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定义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定义

发布时间:2021-07-18 22:04:50

『壹』 中国人大信用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信用管理是企业对于赊销进行科学管理的专业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规避因赊销产生的风险,增加赊销的成功率。
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收集客户资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军事斗争中的成功经验同样适应于现代商业社会。买方市场形成后,由于客户资源有限,企业销售已经转变为一种竞争性的销售,赊销方式普遍流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了解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的信用状况对于企业防范风险、扩大交易、提高利润、减少损失尤为重要。信息收集已经成为信用社会经济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基础。
2.评估和授信
评估客户的信用,决定给予客户怎么样的信用额度和结算方式,是企业控制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信用评估事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很难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科学的信用评估应该建立在经验和对信用要素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他首先要求对信用要素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综合本企业的经验以及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经验,巾帼比较权重、量化指标,最终达到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
3.保障债权
债权保障的工作主要有:信用管理人员和法律专业审核合同条款,排除可能造成损失的漏洞;严格审查单证票据,防止各种结算方式的欺诈;提出债权保障建议、包括保理、信用保险、福费廷、银行担保、商业担保、个人担保等手段转嫁信用风险,减少信用损失。
4.账款追收
只要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就有可能出现逾期应收账款。企业必须认真分析每笔应收账款逾期的原因,找到最佳处理对策,并马上实施追收。处理逾期应收账款最忌讳的就是拖延,很多本来能够收回的帐款,随着时间的流逝变为坏账。

『贰』 什么是信用管理

信用抄管理专业介绍

该专业是教育部袭2002年批准并开始招生的新专业。该专业以信用信息为研究对象,以信用风险管理为核心,以提供信用产品与服务为宗旨,是集管理、金融、财务分析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掌握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基本分析方法,并在信用分析与管理方面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的高级信用管理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公司财务、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投资学、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审计学、信用经济学、企业信用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银行信用管理、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与度量、征信与市场调查、资信评估学等。

就业去向:国内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财务租赁公司),外资金融机构,政府金融和经济管理部门,各大新闻媒体以及各大企业的财务和融资部门。

『叁』 什么叫金融机构

金融资产是实物资产的对称,是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企业的金融资产回包括:交易型金融资产,贷款和应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持有到期投资。个人的金融资产包括:个人存款、股票、债券、基金、证券集合理财、银行理财产品、第三方存款保证金、保险、黄金、信托等。

『肆』 信用管理的定义及其分为哪几个方面

所谓信用管理,就是授信者对信用交易进行科学管理以控制信用风险的专门技术。信用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五个方面:征信管理(信用档案管理)、授信管理、帐户控制管理、商帐追收管理、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或推销信用支付工具。

『伍』 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是什么

我讲的信用体系,需要植根于法律的基础。从服务的对象来讲,分为金融信用体系和非金融信用体系两个子系统。金融信用体系,通常是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体系,为金融机构在授信的过程中规避信用风险服务;在有些国家这个系统也是对外服务的,即同时为非金融的机构——商业企业服务。在金融信用体系中重点是信贷的信息服务,从全球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全世界有三种类型金融信贷数据库,其中一个是基本的数据库,主要记录企业的负面信息,例如,受到罚款或是企业付款有延误或者拖欠,记录这些信息的数据库是最基本的。从全世界的范围来说,早期的数据库都是这样的一个模式,澳大利亚目前的信用数据库采用的就是这个模式。第二种数据库,我们称之为“全面的数据库”。香港两年前个人消费的数据库还是负面的数据库,目前已经从基本的数据库升级为全面的数据库了;实际上负面的信息加正面的信息就是这个企业完整的信用记录。在金融信用体系的数据库中,即有企业的也有个人的贷款的记录,有负面的记录也有良好的记录。建成“全面的数据库”就给我们提供一个基础——升级到世界级的数据库。我们对世界级数据库的要求是数据来源更丰富一些,有政府机关的,有其他机关的,同时要求有能力开发出不同的信用管理工具,来增加对信用数据的应用。我们真正将信用数据库做成防范欺诈行为、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防御体系。

信用体系的好处是提高经济环境中的透明度,降低信用风险管理的成本,加快信用决策。我们还可以用不同的风险等级来定贸易模式、定价格、定谈判条件,也可以通过良好的信用管理来规避因风险而招致的潜在损失,这方面的案例很多。我们目前与亚洲国家合作的信用局是公私合作的伙伴模式,政府的机关或政府部门拥有很多的信息资源,当然它负责制订有关信息披露的法律,同时有监督的功能,最后还要提供公共的信用管理教育;而私人机构的职能则不同,他们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必须面对市场竞争而冒一定风险,因此需要开发出客户满意的解决方案,客户选择决定方案的标准是能否为他们带来好处。

香港信用局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我们看到政府部门承担了很多技术工作,如建立法规、提供培训等;私营企业进行投资,共同建立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信贷数据库的服务。

为什么要强调数据库的更新呢?因为企业的变化是极为迅速的。以美国为例,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每1分钟有一个新的公司在美国成立,3分钟有一家公司倒闭,8分钟有一个公司申请破产。市场在不断的变化,企业在不断的变化,风险也在不断的变化,风险管理和企业风险的演变一样同样是连续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的。

接下来我谈一下商业信用体系的趋势。我们知道全世界很多企业对于能否在中国发展业务非常感兴趣。中国有几百万家企业,我们在全球为20多万家企业提供商业资讯。那么我们是如何帮助海外企业应对挑战,获得企业资讯而进行市场开拓和风险管理的呢?又是如何针对资讯的不对称性做工作来提供高质量资讯的呢?主要是收集大量的、多来源的信息,我们收集资料后,会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和甄别,以量化风险的方式提供商业企业信用管理工具。

目前中国信用管理的现状况如何呢?根据我们每年调研中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应收账款的回收天数来看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天数已从几年前的84天降到今年的62天;但每个行业的状况不同,有些行业好转了,有些行业变化不大。我们知道只有15%的公司已经实施了信用管理,这15%的公司需要更多的经验。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还是刚起步,我们希望比较大的企业都要逐步将信用管理功能建立起来,我们看到中国正走向完善。我们看到中国陆续将政府的信息向社会开放,其中一个是公司注册的信息,最急需完善的当然是共享信息的平台,在上海已经有一个消费者信用局。所以在信息技术上中国这十年进步是非常大的,我们在中国也见证并参与了发展,我们希望在今后能加快步伐,中国的信用文化、信用管理可以跟世界其他水平看齐。

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信用风险管理是企业本身针对它的客户进行的风险管理。在我们很多企业谈到信用风险问题的时候,他们对此不是很重视,他们觉得主要是做业务、做生意,所以有时信用风险的管理不是他们的当务之急;后来他们发现做了生意收不到钱,信用风险管理的学费也就付出了。当然建立信用文化,推进管理的进步,需要靠制度来支撑。我们主要希望以后我们的信用管理是可以用信用信息作为基础,可以用自动化的手段来作为工具。我讲两个例子,一个是中国著名的电脑商,1995年的时候没有考虑信息和第三方信息,他的信用记录还比较落后,流程也比较守旧,资金利用的效率性和有效性不是很高。后来他就使用了第三方信息,建立了标准的信用管理流程,审批的标准都定义好,最后我们看到这个公司应收账款回收天数降低到了15天,坏账率降低到了1‰,这是利用信用管理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的成功案例。另外一个例子是一家著名电信设备的生产厂,我们发现它在1995到1997年的信用管理是催收,就是说从催收开始进行风险管理,这是典型的,通常企业是从销售为主导的。后来这个公司建立了信用部门,预先评估客户的风险,从而定出整个公司的销售与信用管理计划,陆续建立他们内部的风险管理制度,后来他们像那家电脑公司一样有了比较良性的应收账款回收天数。
最后我做一个简单的结论:一个良好的信用管理体系是在全世界的企业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后才建立起来的。

在中国,我们的改革开放只有25年,我们的硬件生产力量在全球已经是很高的水平了,但是在信用管理知识文化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强,我们看到这个快速的发展已经开始了,因为政府以及我们的信用中介机构都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很多的工作,提供了平台,各方面的信息也在陆续地公开。通过这些方面,我们看到整个中国的信用社会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既有政府的支持,也政府信息的渠道也在逐步地开放,中国的社会管理很快可以追上世界先进水平。

『陆』 金融机构信用业务的定义是什么信用业务包含哪些内容

先吃饭都是个发达

『柒』 金融服务管理这个专业主要涉及什么方面的 能下个定义么

金融服务管理专业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版学、权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6周。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具体请咨询当地专业院校。

『捌』 银行企业金融机构的定义是什么

我国的金融机构,按地位和功能可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中央银行,即内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类,银容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在线。
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
第四类,在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以上各种金融机构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机构体系。
1、中国人民银行 2、政策性银行
3、商业银行 4、保险公司
5、信托投资公司 6、证券机构
7、财务公司 8、信用合作组织
9、其他金融机构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信用管理定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724
投资理财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浏览:496
外部融资困难 浏览:704
燕郊49800民间互助理财 浏览:990
产权交易所管理办法 浏览:516
科创基金和战略配售基金的申购费 浏览:843
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举措 浏览:221
8万投资人彻夜难眠 浏览:240
12月28日上海金交所铜期货价格 浏览:219
易方达基金网基金 浏览:381
p2p理财人跑路了怎么办 浏览:310
期货橡胶未来 浏览:108
建行日鑫月溢理财产品 浏览:891
股票期权通俗 浏览:653
远期外汇价牌 浏览:284
股票上的融表示什么 浏览:739
理财资金算作银行自有资金吗 浏览:200
美元汇率现在是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356
什么是外汇交易的点差 浏览:486
十英镑人民币 浏览: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