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机构名词解释
金融机构(Financial Institution)是指从事金融服务业有关的金融中介机构,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回,金融服务业(银行、答证券、保险、 信托、基金等行业)与此相应。
金融中介机构也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 同时亦指有关放贷的机构,发放贷款给客户在财务上进行周转的公司,而且他们的利息相对也较银行为高,但较方便客户借贷,因为不需繁复的文件进行证明。
『贰』 金融学名词解释
1. Price discovery
2. Delivery prices
3. Long-term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transactions
4. Futures Exchange
5. Cost of ownership theory
6. Call
7. European Options
8. Lower interest rates
『叁』 金融类名词解释和简单题和计算题
3.BSI(borrowing-spot-investing)法复
进口商借入与制应付外汇等值的本币,并兑换为外币,进行短期投资,投资收益贴补借款利息和其他费用;在应付款到期时,收回投资偿还贷款
所以当前强生公司借入100×15.00=1500万元人民币,兑换为100万英镑,投资于6个月英镑债券。6个月后收回100×(1+4%/2)=102万英镑。兑换为102×15.80=1611.6万元人民币。偿还贷款本利1500×(1+5%/2)=1537.5万元人民币。还有剩余74.1万元人民币。
如果不用BSI法,6个月后需要人民币100×15.80=1580万元人民币,相比当前100×15.00=1500万元人民币,需要多支付80万元人民币,即损失80万元人民币
『肆』 大学金融学考试题名词解释有哪些
非常多,例如货币、货币制度、信用、利息、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保险、信托、金融风险等。
『伍』 谁有金融学名词解释大全,请帮帮我
有志考研,令人钦佩。
向你提供一个非常适合你的考研网站:金融联考-考研网,中国最大权威金融联考门户网站!你所需要的经济、金融、财务、统计等各方面考研资料,里面应有尽有!
一定努力噢,祝你走运!!!
网址:
http://www.jrlk.net/Index.asp
『陆』 金融经济学名词解释
所谓金融经济学,它就是一门研究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虽然,金融资源(也称金融工具)的形态有多种多样,有货币、债券、股票,也有它们的衍生产品,它们所带来的收益和风险也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人们拥有它们不再是像经济学原理所描述的那样是为了想从使用这些“商品”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满足,而是希望通过它们能在未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从而在这种能够直接提高自身物质购买力的“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分类
传统金融理论
传统金融理论对经济主体的偏好和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的概率分布状况都有着严格约束的假设。这些严格的约束导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框架,即经济主体对金融资产的选择主要依据资产收益的平均值和方差程度。由这个理论框架所直接推导出来的理论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资产组合选择的平均值一方差理论(themean—variance analysis)。1955年,现代“共同基金定理”的思想之父——马克维茨(M·Markowitz)最先对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进行了探索。按照该理论,由于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故通常用概率函数来刻画投资收益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用资产的实际收益率对预期收益率的背离程度来测度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即风险。基于这种收益与风险的理念,投资者运用效用最大化的决策准则,在所有可能的投资方案中集中求出投资决策的最优解。
套利定价理论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出了在资本市场达到均衡时资产收益(资产定价)的决定机制。但是,该模型基于众多的假定,其中一些假设与现实不甚吻合,并且一些经验结果与模型相悖。这就促使人们去建立新的金融经济学理论。
斯蒂芬·偌斯(Stephen·A·Ross)于1976年提出了一种新的资本资产均衡理论。这就是金融经济学的第二种研究方式,被称为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PricingTheory,APt)。该理论认为风险可由几个因子产生,而不像CAPM那样基于一个风险因子,这与许多经验结果相吻合。并且,CAPM是APT的一个特例,后者的假定又大大少于前者的假定。因此,普遍认为,APT是CAPM的一个较好的替代理论。
公司融资结构理论
金融经济学第三个方面的文献集中于讨论公司的融资结构问题(TheFinancialStructure)。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1956年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共同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融资和投资理论”(MM定理),标志着现代公司融资结构理论的形成。它所揭示出来的无关性结果与我们的常规性思维相矛盾。我们甚至可以断定,在公司融资结构理论方面将不再会有其他类似的与常规思维相差程度如此之大的理论结论。因此,MM定理居然认为,公司的融资结构及其股息政策对公司的价值毫无影响。毕竟,我们通常都认为,融资结构对一个公司的成功来说很关键,并且股票市场对一个公司的股息政策相当敏感。
MM定理发现的重要性曾经被广泛地误解了。MM定理固然指出了公司融资结构的无关性,然而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含蓄地引导了人们开始去认识所有建立在完全金融市场假设的基础之上的模型的不足。它不仅驱使人们不去接受公司融资人员的有关建议,而且指出了这些建议所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的不足之处。
金融市场不完全性理论
金融经济学第四个方面的发展就是关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incompleteness)的研究。进入90年代以来,信息经济学正式被引入对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研究,标志着现代金融经济学进入了——个最新的发展阶段,也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成果。这方面的文献都试图放弃完全市场难题中的某——条件,比如条件之一——存在可供单个的金融索偿权交易的一系列市场。而关于市场不完善的假设与完全市场难题的一个根本性的分歧在于关于信息不对称的假设之上。由于允许经济主体拥有不同的信息,他们相关的行为改变了,由此市场交易难题的基本方面也随之改变了。当经济主体不能够观察到贸易的标的物或者不能观察到市场上所有其他人的行为时,市场交易就变得相当困难了。有关不对称信息的文献已经研究出了在有借款意愿的人和有贷款意愿的人之间所存在的最优制度安排。在这里,有借款意愿的人和有贷款意愿的人所接受到的信息并不是一样的。
不对称信息的介绍为激励问题的研究开辟了道路。一旦契约双方不能以相同的成本独立地观察到金融市场上的信息,那么,其中的一方就会有假装的倾向。他通过假装,从而诱导另外一方去作出与其自身利益相反的决策。这种类型的激励问题破坏了金融市场上契约的原本内在运行机理,进而使得建立在对相互利益的期待基础上的市场交易无法成立。简言之,激励问题可能导致市场的关闭。同时,激励问题又会刺激其他类型的制度安排的发展,这些制度安排主要功能将是充分吸收和控制信息问题。
『柒』 金融学的有关名词解释
1.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体系:一种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办法为主的单一的版国家银行体系。权形成于1985-1978年.其特征:(1)设置上,全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2)中国人民银行执行双重职能(3)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实行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体制。
2.信用风险:指借款人违背承诺、不能按期还钱的风险,或者说借款人还不起钱的可能性。一般的,信用风险主要用在对债券的分析当中。由于借款人的还钱能力差异较大,债券的信用风险也很不同。
3.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原始存款是存款货币创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