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当前金融监管的国际形势如何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这一判断应成为我们正确看待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我们面临的国际机遇 1、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尽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军事干涉主义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诱发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各种动因仍未消除并有所增强,但各国人民要和平、求稳定、谋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和平力量继续壮大,国际局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这必将继续为我国的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阻挡之势,世界各类经济组织、经济区域一体化和世界统一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其结果必将进一步推动商品。技术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和配置,从而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家间的经济依存性不断增强;由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向其他国家转移。这就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分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并获取比较利益,提供了一定的机遇。 3、科技革命迅猛发展。20世纪后期兴起的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革命的影响,毫无疑问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作为“构成 21世纪的最强大力量之一”的信息技术,已跨越其产业边界,向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军事等各个领域渗透,并通过商业化不断开拓新的世界市场,引发巨大的新的市场需求。全球范围内的科技进步浪潮,为我国在技术跨越的基础上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4、美国称霸全球的“雄心”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美国的胃口太大,结果正应验了《红楼梦》中“大有大的难处”一说。一个小小的伊拉克便让其难题丛生。美国到处插手但却是按住了葫芦起了瓢,手忙脚乱,难见成效。美国现在的处境,极像毛主席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所说的那样:它每侵占一个地方,就为自己的脖子上套上了一根绳索。 5、美国经济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前几年,学界绝大多数人认为美国经济现状与前景总体上很好;但现在认为美国经济潜伏严重危机的人在增多。2001年前后美国股市泡沫的破灭,以及近3年里美元对欧元贬值 35%,都是美国经济潜伏严重危机的反映和释放。当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同时集中体现经济的政治互动性极强,所以美国经济在短期内变数很大。任何事物都逃不脱他的规律性。从一定意义上讲,美国政治上、军事上的霸权主义,是以其金融霸权主义为基础的。目前,美国实际上利用着全世界净储蓄总额的72%。但美国共有7万多亿美元的内外债;其债权、债务相抵后,国际净债务达2万多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一国货币下跌需要三个最基本条件,这就是大量的贸易赤字、财政赤字和投资者的信心下降。1980年前,美国对外贸易通常呈现顺差,而2004年对外贸易赤字己攀升到6000多亿美元。2004年的经常项目赤字为6600亿美元,财政赤字也已超过4200多亿美元。这三大赤字都创下历史新高,在近期内决不可能大幅下降。可以说,现在美元较大幅度跌落的基本条件都已具备,是否大幅度跌落,只欠持有美元者信心进一步大幅下降了。
望采纳,谢谢!
㈡ 准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3年第二季度例会日前召开。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版货币政策,权着力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并未提及“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物价形势基本稳定,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全球经济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错综复杂。
㈢ 病句 ①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深化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②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依然严肃③
①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深化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
目前专,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属蔓延和深化,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
②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依然严肃,最迫切的任务是全力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依然严峻,最迫切的任务是全力促进世界经济水平的提高
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及时调整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及时调整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㈣ 如何理解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复杂性
2016年国际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疲弱复苏态势,我国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进而影响到国内经济运行和结构调整特征及趋势明显。
从目前形势和发展态势看,今年世界经济运行将呈现以下特征和趋势:
一是世界经济贸易仍将维持低速增长态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虽然在各国大规模刺激政策作用下一度快速回升,但随着刺激政策的退出和作用衰减,世界经济贸易自2012年以来重新回落至4%以下的低增长,复苏动力明显不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10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15年全球经济和贸易量分别增长3.1%和3.2%,预计2016年将分别增长3.6%和4.1%。但从去年4季度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的主要经济指标情况看,今年全球经济贸易增速难以明显回升,多数研究机构和国际投行预计今年仅有0.1~0.2个百分点的微弱回升。总体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各国都在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为未来的经济增长积蓄动能,世界经济在短期内仍难以摆脱低速增长状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中期展望,2020年前世界经济贸易的年均增速分别难以超过4%和5%,明显低于金融危机前5年5%和8%左右的年均增速。
二是主要经济体走势将进一步分化。自去年以来,发达经济体总体回升向好,而新兴经济体增速继续回落。从发达经济体内部情况看,美国经济增长较快,消费、投资、出口和房地产形势明显好转,失业率已降至5%以下;欧元区和日本经济虽然有所好转,但增速缓慢,通缩压力较单乏厕何丿蛊搽坍敞开大,经济持续复苏仍面临不少制约。虽然金融危机后3大经济体都采用大规模的财政货币刺激政策支持经济复苏,但欧元区和日本的结构性改革进展滞缓,而美国同时还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和出口倍增计划,加大对页岩气等新能源和新技术新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结构调整进一步巩固了经济复苏势头。从新兴经济体内部看,受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和地缘政治动荡等因素影响,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出现衰退,同时还面临资本外流、货币大幅贬值、通胀上升压力,其他对资源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新兴经济体也普遍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亚洲新兴经济体虽然总体情况相对较好,但由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导致内生增长动力不足,而外需疲弱又使得传统的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增速普遍持续放缓,惟有印度继续保持7%以上的较快增长。
三是国际金融市场调整波动可能加大。由于全球经济走势分化、周期不同步,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也出现分化甚至背离。美联储已经启动加息进程,预计今年仍有两到三次加息行动,而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中央银行仍在实行量宽政策支持经济复苏,由此导致的美元资产收益率上升和美元汇率走强将引发国际债市、汇市、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的持续调整和波动,特别是国际资本加速回流美国和美元资产,将使得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重创的资源出口经济体更加雪上加霜,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有可能在债务过高的经济体诱发偿债危机,进而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金融市场稳定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前提,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依然脆弱的情况下,国际金融市场调整波动加大会进一步制约世界经济复苏。
四是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仍有可能进一步回落。在经历了10多年的超级大牛市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陷入供大于求、价格大幅回落的窘境。目前,国际油价已跌落至每桶30美元的低位,与金融危机前高点时的每桶145美元相比下跌幅度高达79%,铁矿砂、铜、铝、锌等的价格跌幅也都高达40%以上。由于以往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攀升刺激能源资源类产品产能规模大幅扩张,而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低位徘徊,大宗商品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难以改观,能源资源出口大国为增加收入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又不愿减产,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将继续施压大宗商品价格,加之美元走强会进一步抑制主要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因此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仍有一定的下跌空间。国际投行纷纷预测,今年石油价格很可能跌落至每桶20~30美元区间,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有5%以上的跌幅。虽然地缘政治动荡和市场投机有可能在短期推高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但难以改变价格疲软下跌的基本走势。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将加剧资源出口国的经济困难,对资源进口国虽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但也会加大通缩压力,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可以说是利弊兼有。
五是全球产业重组和产业链布局调整步伐加快。随着新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进程加快,移动互联网、可再生能源、物联网、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而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金融、商贸、制造、教育、医疗等更多领域普及应用和融合发展将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传统产业将全面转型升级。在全球产业加快重组的同时,依托信息化、智能化、小型化、分散化、个性化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将逐渐取代分工明确、规范严格的标准化大工厂生产组织方式而成为主流,国际分工方式也面临变革。另一方面,美国主导推进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协定(TPP)和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贸易投资伙伴协定(TTIP),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为基础全面扩大市场准入,将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竞争中立等新议题纳入谈判范围,不仅为国际经贸规则标准提高设立了新标杆,抬高了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门槛,而且会逐步改变全球产业链布局,对其他经济体产生贸易投资和产业转移的负面效应。
六是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上升。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际力量对比显著改变,世界多极化更趋明朗,全球治理体系和结构继续发生改变。面对新兴大国的加速崛起,美国等发达国家竭力维护其全球主导地位和既有利益,各国都在调整发展战略和对外关系,各种矛盾凸显,竞争摩擦加剧。由此引发的地缘政治冲突更加频繁,非经济因素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在上升。从目前情况看,中东局势、美俄关系、极端势力的恐怖袭击、欧洲难民问题、朝核问题、伊朗导弹问题等,都有可能出现难以预见的新变化,世界经济复苏也因此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总体看,我国的外部发展环境依然复杂多变。虽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外部发展环境有望保持和平稳定,有利于我国继续发展。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和变革期,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带来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的状况短期难以改观,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的挑战也在增多。
对中国经济五大影响
从目前情况看,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世界经济贸易增长低迷既导致外需拉动作用减弱,也为我国深化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带来新契机。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去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已连续4年未完成预期目标。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今年外贸出口稳增长仍面临不少困难。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寄希望于扩大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而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适应国际国内需求结构变化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310328,基金吧),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外贸优进优出,更好发挥外贸进出口对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
二在科技产业大变革背景下,我国既面临迎头赶上的机遇,也不排除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传统产业面临被技术性淘汰的风险。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研发投入力度,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新兴经济体也在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更加重视发展制造业。我国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领域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制造业领域的传统成本竞争优势逐渐弱化,产业发展进步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若不能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就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传统制造业领域也会面临来自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激烈竞争。
三是大宗商品供求格局变化和价格回落,既有利于我国降低进口成本和增加能源资源进口,但也会加剧上游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无论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还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会增加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因此,石油等大宗商品供求关系宽松和价格低位运行,总体上有利于保障能源资源供应安全和降低发展成本。但另一方面,在经济换档减速、需求扩张放缓、产能普遍过剩的情况下,国际市场供应增多和价格大幅下跌也对我国能源资源开采加工等上游行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生产者价格的持续回落也会进一步加剧企业经营困难,去产能、降成本压力增大。
四是国际经贸规则主导权之争,既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带来难得机遇,也对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市场开放带来挑战。去年10月,美国主导的有12个亚太经济体参加的TPP谈判最终达成协议,不仅在市场开放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而且在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竞争中立、电子商务、金融等服务业开放等领域设立了新标准,对未来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演进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我国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为维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就必须主动参与推动多边经贸规则制定和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提升制度性话语权,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贸体系变革的新形势,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五是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成潜在威胁,也扩大了我国在大国关系动态博弈中的回旋余地。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不断从经济、金融、科技、产业等领域向社会、政治、军事、安全和国际治理等更广泛领域传导,全球利益格局的战略博弈更加激烈,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深刻调整,全球恐怖主义出现新回潮,热点敏感问题频发。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既要坚持原则,妥善处理大国关系,有效应对和管控风险,主动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更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赢得发展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㈤ 结合国际金融危机,谈谈你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危机既是机会抄 行业整顿 新兴产业兴袭起 国际地位洗牌
形式吗 这个问题就大了 但是也已简单的理解为
从金融危机以来 中国做的还是不错的 GDP 保8成功 国际领先
但是中国下一步总体说形式还是比较严峻的 面临调结构 保增长 保民生
所以说还是要加大经济发展力度 从内需 外贸着手
多于政策吗 多数还是比较平和的 在房价 没有长到太疯狂的地步 是不会有大的力度大的政策出台 最多是一些民心政策 这种趋势个人认为会延续到 调结构的中途
㈥ 简答题:当今国际金融的发展局势
关于国际金融形势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各国政府及时地采取了刺激措施,推动全球经济逐步走出低谷,总体实现了复苏的态势,但是当前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波动较大,失业率居高不下,部分经济体财政赤字严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有可能向风险场所较大 的国家绵延,资本流入压力加大,全球经济复苏进入了关键时期,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增长仍然面临较大压力,第四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有所放缓,二季度美国GDP环比增加2.4%,出口对GDP的增长的贡献率降低,美联储以下调2010年经济增加预测至3%至3.5%,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在逐渐减弱,欧元区经济复苏程度好于预期,但是就业信贷市场低迷的问题仍然会继续影响欧洲经济复苏进程,日本经济波动较大,二季度实际GDP环比上升0.4%,较一季度的5%下降了4.6个百分点。二是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仍居高临下,二季度美国经济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为9.7%,欧洲区调整后的失业率均为10%,日本失业率为0.2%,主要发展经济体无就业复苏的局面仍将持续,劳动力市场的低迷制约了私人消费的增长。 财政可持续问题凸显,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表面财政的风险可能在短期内集中爆发,危机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目前欧盟采取了大规模的救援措施,但仍未能解决问题,希腊、西班牙未来仍将面临主权债务危险,二季度美国连邦财政赤字继续上升,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通胀压力普遍较大,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相对缓和,以及部分新兴市场经济的持续复苏,国际资本特别是短期资本大量流入经济复苏强劲的新兴市场中,引起了局部地区和国家的资产价格快速上涨,通胀压力增大,6月份印度批发物价指数同比上了10.55%,成为通胀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为此印度已经四度加息,6月份巴西的通胀率已经逼近了6.5%的警戒线,今年也三次加息,7月9日韩国央行宣布加息,东南国家截至7月份多大都已加洗。 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仍然存在,上半年主要货币间汇率宽幅波动从年初到6月上旬欧元持续下跌一欧元对1.1875是四年来的新低,日元英镑对美元汇率大幅度提升,全球主要股市振荡,二季度末较一季度末跌幅均超过10%,根据上述分析虽然不确定性和干扰因素较多,但主要经济体的复苏总体是向好的,新兴经济体复苏势头明显,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6%,美国欧元区日本和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1%、2.4%至6.8%,比09年实际增长率分别高出5.7个、5.1、7.6和4.3个百分点。 一季度国际金融形势 2010年3月,伴随着气温回升,全球经济也开始从严冬迈向暖春。各大经济体进一步确立复苏势头,二次衰退的可能性愈发减弱,但复苏之路依然艰辛。希腊债务问题取得进展,但欧洲主权信贷问题仍牵动市场神经。亚洲地区复苏步伐超出预期,一些国家开始逐步退出经济刺激政策。而欧美等发达国家暂不具备加息条件,各主要央行仍维持现行货币政策不变。
㈦ 请结合当下国际金融形势,论述对外贸易的汇率风险应该如何应对
在当前国际金融形势下,我们对外贸易的汇率风险主要表现为在国外的压力下,导致我们国家一些汇率的变动。
㈧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越是困难时期,越要关注民生。在当前举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形势下,今
(1)因为重视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是构专建和谐社会的属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体现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 (2)废除农业税;通过《物权法》;“两免一补”;推进农村医疗改革;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 (3)走访;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 (4)如:①就业任务依然艰巨;②食品安全问题;③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④教育乱收费;⑤环境污染形势严峻;⑥医疗卫生价格超出群众承受能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