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融危机 演讲稿
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演讲稿
经济危机早已笼罩全球。中国虽不像欧美那样陷入全面的金融恐慌,但我们面临的问题却绝不是那么简单的。
其实我很庆幸,欧美在这一时刻发生了这样一场经济危机,这不但使中国经济在挤掉自己泡沫的时候在国际上不会太被动,也使中国的很多问题有机会尽早暴露出来,而不至于使它病入膏肓。
中国经济有自己的问题,这不管欧美是否陷入次贷危机,它总是要爆发的,而且时间就在近年。中国的问题表面上看是房地产价格过高,热钱涌入等等,但这实际上是一个系统问题。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下面我把这一系统各个环节的问题列出,并提出一些理想主义的解决方案,我深知这一方案很难实行,但也深信,如果能实行,必然能够解决中国的经济困境。欢迎大家参考、指正。
1、先从房地产说起。中国的房地产过热,不仅仅是开发商的问题,开发商在其中只是起到了部分的作用。前阵子网上流传这一篇郎咸平教授的讲话稿,对我深有启发,由此也产生了许多的想法。按照我理解的郎教授的发言,中国的房地产之所以产生如此多的泡沫,一方面,开发商哄抬物价肯定是有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市场上有大量的资金注入房地产行业。这些资金的来源,有政府投资,有银行投资,但是,更重要的是从制造业流入的资金。制造业的资金怎么会大量的流入房地产呢?为什么他们不用于自己的扩大再生产呢?按照资本运作的理论,资本只会流向利润更高的行业,正是制造业近些年的低迷、亏损以及房地产的超额利润,吸引大量的资金从制造业转移到房地产,其结果,一方面推高了房价,另一方面,使制造业陷入更深的泥潭之中。所以,郎教授提出了“斩断工商业链条”这一概念,对中国来说,这就要通过引导、限制等种种措施,使制造业的资金留在制造业。只有这样,房地产行业才会失去最大的热钱来源,才会有真正调整的动力。
此外,这还会造成一种好处。近期,国家开始收紧房地产政策,于是,有相关利益者就出面恫吓:房地产下跌会严重的拖累中国的GDP——一般认为,中国的GDP增长如果低于7%,将会严重影响就业和全国的生活水平,从而造成社会动荡。但是,如果房价下跌的原因是由于制造业资金的撤回,那制造业的增长将会抵消掉房价下跌的损失,中国的经济不会出现滑坡。
当然,即便房价的下跌是由于危机或者政府的调控,即便制造业的资金陷在房地产市场不能自拔,沃野并不认为“严重拖累经济增长”的情况会出现。因为,虽然房地产的低迷会拖累经济增长,但社会在房地产市场省下的资金会投入消费市场以及其他行业的投资,从而带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增长,这些增长,往往也能抵消掉房地产下滑的损失。 2、制造业是这个链条上的第二个环节。前面说到,如果能将制造业的资金从房地产市场撤出,这会对中国的经济带来最大的好处。但是,制造业的资金如何才能撤出?依靠政令?那是不可能的,即便近期政府通过一些手段将制造业的资本剥离房地产市场,等经济好转以后,它们还会回去,这又会造成另一个死循环,治标不治本。真正重要的手段,是将制造业的利润和房地产市场的利润加以平均,只要投资制造业能够获得不少于房地产的利润,那制造业的资金就没有理由不留在本行业内了。
但是,提高制造业的利润并非简单的事。中国制造业,虽然也是由面向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部分组成,但是,面向国际市场占了6成以上,且多是低水平、低附加值的加工业。如此,中国制造业就很难保证利润。
对外,欧美发达国家对产品的高要求显著地增加了成本,各种贸易保护政策使中国企业处处受制,且产品的多数利润被拥有技术的外商剥走,加上人民币的升值,中国企业只能惨淡经营。美国的金融问题从05年初露端倪,06年、07年逐渐显现,至08年全面爆发,并波及世界,使得世界对于消费品的需求显著下降;再加上不合时宜的三鹿奶粉事件,使得中国制造的形象蒙受损失,可以说,近些年来,中国的制造业一直处于寒冬之中。
对内,新三座大山(教育、医疗、住房)的压迫,使全国百姓的消费能力降到了最低,人们再没有什么能力去购买除生活必须以外的产品和服务。即便有(往往是一些中高收入者 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演讲稿 热 ★★★
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演讲稿
点击数:187 更新时间:2008-11-15 18:56:36
),随着进口商品的平民化,人们也更愿意购买质量更好,技术含量更高的进口商品。于是,中国的制造业也很难在国内求得发展。
那么,问题如何解决呢?我认为,一下两条线应该并重!
a、政府出面建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重建医疗保障,改善教育,彻底消灭新三座大山,使居民的消费能力得到解放,这是重中之重。
b、提高制造业的研发能力,增加效率和利润率。
不过,这两条的实现,都面临极其巨大的困难。首先,三座大山的消灭需要与利益集团做艰苦的斗争,这里面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多数已经脱离经济的范畴,这里不再多说。而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需要教育科研体制的巨大变革,这个后面再谈。总之,无论哪个方面,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以说,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面临的挑战,实际上刚刚开始。
3、科研、教育、用人体制是困扰整个中国经济的病根之一。中国的人才资源目前处于严重的错配状态。正常来说,学习理工科的各类人才应该被放置在生产、研发的第一线,这样,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并取得与自己价值相称的高额收入。比如说,研发人员必须紧贴市场,研发市场需要的技术,技术工人应该站在生产第一线,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创造价值。但是,中国由于有工农兵当干部的传统,这些生产上的人才往往被提拔当官,结果呢?他们既当不好官,又浪费了自己的技术,降低了劳动生产率。技术人员当官了,那么,原先应该从事社会管理和行政工作的社会学的专业人才当然的被挤了下来。他们拥有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知识,却得不到施展的机会,不但浪费了资源,降低了社会管理的水平,还无形中增加着社会矛盾。 那么,正确的资源配置应当怎样,障碍又何在呢?
首先,生产和技术人员应该全面进入企业,从而使技术和社会需求真正结合。这其中有两个障碍:a、现行的教育科研体制将专家捆在学校和科研院所中,他们从事着与社会脱节的研究,挥霍者大量的资源。b、企业研发能力太低,对研发的投入也不够(或者没有能力进行这些投入)。
第二,第一点实现,才能空出社会管理职位给那些有专业知识的研习社会学的人们,他们显然能够制定出比理工科的管理者们更加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制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效率。这里的障碍同上,理工科出身的人还将长期占据领导岗位,除非中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得到显著地提高。
我的方案是:第一,国家在短期内组织力量,集中在个别行业进行创新能力的集中培育和研发,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在少数几个产业取得领先于世界的研发能力,并转让给企业。这是一个提振信心和士气的举动,让人们对MadeinChina具备信心,并摸索适合的模式,积累经验。第二,将国防科工委和中科院、大专院校的技术人员下放,通过各种手段使他们安于企业内的工作。第三,调整政策,使创新能力与收入绝对挂钩,从而激励创新。
这条道路虽然极难,但并非绝不可行。
4、消费水平在前面不止一次被提到。中国的消费水平是很低的,这有两条原因:a、三座大山使人们不敢或不能消费;b、过高的税收使消费萎缩。
第一条前面已经说过,这里主要讲第二条。
近年上半年国家的税收又是新高,而财政盈余更是达到10000亿人民币以上。这个数字让我看着很不舒服。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对于国家来说,只要资产还在国内流动,无论它的直接所有者是谁,其最终所有者都是国家。因此,国家的资产就是在领土以内的所有资产。这就意味着,一国没必要将过多的资本集中于政府手中,政府需要的,只是满足日常开销的数字而已(除非有一个很可怕的观念产生,即政府和国家是割裂的,但愿不是这样)。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太高了,倒不是体现在每年20%以上的增长率,而是体现在半年万亿以上的财政盈余。这万亿资产,既然是盈余,便说明它没有被利用,这对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浪费,试想,如果这万亿资产投入消费领域,将会产生多大的效益?如果投入社会福利领域,又会解放多少消费能力?最终,这笔钱躺在了国库里……
换个思路,即便这笔钱得到了应用,比如说投入高铁、核电站的建设等等,它的效益还是不如留在民间。中国现在的情况是,政府投资过热,政府投资在哪呢?都是一些重工业、道路、房屋之类,这产业的利润率是很低的,但是,真正高利润的轻工业、服务业却是国家投资无法顾及的,这无形中就降低了同一笔资产产生的效率。 政府的税收,在够用的基础上微有盈余才是最好的,可是今年上半年的万亿盈余,可算不上“微有”,对社会资源的如此浪费,希望在日后不会看到……
通过以上几条,我们可以看到,所有这一切都处于一个闭合的链条之中,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我们不能简单的通过调整其中的一两个方面来解决当前经济中遇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市场的主动调控,更需要政府下放资源。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30年前的问题早已不再困扰我们,可以说,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面临着新的矛盾,只希望当权者能够迅速转变观念。目前我们能够依稀看到一些利好的信号,希望它们能够发挥作用,真正改善中国的经济。
人们常说,20年前的日本,10年前的亚洲四小龙,都在做着和现在的中国差不多的事。但是,现在的日本,是一个技术高度发达,自主研发型的经济体,亚洲四小龙也都不同程度的走在创新型经济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因为领先者曾经与我们一样而沾沾自喜,我们当想的是,既然日本用了20年走到今天,我们如何确保中国在20年后,经济的“质”而不是“量”,至少不低于日本今天的水平?
Ⅱ 马上消费金融是什么
马上消费金融是一家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科版技驱动型金融机构。
公司权于2015年6月正式开业,于2016、2017、2018年分别完成三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达40亿元。
股东包括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600729.SH)、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物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01963.HK)、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415.SH)等。
(2)消费金融公司演讲课题扩展阅读:
作为科技驱动的金融机构,马上金融在全球范围内选拔金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高精尖人才,组建了千余人的技术团队、300余人的大数据风控团队;
先后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智慧金融与大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内部科研平台,还与中国科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共建国家级应用数学中心,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不断提升产学研协作能力。
基于上述科研基础,公司自主研发了800余套涵盖消费金融全业务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技术系统,累计提交专利申请220余项,获得软著作权登记证书43项。
Ⅲ 要一篇金融方面关于诚信的演讲稿 1200字左右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必
具要素,有着真金白银般的经济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亦是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而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状况实在不容乐观:任意拖欠货款、恶意逃废债
务,经济活动中企业和个人失信现象困扰着银行各部门,削弱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公共信用体系的缺失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瓶颈。
由此,诚信问题成为此次两会的热门话题,全社会都在呼唤“诚信”
的回归,金融业更需要“诚信”精神。
“诚信”二字非同小可“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存,国无信不兴”。诚信是一种准则,它要辅助法律来规范社会秩序;诚信是一种责任,要求所有人为自己的承诺付出努力,诚信是一种资源,它能给讲诚信的人带来双赢的回报。在国际市场上,诚信就是一个具有放大功能的杠杆,一个国家讲诚信,就会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带来的利益要远远高于诚信的投入,反之,不诚信,导致的损害也要远远大于你破坏诚信的成本。由此看来,所以,讲不讲诚信,不单是个人的问题,家、国、天下都离不开诚信,对金融市场而言更是如此。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制假售假、以次充好、坑蒙欺诈、逃税漏税、不守合同、逃废债务、虚报利润、违规操作等失信行为开始充斥我们的社会,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也损害了国家信誉和改革开放形象。信用缺失,已经成为不可小视的问题。
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在诚信的“缺口”中流失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今年,审计署对全国1290家国家控投企业的资产损益表进行分析,发现有68%的企业财务报表存在严重不实,违纪金额超过1000亿元。巨额坏账已经成为国有银行发展的沉重负担,恶意逃废债已使得金融机构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
“我们在每做一笔生意的时候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受骗上当”。参加两会的一位经济界的委员这样说。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基础薄弱,信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特别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现实,如果缺乏信用支持,任何企业都无法参与国际竞争,更谈不上融入世界经济。“诚信”二字非同小可。
谁偷走了我们的“诚信”?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守信用的现象发生?谁偷走了我们的“诚信”?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政府公共信息不公开,企业信用管理社会基础差,个人信用基本属于空白,大量有“劣迹”和“信用污点”的企业、个人屡次行骗而不被察觉,是“诚信”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
信用缺失更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制度缺陷。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信用体系,而信用的相互给予,需要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做保障。这种保障体现在当不讲信用的人损害他人的利益时,他受到的处罚要大于他的所得,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完善,违约不能得到惩处,有时虽然受到惩处但所付出的成本很小。这样等于助长了不讲信用行为的存在。
企业内部普遍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也是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我国企业很少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人员,这首先易导致因授信不当使合约不能履行以及授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现象的频繁发生,又会因对合作客户信用状况缺乏了解而受骗上当。
如果说企业信用是透支的话,目前我国个人信用则基本属于空白。经济学家陈淮认为,12亿中国人的信用相加应该是个天文数字的资源,有利于解开经济发展的难题。但我国公民缺乏信用记载,个人信用无从谈起。直到1997年,银行中长期消费信贷才开始在住房、耐用消费品等领域开展,目前信贷规模尚不及银行信贷总规模的1%。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往往是30%左右。起步较早的信用卡,基本上是只有储蓄功能的借记卡,提供的消费信用功能非常有限。诚信缺失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联手打造“纯净天空”
一个民族不能缺乏诚信观念,一个国家不能缺乏信用制度,一个社会不能缺乏信用体系,一个企业不能忽视信用管理。实践证明,金融市场的道路必须一直被诚信牵引着,中国要与世界竞争,诚实守信就是首要王牌。建设信用体系成为必然。
2004年2月1日上海滩刮起的个人信用风暴,《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开始实施。这成为我国首次以政府令形式发布、并首次为“个人信用”征信定规的政府规章。标志着上海从此将迈进“个人信用时代”。北京银行业协会则于2月底出台了房贷“黑名单”,由21家在京银行共享。这意味在北京贷款买车、买房涉嫌“赖账者”在一家银行留下“劣迹”,以后在其他21家银行都将寸步难行。
全国各地银行业协会也先后发起“银行业联合打击企业恶意逃废债”的清剿运动,并制定了相应的公约。银行业将结成“抗赖”统一战线,联手打击那些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
2003年10月20日“中外企业信用联盟”成立,山东省银行业协会作为85家发起人之一,首批加入。“中外企业信用联盟”将遵循国际信用准则,以成员的信用示范,群体效应方式,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推动中外企业的信用建设。
“诚信”风暴将会陆续席卷全国。从国家政府到企业、个人都“讲诚信、重信用”联手打造“纯净天空”,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根治信用缺失的顽症,让诚信真正成为一种公认的财富,就一定能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为现代金融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Ⅳ 马上消费金融
有两个情况,一个 是当心诈骗。第二个就是有可能你这个手机号在是手里之前,别人用回这个手机号申请了贷答款。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别人在申请贷款的时候,填写了你的手机号作为联系方式。如果你确定你没有贷款。那么你可以打电话到公司。进行申诉
Ⅳ 马上消费金融是什么东西呀
网贷金融平台,有可能别人注册时输错号码,所以发到你手机上了
Ⅵ 参加移动支付和消费金融全球论坛有什么要求
在论坛官网上有人联系,要入场券的。
如果不发言不演讲,对个人跟公司没什么要求的!
满意请采纳!
Ⅶ 马上消费金融
马上消费金融来是一家经中国银自保监会批准,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科技驱动型金融机构。
公司于2015年6月正式开业,于2016、2017、2018年分别完成三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达40亿元。
股东包括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600729.SH)、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物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01963.HK)、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415.SH)等。
(7)消费金融公司演讲课题扩展阅读:
作为科技驱动的金融机构,马上金融在全球范围内选拔金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高精尖人才,组建了千余人的技术团队、300余人的大数据风控团队;
先后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智慧金融与大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内部科研平台,还与中国科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共建国家级应用数学中心,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不断提升产学研协作能力。
基于上述科研基础,公司自主研发了800余套涵盖消费金融全业务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技术系统,累计提交专利申请220余项,获得软著作权登记证书43项。
Ⅷ 金融知识三分钟演讲
金融危机有感
今天的金融危机毕竟不是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实拜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所赐。98年之前,世界第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它的提供商并不是中国,而是东南亚,当然也可以说中国与它们平分秋色。也就是说它们和中国处于竞争对手的位置。竞争得最激烈的时候,东南亚一带爆发了金融危机,陷入了4-5年的挣扎期。。西方没有受到影响,还得到了一些额外的利润。。这就注定了西方的消费呈增长趋势。。。想想看,对手失去了4-5年的时间,而这一部份的时间被中国意外地得到。。
而今天,我们面临的金融危机与98年不同。。中国本身的市场是欧美的沃尔玛。沃尔玛是世界第一大零售商。它是美国的家族企业,如同法国的家乐福一样。而现在的金融危机对沃尔玛当然会有影响,那么作为沃尔玛产品提供商的中国,目前,外需不足,内需又根本起动不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才是问题。。
虽然中国的金融体系没有完全对外开放,有它相对的独立性。虽然在这一次的金融危机中冲击表面上看似乎不大,但是!一些因信贷扩张的经济实体,被误导的商人,他们投资的那些项目,那些甚至在正常情况下不一定能获利的项目,他们所受到的正面冲击则是不可避免的了。。看了博友的一些博文,珠江三角地带饱受冲击。。大量的裁员,大量的工厂倒闭。。刚和广东的一位客户聊,他说那一带每天平均有100家工厂倒闭关门。。。很多人面临失业。。工人在政府大楼前集会追薪。。。这种现象发人深思。。。这仅仅是问题刚刚冒了个泡泡出来。。
而明年,明年这一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形式我觉得很悲观。或许明年,搞不好就会有些变动,一些新的政策会出来,谁知道呢?拭目以待吧!
中国的发展集中在投资和出口领域,内需其实严重地不足。这种产业结构本来就很畸形。而内需提不起来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甚至缺失。工资,及可以支配收入的增长又是这么缓慢!因此中国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决定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不象美国人那样超前享受。而思想的观念决定行为,自然,出于“自我保护”意识,住房,教育,医疗等这些保障性的储蓄主导着中国老百姓的消费,也就是说住房,教育,医疗等才是中国人的主体消费,自然而然地,日常其他的消费就减少了嘛。。这种现象由此导致产业结构的畸形。。。内需很难拉动。。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得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后患了,老百姓才会把钱拿出来消费。。当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非一朝一日就能办到,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胡主席,温总理的压力够大。。这一场金融危机,中国受到的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许会比美国长。
Thoughts on financial crisis
Today's financial crisis is not 98 years of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Over the year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98 years of worship of the Asian financial turmoil has done. 98 years ago, the world's largest retailer Wal-Mart, it is not a provider of China, but Southeast Asia and, of course, can be said that China and 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That is to say they are competitors and the Chinese position. The most intense competition, the Southeast Asia financial crisis broke out, fell into a period of 4-5 years of struggle. . West was not affected, but also received some additional profits. . This doomed the West increasing trend in consumption. . . Just think, opponents lost 4-5 years, which most of the time by the Chinese to be accidental. .
Today, we face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98 years and different. . China's own market is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Wal-Mart. Wal-Mart is the world's largest retailer. It is the United States, family businesses, as France's Carrefour, like. But now the financial crisis would affect the course of Wal-Mart, then as a Wal-Mart procts provider in China, at present, lack of external demand, domestic demand also can not simply start serious is the problem of excess proction capacity. .
Although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is not completely open to the public, has its relative independence. Although this time of financial crisis appears to be little impact on the surface, but! Credit expansion e to the economic entity, the businessmen have been misled, they invest in those projects, those who even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is not necessarily profitable projects, they have been a positive impact is inevitable. . Read some of the Friends of Bo Bowen, suffering from the impact zon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 A large number of layoffs, a large number of factories closing down. . A just and Guangdong Guest chat, he said that there was a daily average around 100 to close the factory is closed. . . Many people lose their jobs. . Workers in the Government paid up front of the building assembly. . . This thought-provoking. . . This is only the question of just taking a bubble out. .
Next year, next year a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influence, the form I am very pessimistic. Maybe next year, the well will be some changes, some new policies will come out, who knows? Wait and see!
China's development is concentrated in the areas of investment and exports, domestic demand and in fact seriously insufficient. This structure already deformity. While domestic demand is not up to the most fundamental reaso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inadequate, or even missing. Wages, and can be disposable income growth are so slow! Therefore the Chinese people's "self-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determines the concept of Chinese people's consumption is not as advanced as Americans enjoy. The act of thinking of the concept of the decision, naturally, for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housing, ecation, health care, such as those to protect the savings of the people of China's leading consumer, that is housing, ecation, medical care is the mainstay of the Chinese people consumption, naturally, the other day-to-day consumption reces them. . This phenomenon has led to the abnormal structure. . . Stimulating domestic demand, it is very difficult. .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will have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 . No troubles, and people will come up with the money to spend. . Of course,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non-once can be done on the 1st, this is a very long process. . .
President Hu, Premier Wen Jiabao pressure is large enough. . This is a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impact, the ration may be longer than the United States.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