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的内设机构
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组织协调分行机关日常工作,组织行长办公会、行务会及重要工作会议,承办有关文秘、信息综合、外事、信访、保密、档案、新闻报道等工作,督办本行重要事项。负责组织分行党委会,承办党委日常事务工作、督办党委重要事项。
法律事务处
负责审核有关规范性文件,开展法律调研;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承担分行法律顾问,出具法律意见;开展金融法律咨询服务、相关金融法律事务和金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承办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做好民事案件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央行合法权益。
货币信贷管理处
负责湖北省的经济金融监测分析、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利率、信贷政策、金融市场监测及有关监管等货币信贷工作。
金融稳定处
监测、评估湖北省金融系统风险,研究实施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措施;管理中央银行金融稳定资产和金融稳定类再贷款;参与金融体制改革,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推进辖区金融体制改革工作;根据总行有关规定,参与有关风险的处理和其他涉及金融稳定的事项。
调查统计处
负责湖北省经济金融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分析;组织实施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管理协调金融机构的统计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公布湖北省金融统计数据,向湖北省政府和各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会计财务处
负责湖北省人民银行系统会计财务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承办湖北省人民银行系统财务、基建、固定资产和集中采购管理工作。
支付结算处
负责湖北省支付清算系统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拟订有关支付结算规则,制定有关支付清算、非现金支付工具、账户管理等制度办法、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维护湖北省正常的支付清算和结算秩序;开展支付体系调研和创新,组织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组织湖北省人民银行会计集中核算。
科技处
负责湖北省辖区人民银行系统的科技建设和管理,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的规划、建设、维护等技术服务工作;协调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
货币金银处
负责湖北省货币发行、金银管理、发行库管理及反假货币工作。
国库处
经理湖北省级国库;管理湖北省各级国库业务,监督管理经收处、代理行经办国库业务行为。
内审处
负责江西、湖北和湖南三省人民银行系统内审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对工作人员依法履行公务及执行金融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违纪人员的处理提出建议;承办有关履职审计和离任审计工作。
人事处(党委组织部)
负责江西、湖北和湖南三省人民银行系统干部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劳动工资、机构编制、员工培训等工作;负责江西、湖北和湖南三省人民银行系统党的组织工作、统战工作;承担湖北省人民银行系统保险统筹工作。
金融研究处
负责围绕货币政策决策,对湖北省经济增长及运行进行分析预测,对货币信贷等各项政策执行情况及经济金融运行中的深层次、重大问题进行跟踪研究,提供决策建议;负责湖北省金融学会秘书处日常工作,组织《武汉金融》的出版工作,推动湖北省金融研究工作的开展。
征信管理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湖北省分中心)
管理湖北省信贷征信业,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承担湖北省辖区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运行及管理工作。
事后监督中心
负责对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会计、发行、国库、外汇等核算业务进行事后监督;对湖北省人民银行系统事后监督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反洗钱处
负责在湖北省内贯彻落实反洗钱各项法律、行政规章和政策要求,组织、协调湖北省反洗钱工作,指导、部署湖北省金融业反洗钱工作。
外汇综合处
组织协调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北省分局机关日常工作,承办分局局长办公会、局务会以及重要工作会议的组织工作;负责综合、文秘、宣传、档案、信访、保密等工作;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负责外汇管理政策法规的咨询、解释工作;负责外汇信息调研工作;配合、协助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对有关外汇业务开展审计工作;负责特殊经济区域外汇管理工作。
国际收支处
负责湖北省内国际收支、外汇收支统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湖北省内国际收支和外汇收支状况进行监测、预警和分析;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情况进行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对湖北省内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业务、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以及人民币汇价实施情况进行管理。
经常项目管理处
负责湖北省内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工作;监督检查经常项目下的汇兑行为,对超比例、超金额的经常项目下售付汇进行事前的真实性审查;办理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实施监督和管理。
资本项目管理处
负责湖北省内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依法管理资本项目下的交易和外汇的汇入、汇出及兑付;对湖北省内机构借用国外商业性债务性资本、发行外币债券、对外担保以及对外发生债权等资本交易和汇兑进行管理,对外债和对外担保进行登记和统计监测;对还本付息进行审核;对境外直接投资的外汇资金来源进行审查;对境内机构在境外发行、上市外币股票的汇兑事务进行审核。
保卫处
承办湖北省人民银行系统安全保卫工作。
离退休干部处
负责分行机关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指导江西、湖北和湖南三省人民银行系统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
党委宣传部
负责江西、湖北和湖南三省人民银行系统党的宣传工作。
纪委(监察室)
负责江西、湖北和湖南三省人民银行系统纪检监察工作。
纪检监察一处
负责纪委(监察室)的文字综合、服务协调及文档管理工作;负责江西、湖北和湖南三省人民银行系统信访举报受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纪检监察干部培训,以及案件审理、申诉、复议和复核工作;负责收集和编发纪检监察工作信息;负责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行风建设工作。
纪检监察二处
负责江西、湖北和湖南三省人民银行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监督检查工作;负责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和预防、执法监察和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工作;负责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
巡察办公室
负责巡察工作的综合协调、政策研究、制度建设、文件起草、巡察人员管理、后勤保障,以及了解、掌握各市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巡察工作情况,承办分行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机关党委办公室
负责分行机关党委日常工作。
工会办公室
负责江西、湖北和湖南三省人民银行系统工会工作。
团委
负责江西、湖北和湖南三省人民银行系统共青团工作。
后勤服务中心
负责分行机关后勤保障和安全保卫工作。
清算中心
负责支付系统武汉城市处理中心的日常业务运行和系统运行维护;负责湖北省内与支付系统链接的有关业务系统接入条件的保障和改善工作;负责对各支付系统参与者提供必要的运行维护方面的指导;承担有关系统监控和维护服务工作;负责指导湖北省人民银行系统科技部门维护管理支付系统运行。
❷ 武汉的介绍
武汉,简称“汉”,俗称“江城”,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湖北省省会。
武汉具有3500年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武汉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之地,也是国内科教名城,高校数量居全国第三。武汉的高新技术产业、汽车产业和商贸流通产业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武汉地理位置为北纬29°58′~31°22′,东经113°41′~115°05′。在平面直角坐标上,武汉市东西最大横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55千米,形如一只自西向东翩翩起舞的彩蝶。
武汉的最东边在新洲区徐古街将军山村,最西边在蔡甸区侏儒街国光村,最南边在江夏区湖泗街均堡村,最北边在黄陂区蔡店街李冲村。
(2)湖北区域金融中心扩展阅读
截至2019年12月,武汉辖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13个行政区及武汉经济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临空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化学工业区和武汉新港6个功能区。具体介绍以下几个区:
1、青山区是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武昌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东与洪山区接壤,西与武昌区毗邻,南倚东湖风景区,北濒万里长江,与天兴洲隔江相望。
2、洪山区,隶属湖北省武汉市,因境内有洪山而得名,位于武汉市东南部,东与鄂州市隔长江相望,南邻江夏区,西北环抱武昌区、青山区, 东北与新洲区隔江相望,介于东经114′7″~114′38″之间,北纬30′28″~30′42″之间。
3、武汉新港是由武汉、鄂州、黄冈、咸宁4市港口岸线统一规划建设而成,目标是“亿吨大港、千万标箱”。武汉新港的左岸从武汉市黄陂区武湖窑头至黄冈蔡胡廖,岸线全长59.72公里;右岸从青山武钢运河口至鄂州长港出口,岸线全长71.31公里。
❸ 中建各局分别在哪个省
1、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一局)总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52号。是2018年世界500强第23位、世界最大投资建设集团——中建集团旗下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子企业。
2、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二局)总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6号院E座。组建于1952年,注册资本50亿元,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内最具综合实力、投资和建造相融合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是国内唯一掌握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和新能源电厂等综合施工技术的企业。
3、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三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6号新时代商务中心原为中国建筑第三局。是中国建筑重要子公司,是具有多功能、集团皇经营的国有大型建筑安装骨干企业。
4、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四局”)现总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科韵路16号广州信息港B座4楼。成立于1962年,自有员工18000人,是最新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第23强“中国建筑”旗下主力大型公司,A股上市企业“中国建筑”子企业,中央驻粤大型综合投资、建设集团。企业业务涵盖房建、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投资建造等领域。
5、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五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意一路158号。是集“投资商、建造商、运营商”“三商一体”的现代化投资建设集团。位列湖南三强、中建三甲。拥有房建、市政、公路“三特三甲资质”。
(3)湖北区域金融中心扩展阅读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筑),正式组建于1982年,是我国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也是我国建筑领域唯一一家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中国建筑营业收入平均每十二年增长十倍。2017年,公司新签合同额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在 102 家中央企业中分别名列第 4 位、第 6 位,第13次获得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位居2018年度《财富》世界500强第23位,《财富》中国500强第3位,全球品牌价值500强第44位,获得标普、穆迪、惠誉等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信用评级A级,为全球建筑行业最高信用评级。
中国建筑的经营业绩遍布国内及海外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布局涵盖投资开发(地产开发、建造融资、持有运营)、工程建设(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建设)、勘察设计、新业务(绿色建造、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等板块。在我国,中国建筑投资建设了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楼、3/4重点机场、3/4卫星发射基地、1/3城市综合管廊、1/2核电站,每2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国建筑建造的房子。
❹ 中捷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怎么样
中捷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是2018-01-08注册成立的其他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非上市),注册地址位于武昌区水果湖街徐东路50号普提金国际金融中心(10号楼)第10幢1单元39层6号房。
中捷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0106MA4KXGTM0W,企业法人费军教,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中捷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在湖北省区域内为投保人拟订投保方案、选择保险人、办理投保手续;协助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进行索赔;再保险经纪业务;为委托人提供防灾、防损或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咨询服务;中国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依法须经审批的项目,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中捷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❺ 武汉天河机场离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融港四路汇金中心3B2负一楼有多少公里
这目前来说应该是在18公里左右,应该是可以的,可以解决它的情况,应该是比较容易处理是非常好,非常不错的一种
❻ 湖北消费金融公司在全国有几家分公司
5家分公司。湖北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由中国银保专监会批准设立,是全国第属8家、华中地区首家开业的全国性消费金融公司。公司总部设于武汉,业务半径辐射全国,并在武汉、深圳、北京、成都、上海、西安设有区域中心,致力于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快捷、灵活、安全的高品质消费金融服务。
❼ 汉口和武汉是什么区别,是一个城市吗
汉口是武汉三镇之一。汉口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是武汉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武汉地区的金融、商贸、对外交往中心和主要交通枢纽,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以“东方芝加哥”之名驰声于海内外。
实际上,汉口并不是武汉的一个区,而是由三个主要区组成的一块区域。据潘新藻《武汉市建制沿革》的考证,汉口曾有过5个堡垒:杨口垒、白阳垒、牛湖堡和两个汉口堡。1949年以后,“汉口”不再是一个官方的行政区划名称。这一点,汉口与武昌、汉阳不同。
武昌、汉阳至今仍是区级行政区划的名称,而汉口被分割为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实际上东西湖区位于张公堤以外,并不属民国时期的汉口市,原属汉阳县,1964年析置建区。同时,汉口也是武汉市委市政府以及其他市级政府部门的所在地。
汉口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街道:汉正街、江汉路、解放大道、中山大道、武胜路、吉庆街、沿江大道、京汉大道、发展大道、建设大道、黄浦大街、一元路、二曜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张公堤、香港路、台北路、澳门路、民生路、金山大道。
东吴大道、二雅路、三秀路、四明路、五环大道、六顺路、七雄路、八方路、九通路。汉正街是汉口历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是万商云集、商品争流之地。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发源于陕西省,由此附近注入长江,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级政府行政建制中。
从来没有汉口这个区划,但是在一些系统之内还是常常将它们在武汉市的机构冠以“汉口”二字。例如特等站汉口火车站(除此之外另有武昌火车站、武汉火车站),水利系统的汉口水文站等等。“汉口路”则因汉口在晚清和中华民国时期的显赫地位,在全国依旧随处可见。
汉口从它形成之日起,就与商业紧密相关。直至今日,汉口只是武汉市区长江西岸汉江北岸区域“硚口,江岸,江汉”三区的统称,没有行政上的称谓了,但仍然是武汉市和中国中部地区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运输枢纽。
(7)湖北区域金融中心扩展阅读: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武汉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也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中国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❽ 武汉和上海的差距在于那
武汉和上海都是我国比较不错的大型城市,武汉和上海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确实有一定的差距,主要的原因有几个:
第一、上海和武汉在人口素质问题上有差距,主要是学历方面的问题,上海作为中国先进的特大城市之一,在人才的引进上绝对是高要求严标准,而武汉的外来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历方面的要求并不高,但随着光谷等重点项目的建立,武汉对于人才引援这方面也比较的重视起来。
第二、上海有自身比较独特的文化背景,武汉则更象是个移民的城市,武汉的文化多元化性比较强,包容性比较好。老上海和新上海的外国人口占有相当的比重,所以上海本地人的文化和国外比较兼容,更加的国际化一些。
第三、上海和武汉差距还在于经济方面,上海在近代时期已经成为世界级别的大都市,甚至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一直到现在上海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武汉经济方面的积累远远不如上海,经济方面的差距至少在二十年的差距。
第四、上海基础建设方面领先全国,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和金融中心,并且一直在不断的扩大金融中心的规模。武汉则不属于金融中心,随着国内正在打造全国性的重点特大城市,武汉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轻轨全线的修建,地铁的修建,立体化交通的规划,精神文明的建设,重点项目与区域的投入,武汉正在发展自己的经济特色,两者相互之间没有冲突。
第五、上海是沿海城市,有比较不错的地理位置,这是上海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武汉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武汉道路交通比较便利,属于中原地区的枢纽。
上面几点可以看出上海和武汉的差距在哪里,当然武汉的经济目前也在快速的追赶上海,但差距依旧存在,未来的武汉是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个新的风向标,相信会越来越好,上海也是如此。
❾ 湖北当前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
江城 江城是武汉市的简称,也是武汉的美称。来源于“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古诗词。 而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市区内交汇,将市区一分为三,形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全市现辖13个城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万人。 武汉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一万多年以前),这里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据考证,位于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明清时代,汉口成为全国闻名的商埠,是当时四大名镇之一。近代武汉,作为民主革命的发祥地,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武汉风景秀丽,名胜众多。名闻天下的黄鹤楼,位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江城明珠”东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都古刹”归元寺,内藏惟妙惟肖五百罗汉。此外,还有古琴台、晴川阁、楚天台等古迹名胜,令人流连忘返。 综合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1992年被确定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后,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2-1998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16%,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的第六位。 区位和资源 武汉地理坐标为北纬30°33"、东经114°19"。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平均无霜期约250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3℃。武汉地形属残丘性冲击平原,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 武汉位于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东去上海、西抵重庆、南下广州、北上京城,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 武汉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武汉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水利资源丰富,被称为“百湖之市”。武汉有各类矿藏33种,矿点154处,潜在经济价值8400多亿元,尤其是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丰富,并拥有全国最大的熔剂石灰岩、白云岩和石英砂岩基地,膨润土储量居全国第一位。 武汉的最显著的资源优势,可以概括为“二厚”。即“得水独厚”,武汉临江傍水,湖泊星罗棋布,水资源相当丰富,总量大大超过了现有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用水总量;“得中独厚”,武汉是我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将形成东-中-西“H”型格局,武汉将成为重要的战略大支点。这种经济发展的强辐射效应必然带动武汉城市超常规发展。 产业结构及市场潜力 在新世纪里,武汉将着力推进产业和功能的深度开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系统。推进产业深度开发,重点是大力发展通信及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激光、软件等产业,改造和提升钢铁、汽车、机械等产业,逐步把武汉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利用外资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牢牢抓住“开口”和“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条件,适时制定“开放先导”方针,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开放促发展”的策略,积极利用外资,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 1980年我市批准设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向国际资本市场迈出重要的第一步,特别是1992年国家批准我市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以来,我市利用外资不仅规模不断扩大,而且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拓宽。武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可观的投资回报,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大批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投资。外商投资武汉的信心不断增强。 教育与科技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科技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基础设施与城市功能 1、能源供应 武汉煤炭、电力、石油、液化气等能源供应充足,价格合理,完全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所需。 全市拥有液化气贮存能力6000余吨;液化气输送管道14.4公里;煤气中压干管900多公里;与荷兰SHV公司合资建有年卸能力10万吨的液化气专用码头。民生石油公司已建成年周转能力60万吨的专用码头。 目前,武汉正积极实施“川气东送”工程,到2003年每年将有30亿立方米天然气从四川进入武汉。 2、交通 武汉是全国铁路主枢纽之一。京广、京九、武大、汉丹四条铁路干线在武汉交汇。营业里程1077.7公里,每天到发旅客列车40多对,货物列车80多对。 国道106、107、316、318及建设中的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汇。市境内里程235.13公里,在册通车里程2974.2公里,长途客运班线1007条,日发班次3439个,客货运输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区。 市区内共有公交线路228条,线路总长度4016公里,公共汽、电车4461台。出租汽车12260台,中巴客运车361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9台,在全国大城市中居领先水平。 武汉港是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之一。武汉拥有码头泊位615个,年吞吐能力4400万砘。拥有各类船舶2080艘,总载重量150万吨、载客量6万客位,货轮可直达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港澳地区。货运量居长江内河港口第3位,客运量居首位。 武汉是我国重要航空指挥中心和航空港之一。航线可抵达全国56个大中城市,并开通了至香港、澳门及日本福冈、韩国清州四条国际航线,至韩国汉城和俄罗斯的国际航线亦在筹划之中,预计2000年内开通。武汉航空客运量居全国第9位。 3、邮政 武汉邮政局是全国七大一级中心局和八大航空邮运中心之一,是中国南方七省(鄂、湘、粤、桂、川、滇、黔)的通信与邮政的传输、集散中心,并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邮及380个城市、130多个国家(地区)开办了特快专递业务(EMS)。 4、电信 武汉是全国主要的通信枢纽,京广汉同轴电缆与沪宁汉渝光缆通信干线在汉交汇。武汉拥有光纤、数字微波、中同轴载波和长途、市话程控交换、公用分组交换及数字网络为代表的现代通信手段。目前,全市已形成功能齐全的现代通信网络,可与国内900多个城市和国际150多个国家(地区)直接通话。 1999年市内电话装机容量305.69万门,市话用户129万户。移动通信和国际互联网发展迅猛,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50.79万户,网络用户也达5.4万户。市区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45.48部,其中移动电话每百人拥有11.21部。市郊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5、供水 全市有供水企业15个(其中公用自来水厂12个),日总供水量429.9吨,供水能力仅次于上海、广州居全国第三位。 6、医疗卫生 1999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67个,其中医院220个。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5.64万人,医院病床2.77万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33.2人,拥有医院病床44.5张。 7、“三废”治理 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8.86%,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工业废气处理能力114.22万标立方米/小时;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255万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