着参赛选手越来越多,暴富的集中度和程度会被进一步均衡化。一些股票会剧烈波动,价格会大幅下滑,但互联网总体市场价值的走势必然会随着用户的急增而激增。 与其担忧互联网泡沫,不如勇往直前,与其怀疑互联网的真实,不如坚信不疑。因为在这场革命中,唯一的胜机就是赶上风头浪尖,虽然风险难度都有极大,但怀疑、诅咒、墨守的人,必将一无所获。 因为互联网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也不仅仅是一项应用,甚至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变革,而是一场真切的技术革命,它对应的将是一种全新的文明,一个全新的世界。

⑦ 美国互联网泡沫经济是怎么回事

简单说,就是90年代初开始,美国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大家都很看好互联网,把它吹得天花乱坠的,说能赚很多钱,结果不少人往里砸了很多钱,除了由此造成的大泡泡外,其实什么都没有。

⑧ 金融 互联网泡沫破灭

由于互联网的局部正反馈效应,即使用使用人数越多,效应越高,所有互内联网中的有优势的企业容可以不断扩大优势,最终垄断市场,获得垄断利润。最好的例子就是微软,互联网企业开始会有大量亏损,但只要有足够大的用户基数,通过盈亏平衡点后就可以有垄断利润。所以在2000年左右美国纳斯达克的股票飞涨,就是因为投资者对庞大垄断利润的预期。2002年微软垄断案打击了投资者信心,政府不允许市场垄断的行为,也就没有垄断利润了,于是2002年纳斯达克暴跌,称为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结果就是后来大量互联网企业破产。微软倒有好处,没有被拆分,和政府达成和解,付了600多万就没事了

⑨ 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泡沫

个人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一件好事,同时也是一件与时俱进的事情。互联网只是工具,金融本身就是有风险的。互联网因为快速,对风险有放大作用,使得问题会短时间内爆发出来。其实任何行业的发展成熟都是一步步试错试出来的。互联网金融具有以下的风险性:
第一是信用违约风险,即互联网理财产品能否实现其承诺的投资收益率。例如,阿里巴巴的余额宝当前的收益率低于5%,且余额宝的性质是货币市场基金。但网络百发的预期收益率高达8%,这就不由得让我们想问,百发最终投资的基础资产是什么?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国内制造业存在普遍产能过剩、国内服务业开放不足、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逐渐显现的背景下,如何实现8%的高收益?除了给企业做过桥贷款、以及给房地产开发商与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外,还有哪些高收益率的投资渠道?
第二是期限错配风险,即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资产是期限较长的,而负债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负债到期不能按时滚动,就可能发生流动性风险。当然,金融机构的一大功能就是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因此金融机构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期限错配,而其中的关键是错配的程度。联想到网络百发给出的承诺是允许投资者随时赎回,这无疑最大程度地加剧了流动性风险。既要允许随时赎回,还能给出8%的预期收益率,这当然令缺乏经验的投资者欢欣鼓舞,但也会令富有经验的投资者疑虑重重。
第三是最后贷款人风险。如前所述,尽管商业银行也面临期限错配风险、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也面临信用违约风险与期限错配风险,但与互联网金融相比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商业银行最终能够获得央行提供的最后贷款人支持。当然,这一支持是有很大代价的,例如商业银行必须缴纳2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自有资本充足率必须高于8%、必须满足监管机构关于风险拨备与流动性比率的要求等。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目前面临监管缺失的格局,因此运营成本较低,但如果缺乏最后贷款人保护,那么一旦互联网金融产品违约,最终谁来买单?互联网金融企业有能力构筑强大的自主性风险防御体系吗?
除上述传统风险外,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还面临一系列独特风险,以下笔者将按照重要性由高至低的排序来依次梳理这些风险:
其一是法律风险。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尚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这导致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尤其是理财产品)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区域,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碰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的高压线。例如,前段时间湖北省的天力贷在运行半年后被挤兑、停止运转后,就是被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立案的。
由于缺乏门槛与标准,导致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鱼龙混杂,从业者心态浮躁、一拥而上,一旦形成互联网金融泡沫,并出现较大幅度违约的格局,就很容易导致中国政府过早收紧对互联网金融的控制,从而抑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应避免重蹈当年信托业、证券业发展初期的乱象。
其二是增大了央行进行货币信贷调控的难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创新使得央行的传统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虚拟货币(例如Q币)是否应该计入M1?再如,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受法定存款准备金体系的约束,这实际上导致了货币乘数的放大。又如,如何来看待传统货币与虚拟货币之间的互动与转化?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削弱了中央政府信贷政策的效果。例如,如果房地产开发商传统融资渠道被收紧,那么很可能会考虑到通过互联网金融来融资。事实上,最近一年来中国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大发展,其宏观背景就与中国政府收紧了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控,导致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商等市场主体不得不寻找新的融资来源有关。
其三是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的风险。首先,由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获得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将之用于信用评级的主要依据,此举是否合理合法?其次,通过上述渠道获得的信息,能否真正全面准确地衡量被评级主体的信用风险,这里面是否存在着选择性偏误与系统性偏差?
其四是信息不对称与信息透明度问题。如前所述,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监管缺失的状态。那么,谁来验证最终借款人提供资料的真实性?有无独立第三方能够对此进行风险管控?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监守自盗行为?毕竟,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互联网P2P类公司中,有专业的风险控制团队的仅占两成左右。
其五是技术风险。与传统商业银行有着独立性很强的通信网络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处于开放式的网络通信系统中,TCP/IP协议自身的安全性面临较大非议,而当前的密钥管理与加密技术也不完善,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体系很容易遭受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的攻击。目前考虑到互联网金融账户被盗风险较大,阻碍了不少人参与互联网金融,这其中绝非没有专业的金融或IT人士。因此,互联网企业必须对自身的交易系统、数据系统等进行持续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这无疑会加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行成本,削弱其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成本优势。
综上所述,既然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起步阶段就面临如此之多的风险,那么是否就应该以此为由放慢甚至扼杀这一宝贵的金融创新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小财迷有关各方应该在充分考虑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推动互联网金融的稳步、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的相关建议包括:第一,应充分加强行业自律。用行业准入来替代政府审批,通过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有助于规范行业的发展,并避免政府的过度介入。
应该加强投资者教育,充分向投资者提示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面临的风险,且这一风险显著高于投资类似的传统金融产品的风险;第三,应该加强网络安全管
理,从更高层次上来防范黑客攻击导致的系统瘫痪;第四,监管机构应该构建灵活的、富有针对性与弹性的监管体系,既要弥补监管缺位,又要避免过度监管。

⑩ 互联网金融到底是创新还是泡沫

互联网金融可以抄肯定的一种发展趋势,算是一种创新,不是泡沫。
举个例子:一个超市供应链上游是供应商厂家、下游是终端店铺超市;以一个B2B的平台作为供应链的对接平台,上游供应商要找厂家采货,但大量的资金被账期等压着,他们缺钱;
下游超市虽然可以用账期的形式压一些货,但运营成本高,又要还供应商的货款,银行贷款利息高还不好贷,销售情况又不好时,他们的资金链就很紧张,进货没有钱,所以互联网金融对于他们来说,是刚需,这个刚需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所以说互联网金融不是泡沫,而是确实的需求。
希望可以采纳,谢谢!

阅读全文

与互联网金融是泡沫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今年市场资金 浏览:88
昆山纯高安信信托 浏览:732
中欣氟材股票历史价格 浏览:754
中国石油一10柴油价格走势 浏览:245
北京融资诈骗案 浏览:126
决胜融资 浏览:649
沈阳注册融资租赁公司 浏览:546
银行跳槽融资 浏览:463
青岛融资骗贷事件 浏览:193
联讯融资融券 浏览:763
收购融资租赁公司费用 浏览:253
瑞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浏览:23
酷基金每日基金净值工银核心价值 浏览:885
正大投资属于港股上市吗 浏览:803
今天诺安股票基金行情走势图 浏览:544
零钱包理财吧 浏览:277
高铁融资环境 浏览:914
大学生融资计划 浏览:698
期证投资 浏览:426
融资期权 浏览: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