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央行定向降准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央行公布该消息后,金融市场反应较为平淡,中长期看货币政策放松必定会对金融商回场价格走势带来影答响。
对股市,降准对于各个板块或概念股的影响不尽相同。一般而言金融,地产等资金密集型行业都将获益。除了利好股市外,降准对市场利率的整体下行也是利好。实际上近期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已经在低位运行,随着更多降准降息的落地,也会带动长端利率下行。
(1)央行对部分金融机构降准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降准目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一个是可以增加长期资金供应,银行资金成本将有所降低。置换MLF使商业银行付息成本有所减少,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一个是释放4000亿元增量资金,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要求把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多位专家认为,与2017年相比,今年取消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目标。这意味着央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加快从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转变,预计今年货币政策会更灵活。
㈡ 央行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多少个百分点
央行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具体操作分两步:第一步,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上述几类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第二步,在降准当日,持有未到期MLF的银行,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MLF,降准释放的资金略多于需要偿还的MLF。以2018年一季度末数据估算,操作当日偿还MLF约9000亿元,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大部分增量资金释放给了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
中国人 民银 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
来源:西安晚报
㈢ 今年央行什么时候降准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加上此次央行再次降准,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实施了三次定向降准。第一次是1月25日开始实施的面向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约4500亿元。第二次是4月25日实施的定向降准置换9000亿元MLF,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
央行此前两次定向降准的效果显著,让市场流动性呈合理稳定状态。尤其是第二次定向降准的作用更为明显,部分化解了金融机构因MLF累积而形成的潜在风险。央行当时强调,降准置换MLF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取向保持不变。
㈣ 央行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定向降准
4月17日晚间,央行决定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置换中期借贷便利。从具体落实来看,从今年4月25日起,一方面是下调部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1%;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先借先还”顺序,使用降准的资金来偿还所借的MLF。
对于此次央行降准政策,确实出乎了市场的预期,而在美联储接连加息背景下,央行却选择在这个时候定向降准,确实颇显深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次降准并非全面性的降准,而实质上还是以定向降准为主。站在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来看,确实具有一定的战略性影响意义。
鉴于此次央行的定向降准,从实际影响来看,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其中,此次央行定向降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减缓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的问题,助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有市场担心,此次央行定向降准会否又一次间接引发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实际上,对于信贷资金间接流向房地产市场的担忧一直存在,但从这些年来的实践经验来分析,央行的定向降准更注重流动性的把控以及资产规模的监控,并积极引导资金流向实体。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央行要求相关金融机构把新增资金主要用在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等任务,而这些内容需要纳入至宏观审慎的评估考核之中,对于部分流动性变相流向房地产等渠道,会存在更有针对性的监控,减缓对房地产市场的变相刺激。
再者,央行这一次的定向降准,是建立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的背景下,而随着贸易战的进一步升级,对国内经济的后续增长动力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这却倒逼金融监管的略微放松,而不至于过于收紧。或许,对于外部风险的冲击压力,央行及时进行流动性的补充,意在营造出相对稳定的经济金融货币环境。
与此同时,需要注意到近年来反复强调的一个国内政策大背景,那就是对“防风险,守底线”的政策定调。同时,从资管新规、债券交易新规以及表外融资缩减等重要举措来看,实际上还是延续金融市场去杠杆化的趋势,但市场的持续去杠杆化,是建立在相对稳定的经济金融环境之上,而当外部市场环境持续恶化,则将会打破内部市场的平稳格局,而适度定向降准等举措利于维系金融市场的持续稳定,迎合“防风险,守底线”的政策底线原则。
除此以外,需要注意的是,受到外部贸易战、美联储加息缩表的压力影响,内部股市扩容及减持压力的冲击,近期中国股市出现了持续非理性的下跌走势,并有逐渐接近3000点的整数关口趋势。
“防风险,守底线”是近年来反复强调的政策定调,而在市场接近3000点整数关口之际,央行采取定向降准的举措,实际上也有呵护股市,维系股票市场运行环境的稳定性作用。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央行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定向降准,说明管理层还是比较重视A股市场3000点的得失,再次印证了3000点政策底部的观点,同时也为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等外部因素的冲击提升市场自身的防御能力。
对于此次央行定向降准的举措,有维系国内金融市场环境稳定性的需求,也有强化“防风险,守底线”的政策定调,但在这个时候,在外部压力集中冲击,尤其是中兴通讯被封杀的事件背景下,更需要让我们集中力量应对好外部的挑战,而维系国内经济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也就颇为关键了。或许,这也是特殊时期下的特别考虑。
㈤ 央行对部分银行降准置换MLF,MLF是什么意思
中期借贷便抄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于2014年袭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发放方式为质押方式,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㈥ 央行降准100bp,100bp代表什么意思
bp代表金融方面,债券和票据利率改变量的度量单位。
一个基点等于0.01个百分点,即0.01%,因此,100个基点等于1%。一浮动利率债券的利率比LIBOR高10个基点,100个基点相当于1%,该债券的利率可能比普遍使用的LIBOR利率高0.1%;当美联储宣布将利率下调50个基点时,也就等于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一个基点(Basis Point)的定义为“百分之零点零一”(0.01%)或“一个百分点的一百分之一”,可用算术符号‱表示。它在计算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范畴被广泛应用,因为这些范畴须要牵涉极微小百分数的计算。
(6)央行对部分金融机构降准扩展阅读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需要在利率水平下行的环境中进行,资金价格和市场利率逐渐稳定,市场情绪对冲击的抵抗性增强,市场环境更为稳定,因而通过降准的方式营造利率下行环境,有助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其次,在以资产负债回表为目标的金融去杠杆背景下,降低准备金率能有效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有助于推动银行资产负债回表进程。持续利多利率债市场,我们的10年国债区间3.4-3.6得到政策和实践的证明。
我国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然在15%左右,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资产负债回表过程中,应逐步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至合理区间。
㈦ 央行6月27号突然宣布降准降息的原因是什么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完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对部分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加强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等多种工具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适当下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总体看,随着各项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充裕,社会融资结构有所改善,各类市场利率均有所下行,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的接续关键期,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风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需要继续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并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同时,我国物价水平仍在低位运行,实际利率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也为运用存款准备金和利率工具提供了有利条件。鉴此,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决定再次定向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同时结合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以更好地平衡好总量稳定与结构优化的关系,促进稳增长、调结构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㈧ 央行突然降准,对金融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01.多数银行存款利率维持不变少部分可能下降
02.国债利率保持不变
03.大额存单利率不受影响
04.降低银行理财收益率
05.增加债券需求债券利率将下行
06.降准股市影响
07.楼市影响:降准以后银行后续资金将更加宽裕,房贷有望继续宽松,购房者压力持续降低。
08.黄金市场无本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