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规划
四川大学科技园发展思路是: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把四川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高新区的创新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立足四川,辐射西南,面向全国,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把科技园建设与学校的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根据我校的技术优势和国家的需要,在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及机电一体化等五大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或集团;依靠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支持,面向社会,扩大开放,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我校的社会影响和信誉,推动同企业合作创业;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技术成熟度较好、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孵化,使科技园拥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强化科技园的资本运作,利用证券市场为高科技企业提供的优良融资环境,与上市企业合作,利用其壳资源借壳上市,或运作园内企业在创业板或主板上市,募集充裕的资金,以用于科技园建设和科技企业的孵化。 四川大学科技园按统筹规划、全面开放、以人为本、市场驱动的原则,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市场机制与企业运作相结合,引入社会资金和中介机构,构筑完善的创新平台,使科技园真正成为高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企业孵化基地、人才培养基地、高新技术的辐射源。
科技园按实体园区和虚拟园区建设。实体园区分主园区和分园区。
主园区按三区五村规划建设,即科技成果孵化区、企业孵化区、科技产业区。科技产业区按产业群,分为五个产业村,即电子信息技术村、生物技术及制品村、新材料及精细化工村、环保技术及工程村和机电一体化村。
川大华西药业、 川大鲁能产业区将入驻成都高新区。
智胜软件公司、力腾软件公司等入驻武侯科技园。
川大科技园以分园区的方式向外辐射,以点带面,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川大科技园第一个分园区在绵阳国家科技城高新区建设。川大绵阳科技园由新材料基地、生物医药基地和创新人才培训基地组成。虚拟园区:不以地理边界为纽带,而以资源共享资格为纽带,联合周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形成项目源,为虚拟园区内的企业提供共享资源。
2008年8月19日上午,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区)奠基仪式在成都高新区大源组团隆重举行。[6]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区)项目是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城的核心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新的具有标志性的科技园区。为建设该项目,四川川大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成立了四川川大科技园(南区)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建设平台公司,注册资本金为3448.28万元。按照规划,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区)将分别建成院士科技园、企业研发中心、创业中心以及孵化中心,总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2亿元,容积率为3.81,停车位设置 1682个,预计2011年12月前竣工。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区)位于成都市高新区国际金融服务区的核心区,占地135.5197亩。项目由四幢高标准甲级写字楼组成。其中,A座100米,B座130米,C座100米,D座200米。高层塔楼两两成组,分为两个办公单元,每组办公单元由底层共享大堂联结,形成互相分区又互为联系的群体关系。见右图册。
② 四川大学陈姓副校长
四川大学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杨泉明
全面主持和负责学校党委工作,侧重分管党委办公室、组织部。
联系学院:经济学院、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
校长 谢和平
全面主持和负责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及行政工作,侧重分管校长办公室、江安校区管委会办公室、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审计处、校董会和校友会。
联系学院:艺术学院、华西口腔医学院(华西口腔医院)、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
党委常务副书记 罗中枢
负责学校党委日常工作及工会、文科、老干部等工作,协助党委书记分管党委办公室(含政研室、保密办)、组织部(含党校),分管校工会、离退休工作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
联系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水利水电学院。
常务副校长 李 虹
负责医疗卫生及其教育工作、实验室及设备管理、科技产业和周边开发、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工作,分管华西医学中心、医学管理处、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出版社(经营部分)、科技产业集团、科技园。
联系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
常务副校长 李光宪
负责财经、科研和“985工程”基地及平台建设、国有资产管理、后勤管理工作,协助校长分管校长办公室(含信息管理中心),分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发展研究中心、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独立学院(经济责任部分)。
联系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
副校长 魏于全
负责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分管研究生院、“985工程”和学科建设办公室、图书馆及理、工、医科学报
联系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党委副书记 周学东
负责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及统战工作,分管宣传部(含校报编辑部、教育电视台)、统战部及出版社、文科学报和信息管理中心(侧重意识形态部分)。
联系学院:法学院、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副校长 步 宏
负责本科教学、德育工作及招生就业工作,分管教务处、招生就业处、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学部分)、独立学院(质量监控部分)、工程训练中心、工程设计中心、IBM技术中心、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联系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徐 兰
负责纪检、监察、档案工作和机关党委工作、社区建设工作,分管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档案馆、社区建设办公室、机关党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协助校长分管审计处。
联系学院:电气信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党委副书记 李向成
负责学生(含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及管理工作、保卫工作、后勤工作,协助校长协调江安校区日常管理工作和分管江安校区管委会办公室,分管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军事教研室)、研究生工作部、保卫部(处)、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校团委、后勤集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体委。
联系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轻纺与食品学院、体育学院。
副校长 晏世经
负责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协助校长分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含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留学生管理办公室),分管社科处、海外教育学院、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博物馆、文科学报。
联系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国家保密学院)、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
副校长 李旭锋
负责人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协助校长分管校董会和校友会工作,协助常务副校长李光宪分管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分管人事处、对外联络办公室。
联系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副校长 许唯临
负责学校规划建设工作,协助常务副校长李光宪分管科研和“985工程”基地及平台建设工作,协助常务副校长李光宪分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分管规划建设处。
联系学院:建筑与环境学院、华西药学院。
参考:http://www.scu.e.cn/po/xxld/H8201index_1.htm
③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的科研机构
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主要研究领域:劳动与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国土规划等。承担科研项目2项。主任张红伟教授。
证券研究所证券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10月。主要研究领域:证券市场的运作、证券市场的政策与法规、上市公司运作等。先后承担《西南地区上市公司资产状况及财务结构研究》、《云南红河电线厂战略重组方案》、、《四川明星电力股份公司的管理制度的研究》、《四川宜宾兴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改制研究和该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的研究》、《成都市产权结构的研究》等课题,编著出版了《四川上市公司研究》。所长陈永新教授。国际商务与投资研究中心国际商务与投资研究中心成立于2001年5月。主要研究领域:国际商务与投资管理。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加入WTO后中国西部信息产业市场准入及管理问题研究》、国家科委软科学课题《加入WTO 后我国视频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研究基地重点课题《WTO新回合谈判与中国对策》、四川省政府项目《加入WTO后四川省信息产品的市场准入问题研究》、成都市政府课题《加入WTO对成都市外经贸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主任蒋国庆副教授。 日本问题研究中心:日本问题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主要研究领域:日本中小企业、日本跨国公司经营、日本金融货币政策、现代日本经济等问题。主任姚顺先副教授。 四川大学不动产市场研究所以四川大学经济学院为依托,结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学院在不动产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力量,并聘请校外长期从事不动产领域管理、研究、实务等方面工作的行业领导、专家学者及资深专业人士作为特约研究员组建而成。研究所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致力于我国不动产市场理论前沿、不动产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性研究;二是从事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应用性研究,承接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企业在不动产市场及相关领域委托的研究课题;三是对不动产领域各类机构提供专业咨询和顾问服务。研究所智力密集、专业突出、实力雄厚,拥有专、兼职研究人员近30人。其中90%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60%具有相关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研究所由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吴丰教授任所长,负责日常管理。
④ 四川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平台
技术转移平台
川大科技园于2004年9月设立技术转移平台——成都川大技术转移中心,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技术转移,探索促进科技成果和技术转移的新机制,为当地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中心已与全国大学科技园联合会、成都市技术产权交易所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共享全国数十家知名大学的科技成果资源。
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川大科技园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一批专业性公共技术平台,如软件研发与测试专业技术平台、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平台、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其中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以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纳米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化孵化基地、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评价中心(GLP)等技术支撑平台单位为依托,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服务体系,在创新药物的筛选、质量标准控制、药效及安全性评价、临床研究等公共研发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平台
(1)构建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体系 川大科技园通过构建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体系,以学生在科技园自主创业、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形式,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和学生创新创业培育有机结合,将学生实习同孵化基地、转移平台的建设结合起来,大大加强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川大科技园2004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创业作品和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4年至今,学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已获省级以上奖项1480多项,获奖达2100余人次。在第20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全球总决赛中,学校MBA学生勇夺冠军。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总共荣获特等奖4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2项全国金奖,4项全国银奖,3项全国铜奖,在全国高校中成绩优异。 (2)打造社会人才创业平台 在面向社会人才培养过程中,川大科技园开办了开放式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趋势所需要的教育培训课程,现已成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指导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复合型管理人才、职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园区已经吸引、聚集了一大批各类专业人才,包括具有现代管理理念、通晓国际高科技产业化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知识产权、专利技术评估、技术转移、资本运作、物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当前,这些人才已成为支撑川大科技园及入园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⑤ 四川大学微电子学就业前景如何川大的微电子学比起电子科技大学的微电子学就多大的差距
微电子属于高科技朝阳产业,毕业后能去的公司非常多,好的有A.O史密斯,LG,索尼这些电子企业都急需硬件工程师和微电子工程师。
川大是985高校,就业压力要比大部分普通高校要小很多,加上微电子专业,工作非常好找。
川大微电子和电科大的微电子差距还是有的,电科大微电子属于王牌专业之一,成绩好的学生可以直接去14所等研究所实习,而川大必须研究生才有这个机会。
⑥ 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原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的基础上,由四川川大科技产业集团为主发起人,联合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四川川大鲁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创新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四川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共同组建,于2003年12月成立的股份制企业。
法定代表人:张平
成立时间:2003-12-26
注册资本:8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10000000078044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国有控股)
公司地址:成都市武侯区武青南路33号2栋530号
⑦ 不属于川大,但与川大有关的单位有哪些(如:四川大学出版社)
四川川大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大学科技园、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川大金钟科技有限公司
⑧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这学校是属于四川大学管理吗
是要招生的,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里面招收成人教育和自考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