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皮什么意思
姓名:水皮
原名:吕平波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学历:研究生
专业领域:新闻
毕业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
供职机构:中华工商时报
职务:副总编辑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水皮,原名吕平波,1964年生,《华夏时报》总编辑。中国著名财经评论家,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特约评论员。 18岁时水皮以“苏州高考状元”的佳绩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86年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深造;1989年与中国知名报人丁望先生一起创办《中华工商时报》。随后负责主编领当时风气之先的《中华工商时报·新周刊》,拉开财经报纸进军“厚报时代”的序幕。
因其擅长“以新闻手法解读经济方略,以专家视角点评财经事件”而开办财经评论专栏“水皮杂谈”,于是世人皆晓水皮,而不知吕君。
[编辑本段]
作品
主要著作有《猴市》、《黑庄》、《搏傻》、《解套》、《僵持》、《试错》、《政策市》、《谁在左右中国股市》、《谁在鱼肉中国股市》、《斗牛》等。
[编辑本段]
评价
“水皮杂谈”文风犀利幽默、观察细致入微、评论入木三分,其系列杂谈“中国股市的十万个为什么”,堪称“中国股市现实版《呐喊》”,被誉为“股市鲁迅”。
2005年底,在股市陷于长期低迷的情况下,水皮因准确作出“股指2006年底冲破2500 点”预言,赢得“中国股市第一牛人”称号。
[编辑本段]
精彩语录
1.2500点
2006年初,上证指数在1350点徘徊;水皮在做客上海东方卫视《头脑风暴》栏目时预言,年内指数将突破2500点。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周,上证指数突破2500点,报收2670点。
2.3500点
2007年初,水皮在东方卫视《头脑风暴》中再次预言:2007年6月上证指数将会在3500 点左右。“5.30”之后,上证指数2次探底3500点。
3.6000点满仓等待最后一次暴跌
2007年7月初,上证指数在3500点上下,市场弥漫悲观气息。水皮主持《华夏时报》改版 “新主流财经媒体”,报纸在改版第二期头版头条刊发“2007年被压抑的牛市猜想:5000点或6000”一文,并提出“满仓等待最后一次暴跌”。10月 16日,上证指数突破6000点,摸高6124点。
4.战略上看空,战术上做多
2007年从头到尾,水皮都坚持3500点以上是泡沫制造阶段性的判断,提出“战略上看空,战术上做多”,更指出下半年随着大批蓝筹回归,指数泡沫必然加大,而70%的股票将出现调整,甚至下跌;并提出“大跌大买,小跌小买,大涨大卖”的操作思路。
5.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中石油
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挂牌,开盘价48.60元。水皮在11月3日发表《中石油是陷进还是馅饼》一文,指出,中石油开盘价50元附近将是历史天价,投资者要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中石油。
[编辑本段]
粤语含义
“水皮”: 意思是差劲 (没本事、没出息)
“志水皮”: 意思是非常差劲。“志” =“至”。
“水皮”来源:
“水皮” =“好苴”
“水皮”其实是“苴皮”的误读
“苴”: 粤语除读za2外还读zeoi2
“苴”字意思为:“粗劣,粗恶”和“枯草”。
『贰』 为什么要做高净值客户和合格投资者认定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向投资者提示风险,避免较低风险偏好投资者购买较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叁』 购买理财时提示不符合产品投资者类型要求是什么意思
购买理财时提示不符合产品投资者类型要求是因为在风险测试时答题不通过的原因。
不同的理财产品有不同的风险等级,在您购买理财产品或其它金融产品之前(比如基金),按照规定要做一个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试的,如果测试出来您能接受的风险等级比较低,而理财产品的风险是比较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这样的提示。
(3)水皮提示投资者扩展阅读:
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
1、自发与代销
银行理财产品分两类,一类是银行自己发行的,一类是代理销售第三方的。虽说两类理财产品都有风险,但如果银行只是代销理财产品,作为一个渠道商的话,一旦出现问题,银行是不会为此负责的,换句话说,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相对银行自发的理财产品,风险更高。
2、保本与非保本
即使是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也分为保本和非保本两种类型,按照收益还可以细分为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
保证收益类产品即保证本金和收益,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即保证本金但不保证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顾名思义,也就是既不保证本金也不保证收益。
防范这类风险就需要投资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看清楚自己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了解清楚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属于哪一种类型。
3、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
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是不同的。预期收益率是一个理论上的预估值,实际收益率是要通过实际到手有多少钱来计算。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上标明的预期收益率不符合投资人的期望的话,投资人就会觉得银行忽悠人。
所以,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就要详细了解是否还有其他费用,比如手续费、托管费等等。并通过结合预期收益率、手续费率、托管费率等等大致判断出自己的实际收益率,再去考虑是否要选择该理财产品。
4、募集期与清算期
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会使得资金站岗。一般情况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募集期和清算期是不计算收益的,而是按活期存款利息来算的,所以如果你在产品募集期第一天就买入的话,不仅没有获得收益,还失去了资金流动性。
同样,当理财产品到期之后,还需要经过一个清算期,资金在这时期又会站岗。因此,资金站岗也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值得注意的一个地方,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需要判断好自己投资的钱可以投多长时间。
如果投资者对流动性要求很高,则应选择可随时加入和退出的开放式理财产品。投资者较熟悉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和本金及理财收益风险。
建议投资者对于某些理财产品期限较长或投资于难于及时变现的金融产品,在理财产品存续期间,投资者在急用资金时可能面临无法提前赎回理财资金的风险或面临按照不利的市场价格变现所致的亏损风险。
『肆』 证监局给投资者发短信提示风险 A股2月份会好吗
证监局是监管部门,不涉及业务,怎么会给你发短信呢。股市趋势为主吧,
『伍』 水皮的主要成就
l 2000年,出版中国股市政治批判系列丛书《猴市》、《黑庄》;
l 2000年,出版中国股市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
l 2003年,出版中国股市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搏傻》;
l 2004年,出版中国股市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解套》;
l 2005年,出版中国股市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僵持》
《谁在左右中国股市》、《谁在鱼肉中国股市》、《政策市》;
l 2006年,出版中国股市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试错》;
l 2007年,出版中国股市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斗牛》
l 2009年,出版《金口直断》、《冲动的资本:关于股市的周期、估值和预测》;
l 2015年,出版《御风而行 》水皮才智启示录。 1.2500点
2006年初,上证指数在1350点徘徊;水皮在做客上海东方卫视《头脑风暴》栏目时预言,年内指数将突破2500点。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周,上证指数突破2500点,报收2670点。
2.3500点
2007年初,水皮在东方卫视《头脑风暴》中再次预言:2007年6月上证指数将会在3500点左右。“5.30”之后,上证指数2次探底3500点。
3.6000点满仓等待最后一次暴跌
2007年7月初,上证指数在3500点上下,市场弥漫悲观气息。水皮主持《华夏时报》改版“新主流财经媒体”,报纸在改版第二期头版头条刊发“2007年被压抑的牛市猜想:5000点或6000”一文,并提出“满仓等待最后一次暴跌”。10月16日,上证指数突破6000点,摸高6124点。
4.战略上看空,战术上做多
2007年从头到尾,水皮都坚持3500点以上是泡沫制造阶段性的判断,提出“战略上看空,战术上做多”,更指出下半年随着大批蓝筹回归,指数泡沫必然加大,而70%的股票将出现调整,甚至下跌;并提出“大跌大买,小跌小买,大涨大卖”的操作思路。
5.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中石油
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挂牌,开盘价48.60元。水皮在11月3日发表《中石油是馅饼还是陷阱?》一文,指出,中石油开盘价50元附近将是历史天价,投资者要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中石油。
2015年10月23日,在2015中国经济媒体领袖秋季峰会上,水皮称传统金融体系难支撑新兴产业。
『陆』 "特提醒投资者尽早行权"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有长电权证必须在24日行驶你低价购入长江电力股票的权利,超过期限就失去了这种权利,那么当初你买长电权证的钱就全亏了。
『柒』 水皮:张维迎感性局限在于不清楚谁是既得利益者
欢迎参加文章后面调查张维迎教授《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文字引起了学术界和评论界的新论战,有赞成维护的,有抨击反对的。反对的声音之一是张维迎教授说的和做的不一致,呼吁理性而充满着非理性,文章逻辑是混乱的,自我矛盾的。话虽然说的尖刻,却不无道理,水皮认为要把中国改革这么一大篇文章搞的文通字顺且言之凿凿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张维迎的论点和论据自我矛盾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并不奇怪。张维迎认为,要推进改革,就要对既得利益者进行补偿。如果水皮的记忆没有错误的话,吴敬琏先生在2001年回击五位经济学家的联手质疑时也曾提及既得利益者这个概念。吴敬琏先生说在改革初期,经济学家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但是改革到今天的地步,既得利益者出现了,主张改革的学者阵营也就分化了,有的成了权贵资本主义的代言人,成了改革的阻力。也就是说,所谓既得利益者,必然是在有利可得的情况下形成的阶层,如果无利可得,也就无所谓既得利益。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有没有既得利益阶层呢?从老百姓的角度看,基本上没有,就算有,也是微利。比如,卖肉的售货员,无非可以不花肉票多买几斤肥膘而已,这样的利益诱惑会构成放开肉食市场的反对力量吗?当然不会,因此,改革的动力不仅来自上层,同样在下层也是有共识的。改革开放二十八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举世公认,邓公当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念已经得以实现,但是同时贫富差距在这一过程中间急剧扩张,基尼系数一再突破临界点,中国社会面临着贫富差距全球第一的压力,既得利益阶层随之出现,比如红顶商人,比如贪官污吏。“任何体制下,都会形成既定的利益格局,都存在既得利益阶层。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会涉及到既得利益的调整,但两者在调整利益关系的方法上有着本质的区别。”革命和改革的区别何在?张维迎认为在于是否符合帕累托改进。革命导致一部分财富所有权的转移是以另一部分所有权的丧失为代价的,而改革则不同,必然尊重既得利益。“受益者有责任从自己所得的增加中拿出一部分补偿(赎买)受损者,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改革。这意味着,改革进行的前提是社会财富将增加。如果社会总财富不增加,受损者不可能得到补偿”。既得利益是不是该得到尊重?如果没有得到尊重会怎么样?尊重既得利益是不是意味着要对其进行补偿?坦率地讲,水皮认为如果一切改革以尊重既得利益为前提,实际上也就没有了改革的必要,改革的过程就是要对现有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必然要伤害既得利益,因此既得利益反对改革是必然的。而改革如果想顺利推进的惟一办法就是在正视存量既得利益的情况下,在增量上做文章,在增量上做调整。中国的经济增长活力是来自于国有企业的存量吗?不是的,国有企业这个存量如何改在今天还是个问题。中国经济的活力之源恰恰是来自于体制外的民营经济,70%的增量是由民营企业提供的,这就是渐进式改革的模式。对于既得利益,可以回避,但没必要补偿,因为既得利益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有合法的,有不合法的。比如公车改革之所以会引发这么大的质疑,就在于将不合理的既得利益通过所谓的补偿而合理化了。这和中国人对于非货币形态的特权是否更能容忍没有关系。而恰恰是因为改革受到权力的约束,公车改革异化成为官员谋利的机会,到头来公车支出的成本不会为此而降低多少,但是官员的补贴却落到了实处。也许张维迎教授不清楚公车改革的细节,公车改革是建立在现有支出成本全部转化为补贴的基础上量化到个人的,不是张教授概念中的“官员一年花几十万的公车支出我们能容忍,而补贴几万元大家难以接受”那么简单。更为重要的是,搞清楚谁是既得利益比是不是要给既得利益以补偿更为重要。比如,张维迎教授以股权分置改革举例,指出非流通股东给流通股股东赠股,就是尊重流通股股东在非流通股不能流通时形成的既得利益,赎买他们支持股权分置改革。水皮相信,张维迎关于流通股股东是既得利益者的说法让包括非流通股股东在内的投资者都会哭笑不得的,因为在股权分置的状态下,非流通股股东才是真正的既得利益者,他们通过高价的IPO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剥夺了流通股股东的净资产溢价而又不必承担股价涨跌的风险,积极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力量不是来自于流通股股东,而是非流通股股东。为什么?因为既得利益要通过流通变现,而流通股股东得到的赠股只不过是对冲股价由此自然除权造成损失的对价。也就是说,流通股股东根本也得不到什么补偿,当年的高价购股成本已经被人一笔抹煞了,今天的送股是对明天损失的一种平衡,根本不是对过去既成伤害的补偿。再比如,在张维迎的概念中,国有企业的工人也成为既得利益者,而买断工龄成为换取他们支持国有企业改制的补偿。谁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水皮不知道,但是工人家庭出身的水皮知道肯定不是工人阶级。国有企业的改革也不应该是工人下岗而领导MBO。按照张维迎的逻辑倒推的话,MBO的领导们反倒成了受害者,这肯定不是绝大多数人眼中的现实。吴敬琏先生曾经说过要警惕既得利益者和穷人结盟反对改革这样的“盛世危言”,这说明,吴敬琏还是知道穷人或者说社会的弱势人群至少不能划成既得利益者的。张维迎的感性局限就在于搞不清楚谁是既得利益者。 网易财经调查你觉得你是既得利益者吗?我是弱势群体,是改革的既得利益者; 我是弱势群体,但我绝不是改革的既得利益者; 我不是弱势群体,是改革的既得利益者; 我不是弱势群体,但算不上改革的既得利益者。
『捌』 为什么购买债券时提示"普通投资者无法投资该证券"
负面评级或者风险比较大的债券,根据证监会相关规定,需要具备专业债券投资者资格才能购买
『玖』 股票交易委托中提示:申报无效,投资者无此类型产品买,是怎么回事
看看是不是没有开通相关权限,比如创业板交易权限
『拾』 请分别说明投资者和债权人各关注哪些方面的信息
债权抄人主要是预付款者,有权请袭求他方为特定行为的权利主体,是那些对企业提供需偿还的融资的机构和个人,包括给企业提供贷款的机构或个人(贷款债权人)和以出售货物或劳务形式提供短期融资的机构或个人(商业债权人)。
而投资是对企业的直接注资,并不是债务关系,投资人和经营人是共担风险的,损失由两方承担,而债权是必须要归还的。
(10)水皮提示投资者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注意证据的收集,民事诉讼实行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如果债权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举证不能,则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诉讼时效不应忽视,欠款纠纷,诉讼时效至关重要,如果债权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不主张权利,则将丧失胜诉权。
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