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对冲基金人士姆努钦

对冲基金人士姆努钦

发布时间:2021-04-11 15:17:01

① 世界最大对冲基金创始人做了什么

2月26日)消息,世界上最大对冲基金公司“桥水”(Bridgewater)创始人瑞·达利欧将携带其畅销书《原则》开启他四天两地的中国之行。凤凰网财经将进行全程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桥水基金拟推出的这只新基金投资范围不限于全球通胀挂钩债券与大宗商品期货,还包括中国股票与债券。

“通过投资中国市场,能让富豪们更熟悉其投资逻辑,这也是吸引他们出资的一种有效策略。”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若这项投资策略收益可观,不排除桥水基金会将其纳入旗舰基金投资组合。

② 美监管机构就对冲基金爆仓召集华尔街银行举行紧急会议

是的,3月30日,资本邦了解到,知情人士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召集华尔街于对冲基金爆仓相关的银行举行紧急会议,讨论是什么促使了Bill Hwang的Archegos Capital被迫卖出超过200亿美元的股票。

一位知情人士说,会议还涉及金融业监管局,官员们向这些经纪业者询问了对其运营的影响,潜在的信用风险和其他威胁。

(2)对冲基金人士姆努钦扩展阅读

野村和瑞士信贷均提醒投资者公司业绩会受到负面影响:

据了解,Bill Hwang的经纪商包括瑞士信贷集团、野村、高盛和摩根士丹利。SEC发言人在电子邮件声明中说,自上周以来,其一直在关注情势,并与市场参与者进行沟通。

截至今日,野村和瑞士信贷均提醒投资者公司业绩会受到负面影响。野村在一份声明中称,正在评估可能的亏损程度,以及对该集团业绩可能产生的影响。公司将取消价值32.5亿美元的债券发行计划,因美国部门的潜在亏损可能影响该公司的综合业绩。

瑞士信贷周一表示:“一家大型的美国对冲基金未履行瑞士信贷和某些其他银行上周发出的追加保证金要求。” “在基金未能履行这些保证金承诺之后,瑞士信贷和许多其他银行正在退出这些头寸。”

国际金融大鳄、对冲基金之王是谁

索罗斯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风云人物,号称“金融天才”。在世界各地兴风作浪,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问题的时侯,他的嗅觉特别灵敏,就好似一条大鳄鱼,痛下杀手,鲸吞各国的财富。现时,索罗斯管理的资产超过百亿美元,主要是量子基金、老虎基金等,从事各种的金融交易,特别是在期货市场尤为出色。他是全球最大的投机者,短短的时间输赢常在数亿元以上。92年几个月内,获利超过数十亿美元,创造了投资史上的神话,又有消息说,他在俄罗斯的投资损失达到20亿美元,在香港的投资损失了几亿美元。和一些富豪相比,索罗斯显得很俭朴,没有游艇、高级轿车和私人飞机,出外旅行,他乘普通民航飞机,自己招出租车,甚至搭巴士,但把赚来的很大一部分钱用于慈善工作,涉及的金额近十亿美元。一方面是慷慨解囊,另一方面是无孔不入地攫取金钱,索罗斯堪称是天才与魔鬼的结合体。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一个中上等级的犹太人家庭,出生时的匈牙利名字叫吉奇·索拉什,后英语化为乔治·索罗斯。乔治·索罗斯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性格坚强,极其精明,他对幼时的索罗斯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他不仅教会了索罗斯要自尊自重、坚强自信,而且向索罗斯灌输了财富太多对人是一种负担的观点。索罗斯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太重视积累财富,而是将亿万家财投入慈善事业,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其父亲的影响。

索罗斯在少年时代就尽力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个性坚强突出,在运动方面比较擅长,尤其是游泳、航海和网球。他还常是各种游戏的常胜将军。索罗斯的童年是在父母悉心关爱下度过的,非常幸福。但到了1944年,随着纳粹对布达佩斯的侵略,索罗斯的幸福童年就宣告结束了,随全家开始了逃亡生涯。那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痛苦的时期,全家凭着父亲的精明和坚强,靠假身份证和较多的庇护所才得以躲过那场劫难。这场战争给索罗斯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冒险是对的,但绝不要冒毁灭性的危险。

1947年秋天,17岁的索罗斯只身离开匈牙利,准备前往西方国家寻求发展。他先去了瑞士的伯尔尼,尔后马上又去了伦敦。他原以为在伦敦他会有很好的发展,但很快他就发现这种想法是多么的错误。他在伦敦不名一文,只能靠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生活毫无乐趣可言。索罗斯再也无法忍受处于社会底层的生活,一年以后,他决定通过求学来改变自己的境况。索罗斯于1949年开始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

在伦敦经济学院,索罗斯虽然选修了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米德的课程,但他本人却认为并未从中学到什么东西。在索罗斯的求学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要数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卡尔·波普鼓励他严肃地思考世界运作的方式,并且尽可能地从哲学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这对于索罗斯建立金融市场运作的新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锋芒初现

1953年春,索罗斯从伦敦经济学院学成毕业,他立刻面临着如何谋生的问题。一开始,他选择了手袋推销的职业,但他很快发现买卖十分难做,于是他就又开始寻找新的赚钱机会,当索罗斯发现参与投资业有可能挣到大钱时,他就给城里的各家投资银行发了一封自荐信,最后Siflger&Friedlandr公司聘他做了一个见习生,他的金融生涯从此揭开了序幕。

后来,索罗斯成了这家公司的一名交易员,专事黄金和股票的套利交易,但他在此期间表现并不出色,没有赚到特别多的钱。于是,索罗斯又做出了将影响他一生的选择:到纽约去淘金。

索罗斯带着他的全部积蓄5000美元来到纽约,他通过熟人的引见,进了F.M.May6r公司,当了一名套利交易员,并且从事欧洲证券的分析,为美国的金融机构提供咨询。当时,很少有人对他的建议感兴趣。1959年,索罗斯转投经营海外业务的Wertheim&Co公司,继续从事欧洲证券业务。幸运的是,Wertheim公司是少数几个经营海外业务的美国公司之一。索罗斯始终是华尔街上很少几个在纽约和伦敦之间进行套利交易的交易员之一。

1960年,索罗斯小试牛刀,锋芒初现。他经过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德国安联保险公司的股票和房地产投资价格上涨,其股票售价与资产价值相比大打折扣,于是他建议人们购买安联公司的股票。摩根担保公司和德累福斯基金根据索罗斯的建议购买了大量安联公司印股票。事实证明,果真如索罗斯所料,安联公司的股票价值翻了3倍,索罗斯因而名声大震。

1963年,索罗斯又开始为Arilhod&S·Bleichrocoer公司效力。这家公司比较擅长经营外国证券,这很合索罗斯的胃口,使他的专长能够得以充分发挥。而索罗斯的雇佣者史蒂芬·凯伦也非常赏识索罗斯,认为他有勇有谋,富于开拓新业务,这正是套利交易所需要的。

1969年,39岁的乔治·索罗斯终于脱颖而出了。他靠这十几年赚来的钱,能及他与伦敦和纽约金融界的良好关系,与人合伙成立了取名为量子基金的私募投资合伙基金。就像微子的牧师星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数一样,在乔治·索罗斯看来,市场也经常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很难去精确地度量和估计。投资者如果能对明显的事物打个折扣,而把赌注压在别人意想不到的事物上,则必将获取得大利。

乔治·索罗斯主管量子基金之后,他在证券交易的天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乔治·索罗斯的基金的投资原则就是全方位,多方向地投资。他投资的对象种类繁多:有恭贺兰的股票、香港的房地产、日本的铁路;有债券、期货、股票、期权、货币、指数等。他运用技艺复杂、套路多变,以少量度的保证作大量地投机性买卖,如卖空、期权等。一般人难以捉摸,更不可能去效法了。

乔治·索罗斯并不去花费大量时间研究经济,也不花大力气去阅读铺天盖地的股票分析报告,而主要以自己独到的眼光通过阅读报章来形成自己对股市的见解和判断。同时,他还经常与世界各国的权威人士保持联系,以保证消息的通畅。他知道,在证券市场上,没有任何东西会比确凿的内幕消息赚钱更快。

乔治·索罗斯和巴菲特、林奇一样,不相信证券市场是有效果的。他认为证券的技术分析是没有任何理论根据的,真正有用的还是基本面分析,也就是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尽管他在部分的时间内都有是很成功的,决策略都是基本上正确的。但是,他管理的量子基金的路程绝非一帆风顺,而是大起大落的。

如:在1981年,有近半数的投资者因为不看好乔治·索罗斯四处出手的投资战略,而退出了基金。可到了1982年,量子基金的收益率却达到了57%。1987年,全球性股灾时,乔治·索罗斯虽然预见到期股市将狂跌,但错过了最佳退出的时机,在短短的几天之内损失了8亿美元,相当于量子基金账面资金的三分之一。

乔治·索罗斯因此说:只预见到某种事物还不够,还要准确地把握事物变化的战机。当然,如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来临,则更加无济于事了。耐心的长期投资者如果真正懂得乔治·索罗斯投资对象的价值,花50元买下一年以后值100元的东西,就用不着担心是否能准确地把握时机了!

谈到量子基金的业绩和乔治·索罗斯的成就不得不提及另一位著名的投资金融天才罗杰斯,罗杰斯负责证券分析。在这一对证券界的双子星座的天才指挥下,量子基金从1970年的1200万美元增长到1980年的5亿美元。之后,年仅37岁的罗杰斯在1980年决定从量子基金中退出,拿着其应得的数千万美元的收益开始自创门户。之后,他也四处出击,成绩斐然。尤其是在1985年,他在奥地利股市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其获得奥地利“股市之父”的美称。在得力的合作伙伴离开以后,乔治·索罗斯反而更可以放开手脚,完全按自己的意图来进行投资了。从而带来了世界金融史上创纪录的精彩一幕。

④ 美国对冲基金爆仓事件会触发大规模金融危机吗

美国对冲基金阿奇戈斯资本管理公司爆仓事件近日在全球引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关注。分析人士表示,尽管该事件造成诸多金融机构损失惨重,引发股市波动,但应不会触发大规模金融危机。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29日表示,已经开始监测阿奇戈斯资本管理公司保证金违约事件,并与市场参与者保持沟通。

(4)对冲基金人士姆努钦扩展阅读

美国对冲基金爆仓事件的影响

26日,阿奇戈斯资本管理公司因未能及时补足交易保证金而遭到强制平仓,导致包括多家美国公司在内的一些公司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一些向阿奇戈斯资本管理公司提供融资的国际金融巨头预计将遭受较大损失。

日本证券业巨头野村控股29日发布消息说,其美国子公司在26日与美国客户的交易中可能出现巨额损失。按当日市场价格计算,野村控股将向该客户索赔约2200亿日元(1美元约合110日元)。瑞士信贷也表示,这一事件将对其今年第一季度业绩造成重大冲击。

德意志银行对媒体表示,该银行大量抛售了与阿奇戈斯资本管理公司相关的股票,但损失不大。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则表示,没有因此次事件而遭受重大损失。

⑤ 什么是对冲基金风云录2

《对冲基金风云录2:悲剧英雄》内容简介:前摩根斯坦利全球投资策专略师、现对冲基金合伙属人巴顿比格斯在《对冲基金风云录2:悲剧英雄》一书中延续了前一本畅销作品《对冲基金风云录》的风格,将虚构与写实的手法巧妙结合,向读者描绘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对冲基金世界。过去20年,对冲基金就是一场淘金热。像一切泡沫和疯狂一样,它最终也归为泡影,摧毁了很多自大狂、大部分新手,甚至一些实力雄厚的人士。那些在短短几年中积累起来大量财富的对冲基金经理多数都很年轻,在大肆挥霍时毫不犹豫,招来了别人强烈的的仇恨和妒忌。这个故事值得深思之处在于它讲述的胜利和悲剧。这本书讲述了2007-2009年大牛市中的造富传奇和随后的金融危机,生动描绘了投资管理业务、对冲基金的起起落落,以及金融大恐慌带来的各种灾祸与折磨。然而,归根结底,这是一本关于人,或者说关于投资人士的书。他们的故事能够帮助未来的投资者在因金融事业上的胜利而冲昏头脑、遇到绝望的黑狗,或感到骄傲自满时,懂得更好地应对。

⑥ 投行和对冲基金的人聪明和优秀到什么程度

我为网络君的回复点赞👍

⑦ 对冲基金全球规模2.25万亿美元 中国梦还有多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两位教授在接受和讯网访问时通过对比国内外现状,试图揭开海外对冲基金神秘面纱。
作为全球研究对冲基金权威学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梁兵教授对和讯表示,据芝加哥一家对冲基金研究机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共有9800多家对冲基金,截止去年年底管理着2.25万亿美元。行业分布具有不对称的特点,50 亿美元以上的基金只占总数量的5%,却占据大约70%市场资产份额。
股指期货的推出被誉为中国对冲基金元年开启,但相比海外成熟市场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其中,中国金融市场缺乏广度和深度成为对冲基金在中国发展的一大挑战。目前金融衍生品正式推出的是只有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刚刚于近日获得证监会批准,也尚未正式推出。梁兵表示,国外对冲基金主要投资标的丰富不受限制,包括全球股市、主权债、公司债券等债券、以及各种金融衍生品和结构化产品。
除了投资标的和对冲工具受限,资金来源方也有差距。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教授严弘介绍,海外对冲基金资金来源除了高净值人群,还有很大部分是机构投资者,比如保险(放心保)资金、大学基金会、养老基金等,而在中国这些机构投资者对接对冲基金则需要审批,对冲基金募集、准入、监管都需要相关法律法规,而且投资者对对冲基金能对冲风险并获得稳定收益的观念也不成熟。
此外,国内不少期货私募以商品期货、金融期货的投机交易为主,博取价差收益。即便也参与了股指期货市场,但由于并非将其视为对冲价格风险工具而是投机标的,严格意义上也不能称之为对冲基金。梁兵指出:“曾有研究显示国外对冲基金使用衍生品的主要目的为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单纯以交易衍生品获取投机盈利的很少,更多的是将衍生品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与国内衍生品市场以投机为主不同。”
近几年来,国内量化投资交易风靡一时,备受推崇,甚至有公司在宣传中将之奉若神明。但梁兵认为,量化虽可称上是一种策略,但更是一个工具。“海外对冲基金目前主要策略为股票市场多空型、全球宏观、相对价值套利,和事件驱动型。成功的交易需要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多年积累经验是主观艺术,量化是科学的手段,仅靠量化是不够的。”
“实际上,中国真正的对冲基金还很少。”严弘说,海外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很多曾是券商自营部交易员、公募基金经理以及CTA(商品期货投资顾问)经理,券商、基金的人才储备比期货业有优势,但期货业对衍生品更有经验,期货私募或期货公司很有可能发展成“小而美”的CTA,而非对冲基金。
然而尽管在发展初期,对冲基金的魅力却不可小觑。据和讯了解,原财通基金总经理陈东升离职后,正在组建同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从基金公司高管到下海创业,陈东升十分看好未来中国对冲基金前景,致力于打造对冲基金平台。事实上,此前已经有多位期货圈资深人士离职着手布局中国对冲基金行业。

⑧ 在对冲基金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先说投行,这得看哪个部门了。从智商的角度来讲,无疑是操盘手(trader)和量化分析师(quant)。这两个职位都要求极强的数学能力,而量化分析师往往是获得自然科学或者工程学博士的牛人,智商高是毋庸置疑的。按智商排下来的话应该轮到技术部门,这群人通常毕业于名牌大学,拥有计算机或相关的学位。当然,余下部门的人同样很聪明很优秀,而他们会在软技能(如沟通能力)上比上述两三种职员更高一等。

金融业的职场上有句老话,进四大的人总想着有天进投行,进投行的人总想着有天进对冲基金。进(像样的)对冲基金会比进投行难不少。对冲基金里的人有不少拥有理工科的博士学位,也有很多来自有名的IT公司,如Google。在那里遇到聪明的人的机率会比在投行里高好几倍。

说到优秀,我并不觉得能在投行或者对冲基金干的人就有多么的优秀。优秀是多方面的,上帝给你打开一扇窗,就必定给你关上一扇。我遇过不少quant,虽然在智商上无人能比,但却和社会脱节,说话缺少commonsense,说白了,就是情商低。

还是那句,这些只是我一些个人见解。

@Leon

投行和对冲基金不一样,各自都有许多部门。即使排除辅助部门,核心业务部门也有好几大类,它们的人员构成特点差别较大,应该分开讲。公众从媒体了解最多的,除了二级市场的交易部,应该就算投资银行部了。也就是通常说的investmentbanking,主要做企业融资、并购、上市等业务。先说投行部,再说交易部,最后说对冲基金。

首先限定投行范围,主要说那几家大型投行(高盛摩根瑞银之类),也会提到特色投行(比如像罗斯柴尔德这样的家族投行)。

简单的说,进投行确实难,混投行相对容易。

聪明的人才能进投行,这个说法基本成立。大部分毕业生是走完整套严苛筛选流程,被选拔进投行,这部分人总体比较聪明。每年情况也不一样,市场差的时候招人少进人标准更高,市场好的时候扩招素质会下降。另有小部分其它行业人士凭经验或关系进投行的,这些人情况背景不一,暂且不表。

先点明,从事投行工作本身并不需要非常聪明,但投行又是世界上聪明人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说白了,投行是一个挥霍人才浪费资源的行业,这也是投行让人艳羡之余,经常被人从价值观上鄙视的原因之一。

投行设置了很高的门槛,能进投行的人大部分很聪明。聪明程度,体现在选拔标准。

第一关是CV筛选。名校(大部分顶尖投行只去固定几所学校招人)、相关实习经验(要先搞定不太好搞定的投行实习)、其它体现能力的成就(奥赛或其他学业奖项、出色社会活动、运动健将等)。

第二关是是笔试。数学、逻辑、阅读三个部分。

第三关是数轮面试。考查专业知识、智商、情商、性格、外形、气质。

第四关,是考验运气。运气取决于面试官个人好恶、金融市场状况、公司业务表现、人事政治斗争、和一系列公司不会告诉你的常规非常规因素。

你全过了,就踏入投行了。你大概需要有这么聪明。投行里的人大概聪明到这个程度。

从事投行工作,并不需要多聪明。特别聪明特别热爱投行工作的人,升职会快些。一般聪明的人,勤奋一点,数年如一日熬夜加班钻研,也会升上去,没有悬念。这是一个勤能补拙的行业。

有趣的是是,投行工作本身,会使得投资银行家变得更聪明。首先,投行专业标准比较高,对技能综合素质要求全面。在一个高标准的框架下工作,能生存下去,能力自然会逐步提高。另外,同事是名校里选拔出来聪明且有野心的那部分人,客户也都是成功的企业家,以及各自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这形成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和竞争环境。优秀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

阅读全文

与对冲基金人士姆努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方正重组理财 浏览:392
过户多久拿到监管资金 浏览:977
近期的理财诈骗公司 浏览:721
260108基金今天净 浏览:647
贷款提车上路需要多久 浏览:383
证券咨询公司的投资顾问 浏览:382
杭州南海成长股权基金 浏览:373
合肥鑫汇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671
基金控庄的股有什么特点 浏览:958
医院股权融资 浏览:245
信托产品图片 浏览:201
中原高速03月07日资金揭秘 浏览:515
怎么买万达股票 浏览:306
湖南源汇信托 浏览:891
汽车融资网站 浏览:747
外汇价1美元人民币 浏览:649
方正科技股票价格 浏览:802
景顺长城动力混合基金净值 浏览:59
证券期货违法违规举报中心 浏览:388
孔门的理财 浏览: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