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季度财务报表与年度年报表有什么区别
一个季度的报表和一年的报表 答案补充 公司季报:
年报是指当年结束后全年的经营情况报表。
中报是指半年结束后的经营情况报表。
季报是指每三个月结束后的经营情况报表。
. 一个年报包括两个半年报,或者说包括一季报、中报、三季报
一个半年报包括两个季报.
中报包括一个季报
三季报包括一季报、中报 答案补充 年报-每年出版一次的定期刊物。又称年刊。
年报概述根据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必须提交股东的公司年度财务报表。报表包括描述公司经营状况,以及资产负债和收入的报告、年报长表称为10-K,其中的财务信息更为详尽,可以向公司秘书处索取。
目前上市公司年报有两种版本,一种是在公开媒体上披露的年报摘要,其内容较简单,另一版本是交易所网站披露的详细版本。
投资者首先要阅读财务摘要指标,了解公司收益情况,比较公司业绩的变化情况;其次,在分析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时,一些指标要重点考察,如损益表中的主业收入、毛利、主业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的增长率,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存货绝对变化和相对主业收入的比例等。如指标出现明显异常的变化,就需寻找其变化的原因;第三,除了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外,公司年报中这样几方面的内容也需认真阅读,比如公司管理层对经营情况认可程度的信息、公司重大事件、财务报表的附注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从中可了解公司和中介机构对公司经营情况的解释。
『贰』 请问第一季度季度报表和三月份月报表有区别吗
1.对资产负债表来说,没有区别,因为该表为时点报表.
2.对损益表来说,是有区别的,因为该表为时期报表.第一季度损益表反映的是一个季度的收入,费用情况;三月份损益表反映的是三月份这一个月的收入,费用情况.
『叁』 季度财务报表怎么做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财务信息,2010年1季度的就是截止3月31日就可以了。
损益表是反映某一期间的财务信息,也就是可用“1季度累计发生额”代替“本月发生额”,本季累计就是1-3月的累计数。
(一)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是通过对日常会计核算记录的数据加以归集、整理,使之成为有用的财务信息。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数据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取得: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列。如“应收票据”项目,根据“应收票据”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短期借款”项目,根据“短期借款”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
2、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计算填列。
3、根据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如“应付账款”项目,根据“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科目所属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
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长期借款”项目,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期末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中反映的、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部分,分析计算填列。
5、根据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填列。如“存货”项目,根据“存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又如,“无形资产”项目,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摊销”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在我国,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各项数字填列,“期末数”栏内各项数字根据会计期末各总账账户及所属明细账户的余额填列。如果当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则按编报当年的口径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数”栏内。
(二)新旧会计制度比较
与行业会计制度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相比较,资产负债表有的填列方法和内容主要有两个变化:一是改变了部分项目的填列方法;二是适当增加了部分项目。
1、改变了部分项目的填列方法
主要表现为部分项目以其账面价值填列,而不是以其账面余额填列。例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在建工程”、“无殂资产”等项目,都是以其账面余额扣除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填列。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固定资产”项目,应分别“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净额”等项目填列。对于“长期应付款”项目,应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适当增加了部分项目
主要表现为适当增加了“预计负债”和“已归还投资”两个项目,分别反映企业预计负债的期末余额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合同规定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的投资
制作损益表过程
在财政年度末,所有账目必须平帐。所有账目的余额都需放在试算表(Trial Balance)里。会计师需根据簿记上的资料制作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部分公司除制作这两个财务报表外,还会制作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公司会先计算公司的净销售和销货成本,得到这两个项目的数目后就可计算毛利(Gross Profit/Loss)。将收入和支出的总和相减后就可计算纯利亏损(Net Income/Loss)。以下会有几条重要公式:
计算毛利(Gross Profit/Loss)的方法:
毛利 = 净销售(Net Sales) - 销货成本(Cost of Goods Sold)
净销售 = 销售(Sales) - 销货退回与折让(Sales Returns and Allowances)
销货成本 = 期初存货(Beginning Inventory)+ 购货(Purchases) - 购货退回与折让(Purchase Returns and Allowances) + 购货运费(Freight-Out/Delivery Expense) - 期末存货(Ending Inventory)
计算纯利的方法:
纯利 = 毛利 + 所有收入(Revenue) - 所有支出(Expenses)
损益表编制方法
损益表的编制方法根据损益表的格式,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 一步式损益表
在一步式损益表中,首先要将企业一定期间内的所有收入及所有费用、支出分别汇总,两者相减而得出本期净利润或所得税后利润。
(2) 多步式损益表
多步式损益表将损益表的内容作多项分类,从销售总额开始,多步式损益表分以下几步展示企业的经营成果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步:反映销售净额,即销售总额减销货退回与折让,以及销售税金后的余额。
第二步:反映销售毛利,即销售净额减销售成本后的余额。
第三步:反映销售利润,即销售毛利减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后的余额。
第四步:反映营业利润,即销售利润减其他业务利润后的余额。
第五步:反映利润总额,即营业利润加(减)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会计方法变更对前期损益的累积影响等项目后的余额。
第六步:反映所得税后利润,即利润总额减应计所得税(支出)后的余额。
一步式损益表和多步式损益表按不同的方法编制而成,它们基于不同的理由,各有优缺点:
一步式损益表比较简明,而且,由于这种格式对一切收入和费用、支出一视同仁,不分彼此先后,可避免使人误认为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有先后顺序。其缺点是一些有意义的中间性信息,如销售毛利、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等均未直接反映,不利于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相应项目的比较。
多步式损益表对收入与费用、支出项目加以归类,列示一些中间性的利润指标,分步反映本期净利的计算过程,可提供比一步式损益表更丰富的信息,而且有助于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相应项目的比较分析。但多步式损益表较难理解,而且容易使人产生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有先后顺序的误解,对收入、费用、支出项目的归类、分步难免带有主观性。
应该如何编制企业的损益表
损益表又称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通过损益表可以了解企业收入、成本和费用及利润(或亏损)的实现及构成情况。我国企业的损益表一般采用多步式,采用以下四个公式分四个步骤计算: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下面就损益表的主要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介绍如下:
1.“产品销售收入”项目,应根据“产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2.“产品销售成本”项目,应根据“产品销售成本”账户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3.“产品销售费用”项目,应根据“产品销售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填列。
4.“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项目,应根据“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账户借方发生额填列。
5.“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应根据“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账户借方发生额相减后填列。
6.“管理费用”项目,应根据“管理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填列。
7.“财务费用”项目,应根据“财务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8.“投资收益”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账户本期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如为投资损失,以“—”号表示。
9.“补贴收入”项目,应根据“补贴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填列。
10.“营业外收入”项目,应根据“营业外收入”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1.“营业外支出”项目,应根据“营业外支出”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2.“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应根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
13.“所得税”项目,应根据“所得税”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4.“净利润”项目,根据损益表上述各项计算后填列。
15.补充资料中的“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各项目的内容,应根据“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肆』 每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怎么填
利润表中:
本期金额填1-3月的累计数,后面的 如果栏目名称为 “上期金额” ,填去年第四季内度的累计数;
如果栏目容名称为 “本年累计” ,填1-3月累计数。
资产负债表中:
月报表中有其他未交款,但是季报中没有,这项年初有余额是教育费附加,可以并入 其他应付款。
『伍』 一季度的报表怎么做
不是。
利润表是三个月的利润之和。上年同期数对应的也是季度数。
另外,季报一般要报现金流量表,月报不一定要报。
『陆』 一般来说公司的第一季度财报什么时候才会出
一般在四月份报出。
季报要求在季度结束后一个月内披露.半年报要求在半年度结束后两个月内披露.年报要求在年度结束后四个月内披露.所以:
一季报4月1日-4月30日
半年报7月1日-8月31日
三季报10月1日-10月31日
年报1月1日-4月30日
二季报,四季报分别随半年报和年报披露,不单独披露
拓展资料:
填法
以下以北京市为例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季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式实施,为贯彻落实新法及其实施条例,北京市地税局根据实际情况对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格式及编报说明进行了补充。(具体文件:国税函〔2008〕44号和京地税企[2008]37号)。原来的旧表: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表(查账征收企业填写)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核定征收企业填写)同时废止。
新的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时涉及四个表: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以下简称A类表]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以下简称B类表]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扣缴报告表[以下简称扣缴表]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分配表 [以下简称分配表]
注意:我所企业在季度申报时只会涉及到A类表或者B类表。
只有跨省市设立了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实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企业才涉及到分配表。分配表适用范围:在中国境内跨省市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并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节”汇总纳税办法的居民企业填报。 而扣缴表主要针对非居民企业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时涉及,地税不负责此表,如果有企业接触到相关业务,请到国税局咨询办理相关事宜。
A类表的适用对象: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的居民纳税人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的非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
B类表的适用对象:适用的是核定征收(包括定率征收和定额征收)的纳税人。
A类表:A类表和原来的季度预缴表有几个变化非常大的点,主要是:取消了季度中的纳税调整增加和纳税调整减少行,取消了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行。
表头部分:
税款所属期间:和以前的季度预缴表一样,分为4个季度:
第一季度:相应年度的1月1日至3月31日
第二季度:1月1日至6月30日,注意不能是4月1日至6月30日。
第三季度:1月1日至9月30日
第四季度:1月1日至12月31日
相应地 表中的累计金额也应该是1至3,1至6,1至9,1至12月的金额。
地税计算机代码:手工输入8位数的地税计算机代码
纳税人识别号和纳税人名称由系统自动带出。
表头右侧部分:纳税人需要对汇总纳税、总机构、分支机构、独立纳税项目进行选择。独立纳税企业选择“独立纳税”:打开表格后系统显示默认的是“独立纳税”,但是需要纳税人拿鼠标再点一下“独立纳税”。
在中国境内跨省市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并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节”汇总纳税办法的居民企业选择“汇总纳税—总机构”,设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选择“汇总纳税—分支机构”,除上述以外的纳税人选择“独立纳税”。 具体意思举例说明:某企业为总机构,注册地址在北京,它在河北有一个非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并对分支机构实行汇总纳税,这时在北京的总机构就应该选择汇总纳税---总机构,河北的分支机构选择汇总纳税中的分支机构;但是如果反过来,总机构在外地,分支机构在北京,则:在北京的分支机构选择选择汇总纳税---分支机构,外地的总机构在当地报送。 如果不是跨省市,也即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企业均在北京,那么:北京市规定,非法人分支机构季度申报时不需要填报任何表格,只需要总机构选择汇总纳税---总机构即可。
『柒』 请问,企业季度报表,怎么填写呀另外我想问下,第一季度里面的营业成本是不是要加上去年的利润分配余额才行
所得税季度报表只要填写: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
营业收入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就是指财务报表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利润总额就是利润表上的利润总额
『捌』 谁知道季度报表怎么做啊,上面都要有什么内容啊
季度报表
工作所在地的税务局对企业(特别是一般纳税人)的征税是采用定率征收增值税和所得税的违反税法的征收方式。
公司一个季度的报表
比如:增值税按税负征收,不得低于税负;所得税则定了个利润率,然后叫企业按如此的定率做账,跟着税务局脚步走。
税务局的说法是错误的,但在此种征税方法下,税务局大多要求应纳税所得额要等于利润总额
正确的说,应纳税所得额和利润总额(税前利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纳税所得额是税收概念,利润总额是会计概念,两者不一定相等。企业所得税是按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征的,而不是按利润总额计征的。
企业做账只要对所得税税法上有规定抵扣标准的扣除项目控制在规定的标准之内(也就是题目中所得税报表中“扣除项目”一栏中的全年累计数要在标准之内),收入项目也要和税法上的确认收入的口径一致,这种情况下就不存在调整项目,应纳税所得额就会等于利润总额了。
对于所得税如何预交,举例如下:
企业所得税采取按期预缴、年终汇算清激的办法。预缴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一、按本年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实际的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数计算缴纳。
二、以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按月或按季的平均计算缴纳。
下面以第一种按季度方法举例说明:
你公司2005年1-3月份应纳税所得额为28000元,则本季度应预缴的所得税额为:28000*18%=5040元
4-6月份应纳税所得额为56000元,则第二季度应预缴的所得税额为:(28000+56000-30000)*27%+30000*18%-5040=14940元。
7-9月份应纳税所得额为-8600元,则不要预缴。
10-12月份应纳税所得额为84000元,则本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是:28000+56000-8600+84000=159400元,本年应纳所得税额:30000*18%+70000*27%+(159400-100000)*33%=43902元。前三季度已预缴:19980元,则第四季度应交所得税:43902-19980=23922元。
年度终了的4个月内汇算清缴,多还少补。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并不是业务收入,所以年收入20万元无所计算出应纳多少的所得税。
注: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及以下的税率18%、3万-10万元(含)的税率27%、10万元以上的税率33%,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