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背景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两国政府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同是以设立国际金融机构、稳定汇率、扩大国际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为目的,但运营方式不同。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实力得到稳固,双方于1944年4月达成了反映怀特计划的“关于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的专家共同声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关键人物是美国前财政部助理部长哈里·怀特,凭藉战后美国拥有全球叁分之二黄金储备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大国地位,他力主强化美元地位的提议力挫英国代表团团长、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怀特计划”成为布雷顿森林会议最后通过决议的蓝本。
㈡ 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什么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什么关系啊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
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第四,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
第五,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第六,国际收支的调节。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关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WBK)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3、体系简介: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通过意味着美元霸权的开始。
㈢ 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一)国货币比价的挂钩
1.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3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2. 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3. 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于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而决定“平价”的标准,也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二)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
“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 “协定”又作了“过渡期”,的规定。“协定”还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三)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四)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贷款也越多。贷款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
(五)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建立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大特色。“协定”确定了IMF的宗旨:①建立IMF机构,促进国际货币合作。②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均衡发展,提高会员国的就业和实际收入水平,扩大生产能力。③促进汇率稳定,维护正常汇兑关系,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④建立多边支付体系,设法消除外汇管制。⑤为会员国提供资金融通,纠正国际收支失衡。⑥缩小或减少国际收支赤字或盈余的扩大。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固定汇率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之一,但它不同于金本位下汇率的相对稳定。在典型的金本位下,金币不仅本身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而且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所以汇价的波动界限是狭隘的。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货币制度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局面。而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又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混乱局面暂时得以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美国通过赠与、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同时,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基金组织提供的短期贷款暂时缓和了战后许多国家的收支危机,也促进了支付办法上的稳步自由化,基金组织的贷款业务迅速增加,重点也由欧洲转至亚、非、拉第三世界。另一方面,世界银行提供和组织的长期贷款和投资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此外,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提供技术援助,建立国际经济货币的研究资料及交换资料情报等方面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有助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由于汇率的相对稳定,避免了国际资本流动中引发的汇率风险,这有利于国际资本的输入与输出。同时也为国际间融资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助于金融业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也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有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对战后的经济复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却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首先,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顺利运行,是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充足的黄金储备分不开的。但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美元对外价值长期不稳,美元则会丧失其中心地位,危机布雷顿森林制度存在的基础。其次,美国要履行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义务,必须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若美国黄金储备流失过多,储备不足,则难以履行兑换义务,则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持。再次,若美国黄金储备不足,无力进行市场操作和平抑金价,则美元比价就会下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也就会随之动摇。最后,该制度规定汇率浮动幅度需保持在l%以内,汇率缺乏弹性,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而且它实际上仅着重于国内政策的单方面调节。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这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有一根已倒塌。 1973年3月,西欧又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这种种迹象都预示着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能长久地存在,它必将会被一种更为优越的货币制度所替代。至此,战后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汇率制度也完全垮台。这宣告了布雷顿森林制度的最终解体。欧洲整体经济规模和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均处于世界首位,完全有能力在新的国际储备货币格局中与美元相抗衡。此外,日元、马克、英镑、瑞士法郎等也占有一定地位,分美元一勺羹。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过去美元在国际金融的一统天下,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各国汇率自由浮动、国际储备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单一的货币制度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也就难怪像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样的货币体系制度要走向崩溃。
㈣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2、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
4、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协定》作了“过渡期”的规定。
5、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6、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
(4)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金融机构扩展阅读:
运转条件: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顺利运行,与美国的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分不开。要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需具备三项基本条件。但这三项条件却又是矛盾的,这便是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
第一,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元对外价值稳定。若其他国家通货膨胀严重,国际收支逆差,在基金组织同意下,该国货币可以贬值,重新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关系。
第二,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可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要履行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义务,必须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
第三,黄金价格维持在官价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黄金储备充足,若市场价格发生波动,美国可以通过抛售或购进黄金加以平抑。
㈤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什么一个体系啊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 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一)国货币比价的挂钩 1.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3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2. 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3. 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于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而决定“平价”的标准,也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二)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 “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 “协定”又作了“过渡期”,的规定。“协定”还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三)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四)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贷款也越多。贷款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 (五)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建立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大特色。“协定”确定了IMF的宗旨:①建立IMF机构,促进国际货币合作。②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均衡发展,提高会员国的就业和实际收入水平,扩大生产能力。③促进汇率稳定,维护正常汇兑关系,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④建立多边支付体系,设法消除外汇管制。⑤为会员国提供资金融通,纠正国际收支失衡。⑥缩小或减少国际收支赤字或盈余的扩大。
㈥ 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及特点
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过程、构成要素、基本特点,并评价其作用。
背景:“二战”使西欧实力大为削弱,而美国实力大大膨胀,这为建立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
过程: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按照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构成:制度+机构
一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即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
二是国际金融机构的建立,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特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
作用:积极: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它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2.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美国趁机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在金融方面:美国借安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之机,取代英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迫使英国放弃大英帝国特惠制。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在工业方面:美国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
在科技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3.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
原因:①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
② 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
③ 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促使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以应对国际竞争。
④ 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特点:① 世界经济已形成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经济板块为中心的格局
② 集团成员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更加务实,意识形态色彩趋于淡化。
③ 各国经济融合程度明显增加,规模急剧扩大。
④ 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了变化。
4.欧盟成立的标志是什么?简述欧盟条约的内容、欧盟的性质以及欧洲一体化带来的影响。
成立标志:1992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该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盟约内容:① 确立了分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
② 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③ 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
欧盟性质: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
影 响: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欧洲一体化也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㈦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核心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每块12.5千克的金砖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Bank)。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一)国货币比价的挂钩
1.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3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2.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于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而决定“平价”的标准,也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二)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
“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协定”又作了“过渡期”,的规定。“协定”还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三)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布雷顿森林体系
“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四)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贷款也越多。贷款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
(五)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建立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大特色。“协定”确定了IMF的宗旨:①建立IMF机构,促进国际货币合作。②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均衡发展,提高会员国的就业和实际收入水平,扩大生产能力。③促进汇率稳定,维护正常汇兑关系,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④建立多边支付体系,设法消除外汇管制。⑤为会员国提供资金融通,纠正国际收支失衡。⑥缩小或减少国际收支赤字或盈余的扩大。
㈧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
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同历史上的国际货币制度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进。
第一、建立了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通过国际金融机构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保证统一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各项原则、措施的推行。
第二、签订了有一定约束力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金本位制对汇率制度、黄金输出入没有一个统一的协定,货币区是在规定的地区实施宗主国、联系国的法令。
㈨ 布雷顿森林体系设立了哪些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国际清算银行及世界银行,被称为“布雷顿森林机回构”。差不多所答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其金融政策均受这三家机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英语: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缩写:IMF)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
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是致力于国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合作的国际组织,由50多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组成。
世界银行(World Bank)是为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提供贷款的联合国国际金融机构。它是世界银行集团的组成机构之一,同时也是联合国发展集团(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Group,UNDP)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