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泰坦尼克号听力的相关题目
In the early hours of April 15, 1912, in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 2,225 men, women and children found themselves in anightmare beyond their imaginations. Some 107 hours afterTitanic’s first transatlantic crossing began, an iceberg terminatedthe voyage about 400 miles southeast of Nova Scotia. About160 minutes later, the world’s wonder ship disappeared into thedepths, with the loss of 1,513 lives — two-thirds of all on board.
1912年4月15日,北大西洋一艘邮轮上的2225名乘客遇上了惊天噩梦。这艘世界最大的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处女航才107小时,就撞上了新斯科舍东南方四百米处的冰山,所有乘客必须撤离。160分钟后,这艘巨轮沉没海底,带走了1513条人命——船上2/3的乘客遇难了。
Titanic’s brief life has engendered hundreds of books and songs, more than a dozen films,countless television documentaries, an opera, a Broadway musical, nearly a dozen Titanicorganizations on at least three continents, official investigations and courtroom battles, and safetyregulations that make sea travel among the safest transportation modes.
泰坦尼克号的短暂一生缔造了无数小说、歌曲、影视、纪录片、歌剧、百老汇音乐剧,还有遍布三大洲的各种机构、官方调查及法律纠纷。它的罹难也孕育了新的海上安全法规。
Yet there’s always something to learn about Titanic, her passengers and crew. Here are 10 thingsyou may not know about the world’s most famous ocean liner.
不过,无论是泰坦尼克号本身,还是它的船员和乘客,总有不曾解开的谜团。以下就为你揭开这艘世界巨轮不为人知的10个事实:
1. An American ship
一艘美国邮轮
Though Titanic flew the British ensign, Americans actually owned Titanic. In 1902, financier JohnPierpont Morgan had purchased Britain’s Oceanic Steam Navigation Company, better known asthe White Star Line, making it the premier company in his huge combine, the InternationalMercantile Marine Company.
虽然泰坦尼克号上飘扬着英国国旗,但它却是美国人的邮轮。1902年,金融家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收购了英国海运公司(即白星公司),合建成了首家IMM国际海运公司。
2. No champagne
没有香槟命名仪式
The classic 1958 Titanic film, "A Night To Remember," begins with a woman breaking a bottle ofchampagne on Titanic’s bow as she names the vessel. No such event took place when Titanic waslaunched at the Belfast shipyards of Harland and Wolff, Ltd. on May 31, 1911. The White Star Linedid not believe in the practice and none of its vessels were christened.
在1958年以泰坦尼克号为主题的影片《铭记的夜晚》中,一位女士在船头开了瓶香槟酒,并为这艘邮轮取名为“泰坦尼克号”。现实中,泰坦尼克号是1911年5月31日在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和沃尔夫船厂建成的。白星公司否认了影片中的场景,表示旗下没有一艘船舰举行过这样的命名仪式。
3. Neither unique nor revolutionary
并非独一无二、史无前例
While many believe there never was another ship like Titanic, there actually were two others. TheWhite Star Line had envisioned a weekly transatlantic service, requiring three vessels. The resulting"Olympic class" consisted of three nearly identical sister ships: Olympic, entering service in October1910; Titanic, April 1912; and Gigantic, later renamed Britannic, planned for 1915.
很多人都误以为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邮轮,其实不然。当时,白星公司计划建造三艘大西洋航线邮轮。这三艘奥林匹克级的姊妹舰就是:1910年10月起航的“奥林匹克号”,1912年4月起航的“泰坦尼克号”,以及1915年的“巨人号”(即“不列颠尼克号”)。
Nor was Titanic "revolutionary." Nearly every aspect of her design was a repeat of Olympic, which,in turn, incorporated features tested by earlier White Star ships. Titanic was unique in just oneway: During her brief life, she was the world’s largest vessel, exceeding Olympic by about 1,000tons.
泰坦尼克号也绝非“史无前例”。它的整体设计几乎完全模仿了奥林匹克号,并沿袭了白星公司以往船舰的风格。泰坦尼克号唯一与众不同的是:在那个年代,它是世界最大邮轮,比奥林匹克号还要重1000吨。
4. Never a contender
并非无与伦比
A persistent Titanic myth is that she was "out to break the transatlantic record." In September1909, the Cunard Line’s Mauretania completed a round trip averaging more than 26 knots, arecord that stood for 20 years. Titanic briefly attained a maximum speed of nearly 23 knots,traveling from Cherbourg to Queenstown.
人们一直以为,泰坦尼克号会“打破大西洋航行传奇记录”。其实1909年9月,卡纳德公司的毛利塔尼亚号时速早已达到26海里,20年来无出其右。而泰坦尼克号从法国瑟堡到昆士敦最大时速也不过23海里。
5. Not a treasure ship
并非藏宝无数
Despite a passenger list including titans of instry, wealthy families and even a movie actress,Titanic was not filled with priceless jewels. Philadelphia’s Eleanor Widener dropped her celebratedpearl necklace, insured for $100,000, into her pocketbook before boarding her lifeboat. First-classwomen retrieved their checked jewelry from the purser’s office as evacuationbegan. A "priceless"jeweled of "The Ruyat," the Omar Khayyam book of poems, had sold at a London auctionfor a mere $2,000 — less than half its asking price.
虽然泰坦尼克号的乘客不乏工业巨亨、富家子弟、乃至电影明星,但船上并没剩下多少无价之宝。费城的埃莉诺·威德纳已为一条珍珠项链投保了10万美金;船一失事,头等舱女士们就从事务办公室取回了自己的珠宝。唯一“价值连城”的是奥马·海亚姆的《鲁拜集》,伦敦拍卖会上却只卖了2000美元——连竞拍价一半都不到。
Cargo also was ordinary. The ship’s stowage plan shows the specie room contained only "opiumparcels." The rest was typical commercial shipments ranging from shoes to William Carter’s 35-horsepower Renault sports car, oak beams and an early airplane engine.
船上的货物也很普通。从储物单上看,仓库有些鸦片,其余便是一般商品了:鞋子、威廉·卡特的35马力雷诺跑车、橡木梁,还有老式飞机引擎。
6. No 300-foot gash
裂缝没有300英尺大
If the iceberg’s damage had been continuous over a 300-foot length, as depicted in many 1912publications, the ship would have sunk in minutes. At the British inquiry into the disaster, navalarchitect Edward Wilding calculated that the damaged area totaled 12 square feet, extendingintermittently along the starboard side.
如果冰山撞下的豁口真有当时报道的那么大(300英尺),泰坦尼克号几分钟就玩完了。在英方调查下,造船工程师爱德华·威丁计算出豁口总共12平方英尺,零星分布在船舷边上。
7. Locked below?
三等舱乘客被锁在下面?
Every Titanic movie depicts third-class passengers trapped behind floor-to-ceiling gates. Carefulexamination of available plans of Olympic and Titanic reveals no such gates in passenger areas. U.S.immigration regulations required segregation of third class from first and second. On Titanic, waist-high gates separated classes. Stewards nearby prevented gate-jumping. Eventually, they left tohelp in the evacuation, leaving gates unguarded, explaining a surge of third-class passengers ontothe boat deck after most lifeboats had left. One author plotted more than 20 paths from third-classareas to the boat deck.
几乎每部泰坦尼克号电影都展现了三等舱乘客被锁困在下面的场景。后来,人们仔细检查了奥林匹克号和泰坦尼克号构造,发现乘客区根本没有这种隔离门。泰坦尼克号上只有齐腰高的隔离门,边上有乘务员防止乘客随便穿越。但大撤离时,门边上没人看守。救生艇腾出来后,大批三等舱乘客都涌到了甲板上。有作家甚至计算过,从三等舱到甲板,至少有20条通道吧。
8. One wrong turn
愚蠢的“左满舵”命令
As Titanic’s grand staircase ascended to the boat deck, it divided into left and right halves. First-class male passengers who chose the left side were doomed; Second Officer Charles Lightollerstrictly enforced the "women and children first" rule on the port side, allowing just one malepassenger into a boat to help with rowing. Those who turned to the right at the top of thestaircase had a chance to survive; First Officer William Murdoch enforced a policy of "women andchildren first, but men when there were no women."
泰坦尼克号一直延伸到甲板的大楼梯将船分成了左右两部分。失事后,头等舱男乘客只能呆在左舷等死;二副查尔斯·耐特罗严肃表示“妇孺优先”,只留一名男乘客上救生艇摇船。而那些爬上右舷楼梯顶的乘客尚有一线生机;可是,大副威廉·默多克强硬表示:“妇孺优先,所有妇女全都上救生艇后,才有男人的份。”
9. More boats?
多一点救生艇?
Despite certifying Titanic’s capacity as 3,547 passengers and crew, the British governmentdetermined the ship needed lifeboat space for 960.
虽然泰坦尼克号能容纳3547名乘客及船员,但英国政府规定的救生艇数量只能满足960位乘客。
Titanic actually carried boats for 1,178, exceeding requirements. Even if more boats had beeninstalled, there would not have been time to launch them; Titanic’s last two boats floated off as theship sank. Of the available 1,178 seats, 465 were sent away empty.
其实泰坦尼克号还超出限额,配备了可供1178人使用的救生艇。但就算救生艇再多,当时也没有足够时间全部用上。船沉后,还有两只救生艇就那样漂走了。可运载1178名乘客的救生艇,有465个座位完全没用上。
10. Titanic’s present and future
泰坦尼克号的现状和未来
Titanic lies 12,500 feet below the surface in a lightless, hostile environment. Strong underseacurrents press strongly against the ship’s sides, damaging already-weakened areas. Perhaps withina generation, the ship’s upper portions largely will have disappeared. Eventually, only the inch-thicksteel hull will remain.
现在,泰坦尼克号正躺在12500英尺下的海底,周围一片黑暗、凶险无常。剧烈的海底洋流冲击着船身,腐蚀着已然破败的残骸。或许几十年后,大部分现有残骸都会消失殆尽,最后只剩下一点钢片了吧。
More than 6,000 objects have been retrieved from Titanic’s debris field; no artifacts come from theship’s interior. As decks collapse, what’s left of Titanic’s interior splendor will be sealed off forever.
人们从泰坦尼克号残骸里找回了6000多件物品,但船内的装饰却荡然无存。船体坍塌的刹那,它舱内的辉煌就已经被永远封存了。
Ⅱ 金融危机是怎么引起的
自17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九次波及范围巨大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
这些危机发生时都给社会经济运行造成了巨大混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
1593年,一位荷兰商人格纳从土耳其进口首株郁金香,由于这种花是进口货,因此拥有郁金香花便成为有钱人的符号。开始只有郁金香的行家才懂得欣赏郁金香之美,但在形成风潮后,投机客便趁机炒作,只要今天买了,明天就可赚一笔。买的人多了,交易市场也就形成了,交易场所也逐渐热闹起来。1634年,买郁金香的热潮蔓延到中产阶级,更蔓延为全民运动,大家都来买卖郁金香了。炒家只看到买低卖高,利润就进来,于是全民都变成郁金香的炒家。1000美元一朵郁金香花根,不到一个月之后,它就变成两万美元了。到了1636年,郁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股市上市。这时,一朵郁金香花根售价相当于今天的76000美元,比一部汽车还贵。这是有名的郁金香花根泡沫。此时,荷兰政府开始采取刹车的行动,而由土耳其运来的郁金香也大量抵达,郁金香不再那么稀罕。于是一瞬间郁金香的价格往下滑,6个星期内竟然下跌了90%,荷兰政府宣布这一事件为赌博事件,结束这一场疯狂的郁金香泡沫事件。这就是有记录的历史上第一次经济泡沫事件。
二、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
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济泡沫,事件起因源于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南海公司在171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仍然进行时创立,它表面上是一间专营英国与南美洲等地贸易的特许公司,但实际上是一所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分担政府因战争而欠下的债务。南海公司在夸大业务前景及进行舞弊的情况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年,南海公司更透过贿赂政府,向国会推出以南海股票换取国债的计划,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价由原本1720年年初约120英镑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镑以上,全民疯狂炒股。然而,市场上随即出现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鱼,试图趁南海股价上升的同时分一杯羹。为规管这些不法公司的出现,国会在6月通过《泡沫法案》,炒股热潮随之减退,并连带触发南海公司股价急挫,至9月暴跌回190镑以下的水平。不少人血本无归,连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爵士也蚀本离场。南海泡沫事件使大众对政府诚信破产,多名托利党官员因事件下台或问罪。相反,辉格党政治家罗伯特-沃波尔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混乱,协助向股民作出赔偿,使经济恢复正常,从而在1721年取得政府实权,并被后世形容为英国历史上的首位首相。此后,辉格党取代托利党,长年主导了英国的政局。
三、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
19世纪早期的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自己的中央银行,因此也没有发行纸币。第二合众国银行由国会在1816年授权建立,它创立了统一的国家货币,一度成为美国最大最好的钞票的发行者,创立了单一的汇率等。它实力强大,它的资本比美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多出一倍,拥有全国20%的货币流通量,在各州设立了29个分行,控制着各州的金融。考虑到许多州银行立法很仓促,经营不善,普遍资本金不足,监管不严,对未来过度乐观,第二合众国银行通过拒绝接受它认为经营不善的银行的票据来维护它自身的稳定。这削弱了公众对第二合众国银行的信心。1829年,杰克逊当选为美国总统,他认为第二合众国银行的信贷问题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杰克逊决定关闭第二合众国银行。作为毁掉合众国银行的策略的一部分,杰克逊从该银行撤出了政府存款,转而存放在州立银行,没想到,危机竟然就此产生。因为增加了存款基础,不重视授信政策的州立银行可以发行更多的银行券,并以房地产作担保发放了更多贷款,而房地产是所有投资中最缺乏流动性的一种。这样一来,最痛恨投机和纸币的杰克逊总统所实施的政策,意想不到地引发了美国首次由于纸币而引起的巨大投机泡沫。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
四、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
1907年,美国银行业投机盛行,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当年10月,美国第三大信托公司尼克伯克信托公司(Knickerbocker Trust)大肆举债,在股市上收购联合铜业公司(United Copper)股票,但此举失利,引发了华尔街的大恐慌和关于尼克伯克即将破产的传言。导致该银行客户疯狂挤兑,并引发华尔街金融危机。银行要求收回贷款,股价一落千丈。时任摩根财团总裁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联合其他银行共同出手,筹集流动资金,才使市场重归平静。很快,美国财政部长乔治·科特留宣布,政府动用3500万美元资金参加救市。随后,市场恢复正常。此次救市导致了1914年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诞生,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得以增强。
五、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
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市场出现了抛售股票浪潮,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到10月24日,举国上下谣言四起造成金融不稳,被吓坏了的投资者命令经纪人抛售股票,导致美国股市崩溃。
10月2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抛售股票的漩涡之中。股指从之前的363最高点骤然下跌了平均40%。这是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影响波及整个世界。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引发美国股市大崩盘的1929年9-10月,被后来者形容为“屠杀百万富翁的日子”,并且“把未来都吃掉了”。在危机发生后的4年内,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30%,投资减少了80%,1500万人失业。
六、1987年席卷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股市出现惊人下跌,并引发世界其他国家股票市场跟风下跌。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骤跌508点,下跌幅度22%,一天内跌去的股票价值总额令人目瞪口呆——是1929年华尔街大崩溃时跌去价值总额的两倍。混乱中,价值超过6亿美元的股票被抛售。纽约股市的震荡也在东京和伦敦造成了混乱。伦敦的FT指数滑落25O点,威胁到政府对英国石油股份公司私有化进程。日经指数下跌202.32点,收于9097.56点,跌幅为2.18%。很多人在股灾后感到奇怪,因当日根本没有任何不利股市的消息或新闻,因此下跌看似并无实在的原因,令当时很多人怀疑是羊群心理、市场失(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或经济失衡引致股灾,至今仍在争论。
七、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对外宣布,本国货币比索贬值15%。
这一决定在市场上引起极大恐慌。外国投资者疯狂抛售比索,抢购美元,比索汇率急剧下跌。12月20日,汇率从最初的3.47比索兑换l美元,跌至3.925比索兑换l美元,狂跌13%。21日再跌15.3%。伴随比索贬值,外国投资者大量撤走资金,墨西哥外汇储备在20日至21日两天锐减近40亿美元。墨西哥整个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从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天时间,墨西哥比索兑换美元的汇价就暴跌了42.17%,这在现代金融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墨西哥吸收的外资,有70%左右是投机性的短期证券投资。资本外流对于墨西哥股市如同釜底抽薪,墨西哥股市应声下跌。1994年12月30日,墨西哥IPC指数跌6.26%;1995年1月10日,更是狂跌11%。到1995年3月3日,墨西哥股市IPC指数已跌至1500点,比1994年金融危机前最高点2881.17点已累计跌去了47.94%,股市下跌幅度超过了比索贬值的幅度。这场金融危机震撼全球,危害极大,影响深远。
八、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它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997年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
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这场危机一直持续到1999年才结束。
九、2007年至2010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丙戌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2007年8月次贷危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这场危机导致过度投资次贷金融衍生品的公司和机构纷纷倒闭,并在全球范围引发了严重的信贷紧缩。美国次贷危机最终引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和美林公司被收购标志着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随着虚拟经济的灾难向实体经济扩散,世界各国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激增,一些国家开始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2011年1月10日,国际清算银行在巴塞尔召开成员央行行长双月例会及全球经济会议,分析全球经济形势。全球经济会议主席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世界经济已走出危机阴影,全球经济复苏已经确立。
Ⅲ 皮尔金顿太阳镜怎么样,是个什么品牌,质量如何
我来尝试回答下这个问题。
先从品牌背景说起。
1826年,创建于英国; 1952年,阿拉斯泰尔·皮尔金顿爵士发明了浮法工艺,皮尔金顿玻璃公司向世界宣告平板玻璃的浮法成型工艺研制成功,这是对玻璃生产的一次革命;一时间, “浮法狂飚”席卷世界,世界上许多国家不惜巨资争购皮尔金顿专利。
你所看到的这些建筑的玻璃幕墙,譬如,俄罗斯联邦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广州新电视塔、苏州艺术中心、上海虹桥国际机场T2....等都来自皮尔金顿。世界上每4辆飞驰的轿车,至少有1辆采用皮尔金顿的挡风玻璃。法拉利、奔驰、宝马、福特、通用、沃尔沃、丰田、日产、捷豹、标致、雪铁龙......某些车型和特定区域均使用英国皮尔金顿的挡风玻璃。
两百年的玻璃工艺淬炼,两个世纪的驾驶安全保证,造就了皮尔金顿成为世界上驾驶镜的无冕之王,皮尔金顿主要聚焦在行驶途中最重要的 安全和清晰 这 2 方面。
一、安全
1、英国原产的双层强化玻璃偏光镜片,比同等厚度的单层镜片正面抗冲击力提高3~5倍
2、没有玻璃碎片
我老板说,做皮尔金顿全靠情怀,因为它的利润极低。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沉下心来做工匠已经很难得,所以这里打个广告,京东搜索:皮尔金顿仙人掌,仙人掌眼镜是皮尔金顿网络渠道的授权商,搜一搜就能体验到什么是世界上的驾驶镜之王。
Ⅳ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人物传记
2014年江苏文艺出版社所出版《摩根财团》。 美国图书最高奖“国家图书奖”第40届获奖作品 ,一部恢弘而壮美的华尔街史诗。
《福布斯》杂志推荐“20本最具影响力的商业著作”之一。
美国现代图书馆评选“世纪百大非虚构图书”之一 。 ◇《摩根财团》以最清晰的脉络展现了金融帝国——J.P.摩根,从维多利亚时期伦敦最隐秘的开创历史,到1987年金融危机的全部细节。——Forbes
◇罗恩·彻诺的《摩根财团》让我们审视现代金融业所陷入的贪婪,也让我们怀念起老皮尔庞特的时代,更让我们看到了似曾相识的一次次金融危机。——Entertainment Weekly
◇《摩根财团》作为金融、政治和华尔街的贪婪与野心的象征,以无与伦比的记述和表现力,铸就了一部史诗级巨著、一部条理清晰的杰作。——The New York Times 在一个半世纪里,摩根家族的四代人,在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里缔造了神秘的金融帝国。这个金融帝国凭借不计其数的投资,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外交等领域织成了无比繁复的人际关系网络。本书中如实记载了摩根财团斡旋于伍德罗·威尔逊、赫伯特·胡佛、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邱吉尔、安德鲁·卡内基、亨利·福特等要政要、巨贾间一些尘封的史料,在二战中摩根财团与墨索里尼、日本军国主义者、墨西哥独裁者和纳粹财政部长的秘密关系。
二战结束以后,摩根的诸公司从绅士银行的典范演变为—个充满着敌意兼并、垃圾债券和杠杆收购的咄咄逼人的新世界中的先锋。
摩根财团15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的活教材,揭示了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生动而恢弘的历史画卷:这里有私人企业和国家机器之间的较量,政府调控和市场作用之间的冲突,国家孤立主义和海外扩张主义之间的斗争,商业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的碰撞,个人意志和历史规律从矛盾最终走向统一的进程。而这所有的一切,时至今日仍然左右着是世界金融格局和社会形态。
《摩根财团》可以满足多方需要,金融从业者可以了解世界金融格局变化,增强专业分析和评估能力,提高金融产品收益;企业家可以学习如何把握政治局势,市场趋势,在竞争中规避风险,基业常青;政府监管部门可以研究如何加强对实业和金融界的管理而不扼杀其活力。 作者简介:罗恩·彻诺,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美国历史图书奖获奖者,擅长撰写金融、商业和政治人物的传记。《财富》杂志称其为“美国最好的传记作家”。
译者简介:金立群,现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曾任财政部副部长,中国投资公司监事长兼党组副书记等;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个担任亚行副行长的副部级高官;著有《新国际经济体制与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编著《英汉法汉财务金融词典》。
Ⅳ 有人知道永中唐敏吗听说她很厉害是IT界的精英啊 还和皮尔盖茨吃过饭,很崇拜盖茨想知道这个IT女英雄是谁
微软IFC投资中软国际?总金额达3500万美元
大家可以去网络(原帖链接搜狐IT)
中软国际与微软、IFC在京签署战略投资协议。根据协议,微软将对中软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中软国际进行战略投资,总投入金额计划达2000万美元。国际金融公司(IFC)也将向中软国际投资1500?万美元。
这是微软与中软集团自2003年11月结成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双方的合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此项战略投资将帮助中软增强软件开发等核心业务能力,并加快国际化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软董事长唐敏说:"?我们很高兴与微软以及世界银行附属的国际金融公司进行合作。今天的战略投资合作表明中软与微软的合作关系又前进了一大步。双方的合作更加紧密,中软将充分利用微软的创新技术和全球经验,以发展成为中国一流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
微软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表示:“?微软在中国致力与本土软件产业共成长。今天我们与中软的投资合作进一步表明了微软希望通过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与本土优秀IT企业携手发展,协助中国软件企业走向世界,同时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
”
此外,由中软与微软联合成立的中软-?微软在线实验室也在今天正式落成,该实验室主要承担外包到中国的软件研发和测试工作。该实验室是微软在中国认证的首批外包工作环境之一。联合在线实验室将大幅度提升中软对外软件外包业务承接能力和研发服务能力。
Ⅵ 最早的国际金融立法
商品货币的出现和货币信用活动的发展是金融法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制定(秦律.金币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制度,使货币制度法律化.这可谓是最早的货币立法.现代意义的金融法是人类社会演进到市场经济,随着金融活动日益扩大并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银行等金融机构大量出现并形成金融业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6世纪,西欧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期.1553年,在当时地处东西方商业贸易中心的意大利城市威尼斯出现了第一家银行--威尼斯银行.1694年,在率先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英国,经国王颁布特许令,在伦敦组建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184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由政府首相皮尔提出的(英格兰银行条例)又称(皮尔条例).这是世界上第一部银行法,也是第一部专门性的金融法律规范.
金融法是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说,就是调整货币流通和资金信用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货币市场是交易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金融交易市场,包括短期存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贴现市场,短期债券市场以及大额存单等短期融资工具市场.其功能在于满足交易者的资金流动性需求.资本市场是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金融交易市场,包括长期存贷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证券市场.其功能在于满足企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和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资金需要.金融关系应是指五类社会关系,即金融领域内相关主体之间的间接金融关系,直接金融关系和金融中介报务关系,国家金融主管机关与各类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和自然人之间的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关系.
法律规范是行为规范的一种,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为一种行为规范,其特点: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规范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法律规范是规定行为人的权利,义务及行为人违反规范要求时的制裁措施的.
金融法的内容是指国家制定的规范金融行为,调整金融关系的规范性文件中的具体规则,金融法的内容主要应包括金融主体法和金融行为法两大部分.
法的渊源,也叫法的形式.金融法的渊源,也就是金融法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四种:金融法律;金融行政法规;金融地方性法规;金融规章;国际条约;自律性规范.金融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第三层次的法律部门.金融法的基本原则:在稳定币值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保护债权人,投资者利益的原则;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
世界上第一部中央银行法则是(英格兰银行条例),世界上最早进行证券立法的国家是美国,票据立法最早源于法国.信托立法以英国和日本最为系统和完备.日本最早于1901年颁布实施(保险业法).最早的国际金融立法是1944年7月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第一部金融法是1908年清王朝颁布的(大清银行则例).1995年是我国的"金融立法年",制定颁布了五部金融基本法律.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0人 | 分享到: 阅读(8)| 评论(0)| 引用 (0) |举报 .
西红柿可治疗十种病
银行法.历史上的今天.
相关文章.
最近读者登录后,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迹。..
评论
点击登录|昵称:
取消
验证码:换一张 上一页 1... -1-1-1-1-1-1-1... -1下一页..
Ⅶ 金融危机是怎么引起的
最近的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这就牵扯到美国的银行了。。。什么是次贷危机呢?
总的来说,就是美国银行自己倒腾出的问题。
当时有很多收入低下甚至没什么收入的人想买房子却没钱,一般银行也不肯向他们放贷,后来一些银行为了赚钱,向这些穷人发放买房贷款,也就是次级贷款——大白话这些申请贷款的人信用度比较次,O(∩_∩)O
别看这些穷人平时没钱还房贷,但是有个条件是——当时的房价一直涨(咱国金融危机前就是这情况),这些买房子人能够用房子增值的收益去还银行贷款,银行赚了钱,按揭的人也有房子可买,所谓皆大欢喜,发展到最后,次贷形成的规模越来越大。
但是,问题出现了,美国的银行为了多赚钱,拼命的提高还款利率,不仅如此,当房价涨幅下降时,这些银行甚至推波助澜,他们的目的很简单——房子便宜的话,贷款买房的人也多了。。。。
等房子开始降价后,银行才发现,一切都失去了控制,买房的人没增值的钱还款了,银行就收回房子准备拍卖,但是那么多房子很难一下子变成流动资金,即使卖出去一两个,但是因为降价使得房价又太低,卖一个赔一个。银行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们最后搞的资金周转不灵,怎么办?向其他金融机构借啊。。。
借款时候得有抵押的东西,这些美国银行就用自己的债权做抵押去借钱,也就是以债抵债。说白了就是拖别人下水。
结果,当一家银行因为持续亏损倒闭后,其他有牵连的纷纷落水,慢慢演变成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这个事实也教训了我们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太远。
Ⅷ 谁有唐敏个人资料听说她很厉害是IT界的精英啊 还和皮尔盖茨吃过饭,很崇拜盖茨想知道这个IT女英雄是谁
微软IFC投资中软国际?总金额达3500万美元
(原帖链接搜狐IT)大家可以去网络
中软国际与微软、IFC在京签署战略投资协议。根据协议,微软将对中软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中软国际进行战略投资,总投入金额计划达2000万美元。国际金融公司(IFC)也将向中软国际投资1500?万美元。
这是微软与中软集团自2003年11月结成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双方的合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此项战略投资将帮助中软增强软件开发等核心业务能力,并加快国际化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软董事长唐敏说:"?我们很高兴与微软以及世界银行附属的国际金融公司进行合作。今天的战略投资合作表明中软与微软的合作关系又前进了一大步。双方的合作更加紧密,中软将充分利用微软的创新技术和全球经验,以发展成为中国一流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
微软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表示:“?微软在中国致力与本土软件产业共成长。今天我们与中软的投资合作进一步表明了微软希望通过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与本土优秀IT企业携手发展,协助中国软件企业走向世界,同时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
”
此外,由中软与微软联合成立的中软-?微软在线实验室也在今天正式落成,该实验室主要承担外包到中国的软件研发和测试工作。该实验室是微软在中国认证的首批外包工作环境之一。联合在线实验室将大幅度提升中软对外软件外包业务承接能力和研发服务能力。
Ⅸ 摩根大通的相关著作
2014年江苏文艺出版社所出版《摩根财团》。 J.P,摩根,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30年代,由美国商人乔治·皮博迪所创办的商行。在历经朱尼厄斯·摩根、皮尔庞特·摩根、以及杰克·摩根三代人的建设之后,在20世纪初期,J.P.摩根已经发展成世界首屈一指的大财团。然而1933年美国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即《1933年银行法案》),迫使摩根财团证券承销和投资业务分离,催生出了J.P.摩根公司的小兄弟——摩根士丹利。随着2006年的次贷危机前,摩根大通便非常有预见性的停止了所有次贷业务,因此在次贷危机来临是才能轻松度过危机;在2008年成功收购贝尔斯登之后,J.P.摩根已然成为华尔街最挺立的巨头。
由罗恩·彻诺所撰写的《摩根财团》是美国图书最高奖“国家图书奖”第40届获奖作品,也是一部在横跨金融、历史、政治、外交和经济的经典巨著,一卷充满洞见的金融历史全景图:以摩根财团的视角,看整个华尔街、现代金融业兴衰更替。本书描述了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区150年的兴衰历程以及摩根家族四代人和他们所缔造的神秘的金融帝国-J.P.摩根公司、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建富的发展轨迹。 美国图书最高奖“国家图书奖”第40届获奖作品 ,一部恢弘而壮美的华尔街史诗。
《福布斯》杂志推荐“20本最具影响力的商业著作”之一 。
美国现代图书馆评选“世纪百大非虚构图书”之一 。 ◇《摩根财团》以最清晰的脉络展现了金融帝国——J.P.摩根,从维多利亚时期伦敦最隐秘的开创历史,到1987年金融危机的全部细节。——Forbes
◇罗恩·彻诺的《摩根财团》让我们审视现代金融业所陷入的贪婪,也让我们怀念起老皮尔庞特的时代,更让我们看到了似曾相识的一次次金融危机。——Entertainment Weekly
◇《摩根财团》作为金融、政治和华尔街的贪婪与野心的象征,以无与伦比的记述和表现力,铸就了一部史诗级巨著、一部条理清晰的杰作。——The New York Times
在一个半世纪里,摩根家族的四代人,在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里缔造了神秘的金融帝国。这个金融帝国凭借不计其数的投资,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外交等领域织成了无比繁复的人际关系网络。本书中如实记载了摩根财团斡旋于伍德罗·威尔逊、赫伯特·胡佛、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邱吉尔、安德鲁·卡内基、亨利·福特等要政要、巨贾间一些尘封的史料,在二战中摩根财团与墨索里尼、日本军国主义者、墨西哥独裁者和纳粹财政部长的秘密关系。
二战结束以后,摩根的诸公司从绅士银行的典范演变为—个充满着敌意兼并、垃圾债券和杠杆收购的咄咄逼人的新世界中的先锋。
摩根财团15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的活教材,揭示了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生动而恢弘的历史画卷:这里有私人企业和国家机器之间的较量,政府调控和市场作用之间的冲突,国家孤立主义和海外扩张主义之间的斗争,商业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的碰撞,个人意志和历史规律从矛盾最终走向统一的进程。而这所有的一切,时至今日仍然左右着是世界金融格局和社会形态。
《摩根财团》可以满足多方需要,金融从业者可以了解世界金融格局变化,增强专业分析和评估能力,提高金融产品收益;企业家可以学习如何把握政治局势,市场趋势,在竞争中规避风险,基业常青;政府监管部门可以研究如何加强对实业和金融界的管理而不扼杀其活力。 作者简介:罗恩·彻诺,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美国历史图书奖获奖者,擅长撰写金融、商业和政治人物的传记。《财富》杂志称其为“美国最好的传记作家”。
译者简介:金立群,现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曾任财政部副部长,中国投资公司监事长兼党组副书记等;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个担任亚行副行长的副部级高官;著有《新国际经济体制与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编著《英汉法汉财务金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