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郭炳湘的人物经历
郭炳湘,祖籍广东省中山,“新鸿基地产”创办人郭得胜长子,郭炳联之兄长。专家族属经营杂货批发等。1963年,郭得胜与李兆基、冯景禧合资创办新鸿基公司,并出任董事局主席。但郭老先生1990年因心脏病离世,李兆基、冯景禧分别创业,新鸿基从此进入郭氏三兄弟共同执掌时代,其长子郭炳湘出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联则出任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
郭得胜去世后,新鸿基地产掌舵的成了郭家第二代。郭氏兄弟顺利接班,并使公司更上层楼,成为市场公认子承父业最成功的家族企业之一。1992年底,新鸿基地产市值超越李嘉诚的长实地产,成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产公司,堪称“地产巨无霸”。
⑵ 佳兆业事件为什么令人唇亡齿寒
据公告与报道,佳兆业当前在深圳的所有项目都处于禁售、限制之列,等于说这家公司的深圳业务已经休克。佳兆业只是被告知,深圳当局对自己做出了这样的行政决定,却未获得足够明确的解释、告知与行政文书。
攸克君知道这对于佳兆业意味着什么。当佳兆业把限售待遇与自己的命运公告给投资者后,媒体记者便热衷于开始计算佳兆业的多种死法,是的,死刑正在降临这家总部位于深圳、以城市旧改为主要业务的上市房企,但是死刑核准书还没有送达,或者干脆中途丢失了,又或者,干脆就没有出炉。
攸克君也知道这对于其他深圳房企意味着什么——发生于佳兆业身上的这类司法与行政怪相,也可能在某一天的傍晚降临到你们的头上。
有两个基本事实让这一切变得更加令人震惊。
第一个,发生地是在深圳。大家都公认,深圳市的创新与法制意识是领先于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的,公务员的法制意识也相对其他城市更加“公务员化”。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因侦办案件,以“防止控股股东转移资产”的名义,对于一个在香港上市的房企核心资产进行休克处置,而不惜把必要的行政程序、理由与合法合理性置于不顾。
在佳兆业前实际控制人郭英成去职主席、将其股份降低至单一第二股东位置之后,深圳市府仍然升级处置措施,这一动作既显示出当事者涉及的事态在扩大,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行政“恶意”,更显示出当局应对此类事态的经验与工具不足,以及手段的简单粗暴。
第二个,佳兆业前主席郭英成究竟涉案几许、是否涉案,并不明朗,但在媒体舆情中,大多猜测其与深圳旧改有关。旧改在中国现在及未来,都将是一个朝阳产业,但是它的复杂性、涉及面都远远超过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它的核心特征就是政府资源密集。
以佳兆业个案来推导旧改的整体风险,虽然逻辑并不严谨,但是它折射出的问题却是普遍性的。
总之,引爆一个贪腐案应有程序,只有当它行走在程序的轨道上,才能确保它是定额爆炸,而不是将自己本身变成了没有控制力的炸弹。
不久之前,攸克君写了地产商今年最大的对手,不是同行,不是市场调控,而是喝咖啡。我们不知道,深圳相关部门发出的资产冻结令是否有有效期,是否有足够法规依据,但是,它确实正在制造一个令人不安的先例,这个先例将对深圳市的投资环境产生难以量化的影响,我相信,在大家将谈论的焦点放在佳兆业自身的后果上时,更多的企业其实在关注另一件事情。
⑶ 郭氏集团的发展简史
几年来,郭氏集团下属各企业多次被评为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回,侨资企业大户,纳税大户答,“重合同、守信用”先进企业光荣称号。企业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董事长郭加迪先生也被评为新华侨楷模,先后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常委、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旅匈华人总商会会长、旅匈福建同乡会名誉会长。
⑷ 郭炳联的成长历程
综述
郭炳联为新鸿基地产创办人郭得胜的子嗣。新鸿基地产创立于1972年,主要从事地产发展和投资,亦经营其他地产相关业务包括酒店、物业管理、建筑、保险、以及投资其它的行业如电讯、信息科技、基建及其它业务等。
其父郭得胜
讲到郭氏三兄弟,先要讲到他们的父亲--郭得胜。郭得胜原籍广东中山,早年随父经营杂货批发,战后移居香港,1952年设立鸿昌进出口公司,专营洋货批发。后来郭氏取得日本YKK拉链的独家代理权,当时正值香港制衣业兴隆,生意源源不断,一举夺得洋杂大王的称号。1958年,郭得胜与好友李兆基(李兆基,祖籍广东顺德,1928年出生,早年曾在其父开设于广州的一家银号当学徒。1948年,年仅20岁的李兆基身带1000港元,从广州南来香港,在金铺做外汇黄金买卖,1958年起与郭得胜、冯景禧合伙从事地产发展)进军地产业。1963年,三人各投资100万港元创办了新鸿基公司。郭得胜为董事局主席,李兆基、冯景禧任副主席。
1972年7月14日,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并于8月23日上市,市值为港币4亿元。雇佣员工约30名,主要从事地产发展和投资。
1990年10月,郭得胜因心脏病复发去世。参加葬礼的有李嘉诚、包玉刚、邵逸夫、霍英东、郑裕彤、李兆基等工商业巨子,当时报刊评论:这几位扶灵者就已掌握了半个香港的经济命脉。
郭氏兄弟接班
郭得胜去世后,新鸿基地产掌舵的成了郭家第二代,其长子郭炳湘出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联则出任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氏兄弟顺利接班,并使公司更上一层楼。1992年底,新鸿基地产市值超越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地产,成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产公司,堪称地产巨无霸。新鸿基地产在内地的投资项目包括:北京王府井的新东安市场、方庄的新城市广场、上海的中环广场等。除了主业房地产,新鸿基集团还积极投入酒店、交通、电讯等多元化经营,是市场公认的子承父业最成功的家族企业。
⑸ 郭氏三兄弟的成员介绍
郭炳联,郭炳湘及郭炳江的弟弟。少时曾远赴英国及美国留学,并获得剑桥大学法律系内硕士学位、哈佛大容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香港公开大学荣誉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及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郭博士现任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新意网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并为数码通电讯集团主席,亦是九龙公共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之董事、渣打银行的独立非执行董事、三号干线(郊野公园段)有限公司和机场空运中心有限公司之董事。
⑹ 郭鹤年 南洋兄弟 新鸿基郭氏三兄弟 金龙鱼食用油的老板
郭鹤年
郭鹤年:男,1923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新山市,祖籍中国福建,40年代后期,他从新山英文书院和莱佛士书院学成毕业后,曾在父亲的公司里做帮手,1949年创办郭氏兄弟有限公司。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他的郭氏集团渗透到世界各地:除在本国拥有众多企业外,新加坡、泰国、中国、印尼、斐济和澳大利亚等是他的主要经营范围:经营的业务也极为多样化,从甘蔗种植、制造糖、面粉、饲料、油脂、矿山,一直到金融、酒店、产业、种植业、商贸和船运等等;拥有数10亿美元的资产,是马来西亚数一数二的大富豪。
一九四八年,郭鹤年自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不久后,在新加坡创办了利克务公司,主要是经营轮船航运及一般商务,这是郭鹤年创业之始。之后,郭鹤年涉及大马船运业,可说与此息息相关。创立公司翌年,父亲郭钦鉴逝世。郭家经过开会后,议决由他领导家族事业,并组织郭兄弟有限公司,由他出任董事经理。当时,只有廿五岁的郭鹤年便接过重担,正式执掌家族事业,并在他的领导下,把它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
一九六七年,郭鹤年结识印尼首富林绍良,并供应白糖给林氏旗下的布洛公司,将版图扩展至印尼。一九六八年,他创立了旗舰公司玻璃市种植,大量种植甘蔗以供炼糖厂做原料用途。一九七○年,他在世界糖价上升前,大举在国际市场收购白糖及投资白糖期货。一九七一年开始,他正式进军酒店业,投下一亿马币在新加坡设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之后,他更分别在各国首都及大城市建立据点,从吉隆坡、曼谷、香港、斐济等一路延伸至中国,并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酒店集团。 不过,八十年代初期却是他事业的低潮期。当时,由于世界性经济不景,航运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货轮的货运量大减,使他蒙受严重亏损。估计当时的损失介于一亿至二亿美元左右。
八十年代末期,郭鹤年决定大举投资中国,投下数以十亿计的钜资,使他成为马来西亚企业进军中国的开路先锋,今日终得以分享最丰厚的回酬。九十年代,郭鹤年更将触角伸及传媒及影视业。他在香港的旗舰嘉里集团,从英国人手中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使他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传媒大亨;入主香港无线电视,也使他的业务版图跨入影视业。 后来,他在中国北京投资四亿八千万美元,建造世界贸易中心,更是备受国际关注的重要投资。从九十年代开始,〈福布斯〉杂志几乎每年皆把郭鹤年列为亚洲十大富豪之一。根据〈澳洲人报〉在今年三月公布的亚洲富豪排行榜,郭鹤年以四十亿美元的身家高居大马富豪榜首。
曾担任马来西亚驻美国大使和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
⑺ 莆田郭氏集团老板娘被杀
为何事而杀,为什么要杀,什么人杀的,什么时候杀的?求解。
生命授之于父母,请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更要珍惜别人的生命,!!!
⑻ 郭氏三兄弟的辉煌
提到郭炳湘三兄弟,就不能不提他们的父亲--郭得胜。郭得胜原籍广东中山,早年随父经营杂货批发,战后移居香港,1952年设立鸿昌进出口公司,专营洋货批发。后来郭得胜取得日本YKK拉链的独家代理权,当时正值香港制衣业兴隆,生意源源不断,他一举夺得洋杂大王的称号。1958年,郭得胜与好友李兆基、冯景禧合伙进军地产业。1963年,3人各投资100万港元创办了新鸿基公司。郭得胜为董事局主席,李兆基、冯景禧任副主席。
1972年7月14日,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并于8月23日上市,市值为港币4亿元。雇佣员工约30名,主要从事地产发展和投资。
进入20世纪80年代,新鸿基地产已经发展成为香港地产界的五虎将之一。
1987年10月,新鸿基地产与信和集团合作,以33.5亿港元的巨资拍得湾仔一块地皮,兴建了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物--中环广场。
1990年10月,郭得胜因心脏病复发去世。参加葬礼的有李嘉诚、包玉刚、邵逸夫、霍英东、郑裕彤、李兆基等工商业巨子,当时报刊评论:这几位扶灵者就已掌握了半个香港的经济命脉。那时,新鸿基地产的已达254亿港元,与上市时相比,增长了63.5倍。
郭得胜去世后,新鸿基地产掌舵的成了郭家第二代。长子郭炳湘出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联则出任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氏兄弟顺利接班。
1992年底,新鸿基地产市值超越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地产,成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产公司,堪称地产巨无霸。新鸿基地产在内地的投资项目包括:北京王府井的新东安市场、方庄的新城市广场,上海的中环广场等。除了主业房地产,新鸿基集团还积极投入酒店、交通、电讯、金融等多元化经营,被市场公认为子承父业最成功的家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