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金融领域互联网

金融领域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1-04-27 09:12:16

A. 为什么说互联网的思维不适合金融领域

自从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火爆以来,银行的前面便被大家冠以“传统”二字以示区分。这对不少银行从业者而言,无疑是赤果果的歧视,在他们看来,自己才是互联网金融的鼻祖。

毕竟,银行业早在1990年代便开始信息化探索,早在2000年代便有了网上银行,更是在2010年代智能手机兴起之初便上线了手机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只不过是后来者罢了,凭什么冠以“新”字,而早已提前布局PC端和手机端的自己又怎么能被冠以“传统”二字呢?

也就难怪,中国银行业内部的排位基本上是和网点数量成正比的。工农中建四大行和邮储的网点数量都是万级的,其中邮储拥有营业网点近4万个,宇宙行工行有16000多个;几家规模比较大的股份制银行网点数量基本都在1000以上,兴业、招行、浦发银行的网点数量都在2000左右。

若银行的核心业务主要围绕网点展开,必然进一步衍生出网点管理和考核的需求,这便有了市分行,市分行之上又有省分行,之后才是总行,金字塔式的管理架构便产生了。

在金字塔架构下,总行作为全行的大脑,负责产品设计、指标考核和进度督导,分行则主要承担起上传下达的角色,负责指标分解甚至加码以及日常督导考核,支行网点作为战斗的一线则要背任务、背指标。

B. 金融互联网行业有哪些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抄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袭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2016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8年10月10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试行)》文件出台并公布 。

C. 互联网金融有哪几个细分领域

1、农业互联网金融

2、能源互联网金融

绿色能源领域,以融资租赁业务为基础的互联网类金融公司。主要是在太阳能资产租赁领域。

潜在问题:

(一)、新能源行业,国家政策问题不大,但是容易和政治走得太近,不管是当地政府还是中央高官,这一块风险需要衡量。

(二)、需求资金量非常大,标的在不拆标的情况下,金额巨大,并且能源行业周期较长。可能行业本身风险就很大。

3、社交金融领域

基于社交金融LBS,也是众保模式,基于陌生人地理位置,担保人确认借款后,担保放款,担保人也有一定收益;属于信用借款,模式十分新颖,具有社交属性、金融属性和众保属性。大数据、LBS等“黑科技”手段运用,高大上。

潜在风险:

(一)、众保模式在中国很容易变形,出现相互恶意担保骗贷,风险高。基于陌生人,信任度更要打折扣。

(二)、高大上的科技手段,在P2P面前,风控、征信等难题下,多少显得很虚,有真实的瓶颈。

4、消费分期领域

消费分期主要面对是高校学生,消费3C产品。切入点非常准确,目标客户明确,后期也为大数据做准备,学生在毕业后依然是稳定潜在客户。美国也有一家类似的公司SoFi,在最近也都获得了十足发展,也得到了大笔融资。

潜在问题:

(一)、学生没有收入,靠家里的生活费。或许信用不错,但属于“瑕疵客户”。

(二)、可能融资金额数据有问题。严重怀疑这两家由于竞争,存在虚假融资公告。

5、微信端超级大V理财

潜在问题:

(一)、资金池直接赤裸裸的宣传。“随用随取”的宣传方式,直接宣传资金池模式。

(二)、病毒式营销。把邀请营销用到了极致,外加利息递增的方式(挺恶心的,这么利用人性弱点)。

6、股票配资方向

随着股市走牛,一路过了4400点,股票配资一路走火啊,行情好,市场好,又是互联网金融热点。发展速度值得关注,值得期待。

潜在问题:

(一)、面临经营不稳定风险。

(二)、政策风险。证监会在4月17日出手限制场外股票配资,随时面临法律风险。P2P股票配资这方面的风险无法规避。

7、学院派、供应链金融领域

8、手机移动端方向

定位于被忽视的群体——刚刚开始工作的小白,还没有足够能力,但是发展潜力巨大。在掌握他们消费习惯等大数据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可能会伴随着各种相关服务。

潜在风险:

(一)、此客户群属于“次级客户”,风险较大,违约概率较高。

(二)、发育较慢,时间周期较长,还面临流失风险。从一个“次级客户”成长几年,当其有能力时,可能需求减弱。

D. 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哪个更有前途

互联网行业
大数据时代让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有手机软件、手机游戏、视频、搜索等。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像php、java、UI设计等,尤其是移动端软件的开发需求巨大,如大数据开发、云计算、搜索、移动互联网等。
就业前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各种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各种APP等层出不穷,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可以说就业前景是非常好的。
二、金融行业
金融业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的学生,将来会有好的发展机会。
就业前景:马云在预言未来十大行业时提到,金融行业在未来将是一个黄金的发展时期,金融行业中的资深金融分析师将迎来职业的黄金期,被称为“金领”,需求量大且薪资水平高。
就业方向:①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现在非常需要能做基金绩效评估、风险控制、资产配置的人才。
②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现在正处在一个艰难的时期,同时也在通过集合理财产品设计等寻求生存的机会。
③银行:最传统的银行也在起着微妙的变化。现在各大银行的总行正在着手建立内部风险管理模型,急需这方面的人才。
可是,由于银行用人制度比较僵化,真正有水平的人未必能进去做这个事情。银行内部的另外一个重要部门——资金部,也需要金融专业的人才。
他们一方面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操作,是未来固定收益证券这一块的主力,同时也是未来大有发展空间的公司债券市场、抵押支持债券这些金融专业产品的设计主力。

E. 互联网金融中互联网和金融有什么联系吗

您好,对于您的问抄题,可以从以下几点为您解答:
1.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2.互联网和金融在现实中的联系。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资金融通,支付与投资等功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网购就是商家依托互联网这个平台进行的商业活动,是最基本的互联网经济。
3.互联网与金融的关系。互联网为金融提供平台与推广,营造一个虚拟的交易市场。而金融为互联网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二者互融互通,有机结合,创造双赢的局面。
希望可以帮到你。

F. 互联网金融是什么

那么现在大家探讨的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什么呢?事实上,目前业内存在的各种互联网金融的探讨,其实也一直处于概念模糊之中,各种模式,千差万别,很难用一个统一的定义来进行界定。所以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梳理,否则大量的讨论都建立在基础定义不同的基础之上,很难有实质性的意义。
总体而言,目前市场上,习惯把所有涉及到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经营模式,都定义成“互联网金融”,当然业内还有一种倾向,其实是更直接、简单的理解,就是只有互联网企业,介入了金融领域,才是互联网金融。
而金融企业使用互联网手段,则不是互联网金融,而习惯性界定为“金融互联网”。这种划分,单纯的其实就主体划分,习惯性将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对立起来,这种对立的后果是引发了业内大量的口水,实质的意义却非常有限,因为人为排斥了两者融合的可能性。
暂且撇开定义,我们就现象来看,目前最普遍定义为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大概区分其实是四个模式。
第一个模式是线上P2P模式,(当然P2P背后也开始了很大的分化,拍拍贷模式,人人贷等模式,陆金所、有利网模式等,至于宜信模式,我个人认为是属于P2P模式,但是更多是线下运作的概念,跟互联网关系不大,所以暂不为定义互联网金融。)还有一系列众筹网站(这个模式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发展有一定的成绩,国内暂时没看到太多的实质性业务网站,点名时间是个代表,但是带有一定的公益特征,还有待观望)。
第二个模式是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介入金融领域,所形成的各自互联网金融模式,阿里最具代表性,衍生的金融模式也较多。
第三个模式其实是涉及到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上存在了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200多家支付企业。
第四个模式则是大量的互联网企业介入的金融服务领域,他们更多还是以服务金融机构为主要运营模式,本身不介入金融领域,例如东方财富网等基金代销网站,还有如融360、好贷网的金融信息服务模式的网站。
如果还有一块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话,那就是比特币的出现,很多人把比特币跟Q币等同,我认为两者是截然不同的。Q币背后是等值人民币作为信用基础的,所以Q币的诞生过程是不创造信用的,社会总体货币体系是均衡的。无论你怎么玩Q币,都不会给社会货币总量产生冲击。
而比特币不是,比特币其实理论上是创造了一种货币体系,他存在的信用基础是人们基础于对恒定货币总量的预期,这种货币体系,创造了信用,理论上可以理解为发行了新的货币,规模如果足够大,对社会会产生各种冲击。
我自己对金融的理解,金融背后第一属性绝对是政治属性,也就意味着社会不可能产生脱离政治属性的金融体系,比特币的悖论就出现了,如果自娱自乐,那跟金融本质是无关的,一旦影响社会货币体系,必须纳入监管。去中心化的比特币,也就只是政治体系里发行多元化货币的一种,所谓的颠覆也就无从谈起。
目前市场上,最热门讨论最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是P2P模式和阿里模式,P2P的发展从07年开始,到09年之后发展非常迅速,引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由于进入门槛较低,监管空白,使得这个模式从一开始就处于了充分竞争的格局,为了保持各自的竞争优势,P2P开始了出现各种分化,分化的背后使得大量的P2P模式。
总体而言,已经脱离了其最早诞生时候的初衷,现在的P2P的本质其实已经是批了互联网外衣的金融机构了,只是这样的金融机构没有牌照准入,也没有监管涉及,通过这一次金融改革的方向后,未来肯定不仅会发展得很好,而且也会有相应政策来维护这个新新的市场的!

G. 什么金融互联网

互联网改变了一切。什么都可以说互联网的xxx。
比如,互联网商业、互联网媒体、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会议。。。
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就是网上的理财和交易,比如以前的时候,人们交易股票,是要到交易大厅去买卖,里面有很多代理人,身着红马甲。
现在人们只需要在家里的电脑上轻轻点击鼠标,足不出户就完成了交易。
银行也是一样,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转账、交易外汇
其他方面的例子也很多,飞机票、火车票、订旅店。。。。。
这一切都需要支付,都是网上金融和商业。

H.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有什么区别

直接融资,说白了就是缺钱的人直接跟有钱的人借钱,股票是最典型的直接融资方式,你买了股票相当于就是借钱给了企业,然后他每年给你分红,债券也是,你买了一个企业的债券,他每年支付你利息。间接融资就是有钱的人或者企业不直接借钱给缺钱的人,而是通过中介机构进行,中介机构是谁呢?最典型就是银行,我们大量的人把钱存到银行,银行统一对资金进行调度和安排,发放给缺钱的人或者企业。我们获得了存款时候银行给予的利息,而银行获得了放贷款时候,企业给予的利息,两者差额就是银行的盈利。(信用货币的流转有两个特征的,一是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二是这个分离的过程是有报酬的,一般体现为利息或者股息。)
而互联网只不过是把人类底层的结构再往上重新实现了一遍而已。所以说最基本的金融交易也是有放在网上的潜能的,无非是现在大家的操作习惯允不允许这件事产生而已。(这里说下余额宝,它只不过是对接了一个货币基金,使交易本身更加便捷了,并不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金融创新)
国内最早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的谢平教授,曾经提出过区别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方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可能代表了大多数人对这个模式的理解。他的定义是: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他把互联网金融作为第三种融资方式来看待的,当然你也可以把任何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了这个融通的行为都看做互联网金融。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提高自身的效率的行为,都可以定义为互联网金融。
其中最关键我认为是要明白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意义是实现去中介化,即所说的金融脱媒。 希望能够利用互联网会让信息不断的透明化,让中介失去依靠信息不对称所掌握的信息优势,让社会的各种参与主体更加的扁平化,也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由于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金融中介机构的专业化优势让大量金融机构的职能不断的分化甚至消失。
【互联网金融or金融互联网?】业内有种观点认为:互联网企业,介入了金融领域,才是互联网金融。金融企业使用互联网手段,则不是互联网金融,而是金融互联网。我认为这样生生把他们俩割裂对立开来似乎不太可取,用金融的思维做互联网,或者用互联网的思维做金融,无非争论的是谁服务谁的问题。
而我所认同的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把原来线下的金融产品放到网上去贩卖,更多的是用互联网的“精神”来做传统金融行业做的事,而传统的互联网精神是什么?是开放,是平等,是协作,是分享,是去中心化,是客户体验至上!!从短期来看,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核心点还是金融属性,互联网还只是工具而已,大体遵守的还是金融规则。你看在国外最具有互联网金融属性的P2P在中国却因为没有有效的风控被做成金融互联网模式,p2p公司直接介入交易,成为交易的一方,使得本来应该是金融脱媒的互联网金融,成为了还是无法脱媒,需要他自身信用附加的模式,本质上成担保公司,部分的P2P,甚至成为了银行,利用构建资金池,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没有牌照的银行,这种变形,其实是已经典型的背离了互联网金融应该有的模式了。他们的本质其实就是金融机构。这儿就不举例了。

I. 互联网金融行业有前途吗

1、互联网各类职位需求状况

整个互联网行业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开发的基础之上,因此该行业对于技术类人才的需求占了45%左右。然而现在的互联网产品模仿非常严重,新产品上线不久往往就有很多的竞争者,加之现在的互联网产品中技术越来越不能成为其壁垒,那么,除了产品自身优秀外,市场和运营的作用就非常关键,可以说决定着产品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我们从下图可以看到,互联网行业对于市场和运营的人才需求比例也非常大。从排在前三类职位的细分职业来看,互联网行业对研发工程师,销售人员,运营专员的需求分别占了各自所属类别职位的一半以上。

2、互联网最难招/易招职位

我根据职位从开放到关闭时所经历的平均天数来衡量各个职位的难易招程度。从下图可以看到,互联网公司招聘一名营销人员平均需要54.4天时间,可谓互联网最难招的职位,排名前五的最难招职位中,有2个职位都属于市场与销售类别,这应该是和目前互联网大量to C项目的创立,对市场与销售人员的庞大需求量成正相关,同时由于互联网市场类职位的起薪相对较低,也成为了该类职位难招到人的制约因素。

我们看到,互联网最易招的5种职位中,有四种均属于职能类别的职位,表明互联网对这类职位人员的需求量不大。我们发现前段时间兴起的新兴职位:程序员鼓励师属于互联网最易招的职位,一方面是目前行业内公司对该职位需求量较小,要求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其有趣的工作职责要求,吸引了很多年轻女性前来应聘。

3、互联网5大抢手职业

我定义一个职业的抢手程度=平均月薪*发布职位数/已招到职位数,根据这个公式,我们统计出排名前五的互联网抢手职业,可以看到,技术岗位职业占据了四席,架构师由于对于其高要求的技术能力需求成为了最抢手的职业,产品经理也属于5大抢手职业之一,这对于那些不需要特别精通技术,又想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朋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4、互联网5大过剩职业

与抢手职业计算公式相同,我统计出得分最低的5个职业,可以看到,这些职业均属于职能类别,由于很多互联网公司属于初创期,对于财务这块的业务往往不重视,要么外包给财务公司,要么某个人员兼任,所以出纳这个职业成为了互联网行业最过剩的职业。

5、互联网工作年限与对应年薪

下图可以看到,前5年里,技术和产品类别的职位年薪属于互联网行业中较高的群体,工作5年后,运营类别的职位年薪有了较大的涨幅,后期甚至超过了做产品的人员。职能部门的人员前期薪酬相对较低,工作10年以上,薪酬和市场,设计相关职位人员达到同一层次。

6、各个城市互联网公司发展状况

我选取了互联网公司最集中,排名前五的城市,可以看到,上海的非天使轮公司占比最多,上市公司占比也最高,表明上海的创业公司发展还不错,准备创业的小伙伴们可以考虑以上海作为创业地。

7、互联网细分行业统计

根据互联网公司的细分行业,我对每个行业互联网公司的每日平均岗位数,平均月薪,平均公司规模进行了统计,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搜索,大数据和游戏行业的公司发展都不错,薪酬待遇相应也属于行业的前列。

阅读全文

与金融领域互联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玖远投资 浏览:891
外汇年收益计算 浏览:281
外汇分享会 浏览:196
工行贵金属属于期货吗 浏览:329
885美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322
通达信期货提前布局主图指标 浏览:913
理财通用什么银行卡 浏览:781
航天产业投资基金管理 浏览:262
贵金属标识狗头 浏览:512
建行贵金属交易多少优惠 浏览:232
买银行理财怎么算利息 浏览:899
建行外汇签约 浏览:953
2019年钢铁产能置换投资 浏览:93
现代众车理财是真是假 浏览:817
看懂股票k线 浏览:649
操纵股票罪 浏览:759
000372基金 浏览:142
603839股票 浏览:804
近期退市股票 浏览:979
股票数据线 浏览: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