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征信报告上有个华融消费金融的贷款记录,可我从来都没有在这家公司贷款。这条记录怎么来的求大神告知
华融是放款的,跟多家经融机构合作的,放一毛钱都会上征信的,至于金额不对,看图你就明白了
『贰』 我的征信报告显示盛银消费金融还有余额是什么意思
就是目前还有额度,比如你信用卡额度1000,使用200,余额800,就是这个意思
『叁』 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内容说了什么
去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同时配套印发安全技术和受理终端技术两个规范,自今年4月1日起实施。在新规执行近1个月后,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6日在京发布《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对一些行业乱象和机构行为做出了严厉批评。
随着小微、快捷、便民支付特点的愈加明显,第三方支付机构安全性的不完善性也引发监管层的担忧。
“静态码支付尽管打印方便、成本低,但容易被不法分子替换植入木马病毒等,造成客户资金损失。一些节点病毒感染甚至会对整个客户信息安全产生影响,央行收到大量相关的案例投诉。”樊爽文说。
对此,2017年12月27日,央行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同时配套印发安全技术和受理终端技术两个规范,规范将条码支付按技术特征分为ABCD四个等级,针对安全级别不同规定从A类没有任何金额限制到D类500元限额,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在新规中,静态扫码支付500元标准限额的规定引发不少讨论和质疑。有机构称,在限额规定前欺诈率、损失率并不是太高。对此,樊爽文指出,即便欺诈率、损失率可能不高,但由于支付机构客户基数较大,从绝对数量上还是很大的群体。一些局部突发风险会影响相当大的人群。“通过一定的限额,既能够满足小微商户和消费者对便利性的需求,也有助于控制资金风险和信息风险。”
樊爽文说,每一项政策的制定都是在听取各个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作出的,也是利益调和、平衡的结果,取的是最大公约数。“要想更多地占有市场、对客户负责,支付机构就要用更高的安全等级去提供服务,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整个支付服务市场的总体安全水平。”
事实上,包括上述有关政策的执行情况并不理解。“相对而言,商业银行和大部分支付机构执行新规比较到位,但是有个别支付机构在此方面明显执行不到位。”樊爽文表示,“特别是市场中有影响力的大机构,要带头依法守规。不能以为自己是大而不能倒的机构,以为自己是大而不能管的机构,置这些规则于不顾。”
樊爽文说,基本上这些支付机构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么是故意逃避、回避,干脆什么也不做;要么是做了一些变通的处理来应对这件事。“我们也接到这方面的投诉,也约谈了相关机构,并且要求限期改正,下一步也会视情况作出进一步的监管措施。”
监管力度不减 提高违法成本急需改进
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分散存放备付金,部分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或其他高风险投资,埋下诸多隐患。
为此,2017年,央行强化支付机构备付金管理,发布《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要求支付机构备付金交存至制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
《报告》指出,在备付金集中存管之前,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备付金账户13个,最多的多达70个。
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严监管从未松懈。从2011年4月底签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算起的6年多时间里,央行总计发出了271张支付牌照。然而,2015年8月,央行就注销3张支付牌照,结束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只发不撤”的历史。截至目前被央行注销的牌照增加到28张,其中仅2017年就有19张牌照被注销。
近年来,央行频频出手整治第三方支付乱象。2017年,央行共对第三方支付开出一百多张罚单,罚款总金额超过2500万元。其中最大的一笔罚单是在2017年2月,央行广州分行对易票联支付有限公司以“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规定、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规定”,没收违法所得超177万元,并处违法所得2倍罚款,合计人民币533万元。
据《证券时报》统计,今年以来,央行各分行、支行公布的第三方机构罚单至少已有17张,共有14家支付公司“踩雷”——机构和个人罚金合计达324万元。
近日,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公示,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支付宝)因客户权益、产品宣传、个人信息保护三方面违规合计被罚18万元。
分析人士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违法成本偏低,是导致乱象频发的原因之一。例如,今年以来的1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分公司被罚总额不到300万元。相比监管部门对民生银行处罚1.6亿元、对平安银行逾1000万元处罚来看,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提高违法成本是急需改进的地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董希淼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相较于传统银行业,第三方支付的处罚依据大多属于部门规章,建议将部门规章提高到立法层面,增强监管的权威性和震慑力。
内容来自人民网
『肆』 2019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2013年之前,第三方支付主要以互联网支付为主,行业的增速主要由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引领。年之后,智能手机以及4G网络的快速普及大大推动了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
依托互联网发起支付指令,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截至2019年5月,共有110家企业获得具有全国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支付业务的资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9)》指出,受监管收紧等因素影响,互联网理财、消费金融等行业规模明显收缩,导致互联网支付整体规模下滑。
『伍』 从未在招联金融消费过,可是征信报告上显示有一笔900多元消费贷款,每月扣50元,这个情况怎么取消
如果你从未在招联金融消费过。但是征信上有显示消费贷款。你可以联系招联金融的客服问问。具体你问一下贷款的详细情况。可以申诉下!
『陆』 金融服务的行业报告
2012年上半年金融服务行业创业投资报告(上):
28家企业——金融版领域创新者的缩影
第一部分 28家企业权——金融领域创新者的缩影
在2012年上半年,资本实验室共录得金融服务行业投资事件28起,涉及美国企业20家;已披露金额25起,总计金额约2.55亿美元。
从细分领域看,支付服务企业共16家,占所有受资企业的一半以上;获投资金额约1.8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72%。
此外,提供投资/理财服务、融资服务的企业各6家。这些企业只是金融领域创新者的一个缩影,他们与更多搅局者一起,充满创意、野心勃勃,正在推动金融行业前所未有的变革。
结合具体的融资项目,可以发现上述三个领域各自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支付服务——百舸争流
1.支付工具
2.支付工具的工具
3.跨境汇款平台
二、投资/理财——纵深发展
三、融资平台——助小扶弱
2012年上半年金融服务行业创业投资报告(下):
传统金融机构,当心!
第二部分 传统金融机构,当心!
1.越封闭,越突破
2.细微处,见功夫
3.无跨界,不精彩
4.用资本,做好事
『柒』 支付领域未来将会如何发展
进入到新的金融时代后,人们的行为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金融已经逐步演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们的金融行为更多的是一种生活行为,以众筹为例,传统时代,人们参与众筹活动通常是想要获得收益的提升,众筹的金融属性较多。进入到新金融时代后,以京东众筹、聚米众筹、苏宁众筹为代表的众筹平台开始通过项目将人们的生活与众筹结合起来,通过众筹这种金融形式来深度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以智能科技为代表的新科技应用为切入点,支付方式将会发生更大变化。尽管支付方式的转变对于人们消费行为方式的转变不再起到较大的作用,但是以AI、生物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于支付方式的改变将会将人们从以手机端为主的支付方式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智能科技更多地与人们的生活日益紧密联系起来,人们生活当中将会更多地出现智能科技相关应用的影子,支付作为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环节。在各种出行软件、购物软件、电商软件不断更新的情况下,支付方式同样将会与之结合共同更新,从而推动人们的生活方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