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利率敏感性与敏感性缺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利率敏感性缺抄口是袭指在一定时期(如距分析日一个月或3个月)以内将要到期或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如果资产大于负债,为正缺口,反之,如果资产小于负债,则为负缺口。当市场利率处于上升通道时,正缺口对商业银行有正面影响,因为资产收益的增长要快于资金成本的增长。若利率处于下降通道,则又为负面影响,负缺口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
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是银行实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它通过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数量和组合变化来反映利息收支的变化,从而分析它们对银行利息差和收益率的影响,与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缺口管理。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可以量化计算由于利率变动给银行的生息资产和生息负债带来的影响程度,在判断利率未来的变动走势的情况下,引导银行主动进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2. 利率敏感性缺口的敏感性
通过以上对两种模型原理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敏感性缺口反映的是利率敏感性资产总值与利率敏感性负债总值之间的差额,它的意义在于衡量银行净利息收入受市场利率变动影响的程度,敏感性缺口越大,银行的利率风险越大。而有效持续期缺口可近似地表示为银行总资产市值和总负债市值的平均利率弹性之差,它的意义在于衡量银行的净资产市值受市场利率变动影响的程度。由此可见,利率敏感性缺口和有效持续期缺口的意义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是,由于敏感性缺口和未来的净利息收入变动有关,未来的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又是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最重要的现金流之一。而持续期的计算与未来的现金流紧密相关,所以敏感性缺口和持续期缺口之间又存在紧密的联系。由于在利率上升或下降时,银行对敏感性缺口和持续期缺口的选择刚好相反,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完全相反的缺口策略是否会发生冲突。
我们假定在一开始,某银行的利率政策非常保守,利率敏感性缺口为零,持续期缺口为零。假定该银行预测未来市场利率上升,并且经营策略从保守型向主动型转变,因此需要把资产和负债结构调整为敏感性正缺口,把银行的持续期缺口改为负缺口。又假设只考虑通过表内调整的方式来达到上述目标。调整为敏感性正缺口可以通过增加敏感性资产,或者减少敏感性负债,或者两者同时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利率敏感性和非利率敏感性的区分与银行利率敏感性分析的考察期长短有关,如果某项贷款的利率调整每6个月进行一次,而银行利率风险分析的考察期则是1个月或者3个月,只要考察期小于调整期,这项贷款在考察期内都是非敏感性资产。因此,敏感性资产的增加既可以通过浮动利率资产的增加、固定利率资产的减少来满足,也可以通过缩短浮动利率资产的利率调整期、或者缩短资产的偿还期限从而通过重新发放资产来达到;敏感性负债的减少也是同样道理。上述的这些调整策略都会因为利率的上升而使资产未来的现金流增加或使负债未来现金流的增加相对较小,而这与持续期负缺口调整的方式是相一致的,或者说包含于持续期缺口调整的方式之中的。因为达到持续期负缺口可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进行:缩短资产的偿还期限,或者延长负债的偿还期限,或者增加资产未来的现金流,减少负债未来的现金流等。所以,利率敏感性正缺口和持续期负缺口并不矛盾,事实上,上述各种方式都是有效利用利率上升时机、规避利率风险的可行方案,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既可以衡量单项资产和负债的利率弹性,也能够从银行资产市值和负债市值整体的角度衡量利率风险,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但它也有局限性。相对于利率敏感性缺口而言,原理、计算和操作相对复杂。持续期缺口管理通过表内调整也有一定的难度和调整成本。有效持续期缺口管理需要经常性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有效持续期缺口管理基于许多主观的假设,由于涉及未来现金流的预测,所以必须假设诸如提前提款概率、提前归还贷款的概率等指标。有效持续期缺口分析仍然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必须依靠其他分析模型,如动态收入模拟等。
3. 利率敏感性缺口的局限性
敏感性缺口分析的精确性值得怀疑。而敏感性缺口分析的精确性取决于计划期版划分的长权短,计划期越短结果越精确,但从实际操作上来说,计划期时间跨度太小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利率预测在现实中往往准确率不高,短期利率则更难加以预测。
银行对敏感性缺口的控制欠缺灵活性。
增加管理成本。银行为了调整敏感性缺口采取有竞争力的措施,会提高其隐含成本。
未考虑到利率变动的两面性。一方面,利率波动影响资产产生的收入和负债带来的成本;另一方面,利率波动还会影响银行资产的市场价值。而敏感性缺口模型并未考虑到后者。
实际中,负债利率支付的变化一般快于资产利率收入的变化。
4. 利率敏感性与利率敏感性缺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利率敏感性 资产或负债利率随着市场利率变化的变化程度 市场利率变化导致其变化幅度越大敏感些越强
2、利率敏感性缺口 指敏感性资产和敏感性负债的差额
5. commercial bank 的利率敏感性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方法有什么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和管理办法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利率敏感性资产(ISA)与利率敏感性负债(ISL)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可重新定价的资产和负债,包括浮动利率资产和负债,以及在分析期内到期的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两者的差额即为利率敏感性缺口(ISG):ISG=ISA-ISL,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ISG>0,称为正缺口,存在正缺口的银行称为资产敏感型。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ISG<0,称为负缺口,存在负缺口的银行称为负债敏感型。当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ISG=0,称为零缺口,存在零缺口的银行称为敏感平衡型。
(二)管理办法
1.主动性策略是银行根据对利率走势的预测而有意识地留下正或负缺口的策略。管理人员首先要预测利率的变动方向,在对利率走势做出判断后,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利用利率变动来获取更大的净利差收入或减少损失。当预测利率上升时,保持正缺口 ,增加的资产利息收入将超过增加的负债利息支出,从而使净利息收入增加。当预测利率下降时,则保持负缺口。
2.被动策略也称“免疫策略”,其核心在于保持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平衡,使缺口值为零或很小。采取主动性策略的关键问题在于利率预测的准确性上,如果利率走势与预期相反或利率变动不如预测的来得那么快, 则银行将蒙受损失。此外,即使利率走势预测准确,但如果利率实际变动幅度较小,则采用主动策略就可能得不偿失,调节资产组合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一些小规模银行由于缺乏利率预测能力或缺乏调整资产组合的手段,往往采用被动策略。
二、持续期缺口分析和管理办法
(一) 持续期缺口分析
持续期是金融工具未来现金流现值的加权平均与其现值之比,它衡量了未来预期的现金流的平均期限。
市场利率的上升会导致银行固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下降,且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期限越大,随着市场利率上升时,其市场价值下降的幅度也越大。因此,持续期可以用来衡量资产负债的风险程度,持续期越长、利率风险越大。可以看出,利率变动对一家银行的股本或资产净值所产生的变化依靠三个关键的素:
1.持续期缺口的大小。在利率上升时,资产的持续期长于其负债的持续期(正)的银行, 资产价值下降的幅度要大于负债的价值, 因此银行净资产价值会下降。当利率下降时,情况相反。
2.利率(△Y)变动的幅度。变动幅度越大,银行承受的风险也越大。
3.银行的规模。银行规模越大,对于任何给定的利率变动,其净值变化会越大,反之,其净值变化会越小。
(二)管理办法
1.主动性策略是银行根据对利率未来变化的预测做出的, 保持适当的持续期缺口,以获得利率变动带来的收益或减少损失。如果预测市场利率将上升,应减少持续期正缺口或扩大其负缺口,将缺口调整为负值,使未来资产价值的下降幅度小于负债价值的下降幅度,从而使银行净资产收入得以增值。如果预测市场利率将会下降,则可采取增加正缺口或减少负缺口的方法。
2.被动性策略指在保持银行净值的相对稳定,采用零缺口(“完全免疫”)或微缺口(“部分免疫”)的方式避免利率风险。具体就是使一家银行的资产持续期正好等于其经杠杆调整后的负债的持续期,无论利率如何变动,资产的收益与负债的成本以相同的幅度同向变化,从而有效避免利率风险。部分免疫的策略是从资产负债表中调出一部分资产和负债,进行持续期搭配,使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平衡,保持这部分资产负债价值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
三、利率敏感性缺口与持续期缺口管理方法的比较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方法的优点和缺陷
优点有:第一,该管理方法简便、易于理解。就缺口分析而言,通过直接观察各时间段内利率敏感性缺口正负及大小,就可以大致了解银行所呈现的利率敏感性类型及利率风险大小。第二,管理成本低。该管理方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因此,银行要做到对利率的变化有准确的预测;缺口的调整要先于利率的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银行改变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缺口往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缺口调整将变得非常困难。同时,缺口管理要将资产负债按一定的时期加以划分。划分时期的不同,利率敏感性缺口的数值也不一样,有时甚至出现完全错误的信息,将正缺口表示为负缺口, 或将负缺口表示为正缺口。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忽视了期权性风险和基差风险。
(二)持续期缺口管理方法的优点和缺陷持续期缺口管理方法具有以下的优点:(1)它对整个资产负债的利率风险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衡量。持续期从长期角度观察问题,有利于制定更为连续、更为系统的管理战略。(2)充分考虑了每项资产负债在未来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的时间价值,从而解决了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中分析期的划分受主观影响的问题。
6. 利率敏感性缺口如何理解
当市场利率处于上升通道时,正缺口对商业银行有正面影响,因为资产收益的增长要快于资金成本的增长。若利率处于下降通道,则又为负面影响,负缺口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 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是银行实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它通过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数量和组合变化来反映利息收支的变化,从而分析它们对银行利息差和收益率的影响,与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缺口管理。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可以量化计算由于利率变动给银行的生息资产和生息负债带来的影响程度,在判断利率未来的变动走势的情况下,引导银行主动进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通过以上对两种模型原理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敏感性缺口反映的是利率敏感性资产总值与利率敏感性负债总值之间的差额,它的意义在于衡量银行净利息收入受市场利率变动影响的程度,敏感性缺口越大,银行的利率风险越大。而有效持续期缺口可近似地表示为银行总资产市值和总负债市值的平均利率弹性之差,它的意义在于衡量银行的净资产市值受市场利率变动影响的程度。 由此可见,利率敏感性缺口和有效持续期缺口的意义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是,由于敏感性缺口和未来的净利息收入变动有关,未来的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又是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最重要的现金流之一。而持续期的计算与未来的现金流紧密相关,所以敏感性缺口和持续期缺口之间又存在紧密的联系。由于在利率上升或下降时,银行对敏感性缺口和持续期缺口的选择刚好相反,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完全相反的缺口策略是否会发生冲突。 我们假定在一开始,某银行的利率政策非常保守,利率敏感性缺口为零,持续期缺口为零。假定该银行预测未来市场利率上升,并且经营策略从保守型向主动型转变,因此需要把资产和负债结构调整为敏感性正缺口,把银行的持续期缺口改为负缺口。又假设只考虑通过表内调整的方式来达到上述目标。调整为敏感性正缺口可以通过增加敏感性资产,或者减少敏感性负债,或者两者同时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利率敏感性和非利率敏感性的区分与银行利率敏感性分析的考察期长短有关,如果某项贷款的利率调整每6个月进行一次,而银行利率风险分析的考察期则是1个月或者3个月,只要考察期小于调整期,这项贷款在考察期内都是非敏感性资产。因此,敏感性资产的增加既可以通过浮动利率资产的增加、固定利率资产的减少来满足,也可以通过缩短浮动利率资产的利率调整期、或者缩短资产的偿还期限从而通过重新发放资产来达到;敏感性负债的减少也是同样道理。 上述的这些调整策略都会因为利率的上升而使资产未来的现金流增加或使负债未来现金流的增加相对较小,而这与持续期负缺口调整的方式是相一致的,或者说包含于持续期缺口调整的方式之中的。因为达到持续期负缺口可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进行:缩短资产的偿还期限,或者延长负债的偿还期限,或者增加资产未来的现金流,减少负债未来的现金流等。所以,利率敏感性正缺口和持续期负缺口并不矛盾,事实上,上述各种方式都是有效利用利率上升时机、规避利率风险的可行方案,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7. 求利率敏感性缺口数据(GAP)及利率风险分析
8. 利率敏感性缺口的基本概念
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是银行实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它通过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数量和组合变化来反映利息收支的变化,从而分析它们对银行利息差和收益率的影响,与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缺口管理。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可以量化计算由于利率变动给银行的生息资产和生息负债带来的影响程度,在判断利率未来的变动走势的情况下,引导银行主动进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9. 利率敏感性缺口、有效持有期缺口、利率敏感系数是什么请详细解析
1,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如距分析日一个月或3个月)以内将要到期或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如果资产大于负债,为正缺口,反之,如果资产小于负债,则为负缺口。当市场利率处于上升通道时,正缺口对商业银行有正面影响,因为资产收益的增长要快于资金成本的增长。若利率处于下降通道,则又为负面影响,负缺口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 2,利率敏感系数: 利率敏感性缺口是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两者之间的差额,实际上就是利率风险敞口(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时期划分不同,则会得出不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因此,利率敏感性缺口可用于衡量银行净利差收入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利率风险程度。为规避利率风险,商业银行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主动性或被动性操作策略。主动性策略是指商业银行预期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事先对利率敏感性缺口进行调整,以期从利率变动中获得预期之外的收益。譬如,预期利率上升,商业银行通过增加敏感性资产或减少敏感性负债,将利率敏感性缺口调整为正值。被动性操作策略是指商业银行将利率敏感性缺口保持在零水平,无论利率如何变动均不会对银行净利差收入产生影响。这是一种稳健保守的风险管理策略,但也因此失去获取超额利润的市场机会。
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变量只要发生变化,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会随之改变。 利率敏感系数就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某些关键量发生变化给投资方案利率带来变动的程度。 利率敏感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利率变动百分比
敏感系数= ——————————
因素变动百分比
若敏感系数为2,表明某因素增减一倍,净现值会增减2倍;若敏感系数为1,表明净现值与某变量同倍速度增减。敏感系数越大,表明该方案净现值对关键变量的敏感度越高,则该方案的风险越大:反之,则风险越小。
利率敏感系数作为衡量公司风险大小的一种专门技术,具有简单易懂、便于操作的优点。但也有它的不足,一般而言,投资方案的风险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它对关键投入变量的敏感性;
②关键变量值在概率分布中的可能范围。而敏感系数只考虑了第一个因素,因而无法准确衡量出投资方案的公司风险。
3,有效持有期缺口: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规避由于利率变动而引起的风险。假设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值,如果预期市场利率水平下跌,则银行利息收入的减少将超过利息支出的增加,即银行净利差将缩小。这时商业银行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做多头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因为利率期货的价格走向和利率变动方向相反,所以银行通过在期货市场低买高卖的方式,用期货市场的收益来弥补现货市场的损失,消除了利率下降的风险,从而稳定银行净利差。
10. 利率敏感性缺口
利率敏感性缺口抄(ISG)是指在一定时期(如距付息日一个月或3个月)以内将要到期或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如果资产大于负债,为正缺口,反之,如果资产小于负债,则为负缺口。
当市场利率处于上升通道时,正缺口对商业银行有正面影响,因为资产收益的增长要快于资金成本的增长。若利率处于下降通道,则又为负面影响,负缺口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