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是企业能否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
企业偿债能力,静态的讲,就是用企业资产清偿企业债务的能力;动态的讲,就是用企业资产和经营过程创造的收益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有无现金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是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动比率
表示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它反映公司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强。通常,该指标在200%左右较好。98年,沪深两市该指标平均值为200.20%。在运用该指标分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时,还应结合存货的规模大小,周转速度、变现能力和变现价值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某一公司虽然流动比率很高,但其存货规模大,周转速度慢,有可能造成存货变现能力弱,变现价值低,那么,该公司的实际短期偿债能力就要比指标反映的弱。
速动比率
表示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速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进一步反映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公式: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存货净额)÷流动负债合计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通常该指标在100%左右较好。98年沪深两市该指标平均值为153.54%。
在运用该指标分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时,应结合应收帐款的规模、周转速度和其他应收款的规模,以及它们的变现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某公司速动比率虽然很高,但应收帐款周转速度慢,且它与其他应收款的规模大,变现能力差,那么该公司较为真实的短期偿债能力要比该指标反映的差。
由于预付帐款、待摊费用、其他流动资产等指标的变现能力差或无法变现,所以,如果这些指标规模过大,那么在运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时,还应扣除这些项目的影响。
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表示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作为偿还的保证,反映公司可用现金及变现方式清偿流动负债的能力。
公式:现金比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流动负债合计
该指标能真实地反映公司实际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指标值越大,反映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98年沪深两市该指标平均值为56.47%。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公式: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
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较多,能够保障企业按时偿还到期债务。但也不是越大越好,太大则表示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收益能力不强。
资本周转率
资本周转率,表示可变现的流动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例,反映公司清偿长期债务的能力。
公式:资本周转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长期负债合计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值越大,表明公司如今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的安全性越好。由于长期负债的偿还期限长,所以,在运用该指标分析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时,还应充分考虑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入量,经营获利能力和盈利规模的大小。如果公司的资本周转率很高,但未来的发展前景不乐观,即未来可能的现金流入量少,经营获利能力弱,且盈利规模小,那么,公司实际的长期偿债能力将变弱。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之比,它反映的是资产总额中有多大部分是通过举债而得到的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保守的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等于60%时较为适当。
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是负债总额和股东权益权益总额的比值。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对评价偿债能力的作用基本相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资产负债率侧重于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产权比率则侧重于揭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以及自有资金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
股东权益比率
股东权益比率是股东权益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比率反映的是资产中多大比例是所有者投入的。
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股东权益比率和负债比率之和等于一,因此,这两个比率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企业长期的财务状况,股东权益乘数比率越大,负债比率就越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小,长期的偿债能力就强。
Ⅱ 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有哪些
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带息负债比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3、或有负债
或有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或有负债总额对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应对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的保障程度。
4、已获利息
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
5、带息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某一时点的带息负债总额与负债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负债中带息负债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偿债(尤其是偿还利息)压力。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扩展阅读
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是企业能否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
企业偿债能力,静态的讲,就是用企业资产清偿企业债务的能力;动态的讲,就是用企业资产和经营过程创造的收益偿还债务的能力。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含本金及利息)的能力。能否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
Ⅲ 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有哪些常用指标
企业偿债能力的常用指标主要有以下五项。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证,反映企业用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
流动负债,也叫短期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暂收应付款项、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流动比率越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大,但是,比率太大表明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经营资金周转效率和获利能力。一般认为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为2。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公式中的“股东权益”,也就是所有者权益。
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对评价偿债能力的作用基本相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资产负债率侧重于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产权比率则侧重于揭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以及自有资金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
3、或有负债比率
或有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或有负债总额对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应对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或有负债总额=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金额+对外担保金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金额(除贴现与担保引起的诉讼或仲裁)+其他或有负债金额
4、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指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的合计数,利息支出指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其计算公式为:已获利息倍数=税息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计算公式中的“利润总额”,包括税后利润和所得税;“利息费用”是支付给债权人的全部利息,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也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
其中: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为3时较为适当,从长期来看至少应大于L
5、带息负债比率
带息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某一时点的带息负债总额与负债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负债中带息负债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偿债(尤其是偿还利息)压力。其计算公式如下:带息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
带息负债总额=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
Ⅳ ( )属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A销售利润率 B资产利润率 C产权比率 D速动比率
( C产权比率 )属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1资产负债率也叫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表达资产总额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负债筹资形成的。用于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2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资产总额×100%,股东权益比率与资产负债率正好相反
股东权益比率+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资产总额+负债/资产总额=1
3权益总资产率又称权益乘数=资产平均总额÷所有者权益,说明企业资产总额是所有者权益的多少倍,反映企业投资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权益总资产率与股东权益比率互为倒数。
比率越低,说明股东投入的资本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风险越小。
4利息保障倍数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以衡量偿付债务利息的能力。倍数越大,偿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强。
5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又称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是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的比率。
该指标反映了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的相对比率关系
6偿债保障比率=负债总额/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Ⅳ 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有哪些
偿债能力指标来包自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1、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1)营运资本,即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的部分。(2)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3)速动比率,即变现能力较强的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4)现金比率,即现金和可上市证券之和与流动负债之比。
2、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两类,(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该指标过小则表明企业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国际上认为资产负债率为60%合适。(2)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负债率):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3)已获利息倍数(利息保障倍数):反映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支出
(5)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扩展阅读
企业偿债能力是股份公司在正常经营周期中,以其现有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通常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上有关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表示。企业的负债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因而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区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Ⅵ 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有哪些
其指标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带息负债比率五项。
1、资产负债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对评价偿债能力的作用基本上是一样的,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资产负债率侧重于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产权比率则侧重于揭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以及自有资金对偿债风险的承受力。
3、或有负债
或有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或有负债总额对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应对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的保障程度。
其计算公式如下:负债总额=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金额+对外担保金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金额(除贴现与担保引起的诉讼或仲裁)+其他或有负债金额
4、已获利息
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指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的合计数,利息支出指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
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为3时较为适当,从长期来看至少应大于L
5、带息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某一时点的带息负债总额与负债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负债中带息负债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偿债(尤其是偿还利息)压力。
其计算公式如下:带息负债总额=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
(6)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扩展阅读:
影响因素
1、长期资产与长期债务
当企业缺乏盈利能力时,拥有的长期资产是否具有较高的市价或清算价值十分重要。因此,长期资产的计价和摊销方法影响很大。
2、长期经营性租赁
长期经营性租赁实际上也是一种长期筹资行为,故应该考虑其对企业债务结构的影响,即将与经营租赁相关的资产和负债分别加计到债务总额和资产总额之中。
长期经营性租赁费中的“本金”:
由于不能确切知道租赁资产价值,故假设资产与负债相等。而与长期经营性租赁相关的负债,应该是全部预期租赁费用中的“本金”部分,或者说是全部预期租赁费用减去其中内含的利息。因此,它约为全部预期租赁费用的2/3。
3、或有事项
这主要应该通过仔细阅读报表附注加以发现。资产负债表外揭示的金融风险和信贷风险
如:如果某一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中规定的条款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预期损失;企业所持有的担保品的状况的描述;债务人所在组织所处的行业和/或地区可能遭受风险的程度的揭示。
4、退休金计划
退休金计划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对企业而言,它是一种负债,是一项未来固定的支付义务,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5、金融工具
这是指报表附注中对估计的金融工具公平市价的揭示,或在未能估计出公平市价时,对公平市价所作的非精确的描述性信息。
Ⅶ 偿债能力指标的主要指标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三项。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证,反映企业用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保守的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等于60%时较为适当。从债权人来说,该指标越小越好,这样企业偿债越有保证。从企业所有者来说,该指标过小表明企业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应当将偿债能力指标与获利能力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公式中的“股东权益”,也就是所有者权益。
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对评价偿债能力的作用基本相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资产负债率侧重于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产权比率则侧重于揭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以及自有资金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
或有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或有负债总额对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应对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或有负债总额=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金额+对外担保金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金额(除贴现与担保引起的诉讼或仲裁)+其他或有负债金额
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指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的合计数,利息支出指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其计算公式为:已获利息倍数=税息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计算公式中的“利润总额”,包括税后利润和所得税;“利息费用”是支付给债权人的全部利息,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也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
其中: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为3时较为适当,从长期来看至少应大于L
带息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某一时点的带息负债总额与负债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负债中带息负债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偿债(尤其是偿还利息)压力。其计算公式如下:带息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
带息负债总额=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
Ⅷ 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哪些指标来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抄能力的主要指标有袭:资产负债率(亦称负债比率)产权比率(亦称负债权益比率),带息负债率、利息费用保障倍数(亦称已获利息倍数)。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主要就看企业资金结构是否合理、稳定、以及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