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著名的国际金融机构有哪些
恒生银行、中英人寿、香港汇丰银行、英国渣打银行,汇丰银行
国际金融机构是指从事专国际属金融管理和国际金融活动的超国家性质的组织机构,能够在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事件中协调各国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按范围可分为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B. 国际金融案例的编辑推荐
本书所涉案例研究提供了一个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金融决策的独特视版角,为了解国际金融市场权——包括汇率市场及国际资产配置——奠定了基石,并思考了金融及投资决策如何适应国际环境。案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重要的企业金融决策——从外汇套利战略。跨国企业分支机构的融资、跨国界评估到如何度量及管理新兴市场的运营风险。
C. 世界三大国际金融组织是
准确点来说,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世界的 三金融组织.
D. 国际金融外汇期权案例
①GBP1=USD1.8540
看涨期权,高于协抄议价格袭,执行期权,即以GBP1=USD1.8240的价格买入英镑25万,以支付货款,共支付美元250000*1.8240+250000*0.020=461000,比不做期权少支付250000*1.8540-461000=2500美元
② GBP1=USD1.8200
低于协议价格,放弃期权,直接从市场购买英镑支付,共支付了美元
250000*1.8200+250000*0.02=460000
③GBP1=USD1.8400
高于协议价格,执行期权,即以GBP1=USD1.8240的价格买入英镑25万,以支付货款,共支付美元250000*1.8240+250000*0.020=461000,比不做期权多支付461000-250000*1.8400=1000美元
E. 国际金融组织
国际金融组织是指从事国际金融管理和国际金融活动的超国家性质的,能够在重版大的国际经济权金融事件中协调各国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组织机构。
国际金融组织有全球性与区域性之分,全球性主要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国际清算银行等,区域性有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等.
F. 哪里有国际金融诈骗的案例 就是中国公司被外国公司用金融手段骗了的
可以去这看看内容http://search.dangdang.com/search.php?key=%A1%B6%B9%FA%BC%CA%BD%F0%C8%DA%D5%A9%C6%AD%B0%B8%C0%FD%BC%AF%A1%B7&SearchFromTop=1&catalog=
G. 国际金融案例分析题
外汇管制可以追溯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当时马国政府为了防止国外货内币炒家阻击马币容而进一步限制马币在马国以外的流通性。
1997亚洲金融风暴时开始管制外汇。2005年开始放松管制。
一、外汇管制主要有三种方式:
1、数量性外汇管制2、成本性外汇管制3、混合性外汇管制
二、定义:
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而对外汇进出实行的限制性措施。
三、利弊:
实施外汇管制的有利方面在于,政府能通过一定的管制措施来实现该国国际收支平衡、汇率稳定、奖出限入和稳定国内物价等政策目标。其弊端在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由于人为地规定汇率或设置其他障碍,不仅造成国内价格扭曲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而且妨碍国际经济的正常往来。一般情况是,发展中国家为振兴民族经济,多主张采取外汇管制,而发达国家则更趋向于完全取消外汇管制。
网上摘抄的,你看着写
H. 国际金融学的案例分析题急急急!
如题:1,政策的放量宽松,发达经济体过剩。
2,香港市场大幅走高。货币兑的汇率上限的连续冲击。
3.当境外有大量资金连续进入一个地区,会连续刺激当地的经济体系,引发当地商品供不应求,市场的活跃带动周边国家以及商业投资者的大批入驻,产生强有力的资金链接。进而带动市场的积极活跃性。
4,实时关注境外资金来历以及时间周期,以防止,短时间内市场经济货币冲击造成本地货币的贬值以及货物产品流失。再者,针对外来经济体系的入驻,制定一定的相关条例,以防止。市场的恶性发展。最后,根据入驻的经济体系,制定出相应的回复措施,以带动经济体系入驻的同时,也同时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并且防止投机分子以混乱市场为目的的现象产生。
I. 国际金融案例分析题,求解(最好有步骤)
BSI法是指有应收账款的出口商,为了防止汇率变动,先借入与应收外汇等值的外币(以此消除时间风险);同时,通过即期交易把外币兑换成本币(以此消除价值风险);然后,将本币存入银行或进行投资,以投资收益来贴补借款利息和其他费用。届时应收款到期,就以外汇归还银行贷款。1、选A2、选A3、选B卖出汇率,C、1.71104、5000美元*1.711=8555瑞士法郎选A5、C
J. 美国次贷危机,各国联动解决金融危机的某一典型事例(一定要两国以上联合)
面对目前的全球金融混乱,各国的应对策略并不统一而且代价高昂。这促使萨科奇、布朗和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现任德国总统克勒呼吁召开新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以设计一个新的全球金融体系。但对这个新体系的需求,取决于各国对这份即将讨论的新协议是否有清楚的认识。
不难看出,人们普遍呼吁遗弃今天的这座全球金融大厦,因为它明显已经摇摇欲坠了。剩余的部分在正常时期看起来越来越不合潮流,而在危机时期则完全不起作用。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出了一些让人沮丧的精确数据,指出美国房地产崩溃可能造成的损失,但该组织在解决目前的危机方面几乎没有扮演任何角色。这是自从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以来,该组织首次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作为旁观者。
取而代之,这次扮演主角的是7国组织,一个由世界上具有中型势力的欧洲各国支配的组织。而在7国组织里,充满活力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作为目前全球储蓄的来源,并没有任何发言权。
布雷顿森林会议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其集合了所有的国家,也不是因为各国渴望参与到一个巨大的国际体系中去。凯恩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构者,他认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在1933年伦敦大型世界经济会议上,各方意见却无法统一。凯恩斯总结道,要想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只有坚持“由一个大国,或几个目标一致的大国集团来领导”
凯恩斯说的基本上正确,但他还应该再补充一点,一个大国与另一个大国如果能够协商,也可以起作用。在过去,通常由两大势力来代表参与国际经济的不同国家,来进行高效的金融双边外交协商。
这是布雷顿森林会议真实的准备情况。虽然有44国参与,其实真正拍板的,只有两大国:英国,及势力更大的美国。协议框架通过英美对话来达成,偶尔由法国和加拿大参与斡旋。
双边对话随后成为每个广泛金融外交协商成功与否的关键。上世纪70年代,固定汇率制度终结,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似乎还可以发挥作用。新的协议条款由美法重新谈判,美国寻求更灵活的体系,而法国则希望建立更固定、更可预测的体系,比如金本位。
上世纪70年代晚期,欧洲的货币关系陷入绝望,法国、德国和英国都尝试开展对话,但最后只有法德进行了谈判。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浮动汇率的波动产生了对新贸易保护措施的需求,美日协商后用稳定汇率来解决问题。
那么,今天这种双边谈判该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进行?
从国家方面来说,明显的一对组合是美国——世界最大的债务国,以及中国——世界最大的储蓄国。从理念方面来说,会议需要解决一个新型的问题:各国该如何应对过去40年都是由私人部门调整的巨大的流动性问题。
到2008年,已经有两个似乎比较有效的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这种模式依靠众多受正规监管的银行,受宽松监管的投资银行,以及几乎不受监管的对冲基金来进行资本流动。另一种就是中国模式,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由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积极寻找并参与海外战略投资。
这两种模式都存在缺陷——并且容易引发政治口角。美国模式的失败,是由于一旦精密的新型金融工具变成了冰山一角下危险的、无法消化的损失,银行体系就容易陷入恐慌。今天的巨额救市也无可避免地在政治上充斥着争议,比如要救哪些银行;在为谁的政治利益服务。关于高盛在财政部的影响力,已经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同样的,巨额欧洲救援计划也因为费用的分摊问题引起争论(合计占德国GDP的20%)。
同时,中国模式增加了人们对民族主义的顾虑,担心主权财富基金可能被滥用,以至于控制重要的战略行业或者经济体的整个战略部门。
起初决定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基于该组织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自主运行,服从规则管制的机体,这是一个可以用较少的政治力参与稳定市场和预期的方法。到今天仍然如此:暂时接管银行股权以进行资本重组。为了保障资本提供者的利益(例如那些有盈余的亚洲国家),需要在国家与私人部门机构之间,设立一个中立的、非政治的缓冲机构。
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构想在1944年被提出,那时世界还没有出现大量的私人资本流动,一国足以承担所有的国际交易。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责扩大到为某些私人部门提供救助是当前最首要的任务。同时,接受规则管理的国际机构可以减轻政治对银行资本重组和干预市场货币行动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