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的公司产品
主导产品的质量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被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认定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林海品牌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重点保护产品、江苏省名牌产品、江苏省重点名牌产品等称号,近年来企业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和3C认证,部分产品通过了欧洲EEC认证、CE认证及美国EPA和CARB认证,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型产品展销会,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海外。1997年,由原中国福马林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为发起人,以泰州林业机械厂部分资产作为投入,通过募集方式,成立了林海股份有限公司,并正式上市。
企业积极引进技术和外资,先后与日本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了江苏林海雅马哈摩托有限公司、泰州雅马哈动力有限公司两家合资企业,与澳门客商合资组建了江苏林海奔腾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与美国、欧洲等外商合资组建了江苏联海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此举不仅壮大了企业的力量,而且使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企业通过强强联合,与江苏苏美达集团联手,引入外资一起组建了江苏苏美达林海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优势互补,使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
通过2000年以来实施第四次产品结构调整,如今的林海已经在市场搏击的大潮中脱胎换骨,焕发出勃勃生机,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几年呈较大幅度的增长,2007年企业销售收入33.36亿元人民币,出口交货值突破10亿元人民币,跻身于国内小动力行业的前列,被评为全国内燃机及配件行业效益十佳企业,走出了一条产品结构调整和外贸开拓双向互动的成功之路。
现在的林海人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建好三大板块,再造一个林海”战略的实施之中,拉开林海发展框架,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使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一番,完成“再造一个林海”的宏伟目标,铸就林海新的辉煌。
㈡ 《林海》课文内容分析
《林海》课文内容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可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刚进入这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段(第2~6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先介绍岭、林、花,再讲由看到的景物产生的联想。
第三段(第7自然段)讲参观林场时的见闻感受。
在这三部分结束处都讲到“亲切、舒服”,反映了作者随着对大兴安岭了解的深入,这种“亲切、舒服”的体会也逐步加深。
㈢ 林海股份的重组预期已越来越明确,跟ST股比较如何
一是林海股份已于近期召开了股东大会,在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增加了农业机械内。而目前公司的控股方中国福容马并没有农业机械方面的资产,那最有可能的就是国机集团将农业机械方面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二是中国福马在今年上半年陆续抛出部分林海的股份也说明重组已近。通过抛售部分林海股份,目前中国福马还持有42%的林海股份,如果不抛售一部分,将来定向增发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将进一步增加,这肯定不利于公司的治理结构。三是国资委对央企资产的证券化率有明确的要求。国机集团选择了与其他央企整体上市不同的证券化之路:分业上市。但目前整个国机集团资产的证券化率还不高。因此预计后期将会加快分业上市的步伐。轴研科技就是国机整合资产分业上市的例子。
㈣ 林海集团的企业发展
企业积极引进技术和外资,先后与日本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了江专苏林海雅马哈摩托有属限公司,与澳门、台湾客商合资组建了江苏林海奔腾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林庆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此举不仅壮大了企业的力量,而且使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公司以部分优质资产作为投入,通过募集的方式组建了林海股份有限公司,并于97年成功上市,为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后劲。
2000年,公司与江苏苏美达集团合资成立江苏苏美达林海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实施强强联合,工贸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2004年公司销售额达14亿元,其中外贸出口达5.36亿元。
2004年12月,公司与美国、意大利客商合资成立了江苏联海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公司将继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建成1-2个技术领先、效益显著的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形成摩托车、发动机、林业机械和高新技术项目四大支柱产品,使林海集团更加强盛。
㈤ 上海林海众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上海林海众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09月13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建筑工程,建筑工程劳务,土木建筑,水暖电安装劳务,油漆劳务,市政工程,装饰工程,园林绿化,网架结构材料及机械设备租赁维修,建筑材料,日用百货销售等。
法定代表人:丁仁春
成立时间:2004-09-13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228000763508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金山区石化地区松南支路48号-347座
㈥ 林海文中大兴安岭与秦岭两相对比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突出大兴安岭的温柔和秦岭的险峻
㈦ 林海音的那个年代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