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音乐(纯音乐不要人唱的)
O(∩_∩)O~ you are a luck baby!
中国的纯音乐很多 由于听的少只能从音乐人入手
1、和平之月 http://ke..com/view/20517.html?wtp=tt 看看就知道了不想多说 如贾鹏芳的《睡莲》《童年回忆》
2、林海的《琵琶语》
3、梁祝、梅花三弄 高山流水
(ˇˍˇ) 想~LZ也略知一二
嘿嘿
『贰』 中国简介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我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省级行政区划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北京。
中国古代史,始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2)德化金融中心扩展阅读: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元谋人是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叁』 我们远去的家园的单曲介绍
01 青瓦白墙恋徽州
悠远的乐声
从历史深处传来
走在寂廖的雨巷
仿佛可以看到
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结着醉人的愁怨
让汤显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地方,正是徽州。这个位于位于皖南山区的小城,被连绵的群峰环抱,自成一片风景独好的天地。城内古街、古巷、古楼、古桥、古坊、古塔、古井......交织出古朴的风采。那种从宋词中飘出的清丽婉转、那些氤氲在黑白分明的建筑和月塘波影里的古意,正是徽州独有的韵味。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徽州的乡土建筑是音乐曲风中最原始的一章,古朴而直率。延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掩映与山林之间。那一幢幢因势而就、鳞次栉比的古民居,错落有致、青瓦白墙的马头墙,玲珑精致的“水口园林”,将建筑精华与徽州地理环境紧密有机的结合,铸就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景象。木、石、砖三雕皆巧夺天工,自然大方而又不失古朴典雅,呈现着民间建筑少有的厚重和大气,从中不难体会出徽州人笃守古制、推崇儒学的思想,也不难想象当初徽商的辉煌。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文治教化,他们象所有的古村落那样,很注意风水的因素,山为骨架,水为血脉,山水相依,营造出一种“文房四宝”皆备的人杰地灵的宝地,显示着徽商“贾儒结合”的特性。
徽州文化丰富的内涵在徽派建筑、徽商的“贾儒结合”、新安画派、徽州雕刻、茶叶、文房四宝等各个层面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值的一提的还有徽剧,它是徽州艺人经过吸收和衍变而形成的一个剧种,在清代中期风靡全国。四大徽班进京,把徽剧推向了高潮,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徽州文化深厚的内涵。
秀丽的山水和古朴的建筑完美交融,形成徽州风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徽州的街巷里行走,是令人心醉的。看似冷漠的青瓦白墙夹杂着多少人生的热望,在似水流年中渐渐斑驳的,还有残缺的梦境。
“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奈何天”。静坐在月塘的水边,相看俨然,相对无言。谁家的灯还亮着?温暖的灯光仿佛已经存在了许多许多年。
02 阳朔美景画中游
流动的音符
徐徐打开自然美的画卷
青山绿水的韵致
呼唤灵魂的皈依
“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桂林之美,还在阳朔。这个玲珑的小城,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宛若一个放大了的盆景,倘徉其中,如同人在画中游。阳朔正处于百里漓江风景最为秀美的地段,两岸奇峰林立,翠竹丛丛,奇峰和翠竹倒影在澄碧的江面上,形成一幅独一无二的山水长卷,境内挺拔俊秀的奇峰两万多座,蜿蜒于万山丛中的河流十七条,被徐霞客誉为“碧莲玉笋世界”。泛舟而下,沿途的自然风光让人目不暇接。夜晚的小城,竹筏摇曳,渔火点点,屋檐下连缀的灯笼亮着微黄的光,恍惚中疑是回到某个久远的年代。到了阳朔,西街当然是不可不领味的地方。它和大理洋人街、丽江古城的酒吧街声名并列,同是东西文化亲吻、碰撞、奇妙地相遇之处。三步一旅店,五步一酒吧,店门口的各色招牌,一律是中英文对照。无论晴雨,西街的游人总是络绎不绝。有民间艺人在专注地拉着二胡,有年轻的游客坐在路边悠闲地晒太阳,有穿着文化衫散步的游人,往往三五一群,操着不同的语言聊着天。在西街,酒吧的服务员,导游的大妈,甚至卖水果的老太婆,脱口而出的外语水平会让你惊讶……整个西街散发出一种独有的文化氛围。很有意思的是,西街的游客,有不少来了就舍不得走,干脆就此住下。少则一两月,多则一两年,在其他地方赚足了钱,就到阳朔来享受休闲惬意的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有空骑着自行车,沿着田间小道转悠。或者随便找间酒吧一坐就是一下午。酒吧中西餐都供应,在这里不难吃到正宗的西餐,因为不少餐厅的老板就是在此安了家的老外。或者来盘麻辣漓江鱼,已经足以让人垂涎欲滴。吃饱喝足,泛舟漓江,不时会有传来清亮率直的山歌,提醒你原来这是刘三姐的故乡......在阳朔街上随便一走,可以听到的口音越来越多。阳朔既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开放的。不变的是纯朴自然的民风让生活变得如此简单。
03 水墨丹青凤凰城
空宁的音乐 褪却繁华
更容易引发共鸣
就象朴拙的美 纯粹而简单
却更加震撼人心
世界认识凤凰,源于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一弯清澈的沱江水穿城而过,一座南华山拥抱着清代老城楼,一架架窄窄的石墩小木桥,一幢幢古香古色的、融注着浓郁土家风韵的吊脚楼,一座饱经风霜的黄丝桥老城堡,一道历经风雨的南方古长城,还有一群闻名世界、流芳百世的文人才俊,构筑了一幅完美的水墨丹青画卷,这便是凤凰古城,多少文人魂牵梦绕的故乡。这是一座沉静而悠远的边城,连绵的梯田圈出湘西无限风光。远眺之处,尽是烟雾缭绕,重峦迭嶂,空气清凉新鲜,飘着青草的气息。穿城而过的沱江是凤凰的灵魂,河水清澈澄静,清晰可见河底的水草随着水波飘舞。几叶小舟轻轻划过,长长的槁在沉淀的江水中留下时光的痕迹。沿着沱江两岸,时时传来淘米洗衣的苗家女随意的小曲。江水如此潋滟,情怀如此宜人。临水而建的吊脚楼,是凤凰古城最具苗族特色的古建筑,屋顶歇山起翘,说不出的灵气与精美。连推窗远眺的居家人,都成为一道充满温馨情感的风景线。江也好,楼也好,在远处迷濛的南华山重峦碧嶂的映衬下显得既幽静淡雅,又格外生动。整个小城萦绕着的古朴纯真湘西情调,苗族风情。传说中那对由此展翅高飞的凤凰,为这座美丽的古城增添了几分祥瑞与恬美。
04 青稞飘香日喀则
欢快的音乐
飘荡在空旷的大地上
香喷喷的青稞饭
热辣辣的青稞酒让心儿醉了 醉了
日喀则藏语称“喜噶次”,意为“如意庄园”,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汇合处的宽阔河谷平原上,背靠雄奇壮观的尼玛山,市内道路规划整齐,建筑形式独特,名胜古迹众多。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日喀则是藏传佛教“花教”的发祥地,也是第二世班禅索朗木曲朗、三世班禅罗桑顿珠、四世班禅罗桑曲结、第二世***根敦嘉措的故乡。数不清这里有多少寺庙,多少教派。僧侣们每年要举行“神舞节”,据说是由七世班禅发起的。本来是跳神驱鬼的宗教仪式,已经演化成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这里的人家,外墙大多为红白黑三重颜色涂成,看上去庄重而肃穆,用手抚上去,指尖也似乎感到了轻轻的颤栗。人少地广的日喀则,天高地远,放眼望去,蓝蓝的天,绵白的云,青青的草,明媚的阳光,一切都显得那么纯净。一朵花,真的就是一个天堂了。在这里生活的人,自然有着质朴开朗的性情。后藏地区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民间舞蹈以热烈欢快的“堆谐”最为常见,还有场面宏大的“果谐”,各地都有极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民歌有情歌、牧歌、酒歌、祝福歌等多种形式,在劳动和生活中男女老少随编随唱,自娱自乐,高兴之时,随意高歌起舞,脸上写满豪情和乐观。日喀则的居民,一年要过四次年:公历的元旦、农历的春节、西藏的藏历年和后藏的藏历年。生活在楚河谷的农民,最看重的还是后藏的藏历年,也过得最为隆重热闹。在日喀则地区,人们离不开的,还有青稞。这种简单的日常食品,似乎被赋予了某种特殊的意义。他们把青稞做成饭,做成点心,做成酒,融进歌里诗里,让平常的日子,都飘着青稞的清香。任何来到日喀则的客人,吃一口香喷喷的青稞饭,品一下热辣辣的青稞酒,感受着当地人的质朴和热情,都会让浮躁的心,回归于简单与平和。
05 曲阜孔儒风
似水的流年 我们的梦
翻越了万水千山
厚重的乐声中
隐约可见 来时的路
要看五千年中国,要到曲阜!上古三皇五帝中,有4人在曲阜留下了活动踪迹,三人在此建都。中国古代六大圣人均与曲阜关系密切,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述圣子思生于曲阜,元圣周公封地在曲阜,宗圣曾子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曲阜度过。中国工匠始祖鲁班也是曲阜人。如此众多的“祖”字辈人物云集于此,令后人仰慕之余,又惊叹不已。曲阜是当之无愧的 “东方圣城”。春秋末期,一位亘古伟人横空出世,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在这里诞生。古人曾形象的比喻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使人类文明攀上了一个让后人仰望的高峰。他所创立的儒家文化影响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西周到东汉,这里一直是鲁国国都,成为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更孕育了中华主流文化,是当之无愧的文明圣土,她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无可比拟。孔子是曲阜的骄傲,但曲阜不仅仅拥有孔子。在至圣孔子之前,元圣周公受封于曲阜;在孔子之后,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等一脉相承,孔融、孔安国、孔尚任、孔广森、桂馥等名人辈出。这里大规模、高品味的文化遗存令人叹为观止。宋真宗为纪念黄帝,在寿丘修建了多达千余间宫室的景灵宫,保留下来的“庆寿碑”、“宣和碑”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石碑;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少昊陵墓,以一万块巨石对其垒砌保护,形成独特的建筑,更是奇迹般的保留下来。颜庙、龙山九汉墓群、尼山孔庙、孔子出生地夫子洞、周公庙、孟母林、孟子故居等古迹是文明传承的历史见证,孔庙、孔府、孔林更被称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孤例”,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06 情满康定
别样澄澈的月光
别样的情和韵
婉转低徊的旋律
就象静谧的夜晚
那一轮满月
发出清亮而柔美的光
康定城古为荒野草滩,是牧人游牧活动场所。自茶马互市以来,西去东来的过客都喜在此热茶“打尖”(歇息),藏、汉、蒙、满、回族的民俗及文化事业在此鼎立,进而互融互吸,康定城文化形成独具个性异于藏区、别于汉地的文化现象,这在清代、民国时特别显现而别具风味。如今的康定城,折多河和雅拉河仍然奔流不息,河中多有巨石怪礁,各具形态的公主桥、将军桥、彩虹桥、拱状中桥、下桥等横卧其上。桥拱都以水泥为板,藏式彩色吉祥结图案装饰,三山环列苍翠诱人。城郊温泉、湖泊、大小电站星罗棋布,形成具有自然美的城市,虽是小城,犹如玲珑盆景,美景四布。由于无空气污染,这里的天空常是蓝天白云,叫人心旷神怡。康定,是盛产情歌的地方。康定因情歌而变得更加美丽。这里是藏汉文化的结合部,也是是历史上南北民族频繁迁徙的“民族走廊核心地带”(费孝通语)和藏汉民族“茶马户市”的中心;风景优美,文化积淀深厚,是民族风情绚烂的圣洁之地。人们在工作、生活、劳作中,产生了许多民间小调,《康定情歌》(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就是一首流传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传统民歌。旋律流畅、优美,情绪高昂、热烈,感情深挚、委婉。歌词每段两句,中间加用了衬词,既活跃了节奏,舒展了歌腔,又使歌曲更加风趣、生动。这首民歌于抗战时期为专业音乐工作者所收集、加工、演唱,以后流播全国,家喻户晓,成为歌唱家喻宜萱、周小燕等的保留曲目。康定的情歌大都有着婉转动听的旋律,也大都抒发青年男女热烈相爱,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情感。曲调朴实优美,亲切流畅,易学易唱。近百年来,已成为众口皆咏的民歌,并远传到世界各地。《跑马溜溜的山上》,是其中的代表作,它是从何时而歌?又是何人所作?至今仍是一个神奇之谜!跑马溜溜的山千年青春不老,但是张家大哥和李家大姐呢?他们是否有传人还在拨动人类情爱的心弦?因为一段爱情佳话,更因为康定澄澈的月光,吸引着心中装着浪漫的人。……这里的月亮饱有灵气,她似乎懂得你的心思,在她的注视下,你埋在心底的,对生活一切的注脚在那一刻都仿佛显而易见了!塔公草原、折多河、跑马山,想象这些具有藏族情味的名字,看看头顶上垂悬着的澄澈的月亮,吹着柔柔的风,不禁让人沉醉于这快多情的土地。
07 大理雪月觅风花
悠扬的旋律
充满浪漫的韵味
是不是每一个有风景的地方
都浸润着爱情
没有来过大理的人,认识大理大都源于两处:一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小说中段皇爷的“一指神功”点出了南昭古国的清远神秘,引人掩卷遐思;一是随着的电影《五朵金花》里一曲唱遍大江南北的“蝴蝶泉边来相会”,大理秀美的风光也广为人知。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苍山如屏,洱海如镜,蝴蝶泉曲折深幽,玉洱银沧之间,自然风光绮丽多姿,兼有“风、花、雪、月”四大奇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在大理的诸多风景名胜之中,以风、花、雪、月四景最为著名和引人入胜,象征着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在大理,风花雪月不仅象征着浪漫,还有着相应的风景与之对应。在这首诗中得以佐证: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而且,大理的每一处风景,都浸润着和浪漫爱情有关的优美传说。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白族是个充满浪漫情怀的民族。这里保存着古朴而浓郁的白族风情。到了大理你就可以了解白族的生活习俗,可以品尝别具一格的白族风味食品,可以选购到称心如意的白族民间工艺品,还可以参加传统的大理白族三月街节日庆典活动。在大理的街头随意散步,你会发现这里处处洋溢着“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的自然和闲趣,让初来乍到的人都会平添几分亲近的意味。古老的城强围合之内,狭窄的街道相互交织,沿街是一家家风格独具的酒吧,从窗口飘出世界各地的音乐和语言。有太阳的午后,年轻的背包族三三两两坐在酒吧外的木桌边,边晒太阳边闲聊,或者干脆就着一瓶啤酒、点燃一根烟,看着过往的行人发呆。时光,在这里仿佛停滞了。
08 明月杭州夜
没有蛙声 只有光影如琴
一支温馨的小夜曲
回荡在
月光下静谧的西湖
杭州之美,西湖自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西湖是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浪子伊人梦留情驻的地方。有人赞其若处子,秀美静逸惹人怜惜;有人嫌她过于艳丽,浮华繁盛不易亲近。 但“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还是深得人心的。赏佳景和品美食一样,也是要选时节的。要真正品味西湖特别的韵味,首推秋月之夜。秋风送爽之际,在湖边凭栏纵目远眺,但见月光如泻,湖天一碧,水月相溶.。微风抚过,湖面凌波荡漾、月影摇曳;更有琼楼掩映、若入仙宫。真令人有不知今夕何夕。良辰美景,你眼中的西湖,似乎也通了灵性。想和她再亲近一些?那就游湖赏月吧!只需轻轻划浆,便搅动了满湖银辉,正如南宋孙锐所说:”月冷寒泉凝不流,桌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水波万顷秋”。 一边逐波戏水,一边还可欣赏“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奇丽景色。若是在月朗星稀的晚上,在石塔内点燃灯烛,火光跃入水面,与明月上下争辉,光束透过圆孔倒映水面,宛如一个个小月亮,一时间塔影摩挲,月影、灯影、湖影交相辉映、溶成一片,“三潭印月”之名也由此而来。也会让人不由想起“片月生沧海,三潭处处明”的诗句来。西湖是有太多故事的地方,大都事关风月。人在画中游,总有不同的感受涌上心头。此景美是美矣,若是独处他乡,满眼是别人的热闹,想起家乡的小桥流水,思绪便会攀着这皎洁的月光,飞向遥远的古代。
09 伊犁塞外江南
牧歌滑过高高的斜坡
滑过胡杨林
夹杂着果子的芬芳
在辽阔的草原上回荡
我们的心 装满了美丽的喜悦
位于西北边陲的伊犁,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伊犁是中亚腹地一个温馨的绿岛,是遥远西陲一方天赐的宝地,是千里塞外一片杏花开放的江南……临近异国的伊犁,弥漫着浓浓的异域风情。伊犁地区为天山各支脉所环绕分隔,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派生出一系列各具特色、奇异的自然景观。伊犁美,美在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资源雄厚,物产富娆;伊犁美,美在民族风情特色浓、色彩斑斓的民族情;伊犁美,美还美在历史久远源头长,观光旅游景点多......香飘十里的果子沟,山路十八盘,层林迭嶂,瀑布泉涌,山花烂漫,果木成林,被称为“奇绝仙境”,一日可见四季景观,步步可见不同景色;碧波荡漾的赛里木湖,蓝蓝的湖水,蓝蓝的天,雪山环抱,白云千载空悠悠。湖岸每年定居着一些水禽飞鸟,有“世外灵壤”之称;一望无际的那拉提草原,河谷平展,森林繁茂,自古以来就是注明的牧场;悠悠西去的伊犁河,象一个温柔的母亲,无言地滋养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河岸是一片青青的白杨林,展现着《草原之夜》的迷人意境。少有这样鲜亮的蓝天碧野; 少见高山下的万顷良田!在这里,雪山长河落日映衬小桥流水人家;在这里,牛羊毡房牧场与现代城镇迭合在同一个画面……伊犁之美,实在是美不胜收。除了领略自然风光,到了伊犁,你还可以去看看维吾尔农家用蓝马车迎新娘,尝尝香喷喷的手抓饭和鲜嫩的烤羊肉,骑上俊马在草原上奔驰,尽情欣赏牧场风光。还可以到哈萨克毡房去做客,听热情的哈萨克老人讲那些年代久远的故事......
10 平遥古韵
慢慢靠近 一场千年繁华的梦
和音乐一起穿越时空
在深深的庭院
在厚重的历史面前
只听到自己的呼吸
这是一座世人瞩目的古城。
这是一处要用心去看的风景。
在古城漫步,仿佛正在接近一个做了千年的梦。泛泛而游,可以体会古意盎然的外观带来的时空倒流的感觉;但只有细细品味,在点滴的细节中才可领略其特有的风采。时光荏苒,古城并未见苍老。依然是青砖夯土的城墙,古朴雅致;依然是古色古香的老式铺面,错落有致;依然是挺拔秀丽的古市楼,光彩照人;依然是原汁原味的四合院藏在曲折幽深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中。历史悠久的平遥保存着最为完整的明清县城的原型。城内的古城墙、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古明居组成的大型古代建筑群,展现着中华民族民族传统思想的精髓、汉民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讲述着历史的变迁和忧患兴衰。古城遵循严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以及“上下有序”的礼制,形成左城隍庙、右衙署门,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人神共治”的封建文化思想。如此精巧的设计、严谨的建筑,倒是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平遥是一个文物资源极丰富的古城。镇国寺万佛殿、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双林寺、遍布城内外大大小小庙宇的1000余 道碑刻、距今最古的金庄文庙中的孔子塑像……无一不令人惊叹,让人神往。平遥还是鼎盛清代长达百年的晋商文化发源地之一。平遥“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的第一家票号,是中国民族银行的开山鼻祖。平遥城中的22家票号,以及发展到全国400多家的分号,使平遥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平遥设计考究、风格多样的古民居堪称建筑文化中的瑰宝。青瓦灰墙的四合院群,紧密呼应,浑然一体,精致的屋宇外雄内秀,轮廓起伏。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华丽的彩绘, 比比皆是。穿行其中,真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叹。深深的宅院内,是否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岁月的沧桑,更能警醒人豁达地处世。所以,平遥,并不令人伤感。
11 丝路花雨锁泉州
城市的记忆
被轻语低诉的乐声 唤醒
追忆着曾经的风华
游子的情怀 欲说还休
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的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和举世瞩目的文物瑰宝,开元寺、老君岩、洛阳桥、清净寺等历史遗迹闻名海内外。境内山峦起伏,依山面海,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曾经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盛誉的城市,中西文化得以在此长期交流汇聚,绽放光华,孕育了灿若繁星的文化名人,风流才俊(我国古代思想领域的扛鼎人物朱熹、李贽即原籍于此),留存了以南戏、南音、南少林为代表的辉耀古今的文化遗产和大量世人罕见的中外历史文化瑰宝:开元寺、老君岩、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等中世纪世界几大宗教的寺院属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洛阳桥、安平桥、崇武古城等是传统建筑中的精品;天后宫、德化屈斗宫古窑址是著名的民间信仰宗庙。泉州到处弥漫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古朴幽雅,中世纪宫廷音乐“活化石”南音,是海外游子心中最亲切的乡音。
12 丽江梦中的香格里拉
古朴的乐曲
轻轻揭开神秘的面纱
那是魂牵梦萦的世外桃源
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随着音乐的指引
一次又一次 欣喜地抵达
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在《消失的地平线》里描写了一个深藏于高山和峡谷之间、有一座座令人陶醉的田园式庭院的“世外桃源”之后,充满神秘色彩的香格里拉就成为世人向往的理想之国。虚拟的小说却在现实中找到了印证,这,就是丽江古城。自然造化山水,到得丽江,你对这句话会有更深的体会。一座玉龙雪山、一潭泸沽湖水、玉峰寺外的万朵山茶、神秘的香格里拉......已如此让人心驰神往。“玉龙昂首天咫尺,远视滇池照影白”正是玉龙雪山的写照,玉柱擎天、玉湖倒映,清丽动人;仰睡于万山丛中的泸沽湖,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如同一颗晶莹的绿宝石,湖边生活着罕见的母系氏族摩梭人,沿袭着自然原始的民族风情,被称为“东方女儿国”,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丽江,还有幸一睹“十里香”(又名“云南含笑”)山茶的神姿,主杆三四尺高,盘枝数丈,浓荫如盖,气势磅礴,万朵山茶艳而不娇,经冬不凋,成为世间一大奇观。丽江民居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顺着地势,沿水而建,连绵起伏,粉墙灰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五花石铺成的狭长古道,以及青石铺成的茶马古道,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载满了故事。耳边仿佛响起当初过往客商经过的马蹄声,眼前似乎掠过徐霞客潇洒的身影......丽江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纳西族是最主要的少数民族。神气美丽的丽江古城孕育了灿烂的纳西东巴文化:东巴经文、东巴象形文字、东巴舞蹈、纳西古乐,这一切,都向世人昭示着丽江悠久的历史和丽江人民卓然的智慧。在街头随便一走,随处可见穿着传统服装的纳西族老妈妈,质朴的目光宛如古铜镜中的一抹斜阳,而年轻的纳西姑娘,纯朴恬淡中透着几分出世的美。古城丽江,这个“被神仙遗忘在人间的城阁”,象一颗镶嵌在边陲的璀璨明珠,以其神秘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纳西民风,被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让慕名而来的世界游客流连忘返,让直认他乡作故乡不再矫情。
『肆』 帮帮忙! 我需要历史资料.
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2005-12
一、 填空题
1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 山顶洞人是我国远古人类中最早以血缘关系结合成生活集体的,并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
3 距今约四五千年时,黄帝和炎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后来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4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从此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
5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相传,禹把都城建在阳城。
6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7 公元前1046年,周军在牧野大败商军,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叫做西周。
8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后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9 著名的商朝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10 商周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盛行的“三星堆”文化,是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
11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12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通过城濮之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13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14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15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16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17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8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商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9 相传夏朝时期就有了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
20 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21 战国末期楚国人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22 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孙武写的《孙子兵法》。
23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秦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4 秦朝的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25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6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27 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到了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府库里的铜钱多的用不完,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28 公元前119年,大将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败匈奴,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29 汉武帝派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30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1 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2 东汉张衡制造了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33 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华佗和张仲景。前者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编了医学体操“五禽戏”。后者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34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他的创始人一是张陵。
35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6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37 三国时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38 266年,司马炎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39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40 南朝的祖冲之时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41 北朝的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42 东晋王羲之写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人称为“书圣”。
43 东晋的顾恺之一生创作的画很多,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44 北朝时开凿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石窟艺术。
45 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公元前207年灭亡,算一算,它持续了14年;西汉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9年灭亡,它持续了210年;东汉公元25年建立,公元220年灭亡,它持续了195年。
46 56年是1世纪50年代;125年是2世纪20年代;1311年是14世纪初;1994年是20世纪90年代,又叫20世纪末。
47 从考古资料上看,无锡已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48吴国的开创者是泰伯,发祥地是无锡梅里。
49 无锡地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
50 唐代无锡县令敬澄在惠山开凿了惠山泉,陆羽的《茶经》品评它为天下第二泉。
51无锡东林书院的著名对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 连线搭配
河姆渡遗址 陕西西安 贫富悬殊特别明显
半坡遗址 山东泰安 干栏式房屋
大汶口遗址 浙江余姚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四、填表题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儒家 孔子 仁爱 《论语》
道家 老子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道德经》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墨子》
法家 韩非 提倡法治 《韩非子》
兵家 孙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五、 列举题
1、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三次以上)
答:200年 官渡之战;208年,赤壁之战;383年,淝水之战。
2、无锡的土特产(8个):答:无锡水蜜桃、清水面筋、大浮杨梅、马山芋头、太湖白鱼、惠山蚕豆、金刚肚脐、雪浪贡茶
六、 材料分析题:
1、“伐无道;诛暴秦”。
请回答:
①材料所述的秦“无道”,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
②先后起义“伐无道,诛暴秦”的分别是哪些人?
答:陈胜、吴广、项羽、刘邦。
③结果如何?
答:秦朝被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
2、“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请回答:
①上述局面出现在历史上的哪一个事件之后? 答:昭君出塞
②这件事发生在哪个皇帝时期?答:汉元帝
③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关系的趋势是什么?
答:我国民族关系友好交流占主导,民族融合是主流。
七、 问答题
1、P79页动脑筋;
2、P112页动脑筋;
3、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打造今天的“丝绸之路”,请提出你自己的设想。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火的使用 观念 社会组织 生产活动
元谋人 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 采集、狩猎
北京人 约70-20万年 保留猿特征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 一万八千年 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打制石器 磨光、钻孔 人工取火 审美 氏族 采集、狩猎、捕鱼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时间 生产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 长江流域 约七千年 磨制石器 耒耜 干栏式 家畜 纺织 陶器
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 约五六千年 磨制石器骨箭头 半地穴式 猪狗 纺织 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第三课 华夏之祖
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黄帝——→人文初祖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朝代 暴君 亡国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纣 纣
西周 周厉王 周幽王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那时候,农业上以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2、、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国古代稻、黍、粟、麦、豆被称为五谷。
时期 青铜器铸造情况
原始社会晚期 出现青铜器
夏 朝 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 朝 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西 周 青铜器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1、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3、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修建后,获得“天府之国”美称的是成都平原。
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会开展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内容是: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1)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3、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称“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
5、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6、屈原代表作《离骚》,离:遭遇 骚:忧愁
7、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8、《诗经》记载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现象。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2)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备注
孔子 春秋晚期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墨子 春秋战国时期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孟子 战国 “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保护环境
韩非 战国末期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孙武 春秋晚期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1、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创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3、焚书坑儒
4、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5、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5、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6、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7、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课 “伐无道,诛暴秦”
秦的1、徭役繁重、 暴政 2、赋税严重 3、刑法残酷 4、秦二世更加残暴
导致1、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大泽乡引发农民起义,在陈建设政权,陈胜为王。
起义失败
2、项羽取得巨鹿之战(前207)胜利
秦灭时,正式接受秦朝统治者投降的农民军领袖是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第十二课 大统一的汉朝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国家富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统治为“文景之治”。
被皇帝誉为“强项令”的东汉敢于执法的廉吏是董宣。
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西汉。
西汉的首都在长安,东汉的首都在洛阳。
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第十三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西汉时比较彻底地治理黄河是在汉武帝时。
王景治理黄河是在汉明帝时。
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始于汉武帝时。
“水排”是一种鼓风冶铁工具。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3、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嫁呼韩邪单于,促进了汉匈友好。
汉武帝时,开始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欧洲的古罗马帝国被中国称作“大秦”。
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
3、《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
4、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5、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造纸术未发明以前,古埃及人将字写在纸草上,古代欧洲人将字写在羊皮纸上。
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主要著作《五禽戏》。
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世界三大宗教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西汉为前206——公元25)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是张陵(道教徒尊称他为张天师)。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诗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0年袁绍十万大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万人,曹操火烧袁军粮草,大败袁军。
208年曹操率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联军五万人马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蜀国丞相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称“卧龙”。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位,建晋朝,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282年建业改为建邺,313年又改为建康,今南京)。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383年,苻坚以八十多万兵力,欲灭东晋。东晋军队8万人与秦军隔淝水对峙。东晋要秦军稍后退,便于晋军渡河与之决战。苻坚欲乘晋军渡河时击之,同意后退。谁料秦军中汉人多,不愿为秦卖命,一退溃不成军。苻坚“草木皆兵”,秦军“风声鹤唳”。晋军乘机进攻,大败前秦。淝水之战结束了前秦的统治,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北魏建立以后,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为一座壮观城市。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时期,做过东魏太守。他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纸、墨、笔、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伍』 关于中国的资料
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一般分为七大地理地区:
1、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
3、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
4、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6、西南(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7、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历经多次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陆』 德化县各乡镇赶圩时间表
赤水 1 6 11 16 21 26
『柒』 德化今年都有啥公考呢时间是
人生路漫漫,哪里才是岸,只是考个编,不然会完蛋,,备考小白,蹲一个大神来带一下谢谢
『捌』 国宝乡的经济发展
国宝乡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全乡工农业产值869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5880万元,农业产值2815元),企业产值11800万元,财政收入1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16元。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积极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多种经营。乡镇企业以陶瓷生产为主,积极发展水电、矿产等产业,带动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全面发展。陶瓷产品中的花插、花盆等颇具特色,深受外商的青睐,畅销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国宝企业集团公司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全乡企业快速发展,涌现出多家全县纳税大户和出口创汇大户。
国宝乡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坚持“能快则快”的方针,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组织实施“一二四”工程(即:一个主导产业——养殖业;二个特色农业——早产优质德化梨和黄栀子食用色素;四个基地——脱毒马铃薯、蔬菜、食用菌和毛竹);培育陶瓷、水电、矿产等重点产业,推动全乡企业全面发展,撑大经济总量,促进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向宽裕型小康迈进,把该乡建设成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文 国宝村位于国宝乡西北部,与佛岭、格头和赤水镇的岭边村、福全村、猛虎村毗邻。全村地势为低山与丘陵交错,土地总面积8.4平方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1999年底全村共有199户842人。
国宝村原属赤水公社管辖,1961年后属新建立的佛岭人民公社、国宝公社、国宝乡管辖。
国宝村自然资源丰富,现有耕地面积688亩,林地面积8806亩,其中果园面积290亩;矿产资源以煤和铅锌等为主。近年来,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境内公路四通八达,程控电话遍及全村每个角落,有线电视实现与城关联网。水利设施完备,耕地得到有效灌溉。现有初小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村有卫生所、老人活动中心等。
国宝村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积极发展第二产业。199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5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00万元,农业产值155万元),企业产值440万元,村财收入2.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96元。农业以种植粮食为主,积极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多种经营。 佛岭村是国宝乡政府所在地,是该乡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与国宝村、上洋村、厚德村、格头村和赤水镇的苏坂村毗邻,下辖佛岭、洋中、下坑炉、山头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2平方公里,1999年底全村共有346户1431人。
佛岭村地势较为复杂,国宝溪流经洋中、下坑炉两个自然村,沿岸地势较为平坦,其余多为低山、丘陵。自然资源丰富,现有耕地面积871亩,林地面积11286亩,其中果园面积572亩,探明地下矿产资源的有瓷土矿、铅锌矿、煤矿等。水利渔业资源丰富。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有岩前瀑布及云龙宫、龙济宫、金亭宫。森林资源有杉、松、毛竹、杂木,还有珍稀的国家保护树种。主要经济作物有德化梨、油柿、柑桔、桃、李、马铃薯、蕉芋、木薯、芥菜。
佛岭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199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83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00万元,农业产值183万元),企业产值955万元,村财收入4.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22元。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积极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多种经营。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在山头自然村建设绿色食品色素生产基地,在洋中建设德化梨生产基地,并充分利用较为优越的地理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商品批发零售等各种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佛岭街乃至全乡的繁荣。
佛岭村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程控电话已达60多门,有线电视实现与城关联网,有全乡一流的中心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村有1所甲级卫生所,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建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上洋村位于国宝乡北部,与佛岭村、南斗村和赤水镇的戴云村毗邻。全村地势呈低山和丘陵交错,土地总面积2.7平方公里,有5个村民小组,1999年底全村共有155户745人。
上洋村自然资源丰富,现有耕地面积593亩,林地面积3286亩,其中果园面积687亩。近年来,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方便,程控电话已达30多门,有线电视即将实现与城关联网。现有完小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村设有卫生所和老年活动中心等。
上洋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积极发展第二产业。199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2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0万元,农业产值94万元),企业产值230万元。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水稻、梨、油柿、油茶、马铃薯、蕉芋、木薯、芥菜等。山地综合开发已成规模,其中黄花梨种植面积居全乡之首,成为该村新的经济增长点。1999年村财收入3.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元。 南斗村位于国宝乡中部略偏东北,与佛岭、上洋、祥云、内坂和厚德村毗邻。全村地势呈低山丘陵交错,土地总面积9.7平方公里,有17个村民小组,1999年底全村共有483户2144人。
南斗村原属赤水公社管辖,1961年后属新建立的佛岭人民公社、国宝公社、国宝乡管辖。
南斗村自然资源丰富,现有耕地面积1569亩,林地面积7443亩,其中果园面积486亩;有泥煤、叶腊石等矿藏。近年来,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境内交通方便,佛(岭)雷(峰)柏油路贯穿全村东西。全村已开通程控电话;地面接收有线电视进入大部分百姓家庭,有线电视光缆即将投入使用。水利设施完备,耕地得到有效灌溉。现有装机容量125千瓦电站1座,并与县联网,电力供应充足,电价低。现有完小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村设有卫生所、老人活动中心等。
南斗村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积极发展第二产业。199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南斗村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积极发展第二产业。199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19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50万元,农业产值769万元),企业产值800万元,村财收入11.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60元。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积极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多种经营。企业以陶瓷生产为主,历史悠久,其中花插、花盆等陶瓷产品颇具特色,深受外商青睐,畅销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1993年以南斗陶瓷企业为龙头,创建了国宝企业集团公司,该集团已成为全县的纳税大户和出口创汇大户。 祥云村地处戴云山麓,与南斗村和雷峰镇的瑞坂村及赤水镇的戴云村毗邻。全村土地总面积4.1平方公里,地势呈中低山、丘陵交错,气候温和,环境幽美,犹如“世外桃源”。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1999年底全村共有119户536人。
祥云村原属雷峰公社管辖,1961年后属新建立的佛岭人民公社、国宝公社、国宝乡管辖。
祥云村自然资源丰富,现有耕地面积401亩,林地面积2805亩,其中果园面积202亩;有瓷土等矿产资源。近年来,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公路贯穿全村南北;程控电话已达60多门,普及率居全乡之首;地面接收有线电视进入大部分家庭;现有完小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祥云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积极发展第二产业。199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0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0万元,农业产值74万元),企业产值230万元,村财收入1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93元。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积极搞好农业综合开发。
格头村
格头村位于福建德化县国宝乡西南部,与佛岭村、国宝村、厚德村及浔中镇的石山村及盖德乡的山坪、林地、仙岭、吾华村毗邻。全村地势呈中低山和丘陵交错,土地总面积16平方公里,有2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825户3868人。
格头村自然资源丰富,现有耕地面积2239亩,林地面积15022亩,其中果园面积697亩;矿产资源有铅锌、瓷土等;森林资源以杉、松、毛竹、杂木等为主,其中毛竹面积居全乡之首。近几年来,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程控电话遍及全村每个角落;有线电视即将与城关联网;公路四通八达,省道305线贯穿全村南北。水利资源丰富,水电装机容量1000多千瓦,电力供应充足,电价低。有完小3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还有卫生所和老人活动中心等。
格头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14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10万元,农业产值1036万元),企业产值875万元,村财收入6.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77元。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积极搞好山地综合开发和多种经营。企业以水电、矿产业为主。
厚德村
厚德村位于福建德化县国宝乡东南部,与格头村、佛岭村、南斗村、内坂村和浔中镇的祖厝村毗邻。厚德村原属浔中公社管辖,1961年后属新建立的佛岭人民公社、国宝公社、国宝乡管辖。全村地势呈中低山、丘陵交错,土地总面积6.6平方公里,有1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365户1721人。
厚德村自然资源丰富,现有耕地面积1039亩,林地面积6731亩,其中果园面积552亩;矿产资源有瓷土、铜、银等。近几年来,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省道305线从境内通过,村部连接305线的水泥路已经竣工;程控电话遍及全村各个角落;有线电视即将与县城联网。现有完小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卫生所、老人活动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