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互联网+谁提出的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八提“互联网”,首提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点燃了神州大地、华夏儿女“互联网+”创新创业激情,即将在贵阳召开的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就是展示“互联网+”魔法的一个奇妙舞台。“互联网+”不仅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生活,更意味着思维方式的全新变革。
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互联网+提出的背景与思路,有点类似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理念。” 北京大学博士、高级工程师、超图软件先进技术实验室主任黄骞补充道,“互联网+”是希望用国内相对优质与国际领先的互联网力量去加速国内相对落后的制造业的效率、品质、创新、合作与营销能力的升级,以信息流带动物质流,也会与一带一路整体战略相结合,推展整体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⑵ 21世纪互联网出现的姓马的四位天才是谁
这只是巧合,BAT三大巨头不也还有李。
除了那两个马,似乎其他有点规模再也没马了吧
⑶ 差点儿成阿里大股东,马化腾雷军后悔了吗
01、英语偏科王
1964年,马云诞生在美丽的江南小城杭州。他的爷爷,在抗战中做过保长,这段经历对家人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也让马云从小养成了调皮好动的性子。
爷爷对马云束手无策,只能无奈地给他取名一个“云”字,希望马云能人如其名,内敛娴静,少在外面惹事生非。
可惜爷爷的一番愿望彻底落空了。随着马云渐渐长大,惹是生非的本事只增不减,还一度因为在校与同学打架,被迫转学到杭州八中。
与此同时,马云的理科成绩也是一团糟。中考那年,马云数学只考了31分,这对于那个崇尚“学好数理化”的年代来说,马云的学业似乎已蒙上了一层阴霾。
同时,这本书不仅揭示了马云成就阿里帝国的全过程,也记录了中国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历程。
点击下方链接,跟着这本书走进马云的生活,学习他的经商之道,这对于年轻读者们来说,实在是一场充满启迪的心灵旅行。
⑷ 三马:马云,马化腾还有一个是他们是一个人吗
马明哲,马云,马化腾是三马,他们是三个人,不是一个人
三马指代中国互联网人物,包括马云、马化腾、马明哲;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马化腾:中国最大的即时通讯、在线互动平台创始人;
马明哲: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⑸ 电子商务三马是谁
三马指代中国互联网人物,分别是:马云、马化腾、马明哲。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并担任阿里集团CEO、董事局主席。2019年3月,马云以373亿美元财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21位。2019年5月10日,马云等17位全球杰出人士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任命为新一届可持续发展目标倡导者。
马化腾:中国最大的即时通讯、在线互动平台创始人;1998年马化腾与他的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2019年3月,马化腾以388亿美元财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20位。
马明哲: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作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自公司于1988年成立开始,用20年时间,成为中国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业务范围覆盖产险、寿险、银行、证券、、资产管理、基金等全金融领域,进入世界500强。
(5)互联网金融马化腾扩展阅读:
马云相关的从业经历:
1、2013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联合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等多家民营快递企业联合成立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同时启动中国智能骨干网(CSN)项目建设,马云出任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2、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3、2015年10月23日,《2015信中利·胡润IT富豪榜》发布,51岁的马云及其家族以1350亿元资产蝉联中国IT业首富,在13年里财富增长540倍。
4、2015年10月26日,201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在北京发布,马云以218亿美元财富,排名第二。
5、2015年11月4日,马云名列《福布斯》全球最有权力人物排行榜第22位。
⑹ 银行处处打压马云和支付宝,为什么不去对付马化腾和微信
很简单,马云的做法让许多钱不经过银行抽利直接到了支付宝,而马化腾没有这样做,他是依附于银行的!
⑺ 关于互联网马化腾是怎么说的
马化腾:“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
3月4日晚,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接受媒体访问,吸引了上百位记者前来采访。他透露今年两会提交了四份建议,均与互联网有关。他建议,政府部门应当加快移动互联网在民生领域的普及和应用,把“人与公共服务”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全面连接起来,有助于解决看病难、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防治雾霾等新老重大民生问题。
另外,马化腾还谈及了移动互联网等话题。他认为移动互联网就像过去的电一样,每个行业都可以利用,只要能在垂直细分领域找到用户痛点,创业就能成功。
近年来,腾讯的战略部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后将搜索、电商、输入法等卖掉。马化腾表示,现在更加聚焦在核心,“就是以通信和社交为核心平台,以微信和QQ为平台作为连接器,希望搭建一个最简单的连接,连接所有的人和资讯、服务。”
对于春节期间微信红包取得的成功,马化腾认为红包偏向社交,所以微信红包优势比较明显。“我主要给同事发红包,发了20多万元。”马化腾透露,B2C红包(比如央视的红包)是需要纳税20%。
移动互联网治理雾霾
访
问开始,马化腾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四份建议。第一个建议是《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其希望利用互联网的平台,通过信
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各行各业、包括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新的生态。马化腾建议,应当从顶层设计层面制定国家的“互联网+”发展战略。
第二个建议关于推进网络版权保护。“腾讯过去跟某些公司打了很多官司都胜诉了,最后就赔一点点,根本起不到警示约束作用。所以你会发现很多都是劣币驱逐良币,他明知违法,但是一算这个事情划得来,就做,这种风气是很可悲的。”
第三个建议是推进移动互联网信息无障碍建设。马化腾说:“有很多人以前是在电脑上使用支付,现在在这种大屏的触屏时代怎么办?这个需要手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配合,才能让盲人无障碍使用。国外其实建立了这个标准,但是我们国家还没有建立。”
最让记者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关于运用移动互联网推进智慧民生发展的建议》。很多媒体报道称“用移动互联网治理雾霾”。
“移动互联网把很多过去政府有关部门大量的信息数据互联起来,改善民生。在很多领域比如互联网交通领域、教育领域等等。包括跟环保有关的,移动互联网都可以在这些地方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马化腾说。
马化腾在建议中举例,各类空气质量监测APP让每个人都能实时了解空气质量情况从而提前做好出行准备,当发现污染空气的行为或现象时也可通过在线举报,实现全民监督。车载智能系统、定制公交等应用的广泛普及对于绿色出行、降低能耗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还谈了自己履行职能的感受:“比如说以前在一些互联网犯罪的提案上,原来以为要10年才见效,后来发现两三年人大法工委就批下来了。我觉得也更有信心了,也希望能提更多的建议。”
春节发了20多万红包
2015年春节期间,腾讯、阿里、网络都投入“红包大战”。从数据上看,腾讯的微信红包更胜一筹。微信红包在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五的收发总量为32.7亿次,其中除夕当日收发总数超过10亿次,是去年的200倍。
对此,马化腾表示互联网公司都不约而同看到移动支付领域的潜力,所以都往这方面努力。但具体到红包,因为更加偏向社交,都是发给亲朋好友,所以微信在这方面占据了比较明显的优势。
马化腾自曝,春节期间自己发了20多万元红包,主要发给同事。他还透露,类似于央视春晚的B2C微信红包需要缴纳20%的税,发5亿元红包,需缴税1亿元。不过亲朋好友之间发的红包不需要交税,因为限额在200元以下,数额很小。
“国外的谷歌、苹果也
在拼命地做移动支付,国内的BAT三家也在很努力地做竞争。我想这些竞争都是比较良性的竞争,最终都是对消费者是很有利的。”马化腾坦言,微信红包确实为
移动支付创造了一个特殊的场景,做移动支付的互联网公司会越来越多,腾讯只是做了一个零件、一个开放接口,具体能做成什么事情,很难想象。
打造移动互联网新生态
“我在很多场合都说,移动互联网就像电一样,过去有了电能让很多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有了移动互联网,每个行业都可以拿来用,改造自己的行业。”马化腾表示,“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
他透露,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产品,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态系统。2014年,微信拉动了约952亿元人民币的信息消费,带动社会就业超过1000万人。他预计,到2015年底,微信带动的信息消费将增长至1428亿元。
马化腾认为,互联网并不是完全颠覆传统行业,而是对其更新换代。他举例互联网交通,虽然各方还未达成共识,但滴滴、快的、Uber等带来的正面效果显著,改善了出行、增加了车辆利用率、提高效率、减少排放、对环保也有帮助。
“目
前还遇到很多的问题,包括政策上的问题、竞争上的问题,包括怎么样才能更有效率,因为可能不只是专车,以后是不是在货运,甚至是送货都可以去利用移动互联
网的交通运输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看到国外Uber也在做很多的尝试。”互联网交通是新生事物,马化腾希望更多地去保护它而不是摧毁它。
马
化腾认为,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能够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
合理的、合法的生态发展。我相信甚至以后的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甚至农业都有可能,现在还比较遥远。但是我想每个行业、每个产业都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可以
为他所用。”
创业者别怕,腾讯是连接器、零部件
2月14日,腾讯投资的滴滴和阿里投资的快的正式合并,马化腾表示合并后腾讯只是新公司的股东之一,不会直接干涉垂直业务领域,“希望他们自己能够闯出来”。
在马化腾看来,现在的互联网创业环境非常好。“很多细分领域有大量的创业机会,只要抓到一个很细节的地方,怎么用信息技术提高人们的效率、改善人们的生活,能够解决一个痛点,就肯定能成功。特别是O2O跟传统生活结合这方面。”
现场记者提出,有创业者对腾讯进入细分领域感到“恐惧”。对此,马化腾回应称“并不需要忧虑和恐惧”,因为很多领域腾讯也做不了,比如说匿名社交。
“我
们此前曾投资过一个小软件Same,很有意思,好像看不出什么潜力,但又透着未来感、科技感的东西。这类产品腾讯还是通过投资来做。腾讯的架构可能更适合
做一些基础性的、平台性的、普世性的连接器,太深入的不适合我们来做。过去觉得只要跟我们有关的就不能放手,现在想得比较开。”
马化腾坦言,腾讯过去走了很多弯路,执行开放平台战略以来,把一些业务都砍掉、卖掉,包括搜索、电商、输入法等。他说:“我们经过这两年的实际痛苦经验得出的结论,所以现在坚定不移地往这方面走,希望成为所有创业者最好的合作伙伴。”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阿里市值远超其他互联网公司时。马化腾回应:“市值都是一时的,腾讯十几年前市值也不大,现在大了也不意味着什么,所以更关注的还是在一波波的浪潮面前,你怎么适应战略的潮流,做好自己这是最重要的。”
至于,腾讯未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马化腾清晰定位为“一个生态系统、连接器”,并且一直开放。
⑻ 为什么互联网大佬中,马化腾挨骂最多
原因一:腾讯是BAT中唯一一个直接收用户钱的公司;
一个前提,这里说的是主营业务。
对比阿里和网络,腾讯一直以来最大的不同就是其面向C端的增值业务。具体来说,用户对阿里接触最多的应该是淘宝和天猫,虽然用户都是掏钱从上面买东西,但是大家都知道,用户掏的钱并不是直接给了淘宝,而是给了淘宝卖家,阿里其实自己并没有直接沾用户的钱——虽然支付宝可以通过账期、互联网金融等各种方式进行盈利,但用户根本不关心,这也就使得用户在跟阿里之间隔了一层淘宝卖家,即便用户有什么不满,也很少针对阿里发脾气;而来看网络,网络和用户之间的直接金钱关系可以说隔了1万个阿里,网络一直以来都是以B端业务为主——搜索引擎的竞价广告,虽然这部分偶尔会有用户跳起来说影响了自己正常搜索,但毕竟用户没有给网络任何钱,所以用户也就还好,不会直接跳起来。
反观腾讯,腾讯最赚钱的业务是其增值业务。什么是增值业务,包含的是QQ会员各种钻、游戏,这部分可是用户直接掏钱给腾讯买的,当然不爽!一个是花钱的用户永远不会满意,另一个是没花钱的看到花钱的能享受那么多特权,自然也不爽。不爽,当然要骂!
原因二:腾讯最赚钱的业务是很多人深恶痛绝的;
在传统的价值观里,腾讯的钱似乎不太那么光彩,主要盈利的业务显得不是那么“健康”,游戏……你懂得——被很多专家称为黄赌毒后的又一大危害,“网瘾”这个词不知道让多少家长和孩子深恶痛绝。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马云的功劳,马云号称绝对不会做游戏——虽然现在也做,但是当年可是因为这句话,不知道收获了多少粉丝,成为了多少人心中有责任的企业家。尽管当时阿里和腾讯还并不是竞争对手,但是马云这句话,其实不知道给了腾讯多少耳光,现在腾讯还处于这个行为的影响时代,额!
腾讯做游戏这个生意,而且做到全国甚至世界最大,那些“单纯”的网友自然“口不择言”了。
原因三:当年负面报道波及太广,竞争对手挖坑太深;
几乎在所有企业家关于创业失败因素的总结中,都可以看到一条内容——防止不良媒体报道。一个媒体的报道可以毁灭一个公司,甚至到现在仍旧成立。
2010年,计算机世界一篇《狗日的腾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报道,文中把腾讯作为互联网公敌进行批判,将互联网商业竞争写成了不可调和的恩怨。详细叙述了联众等公司与腾讯之间的恩怨情仇。该文言辞辛辣、“刀刀见血”,并伴有联众创始人鲍岳桥等“受害者”声泪俱下的哭诉。虽然已经事隔5年,细节早已被大家淡忘,但那个扎眼的封面报道图片和标题,以及腾讯“抄袭”的印象还是深深印在了大家的心里。
现在搜索这篇文章,还有专门的网络,如果搜索相关图片,可以看到各种版本的企鹅与狗的造型,这也就造成大家在骂马化腾时,抄袭用的最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把腾讯拱上风口浪尖的竞争对手,对于大家骂马化腾这事也是“功不可没”。没错,就是360。当年的3Q大战,几乎把腾讯打的一败涂地,腾讯的品牌形象可以说荡然无存,一向以用户至上的QQ反而成为了大家心中成为了利益不顾用户的罪魁祸首,再加上360宣传的封闭、抄袭等各种因素……只能说,腾讯真是太难过了。
原因四:腾讯总是做一些正确但不得人心的事情;
从腾讯举报快播的事件可以看出,腾讯往往喜欢做一些“正确但伤人”的事。从商业角度来看,腾讯举报快播确有其道理,快播确实触犯了法律,并且腾讯也是通过正规手段去操作,无可厚非。但是从人心来看,快播一直以来,不知道是多少人心中的“自留地”,承载了多少欢乐,快播被封杀,第一个触犯的就是这些人的利益,巧合的是,上快播的人大多也是腾讯的用户。
即使快播应该被举报、或者说快播迟早会被举报,这个举报者一定应该是腾讯么,再或者举报之后,腾讯有必要站出来说么?这个么……
实际上,腾讯最近两年仍然在做一些这样的事情,花大价钱购买IP,购买音乐版权、购买图书版权,名义上是在反盗版,其实还是希望通过规范版权市场,进而售卖版权获利——最近和网易云音乐合作,就被很人多解读成为版权赚的第一桶金。
同样的性质,从商业的角度,确实是无可厚非,甚至可以打出一个为内容制作者提供正规的创作环境,但是损害的却是普通网民的利益——相信还是有不少人逃脱不了盗版的禁锢。腾讯正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甚至是对整个行业发展都有利的事情,但是普通网民才不管,谁损害了我的直接利益,我就骂谁!
不知道这个原因,是因为腾讯做的不对,还是因为网民的素质不够逼格?
原因五:腾讯针对领导人的声誉管理做的太少。
如果说腾讯在最初的几年发展期让自己的品牌遭受到了很大损失的话,那么按理说,腾讯应该最大限度的去填上这些坑,并进行各种正面引导。
但是,我们看到,近几年来,腾讯对于马化腾个人形象方面的包装,做的似乎非常少。很少有看到马化腾像其它互联网大佬那样,在一些关键场合说一些给自己加分的话——比如马云,就算他不是阿里掌门人,估计当个意见领袖都可以了,李彦宏也类似,在重大社会事件中,还是可以看到其身影。
除了极少极少数马化腾在高校分享之外,很少看到互联网之外马化腾出现的身影。去年的冰桶挑战,那么火的时候,马化腾也没出来……
虽然这一部分原因是腾讯和马化腾个人低调,但我还是相信,更大的原因是公司层面对此的不够重视,再低调,出去做个分享,对热门事件做做评论还是有时间的吧。公司没安排,马化腾自然不去,也不会意识到事情的后果。
马化腾总不出来,让大家猜,大家只能凭借那些既有印象,去随便“猜”喽!
历史虽然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但是很多时候,历史上的只言片语,能够影响很多很多。如果马化腾继续被骂下去,那么历史上很可能对马化腾的记载就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做事不得民心”,额……
马化腾被骂,非常冤枉,因为他并不是大家评论中所说的那样的人,马化腾被骂也不冤枉,因为大家都不了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⑼ 寻视频: 马云 马化腾 马明哲齐聚复旦《先知先见先行·互联网金融论坛》的高清版本
广告播放完了就选择高清画质: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zMjAzMTM2.html
⑽ 请问马化腾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才能掌管腾讯公司。 贸易,经济,互联网 还是其他什么方面,比如
你好,你的问题很特别,术业有专攻,企业管理不过选贤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