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你不会是山东农业大学的学生吧?这个问题应该从货币银行学的财政政策和财政工具角度来考虑。
◆财政政策包括: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
货币政策包括:控制货币发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选择性信用管制、直接信用管制等七种手段。
2008年,国内外形势逐步发生变化。国内发生汶川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国际上美国次贷危机加剧,并在9月中旬急剧恶化为百年难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针对形势变化,我国宏观政策相应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到“灵活审慎”,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一是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二是于9月和10月连续三次下调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三是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四是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五是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成果:货币政策调控效果逐步显现。货币信贷平稳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金融业稳健运行。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对灾区、“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逐步加大。2008年前三个季度,受地震灾害影响较重的四川、甘肃两省合计新增贷款2141亿元,同比多增566亿元,比上年全年多增484亿元。农业贷款增加3188亿元,同比多增129亿元。一些金融机构已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门开展试点工作,目前普遍反映试点成效良好,正在逐步推广
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确保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及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支持扩大内需,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一是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启动保障经济金融稳健运行的各项应对预案,加强国际协作,应对金融危机的不确定冲击。二是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三是促进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四是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五是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融资功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六是密切监测国际资本流动,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Ⅱ 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给我们什么启示
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是首今年西方国家疫情的影响。经济少,西方国家以一直处于下坡。
Ⅲ 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分要点)
各国央行在需要时都会干预外汇市场,方法也很多.有直接的,间接的.也有口头的和实际的.在发达国家国家中,日本是最喜欢干预汇市的.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则干脆让本国货币与某一货币挂钩,以回避汇率风险,如中国.
2.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各有利弊,要视各国具体情况而定.
3.97金融危机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对冲基金.它们发现了东南亚国家经济运行中的漏洞,从而从股市,汇市,房地产等多方面发起冲击,最终获取暴利.
4.方法也很多.可以撤资,在汇市做远期期权等.
其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人民资产大为缩水。1997年3月2日索罗斯攻击泰国外汇市场,引起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由泰国引起的金融动荡一直蔓延到亚洲的北部乃至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台湾、日本、香港、韩国均受重创,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亚洲人民多年来创造的财富纷纷贬值,欧美国家利用亚洲货币贬值、股市狂泻的时机,纷纷兼并亚洲企业,购买不动产,以其1%的代价轻易获取了百分之几百的财产。
其二,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国家的社会秩序陷入混乱。由于银行倒闭,金融业崩溃,导致经济瘫痪。经济衰退,激化了国内的矛盾。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社会动荡,人心涣散,秩序混乱。
其三,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国家政权不再稳定。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导致人们对政府信任度下降。在野党、反对党纷纷指责执政党,于是,泰国的政府被推翻了,印度尼西亚的苏哈托政府被推翻了,日本桥本龙太郎下台了,俄罗斯一年之内换了六届总理。政治不稳定,破坏了亚洲经济增长的良好环境。此前,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就在于政治经济环境稳定,后来由于金融危机破坏了这种稳定,引发社会波动,差点危及到各国的国家安全。
1997年,亚洲各国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补救导致金融危机的缺陷以及危机所造成的破坏。银行冲销了坏账,重组了资本结构,强化了审慎控制。企业对资产负债状况进行了重新整理,金融危机前的过度投资被逐一清理。更为审慎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占据了主导地位,外汇储备日益上升,取代了以往严重依赖海外短期资金流入的局面。但是,我们不能把金融开放视之为“洪水猛兽”,不能据此而锁国;恰恰相反,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是因为开放而衰退,只有因为封闭而落后的例子,这已为人类的历史所证明。
那么,为何开放体系的整体风险低于封闭的体系呢?因为,开放体系中有一整套健全的市场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主体间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宏观和微观主体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亚洲四小龙成功的经验表明,对外开放是这些国家和地区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亚洲金融危机出现的原因并不在东南亚经济开放上,而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国内资本市场不合理、金融产品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为国际金融危机商业炒作提供了可乘之机。
Ⅳ 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1、资本主义的制度不是万能的。
2、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是适应中国国情内,而且是相当先容进的。
3、外汇储备不能只盯着一个币种,要全面分析和了解各个国家的货币、经济形势,形成多币种的外汇储备格局。
4、金融衍生品的泛滥和金融监管的缺失也会造成大范围的金融危机。
Ⅳ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启示、我们该怎么办
喧闹已久的美国大选终于落下了乱哄哄的帷幕,奥巴马高票当选揭开了黑人领导白人的历史。有关奥巴马和麦凯恩的政策分析,可参考后文,这里不在赘述。笔者想说的是,美国经过小布什的8年折腾,确实有点散架的意思,全国上下到处都显示出衰败的迹象。截止到目前为止,尽管国际社会展开了大型的救赎,但效果甚微,无论是前期在北京召开的亚欧首脑会议,还是即将召开的G20国峰会,笔者对他们的成果都表示不乐观。
毕竟这是一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美国和华尔街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这个后果也需要有人来埋单,否则也对不起天道轮回之说。作为中国人,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从美国此次金融危机中该吸取什么教训,日后的道路我们该如何行走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我们都知道,就现有的人类经济形态而言,主要就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二元结构。实体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石,是所有真实财富的最终创造者,它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变化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而虚拟经济则是这个社会经济的上层建筑,它本身并不创造财富,它的存在只是起到对实体经济运行进行调节的一种作用,后来逐渐的演化成对全社会的财富和经济资源进行重新再分配的作用,因此它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就具有两面性,发挥的好可以让实体经济更好的运行,如果发挥的不好则会使实体经济遭受反噬。而目前的局势就是如此,次贷危机的发生,正是由于华尔街的过分贪婪,过分的运用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财富的掠夺,才造成了此次金融危机的大爆发。
而美国社会自从克林顿下台之后,由于小布什政府实行的是小政府政策,因此对市场经济的监管也陷入了缺位状态。而美国经济经过百年左右的大发展,实体经济的潜力基本上已经挖尽,要想继续在实体经济里寻找一个全新的增长点来带动社会的发展难度系数非常之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精英社会就开始了另外两条比较容易的道路,第一条就是进行产业大转移,将一些非核心、非主流的产业进行大规模的海外移植,但是一旦这个口子看了之后,美国人渐渐掌控不住这个汹涌澎湃的潮流了,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高度融合,美国的一些核心产业也开始了外流,这就造成了美国实体经济在全球地位的不断下降,美国的根基受到了严重的侵蚀和动摇。另外一条路就是大力发展虚拟经济,美国经济进行海外移植,但还是需要将利润回流到美国,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虚拟经济这个上层建筑进行合理的运作,可以达到非常理想中的状态。于是,美国经济开始走向了这种道路,即虚拟经济+海外产业的发展模式。但殊不知,海外产业的风险也是巨大的,首先将自身产业的外移会掏空本国经济的基础,损伤国内实体经济的元气,其次海外产业还要受到当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而这些美国是难以掌控的,因此美国的经济风险在无形之中就被不断的无奈放大。
虚拟经济+海外产业的模式还不够满足华尔街的贪欲,华尔街是个彻头彻尾的经济人,其对国家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好的概念,在他们眼中,除了利润还是利润。因此华尔街在掠夺海外财富的同时,也不忘搜刮美国人民的财富,而地产业此时作为最佳的财富掠夺工具也就就出现了。在华尔街的运作下,美国地产业的利润被掌管命脉的人竭尽所能的搜刮着,而风险也就被无限的放大,于是终究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在这中间,美国政府也不会说恶意的参与到里面去,但是作为一国社会的掌门人,其应该负有必要的监管职责,可正是由于共和党的小布什信奉自由主义经济导致其过渡的不作为,才使华尔街在其鼻子底下的阴谋予以得逞。时至今日,华尔街在将全球的利润大头包括美国国民的财富在内收入囊中之后早已逃遁,而所留下的则是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目前的局势是美国的虚拟经济+海外产业的模式已经彻底崩溃,所以后面最重要的不是修正这个经济发展模式,而是要寻找一个全新的模式来代替这个。但现在最困难的也就是这个,即下一个经济发展模式和下一个经济增长点会在那里?这是一个在经济史上非常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然也是困难重重。
奥巴马正是面临这个困境,其所主张的经济政策对于美国经济的疗伤确实非常利好。他是民主党人,该党一直秉承着保守主义的政策,而针对此次金融危机,奥巴马主要的经济理念是:扩大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缓和贫富矛盾,尽量减少美国财富的外流,努力创造美国社会的共同繁荣。从上面的话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奥巴马的政策观念里主要是以民生为主题,试图借此来重新恢复美国国民的信心,刺激国内的社会总需并减少消费、就业机会和财富等外流,从而来拯救美国实体经济自身的衰退,试图重新回到前期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系里去。
其实无论奥巴马的政策是重振美国的本国经济产业还是阻止本国财富的外流,都是致力于改善美国本国的经济形式。但即使奥巴马能够遏制此次衰退,可下一个经济引擎在那里?很明显,这个问题就现在而言对世界人民都是一个未知数。但如果找不到这个X的答案,哪么即使这侧次危机过去了,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有下一个,再下一个危机的来临,因为这是在迷途之中所必须要面临的囚徒困境。当然,天塌下来总是要高个子来顶的,美国就是这样,所以这个问题还是由美国人自己来解决吧。我们现在重点来看看美国的虚拟经济+海外产业+地产策略所引起的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有何启示。
首先我们先看看美国的经济模式即虚拟经济+海外产业+地产引擎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最终的失败对我们的启示。这个启示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就工业文明时期而言,一国的经济形态其最终的财富创造者永远是实体经济,换据话说一国实体经济的强弱永远决定着该国经济规模的大小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因此我们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断的夯实和提示自己的制造业经济的基础和档次。第二,虚拟经济可以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润滑促进作用,但是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财富,因此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永远只是一个配角,无论它头上有多少耀眼的光环,我们都不要迷失自己的判断,都不能跟实体经济搞本末倒置。如果有人刻意的鼓吹虚拟经济的作用,哪么有理由怀疑他想利用这个工具进行大规模的财富再分配,这种人其心可诛。第三,地产尤其是类似地产这种大型的资金密集消费品,虽然可以促进消费,但是一定要记住这种刺激消费是挖掘一国消费的潜力,这个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使用,但如果过分使用的话,则肯定会对本国的消费能力造成反噬,因此这个工具最好不要用。决定一国消费能力大小最根本的因素还是本国国民到底拥有多少可值得消费的富裕财富,因此如果想从根本上改变本国内需的状况,还需从根本上增加本国的财富,否则在财富一定的情况下,恶意的透支和提取只能是走华尔街的老路。另外,由于住房涉及民生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则后果更难预料,在经济危机和民生问题的纠缠之下,华尔街的失败肯定会在中国继续上演。
这几点其实可以通过对一些世界上工业文明的国家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比如德国和美国。德国人从来只搞自己的工业,虚拟经济只是适当的搞搞,为制造业提供更方便的工具,而房地产压根就不考虑。在工业领域里,日本跟德国就不是一个层次的,只有美国可以跟德国较劲,但是美国人却不务正业,大搞虚拟经济,试图借此掌握全球财富的最高端,并对全球利润进行再分配。所以德国人在历次的金融危机中几乎不受影响,此次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澜,而美国则总是会在历次的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股灾、黑色星期几等等都是从美国传到全世界的。很遗憾的是我国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走上了美国的老路,而没有重视德国的经营,所以才有此次金融危机之劫。不过我国跟美国还不一样,我国的工业文明才刚开始,我们在这条道路上走的并不远,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加轻松的回头。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不完善的地方,还意味着我们可供挖掘的潜力很大,因此我们有条件更快的走出此次危机。但是未来的路如果还按照美国这种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来的话,那么迟早我们也会走上美国华尔街的老路。所以,我们应该脚踏实地的发展自己的工业文明,一步一步的积累自己的财富,不断夯实自己的经济基础,这才是正经的道路,,当然这个需要时间,谁也着急不来。否则在发展过程中好大喜功过,总盼望着一口吃个大胖子的话,那么反而可能会如汉朝的武帝,盛极而衰的日子不久也会到来。
Ⅵ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给我们哪些启示
金融危机源于次贷危机,源于美国人的贪婪;源于金融机构向还贷能力不强或根本无力内偿还贷款的人发放贷容款;源于投资人低估了本已存在泡沫的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将住房抵押贷款作为金融衍生品推向市场并杠杆化交易!从而导致大量的投行和投资人严重亏损,导火索般的波及到经济运行!
中国的根本问题是粗放的外向型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过多催生泡沫并在国家的保驾下继续维持;内需严重不足(导致内需不足最大的一块是住房和收入比例严重失衡,实质上的购买力不强,城乡收入不均导致居民贫富差距扩大,消费能力不强等);社会保障不完善(居民不得不居安思危,不敢消费,增加存款,为以后做打算)等问题。
我国应正视发展改革和环境人口、资源的关系;正视国际资源、粮食危机的问题;“正视高速发展、GDP高速增长、经济减缓、衰退和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之间的关系;认真思考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认真思考以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的国际金融体系;认真思考经济全球化和内部需求的关系;认真思考房地产泡沫的严重性;认真思考城乡一体化的问题!!!
Ⅶ 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蔓延成全球性危机。目前要对这场危机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作出全面评估还为时尚早,但其中的教训可以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一些启示。 应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实体经济是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实实在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则是指市场经济中在信用制度和资本证券化基础上产生的虚拟资本的活动。实体经济是经济活动的基础,虚拟经济是在经济发展进入一定阶段在实体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济形式,其发展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并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当虚拟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时,虚拟经济发展会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时,则会产生经济泡沫,造成经济虚假繁荣,严重时会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甚至危机。因此,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并根据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积极发展虚拟经济,使二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而不能相互脱节。应正确认识、妥善处理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金融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要求金融不断创新,以支持整体经济发展。金融创新包括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组织创新、金融体系创新、金融秩序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等。但必须明确,创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金融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同任何创新都有风险一样,金融创新也会有风险。而且,由于金融具有特殊的运作规律,金融创新的风险往往更具严重性。所以,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的关系,在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要预见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建立健全监管和防范机制。为促进经济发展,无疑要致力于金融创新,但同时一定要加强金融监管,努力保证金融安全。 应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市场经济自发发展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必须明确,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它存在缺陷和失灵,主要表现在:市场主体分散决策,难以自动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难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会导致而不能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公共物品受损等外部不经济问题。因此,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把二者内在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应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进行科学的政府宏观调控。应正确认识、妥善处理金融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联系加强,开放成为世界潮流,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置身于世界金融体系之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借鉴别国经验加快本国发展。开放不仅是一般的经济开放,金融也要对外开放。但是,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是充满风险的,别国发生的金融危机有可能通过开放的途径传递到国内,国际投机资本也可能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国内金融危机。此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开放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也会造成本国利益的损失。所以,在金融对外开放的同时,一定要增强金融发展的独立自主和风险防范意识,把对外开放与金融自主结合起来。坚持自主是基础,要在自主的基础上利用对外开放的机遇,趋利避害。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应与国内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政府的监管能力相匹配。
请采纳。
Ⅷ 全球化经济危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如何尽量避免经济危机
这次抄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国的重要启示:
第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储蓄和消费的关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三,处理好监管与创新的关系,金融监管要始终与金融创新的步伐相适应;
第四,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立法,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第五,金融对外开放要与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和安全相适应;
第六,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地区间贸易和投资的多元化。
金融危机带来六大问题:
1.央行降息,救助资金困难的企业。
2.加大国家投资,大规模建设有利民生的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一方面能增加就业,另一方面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还能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增加国民收入,稳定物价水平,刺激消费,搞活经济。
4.通过国家补贴的方式,鼓励广大农村农民购买家电,汽车等商品,既能扩大国内消费,又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Ⅸ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启示
将受到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