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中国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中的作用

中国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06-17 21:32:17

① 如何认识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作用

中国在国际秩序的演变过程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20世纪至今,中国扮演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作用,从被迫遵守者的角色,变成了秩序的参与者,再到秩序的重要参与者,发展到今天的新秩序的塑造者之一。

在1941年珍珠港事变之前,中国是国际秩序的被迫执行者(这种被迫执行在很多时候,是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代价的)。因为清朝灭亡后国内连年内战,中国的国力损耗过巨,全世界主要的强国几乎都要求虚弱的中国遵守其自清朝以来其为中国制定的国际秩序准则。
1941年珍珠港事变之后,中国的国际作用开始凸显。为了牵制日本的力量,英国、美国、前苏联开始重视中国的作用。中国开始在国际秩序中,扮演重要参与者的角色:抵抗了日本对外扩张的主要陆上军事力量。这时候的中国,担任了秩序参与者的角色。
1957年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开始在东亚、东南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越南战场先后同法国、美国交手之后,中国开始成为国际秩序的重要参与者。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之后,这一角色的作用,愈发凸显。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至今,尤其是亚洲开发银行的建立,中国从规则的重要参与者,完成了向规则制定者角色的转变。亚洲开发银行的成立,是中国开始主导某一层面的地区经济事务的开始,也是中国成为世界秩序的制定者的角色之一的标志。
当前所实行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领导下开展,具有浓厚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是非常不利的。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迫切要求建立起国际新秩序,从而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

② 中国在全球经济秩序构建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也在不断上升,世界上很多热点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协调,我们也正越来越主动、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
对于世界来说,中国在地区和国际经济事务中所扮演的积极和建设性角色不可或缺。近年来,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全球贸易、国际发展和减债、金融稳定、能源等国际重大经济问题上与各方进行了坦诚对话和交流,积极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关切,并通过自身努力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发挥了中国作为南北对话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为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今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在经济危机时刻大力购买美国国债,对稳定经济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起到了不可忽略的积极作用。中国在对伊朗核问题和朝韩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对事态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化: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召开体现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肯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与保护带动了世界文化保护风潮。
国际经济新秩序,要认识这个概念我们先来了解下国际秩序这个概念。所谓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家组织等。国际旧秩序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无权地位的情况下,由少数大国按照发达国家的意愿和利益建立起来的。它的实质是维护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是: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所谓国际经济新秩序是指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为促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对反映旧国际经济秩序的现行国际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改变所形成的、能真正体现公平互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并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济机制。建立新秩序的内容不断完善,其主要包括:①各国对其自然资源的经济活动享有并行使永久主权;②改善在国际贸易关系中的地位和条件;③增加向发展中国家资金转移、改革国际货币金融制度;④改善转让条件,争取发达国家更多地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⑤保护海洋资源和争
,由于历史地域的缘故,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如国际贸易中的剪刀差价格,这个让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遭受很大的损失,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受到其不利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也在采取措施来改善这一点,如主张” 南北合作,南南对话”搭理发展自身的经济,提升自己在世界银行中的话语权,如2010年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就由2.77%提高到4.42%,成为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话语国。中国通过自身实力的提升来改变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后中国应该团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共同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在增加向发展中国家资金转移、改革国际货币金融制度方面,
中国可以有较大的作为,在向发展中国家资金转移投资上,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在非洲的投资上,如到2010年中国在非洲的石头投资总额就超过100亿美元,这些资金的投入主要是用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外开放也逐渐走向由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所以在未来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上,中国的比例是会加大的。在改革国际货币金融制度方面中国,中国也应该有一定的作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大大提高,又由于人民币在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的坚挺,所以很多国家对人民币充满信心,人民币的国际话进程也走得很快,如2010年中国已经开始在5个城市开始了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同时在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促进国际货币的多元化,来提高世界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
在发达国家更多地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方面,中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行,吸引了大量的外资,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起来了,中国提出要提高吸引外资的水平和结构,主要吸引的是那些拥有技术和资金的企业,而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现在很难进入中国境内,中国政府于2009年还正式敦促发达国家要兑现承诺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气候友好技术,通过中国的这一示范,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必定模范效应,那是讲促进发达国家更多地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方面,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表达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巩固独立的意志,也符合全世界各国人民要求振兴世界经济和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社会的愿望。发展中国家需要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发达国家也需要发展中国家的原料和市场。南北关系不根本改善,世界和平与稳定难以保障,对穷国不利,于富国无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定会支持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所进行的努力。

③ 如何认识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地位和作用

①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就当今世界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②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③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

中国是未来世界上极具潜力的一极。我觉得未来超级大国的形成,非要有辽阔的国土和战略纵深,矿产资源,以及一定数量上的人口。从这两点来说,英国,法国等传统大国在未来的地位是危险的,同时美国将继续延续超级大国的地位。未来可能成为超级大国的有: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欧洲或许会继续一体化,直到瓦解各个国家的主权形成类似前苏联(仅仅是国家组成形式并不是社会经济摸式)的单一国家欧洲共和国,如果欧盟可以高度联合到这一程度的话,他在国际上的地位还是很高的。而且这些潜在的超级大国在各地区分布较为均匀,各个大国的势力范围都不相同,重叠。中国将是未来西太平洋及东南亚的霸主。多极化给中国带来的好处是可观的。可以打破美国的封锁,各个大国互相制恒,欧洲和印度都不希望受制与美国,于是与中国的交往是必须的.

④ 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对于推动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王岐山副总理前不久曾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中方支持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财政资源。他说,“我们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通过以配额为基础的体系以及自愿捐助两种途径来调动资源,以取得贡献国家权利和义务的平衡。第一要务是增长配额。如果短期内不能完成这一任务,那么,应当按照当前的配额来决定出资。如果配额出资不能达到当前需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以发行债券,中国将成为债券购买者之一”。

我们也看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周边经济体货币当局建立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双边本币互换安排。其中:与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还分别与韩国央行、香港金管局、马来西亚央行、白俄罗斯国家银行、印度尼西亚央行签署了规模为1800亿、2000亿、800亿、200亿、1000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因此,我认为,我国在推进国际货币和金融改革进程方面,在短期,着力点应放在促进全球宏观政策协调与刺激总有效需求;反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积极支持重启多哈回合谈判;在中期,着力点应放在推进国际储备货币的稳定协调机制;合理界定全球失衡和金融动荡的调整责任,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负外部性;保证大宗资源能源国际价格的相对稳定;在长期,应推进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重建有利于和平发展的金融全球化监管制度框架,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我国在推进国内货币和金融改革方面,在短期,着力点应放在加快推进国内金融和货币的市场化基础,增强价格弹性和灵活性。同时,针对美元以及当今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内在矛盾,全球系统性风险将必然和频繁发生的特点,着手建立开放风险的对冲机制,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在中期,加快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改革,推进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结构改革,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金融监管,推进区域货币和金融合作。在长期,建立全球资产多样化组合以切实保护我国对外金融资产的安全和效益;形成区域超主权储备货币和货币管理机构;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事务的话语权并在完善全球治理结构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⑤ 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形势与政策

现今的国际秩序很大程度上是二战结束后建立的。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加之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加速,因此人们对国际秩序的走向更加关心,西方特别是美国关于国际秩序变化的讨论明显流露出强烈的担心和不安。
国际秩序可分为经济秩序和政治与安全秩序。就国际经济秩序而言,二战后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优势地位的下降和西欧、日本的经济发展,改变了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世界经济呈现美日欧三强鼎立的格局,而七国集团的成立标志着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变化。第二次是21世纪初,新兴经济体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经济优势地位的下降、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的格局为之一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显著提升,20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成为讨论世界经济的主要平台。
从国际政治与安全秩序而言,冷战的终结导致了二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变化,全球层面的两极对抗宣告结束,美苏两霸主导的国际秩序进入一超多强时代。美国充分享受了冷战结束的红利,在后冷战时代大大扩展其政治与安全优势,试图打造真正的单极世界,但好景不长,进入21世纪后,美国由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而遭遇战略挫折,金融危机又使其力量优势相对下降,另一方面,中俄印等在国际事务中更加活跃,一超地位下降,多强地位提升,然而国际政治与安全秩序尚未完全改变“一超多强”的形态。

国际秩序既包括全球层面,也包括地区层面。从亚太地区看,秩序的变化同样明显。在地区经济秩序方面,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崛起为新的地区经济中心,成为地区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亚投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立,中国在地区经济秩序中的地位会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中国也在地区政治与安全事务中发挥越来越活跃的作用,成为地区政治与安全秩序的重要塑造者。但是亚太地区政治与安全秩序尚未达到变化的临界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进和周边外交力度的加大,将有助于增加地区政治与安全秩序变化的动能。
与20世纪相比,21世纪国际秩序的变迁具有新的特点。首先,20世纪的秩序变迁主要是由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或重大的政治事件(冷战终结、苏联解体)驱动的,而21世纪国际秩序的变化则是由经济推动的,经济发展导致力量对比的变化,形成新的力量格局和治理秩序。其次,当下和今后的秩序变革不是完全颠覆旧的秩序、建立全新的秩序,而是通过补充、改良的手段,不断引入新的元素,丰富、发展现有秩序,秩序变革具有继承性、渐进性与和平性。第三,20世纪的国际秩序本质上是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的,这虽然是由当时的力量对比决定的,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显而易见。21世纪的秩序变革正在和将会进一步提升东方的地位与影响力,也会使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大大增强,国际秩序安排也因之更加平衡、合理。
中国是21世纪国际秩序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力量结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国对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不懈追求。在这一轮秩序变迁中,中国的作用是独特的:它既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是东方国家,又是国际体系的核心行为者,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有密切的互动,这使得中国具有沟通东西南北的优势。不仅如此,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取向将使国际秩序的变化更具和平性,使新的秩序内涵更注重发展,使秩序安排更加公正。

⑥ 在当前国际秩序变革中中国的作用

当前大国力量对比和关系互动态势对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产生了复杂影响。 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终极目的是建立由它支配的单极世界秩序。政府调整国家安全战略,谋求绝对安全和绝对军事优势,推出“先发制人”战略,强化单边主义,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加速实现这一目标。现在美国GDP约占世界的30,军费开支约占世界的41,美国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对其他大国的优势有所扩大。美国以强大军力作后盾,打着反恐旗号,扩大在海外驻军,现在美国在世界上130多个国家程度不同地保持军事存在,在一些地区扩大了地缘政治版图和势力范围。美国的独超强势和强化全球战略攻势给多极化进程带来新的困难和曲折。在一定意义上看,当前世界战略格局带有某些单极色彩,美国的世界主角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主要作用有所强化。但是,对美国的力量和影响也应做恰如其分的估计,不应夸大,更不应将其神化。就经济力量而言,当今世界存在三个中心,即美国、欧盟和东亚,并不只有美国一个中心。就军事力量而言,不能笼统地说美国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世界战略力量仍基本保持均势。因为仅俄罗斯一个核大国就拥有同美国大体相等的战略核力量,即使根据俄美新的削减战略核力量条约,到2012年双方都将保有1700~2200枚战略核弹头,在战略核力量上双方仍是势均力敌。总言之,俄美都保有能摧毁对方多次的核打击能力,大国之间特别是俄美之间“核恐怖平衡”并没有被打破。就外交而言,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全球战略攻势并不是处处旗开得胜,在不少问题上碰壁受挫:搞反恐扩大化和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受到包括其盟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非议和反对;在日内瓦人权大会上提出反华提案连年失败,并落选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推行偏袒以色列、打压阿拉法特的中东政策陷于孤立;对一些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得逞,等等,这些表明美国在世界上不能为所欲为,更不能主宰世界的命运。现在西方有人宣扬当今世界已成为美国独家主导的单极世界,美国已是“君临天下”的“世界新帝国”,显系夸大不实之词。美国固然凭独超强势给多极化进程带来干扰和冲击,但其单极图谋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抵制和牵制。同时,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力量也在发展。美国不能扭转世界多极格局的发展方向,世界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向前推进。

⑦ 如何认识中国在国际体系变革中发挥作用

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使得国际地位提升。
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 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今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3.其他主要力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发展中新兴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大。

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在美欧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一再表明,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可以说中国一直在向世界传递着战胜危机的“中国信心‘’。
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大多数国家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欧盟财政规划和预算事务委员达莉亚•格里葆丝凯特的观点颇有代表性:“虽然具体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各方的磋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这轮金融危机是无法完全得到解决的。”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可望在危机后进一步提升甚至有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

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话语权提高,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谈判、粮食和能源问题等其他重要国际议题方面中国的主张和建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公开称:“历史学家将会审视2009年发生的一切.看到中国在稳定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人们相信中国将成为国际舞台上更为引人瞩目的力量。

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⑧ 如何认识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作用

中国推动国际秩序更趋合理

现今的国际秩序很大程度上是二战结束后建立的。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加之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加速,因此人们对国际秩序的走向更加关心,西方特别是美国关于国际秩序变化的讨论明显流露出强烈的担心和不安。
国际秩序可分为经济秩序和政治与安全秩序。就国际经济秩序而言,二战后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优势地位的下降和西欧、日本的经济发展,改变了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世界经济呈现美日欧三强鼎立的格局,而七国集团的成立标志着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变化。第二次是21世纪初,新兴经济体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经济优势地位的下降、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的格局为之一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显著提升,20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成为讨论世界经济的主要平台。
从国际政治与安全秩序而言,冷战的终结导致了二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变化,全球层面的两极对抗宣告结束,美苏两霸主导的国际秩序进入一超多强时代。美国充分享受了冷战结束的红利,在后冷战时代大大扩展其政治与安全优势,试图打造真正的单极世界,但好景不长,进入21世纪后,美国由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而遭遇战略挫折,金融危机又使其力量优势相对下降,另一方面,中俄印等在国际事务中更加活跃,一超地位下降,多强地位提升,然而国际政治与安全秩序尚未完全改变“一超多强”的形态。

国际秩序既包括全球层面,也包括地区层面。从亚太地区看,秩序的变化同样明显。在地区经济秩序方面,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崛起为新的地区经济中心,成为地区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亚投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立,中国在地区经济秩序中的地位会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中国也在地区政治与安全事务中发挥越来越活跃的作用,成为地区政治与安全秩序的重要塑造者。但是亚太地区政治与安全秩序尚未达到变化的临界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进和周边外交力度的加大,将有助于增加地区政治与安全秩序变化的动能。
与20世纪相比,21世纪国际秩序的变迁具有新的特点。首先,20世纪的秩序变迁主要是由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或重大的政治事件(冷战终结、苏联解体)驱动的,而21世纪国际秩序的变化则是由经济推动的,经济发展导致力量对比的变化,形成新的力量格局和治理秩序。其次,当下和今后的秩序变革不是完全颠覆旧的秩序、建立全新的秩序,而是通过补充、改良的手段,不断引入新的元素,丰富、发展现有秩序,秩序变革具有继承性、渐进性与和平性。第三,20世纪的国际秩序本质上是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的,这虽然是由当时的力量对比决定的,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显而易见。21世纪的秩序变革正在和将会进一步提升东方的地位与影响力,也会使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大大增强,国际秩序安排也因之更加平衡、合理。
中国是21世纪国际秩序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力量结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国对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不懈追求。在这一轮秩序变迁中,中国的作用是独特的:它既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是东方国家,又是国际体系的核心行为者,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有密切的互动,这使得中国具有沟通东西南北的优势。不仅如此,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取向将使国际秩序的变化更具和平性,使新的秩序内涵更注重发展,使秩序安排更加公正。

⑨ 中国在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中起到什么作用

中国有逾13亿人口,而且消费的主力-中产阶级正在不断的壮大。在这次次级贷款危机来临之前的几年,中国政府就提出要扩大内需,将出口导向型经济转为消费导向型,用中国人自己的消费实力带动消费的发展,以减少对其他国家进口的依赖。这次危机中,西方各大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明后年进口的商品会减少,这样,出口货物给西方的发展中国家也就受到了影响。
问题的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系统自成一体,金融管制也比较严格。西方大规模的银行、保险、证券破产的冲击波不能伤及中国金融业的根基,相反,中国、日本等东方金融业趁机出击,收购西方银行。我们看见,中国银行收购法国一家银行20%的股份,日本三菱银行收购大摹20%股份,甚至大摩(摩根斯坦利)向中国中信和中国主权基金中投申请援助。
中国的金融业得以健康发展,使得贷款能够正常发放,国民经济的主力中小企业有了贷款能够正常生产,没有大规模失业,没有社会动乱,持续的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自然带动周边国家经济的发展。比如澳大利亚,这个国家若干年来经济的增长就是建立在中国对它的煤炭和铁矿近乎无穷的进口之上的。 东盟由于中国的原料进口也得以维持正常发展。而这些不受危机大规模冲击的国家几乎都是正在经济大量增长的发展中国家。 这些国家的经济,又会辐射向周边,乃至全球。
于是乎,我们是这次次级危机的救命稻草。国际金融秩序等待着中国和日本等国的重构

阅读全文

与中国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中的作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锦江融资租赁 浏览:709
苏州科达股票代码 浏览:318
股票图标大全 浏览:449
小川科技融资 浏览:823
国投融资渠道 浏览:153
星河控股股票 浏览:256
山东黄金电气 浏览:764
网上贷款哪些平台是坑人的 浏览:734
6500韩币等于多少人民币元 浏览:422
股票兼职讲师 浏览:856
期货刘福厚 浏览:914
节能建材股票 浏览:403
股票下跌英文 浏览:3
4月末外汇储备 浏览:448
卢映融资料 浏览:644
股票上压下托 浏览:290
米庄理财官网 浏览:164
哪种贵金属在最低谷 浏览:995
外汇保证金计算题目 浏览:815
博时主题行业基金净值上证指数 浏览: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