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网络金融服务有哪些特点和业务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运行模式,,网络时代金融活动的特点在于其虚拟性、直接性、风险性和电子化。深圳市宜保通立足于互联网金融领域,主要经营线上线下保险、保险公估、网络借贷、众筹、工程担保、金融软件开发等综合金融业务
㈡ 互联网金融特点及与传统金融特点的比较
互联网金融在近两年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东西,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都能听到别人随口谈起“马云说…”“刘强东说…”或者在互联网上、杂志报纸上看到一些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信息,如果说不出一两件互联网金融的事,都觉得落于人后了。
传统金融业的社会分析
传统金融面临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个挑战,这也未必是它的末路。要知道,有竞争,才有发展。为了自身发展,传统金融行业也要积极地行动起来,为自身谋取福利。
互联网金融的社会分析
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格局,由传统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组成。传统金融机构主要为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创新以及电商化创新等,非金融机构则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运作的电商企业、人人贷(P2P)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如万融投资平台,众筹模式的网络投资平台,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
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怎么样的呢?大家经常谈到的P2P的模式,这种模式更多的提供了中介服务,这种中介把资金出借方需求方结合在一起。互联网金融模式有4
种,相对安全的P2P模式是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此类平台作为中介,平台不吸储,不放贷,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由合作的小贷公司和担保机构提供双重担保。此模式首先在人人贷平台创立,由人人贷与中安信业共同推出产品“机构担保标”。此类平台的交易模式多为“1对多”,即一笔借款需求由多个投资人投资。此种模式的优势是可以保证投资人的资金安全。万惠投融就是采取这样的模式,极大的保障了投资人的资金安全。
互联网金融pk传统金融业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业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融360副总裁陆佳彦是标准的“银行高管”:上海交大MBA毕业,从渣打银行客户经理做到了宁波银行上海浦东分行副行长,拥有11年的商业银行运营和管理经验。2011年与朋友创建融360,专做针对金融零售市场的产品搜索。
对比银行体系里以关系为导向销售银行产品,融360副总裁陆佳彦现在更欣赏互联网以效果为导向的销售方式。
两种不同的销售模式,反应出了两个行业产品特质的巨大差异--靠关系销售产品的背后,是产品同质化太严重,没办法靠产品本身去说服客户,只有走大客户关系;而互联网金融产品更强调的是“产品价值”,放大客户、用户的使用体验,让产品本身说服客户。
互联网金融来了,谁是最大的受益者?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中国金融体系有80%的客户没被服务到。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估算,接近90%有金融需求的客户,在传统金融体系中未曾获得满足。我把他们称为“小融”用户,谁牢牢地抓住了小融用户,谁就能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占据竞争的制高点。
㈢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时刻受到大数据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金融行业应该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价值:
一是助推互联网金融创新大数据的基本特征。互联网金融运行服务的核心过程就是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的过程。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对数据收集能力与对信息处理能力能直接影响业务成本和风险控制,如能够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促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创新。
在互联网金融的各种服务中,引入大数据,对交易数据、交易规模、交易过程进行全面分析,能够了解业务开展情况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如发现风险能够及时为决策者提供良好数据参考依据,帮助决策者正确做出应对策略。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分析互联网每种业务用户的态度和需求,预测用户将会感兴趣的产品发展方向,从而能够给决策者制定高效可行的投资策略。
二是促进互联网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行中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促进优化资源的配置。开放、平等、协作和分享是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也具备这些特点,便于发布和交流投资方和融资方的信息,便于信息间的相互匹配。传统的金融,在信息发布和匹配过程中需要银行、证券或基金等部门参与,不仅有中介费用,而且时间成本比较高,相比较大数据下互联网金融就不需要这些中介参与,并且效率也比较高。
三是利用大数据能够实现客户信息的共享。在传统金融领域,如商业银行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方面的力量,对其客户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只要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相关互联网金融平台,就能够直接收集分析交易双方的信息,建立新的信息渠道,还可以进行收集金融服务相关的运输、价格、支付等信息,对客户的信用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对客户信息垄断的现象。
以上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㈣ 网络金融的特征
网络金融以客户为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创新性特征。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竞争实力,网络金融必须进行业务创新。这种创新在金融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比如在信贷业务领域,银行利用互联网上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软件,为客户提供适合其个人需要的消费信贷、房屋抵押信贷、信用卡信贷、汽车消费信贷服务;在支付业务项域,新出现的电子账单呈递支付业务 (EBPP,Electronic Bill Presentment & Payment)通过整合信息系统来管理各式账单(保险单据、账单、抵押单据、信用卡单据等)。
在资本市场上,电子通讯网络(ECNs,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为市场参与提供了一个可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交换信息和进行金融交易的平台,有了ECNs,买方和卖方可以通过计算机相互通讯来寻找交易的对象,从而有效地消除了经纪人和交易商等传统的金融中介,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金融监管呈现自由化和国际合作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过去分业经营和防止垄断传统金融监管政策被市场开放、业务融合和机构集团化的新模式所取代。另一方面,随着在网络上进行的跨国界金融交易量越发巨大,一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已经不能完全控制本国的金融市场活动了。因此,国际间的金融监管合作就成了网络金融时代监管的新特征。
㈤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有哪些
回顾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目前应该说在逐渐趋于理性和冷静,行业进入了规范发展的新阶段,根据协会刚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7》的数据,我们总结了一下互联网金融目前的几个特点。
第一,监管政策正在逐步落地,行业规范发展态势明显。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从业机构优胜劣汰加速,行业发展环境逐步净化。以个体网络借贷为例,到2016年末,正常运营的平台2640多家,比2015年减少了28%。问题平台关停、退出增多,正常运营平台在加速合规转型。平台平均借款期限为8.4个月,比上年末增长1.7个月,平均收益率为9.3%,同比下降1.8%。收益率较低,且运行稳定的平台日益成为行业的主流。
第二,不同业态发展出现差异,情况比较复杂。其中移动支付、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业态保持快速发展,移动金融业务规模达到208.6万亿,同比增长60%,这是2016年底的数据,交易笔数1227.6亿笔,同比增长128.6%,但是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上升,支付受理市场创新模式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根据协会的抽样数据,互联网金融消费数据新增注册用户稳步增长,新发贷款金额和笔数增幅较大。互联网保险、证券等业态依然保持增长,但是增速有所放缓。以保险数据为例,互联网保险的保费收入总额为2348亿元,同比增长5.2%,增幅较2015年有较大回落。互联网股权融资的行业景气度下降,平台下线和转型的数量较多,新增项目3268个,同比下降56.6%。新增项目投资人次为5.8万人,同比下降43.6%。
第三,部分业态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以互联网支付行业为例,2016年互联网支付的交易额在1万亿以上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共8家,他们的交易总额占非银行交易机构的总额80%,以个体网络借贷为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江苏等六省的各地网络借贷运营平台共计1854家,占全国总数的70%。贷款余额近800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93.7%。
第四,互联网金融的整体规模占金融总量比重仍然较低,但行业涉众性比较强。以个体网络借贷为例,2016年末贷款余额8034亿,而同期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156万亿,前者仅为后者的0.5%。从历史累计参与人数看,借款人和出借人合计5109万人,比上年增长3596万人。
第五,数字技术驱动特征进一步明显,大数据技术的客户画像在客户画像、精准营销,风控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云计算以其系统架构、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满足长尾客户多样化的服务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效果开始显现,生物识别技术在身份验证、支付等场景应用逐渐增多。
第六,传统金融机构在数字金融领域发力,但仍存在一定的约束。以互联网直销银行为例,2016年末有69家商业银行设立了互联网直销银行,逾八成是城商行和农商行。根据协会的调研情况,传统金融机构在发展数字金融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人才、技术和机制方面的限制和约束,需要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比如,金融产品研发很多还延续着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环节多、流程长、耗时久,创新容错不足等问题。业绩考核更重视成本收益,对一些落地时间长,先期投入大,见效慢的创新而言,还存在一定的激励不足方面的问题。
㈥ 互联网金融正处于什么样的时代
对于大多数P2P行业从业者而言,眼下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1、有资金池、自融嫌疑的平台
资金池是促发非法集资的最大帮凶,而运用资金池的平台必然不会采用第三方托管甚至银行存管的制度来“作茧自缚”,以达到最容易触碰资金的目的。合规将成为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触及法律底线,说查就查,多年老平台、大平台绝不会例外。
2、项目不靠谱的平台
看项目靠不靠谱,关键看收益、保障、风控。任何资产项目都有其项目类别特定的市场收益区间,而担保措施是否具备、抵押物是否足值则很大程度成为项目收益率的调节系数。风控决定项目是否可以上线,因此风控是平台生存发展的根本。此外,平台的风格和模式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平台的资产质量。
3、信息不透明的平台
作为信息中介,平台本应对投资者提供足够透明的信息,这不仅仅包括项目信息透明,还包括自身信息的透明展示。无论互金是否处在整治时期,平台如果连信息都不够透明,关键信息遮遮掩掩,客服解答无棱两可,那么黑中介的特征已经表露无疑。
即利网平台坚持规范运营,在基于做好风控和服务的前提下稳健地发展。自2015年2月份上线运营以来,撮合交易额近两亿元,为近两万名投资人带来一千多万收益,且尚未出现一笔坏账,受到众多投资人的信赖。
即利网运营团队是具备多年金融风控方面经验,所以即利网平台的风控体系特别严格,不但在项目优中选优,在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严格把关,而且平台的每一笔交易都由国内知名担保公司提供第三方保证担保本息安全,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和收益。这也是即利网平台上线以来坏账率坚持为零的一大原因。
此外,即利网平台实行第三方资金托管,不设资金池,不接触投资人资金,资金流转透明。为了打消投资者顾虑,还不定期筹办投资者见面会,所有线上项目可以线下考察。投资者不但可以通过即利网平台随时了解项目的经营状况及详细信息,还可以线下去项目所在地考察,这在国内也是极少的。即利网风控严格、信息披露完善,值得投资人青睐。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