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互联网金融占金融总量
比例还是挺小的,才几千亿,相对几十万亿的总量。。。
Ⅱ 互联网金融用户有哪四种基本需求
平台没问题,纽约上市的P2P公司,利息较高
Ⅲ 互联网金融今年发展态势如何
宝点预测今年互联网金融一定会很火。本身国家对互联网金融是持支持态度的,很多银行、金融大佬也在投资这个行业。特别是P2P网贷,绝对会兴起而且更加规范。所以今年的投资贷款还是可以选择P2P平台的。
Ⅳ 互联网十金融未来潜力有多大
果将所有主题行业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很可能在前几名当中看到互联网金融的身影。回顾互联网与金融的“牵手”历程可以发现,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广大用户群和实实在在的用户需求之上。
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为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平台的一系列衍生服务业提供了技术可能;随着人们越来越信赖和依赖于网上购物,以淘宝、京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电子商务网站迎来蓬勃发展;得益于电商的繁荣,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迅速;因为有了第三方支付业务,相关的电子账户也引出了一系列理财、融资业务;最终迎来综合个人贷款、保险、征信等多元化金融业务的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我国拥有众多的网民数量以及广大渴望精准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这些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相比,互联网金融的成长速度可谓快得惊人。2013年可谓是互联网金融元年,那时候的业态以在线理财产品销售渠道的形式为主。而仅时隔一年的2014年就有了互联网券商这一新兴业态,因其业务发展空间的成倍扩大,相应带来的是相关公司股价的快速增长。如今,进入2015年,又出现了以微众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以及互联网保险等一系列新兴业态的萌芽。无论从资本市场的表现,还是从业态发展、演变和兴起的速度来分析,互联网金融无疑正处在快速成长的高速路上。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高速成长的,是其很强的发展可持续性。我国金融机构的定价机制、运营机制不完全是市场化,导致资源无法最有效配置,而互联网金融自下而上地推动了市场化。从客户分类的角度看,以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大中型客户群体,而针对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人的金融服务却显得缺乏。互联网金融正凭借其“草根”和“亲民”的优势,为小微客户群提供信贷、理财等一系列金融服务。在我国这个人口基数大、长尾效应显著的市场上,致力于挖掘长尾价值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将分享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今年以来已有诸多政策利好互联网金融创新。年初央行首发8张个人征信牌照;银监会成立普惠金融部,引导P2P行业良性发展。
展望未来,目前传统金融机构所能提供的所有线下金融服务,未来或将被搬上互联网。擅长用户体验和用户数据分析的互联网金融,将有潜力延展出更为先进的服务模式。
Ⅳ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
中国互联网官网
Ⅵ 互联网金融用户数增长率多少才算高
金汇金融运营三年半,用户数已从0积累到目前的近120万。
Ⅶ 列举一下用户数超百万的互联网金融,最好是非网贷类的
招财宝、陆金所、金汇金融。
Ⅷ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网民渗透率达61.3%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版现资金融通、权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1] 互联网金融ITFIN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2016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Ⅸ 当用户已经被数据化,押注互联网金融的bat谁会笑到最后
1、挖掘金融数据的价值
金融和数据很难脱离关系,随着抢占场景阶段的结束,互联网金融正在进入深化变现的阶段,无论是消费金融,还是现金贷,这都离不开大数据风控。
相比之下,阿里拥有更多的用户消费数据,网络则掌握着最强的数据建模和分析能力,而腾讯则拥有最复杂的社交关系链,这些数据将成为BAT三巨头产品差异化的关键
2、金融场景海外化扩张
随着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竞争的饱和,以及中国游客大量出海消费,扩张海外场景正在成为新一轮争夺的焦点。网络的选择是通过工具化产品的国际化在海外建立了一系列消费场景。
而阿里巴巴和腾讯则更多是借助移动支付。如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泰国、日本、韩国等中国游客的热门目的地都投入了大量的线下广告和线上补贴活动。
微信支付目前已经接受超过10种外币交易,而支付宝则与多个国家的7-11便利店达成合作关系,并对接了日本全境1.3万家罗森便利店。这场关于海外金融场景的争夺2017年仍将持续。
3、金融科技探索新模式
正如网络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网络第四季度财报中提到的那样,“网络正在用科技的力量重新定义互联网金融、重塑行业规则,引领人工智能与场景应用有机结合的金融创新。”当然,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技术能力也不尽相同。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探索的是“千人千面”的定制化财富管理服务,腾讯则在区块链等新金融技术领域展开尝试,而阿里巴巴则更多借助阿里云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探索金融的新模式。这些由技术内生出的模式变革正在影响和撼动着中国金融业。
4、金融技术的开放生态
改变现有金融模式的前提是有足够丰富的数据源源不断地输入,从而训练算法模型,不断精进。因此在未来的几年中,拥有技术能力与技术优势的公司选择将自己的技术输出给业界,展开更多的同业合作,共享技术成果的同时,收集更广泛的数据,并推动传统金融行业数字化或许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
阿里巴巴在去年的云栖大会上正式启动“蚂云计划”,升级后的阿里金融云将为合作伙伴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安全、信用支付、金融生态于一体的金融云服务。
而网络的优势在于人工智能方面的深入布局,所以网络金融主要以身份识别认证、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量化投资、金融云、智能获客为六大金融科技发展方向,向业界开放能力。
至于腾讯,在腾讯集团的连接战略下,腾讯金融云则专注于做金融机构的连接器,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基础设施。
一个总结
对于巨头而言,万亿级互联网金融蛋糕显得十分诱人,尤其是在各家先后拿全各类牌照后,之前限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玻璃门”正在减少,C端用户也正在被更系统地数据化。
如果说过去的3-5年是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时期,那么在2017年,或许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将发展得更贴近与国外更喜欢用的一个词——FinTech 金融科技,金融行业不再是铁板一块,它正在被新技术所影响渗透,而对于BAT而言,或许同时掌握核心技术和海量数据才会成为最终胜出的那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