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互联网金融跑路风险控制

互联网金融跑路风险控制

发布时间:2021-06-29 05:57:56

A.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跑路潮频发

一直都很想复反驳各路媒体对制于互联网金融的歧视态度,每次有什么P2P平台跑路媒体都会大肆宣扬,但是那些跑路的平台根本就不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经济学家郎咸平的团队统计了从2011年到2015年的数据。有问题的平台一共是660家,其中跑路平台280家占问题平台比重42%,诈骗平台17家占比3%,停业平台66家占比10%,提现困难平台297家占比45%。而其中280家跑路平台和17家骗子平台基本上都不是P2P互联网金融平台,首先一个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必须是第三方资金托管,而这些跑路的和骗子平台都是没有第三方资金托管的,都是有存在资金池的情况因而能汇聚大量的资金,才能这些平台跑路的卷款跑路的机会。
而剩余的66家停业平台以及297家提现困难的平台,才能算是互联网金融的违约,平均到每一年违约率大概为7.15%,而相对互联网金融平台带来每年12-20%的回报率来算,这个违约率是很低的。银行的理财产品每年只有5%的回报率,而且还是预期,同样也是存在违约的,因此对于一些平台跑路要谨慎的分析看待,切勿杯弓蛇影,一杆子打翻一船人。而那些有第三方资金托管、有足额优质抵押项目的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是不会轻易跑路的。

B. 互联网金融借力大数据玩转风险控制

互联网金融借力大数据玩转风险控制
近两年,金融行业内竞争在网络平台上全面展开。大数据时代,这种竞争说到底就是“数据为王”。为什么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具有共享性,提供了“大数据”和更充分的信息,即通过更完善的价格信号,帮助协调不同经济部门非集中化决策。
信息占据核心地位
信息占金融市场核心地位。金融市场是进行资本配置和监管的一种制度安排,而资本配置及其监管从本质上来说是信息问题。因此,金融市场即进行信息的生产、传递、扩散和利用的市场。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信息的传递和扩散更加便捷,信息的生产成本更为低廉,信息的利用渠道和方式也愈发多元化,从而越来越容易实现信息共享。这种共享不仅包含着各类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而且包含着金融机构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及企业间的共享等。
信息共享并由此形成的“大数据”,降低了单个金融机构获得信息、甄别信息的成本,提高了信息利用的效率,使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充分而顺畅,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信息的不完备和不对称程度。“大数据”不仅使投资者可以获取各种投资品种的价格及影响这些价格的因素的信息,而且筹资者也能获取不同的融资方式的成本的信息,管理部门能够获取金融交易是否正常进行、各种规则是否得到遵守的信息,使金融体系的不同参与者都能作出各自的决策。
正确看待大数据征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火了P2P市场,也折射出风控体系建设的缺失。P2P跑路现象主要原因就是风控缺失,体现在“重担保、轻风控”和“重线上风控、轻线下调查”。
当前,多数P2P平台“重担保、轻风控”的思路是不正确的,担保是外界因素,风控是内在因素,一味强调用外在的因素而不解决自身的问题,不可能实现良好运转。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不在规则之中,而在互联网和金融双重叠加的对象之中,其最基本的风险边界应是保证投资者的资产安全。守住了安全底线,这些平台才能健康成长。所以,P2P平台根本的安全底线还在于加强自身对象的风控。
另一方面,风控分为贷前、贷中、贷后风控。目前有些P2P平台从最开始的贷前风控就缺失,贷前风控最重要的是要实现“线下调查”,即通过线下实地走访和考察,对客户信息进行交叉验证和真实性验证,包括对借款人银行流水、征信报告、财产证明、工作证明等的审查,通过审查评估借款人还款能力。这些线下风控是不可或缺的,不能迷信或过分夸大“互联网+”的效率和普惠,线上的大数据和线下的实地考察必须结合。
基于大数据、个人征信的风控手段已有很多,大数据征信是实现P2P风控的创新路径。但是也需要正确看待,既不能要求大数据征信一步登天,一下子带来质的改变;也不能风声鹤唳,一有创新就以各种名义围追堵截,而需要给予更多理性的包容和试错的空间,在渐进创新中不断完善大数据征信体系。
目前存在的困难:
一是数据的虚拟性和“信息噪音”。虽然大数据及其分析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数量和精度,但由于虚拟世界中信息大爆炸造成的“信息噪音”,导致交易者身份、交易真实性、信用评价的验证难度更大,反而可能在另一层面更强化信息不对称程度,也更容易存在信息垄断。
二是信用数据关联的不确定性。信用数据是多样化的,包括朋友信用、爱情信用、事业信用等。所谓忠孝不能两全,一个对朋友忠诚的人不一定对事业忠诚。对事业或工作忠诚,也不一定能说明他的金融信用好。大数据通过日常信用来判断金融信用会出现偏差。
三是“数据孤岛”不能实现数据共享。互联网平台具有强烈的规模效应,平台越大越容易产生数据,越容易使用数据。例如,阿里小贷主要通过卖家累计的海量交易信息及资金流水,也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在几秒内完成对商家的授信。但是,阿里小贷的数据,不可能提供给其他公司使用。因此,下一步应推动数据的整合和共享。
玩转大数据风控系统
传统的风控模式更多关注的是静态风险,对风险进行预判。而P2P市场让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企业转型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技术要对风险进行实时把握,要做到两点:大数据和云计算结合以及大数据的流处理模式。
大数据和云计算结合,实现了实时监控。云计算为大数据实时把握提供了硬件基础,可以实现秒级的数据采集、分析和挖掘。流处理模式实现了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的有效结合。一种人习惯先把信息存下来,然后一次性地处理掉,也叫批处理,如定期处理过期邮件;另一种人喜欢信息来一点处理一点,无用信息直接过滤掉,有用的存起来。后者就是流处理的基本范式,实现了实时监控。
怎样才能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业务方向,玩转大数据风控系统,使其发挥到最大作用?我认为,要关注“大众数据”。要意识到互联网“长尾效应”的作用,互联网环境下“得大众者得天下”,关注大众数据,要了解大众心态,在归属感、成就感和参与感上下功夫。
还要将业务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理解数据的价值,通过数据处理创造商业价值,看似零散的数据背后寻找消费逻辑。此外,还应改造公司数据相关的IT部门,将其从“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中心”,充分认识大数据是核心竞争力,重视其挖掘和预测的能力。
当然,实时大数据风控还需要很多方面的探索,如何借助大数据建立全生命风控体系,形成贷前、贷中、贷后流程管理系统和决策系统。另外,还需加强信用数据相关性研究和量化模型的开发,金融信用(主要指借贷数据)可获得性比日常信用数据难,以金融信用为中心,通过日常信用,构建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C. 为什么说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存在风险

根据银监会办公厅发布的备案指引,已开展业务的网贷机构需要完成有关违规经营行为的对照整改工作后,方可申请办理备案登记。据监管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按照通信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申请相应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未按规定申请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不得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

风险较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业务都会做以下几个风控措施:

1.审核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格条件、信息真实性;

2.审核融资项目真实性、合法性;

3.采取措施防范欺诈行为;

存在风险的平台有12个负面清单:

▪为自身或变相为自身融资;

▪直接或间接接受、归集出借人的资金;

▪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

▪自行或委托授权第三方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进行宣传或推介融资项目;

▪发放贷款,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将融资项目的期限进行拆分;

▪自行发售理财等金融产品募集资金,代销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

▪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或实现以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资产、基金份额等形式的债权转让行为;

▪除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允许外,与其他机构投资、代理销售、经纪等业务进行任何形式的混合、捆绑、代理;

▪虚构夸大融资项目的真实性、收益前景,隐瞒融资项目的瑕疵风险,以歧义性语言或其他欺骗性手段进行虚假片面的宣传,捏造散布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损害他人商业信誉,误导出借人或借款人;

▪向借款用途为投资股票、场外配资、期货合约、结构化产品及其他衍生品等高风险的融资提供信息中介服务;

▪从事股权众筹等业务。

可以通过信息披露完善程度,再对比以上内容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评判,希望解答可以给您帮助。

D. 如何看待频繁发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跑路"现象

常见的P2P跑路原因主要有两大类:恶意诈骗和经营不善。
其实P2P平台无论什么样的活动做短期投资还是可以的,不建议长期投资。P2P都有一定的风险性。目前,建议选择正规、背景实力强(上市公司背景)、收益合理、项目透明度好、风控保障体系好的平台,会比较安全可靠。现在做P2P理财的中介平台有很多,就我个人知道的就有爱投易贷、人人贷、陆金所等等。
P2P投资理财都有风险,目前市场P2P理财平台众多,产品各有不同,收益率也不一样,投资前,应当谨慎考察选择平台,建议综合从平台基本信息(上线时间、注册资本、平台背景和项目情况)、平台风控保障体系(资金管理、风控保障模式)、收益范围、资金流动性情况等因素去综合选择平台。

E. 如何看待频繁发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跑路“现象

金享财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周翀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各个行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属公司的判断都有可能出现错误,“跑路”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通过市场竞争的过滤,会留下来发展较好的企业,业绩不好的企业会被淘汰掉。我认为所有的互联网企业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公开和透明。他还表示,如果对某项业务没有做到百分之百精通,自己和公司不会轻易涉及。
望采纳谢谢

F. 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平台跑路现象多吗

“互金主流业务模式均已有了比较完善的监管框架,但由于机构数量多,执行层面参差不齐,非法集资平台跑路现象仍不鲜见,需要持续加强整治力度。”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借助互联网渠道,各类金融乱象活动呈现出波及范围广、发展速度快等特点,只有切实做到“打早打小”,才能有效控制各种潜在风险隐患,需要各相关部门增强跨机构协调处理机制。

尽管已经延期一年,但孙辉透露,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还要继续进行。具体来说,一是要继续降低存量风险,进一步压缩违规业务的规模,把合规合法的业务纳入日常监管,同时实现违法违规业务平稳退出市场。二是探索建立互联网金融长效监管机制,围绕准入制度、日常监管机制,还有非法金融活动的认定和打击,做一些机制制度方面安排,使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和防控进入有效阶段。

G. 互联网金融业务面临四大风险有哪些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存在的一种风险类型,银行的流动性来自于银行存款和贷款,一旦银行的存款不足以支付贷款所需,就产生了流动性的不足,这种流动性不足根源于银行偿还能力的有限和取款数量的难以预期。银行流动性直接关乎银行的经营能力和信用,流动性不足将导致银行货币流通的缓慢甚至停滞,严重时有可能导致银行的倒闭。

4.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网络金融立法相对落后和模糊而导致的交易风险。互联网是一个全球信息交互的平台,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跨国界的金融平台,然而由于各个国家、地区经济制度和法律规定的差异,互联网交易双方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规则很难达到完全一致,这就加剧了一些互联网金融的违规违法几率,从而诱发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刚刚起步,相关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如在网络金融市场准入、交易者的身份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确认等方面尚无明确而完备的法律规范。因此,在采用bis后,利用网络提供或接受金融服务,签订经济合同就会面临在有关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相当大的法律风险,容易陷入不应有的纠纷之中,使交易者面临关于交易行为及其结果的更大的不确定性,增大了网络金融的交易费用,甚至影响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严重威胁到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阻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纵深发展。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诸多风险,我们要做好完全的风险防范措施。

H. 互联网金融领域到底存在哪些风险

专家认为,主要有3种风险:一是平台跑路风险,大量非传统金融机构涌内入金融行业,缺乏相容应风险管理能力,出现了大量跑路事件;二是社会风险,如网络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等引发的社会风险,平台跑路甚至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等;三是宏观风险,即互联网金融资金流向与宏观调控方向不一致的风险。

目前,互联网金融存量风险比较大,化解风险需要时日。“以P2P网贷平台为例,我们监测到的就有2000多家,数量相当庞大,化解存量风险还需要更长时间。”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认为,对互联网金融监管肯定是长期的和长效的。

阅读全文

与互联网金融跑路风险控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百家互联融资 浏览:60
p2b理财范 浏览:120
利丰集团融资 浏览:450
Abs双信托 浏览:877
温州融资经验 浏览:242
金融资金助力企业 浏览:939
思路融资 浏览:857
武汉期货女 浏览:948
理财知识篇 浏览:849
众筹融资被骗 浏览:709
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问题 浏览:616
我国有哪些金融期货产品 浏览:986
为什么要研究过度融资 浏览:72
海银财富理财可信吗 浏览:828
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 浏览:157
融资余额1亿 浏览:861
理财结存 浏览:374
什么是期限匹配融资策略 浏览:331
a轮融资规模 浏览:643
外汇平台靠谱吗 浏览: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