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公司都可以按股份成立公司,但并不是所有股份制公司都有机会上市。非上市公司的股份自然是不能正规交易的。现在打着所谓原始股旗号推销的都是骗子,小心上当。
Ⅱ 非上市公司是不是必须设立包含股东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的"三会制度"
楼主所问在《公司法》中皆有所规定。简单而言:
先明确几个概念:
1、非上市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法》中还特别拿出股权结构相对特殊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单列,做出一些特别规定。所以,非上市公司,实际上有四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
2、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在一起召开的这个会议,在有限责任公司叫做“股东会”;在股东有限公司叫做“股东大会”;一人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没有股东(大)会一说。
好,言归正传:
1、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肯定是有的;董事会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在公司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可以不设董事会,设一名执行董事。至于何谓“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公司法并未界定,全凭企业自己体会,基本上只要自认为较少活较小,那就成。只需在《公司章程》中做好约定即可;监事会也是可以有可以没有,相关规定同董事会。
2、股东有限公司,股东大会,肯定有;董事会,必须有;监事会,必须有。
3、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没有。因为就一个股东,没法开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可有可没有,参照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因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必然是符合“股东人数较少”,所以可以不设董事会和监事会。通常,也是不设。但是如果股东认为有必要设立,自然是可以设立的。
4、国有独资企业。股东会,没有。国资部门履行投资人职责;董事会,有。董事会成员由国资委派和职工董事组成;监事会,有。监事会由国资委派和职工监事组成。
另外,多说一嘴,为什么“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要单列?不也是有限责任公司么?
因为,公司制的本质在于“有限责任”,无论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自身只承担出资额之内的责任。一人有限公司,听上去也是按照出资额承担责任,但是前提必须是“出资人财产跟法人(即一人有限公司)财产严格分离”,如果不能自证分离,则很可能触发“揭开法人面纱”特别条款,届时,出资人很可能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样一来,有违公司制初衷,所以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只算附条件的有限责任,单列出来也是合理。
Ⅲ 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召开时间也必须是在上半年吗
股东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应当于上一会计年度结束后的六个月内举行.根据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年度一般为1月1日至12月31日止。故年度股东大会一般在每年6月30日之前召开。
年度股东大会可以讨论《公司章程》规定的任何事项.在年度股东大会中,单独持有或者合并持有公司有表决权总数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或者监事会可以提出临时提案。
股份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情况:董事会人数不足章程规定人数的2/3,未弥补亏损达股本总额1/3,由持有公司股份10%以上的股东请求,董事会认为必要,监事会提议召开。
Ⅳ 股票过会后多久上市
申请IPO新股发行要经过证监会的审核,IPO审核是指证监会开会针对提出申请IPO上市的公司进行讨论,审核通过的申请人将获得上市资格、可以发行股票上市。反言之,审核不通过的申请人将无法获得上市资格。从过会到取得IPO批文、再到发行股票上市,这其中都有哪些关键环节呢?
今年3月12日,十八届发审委上演了“首秀”,审核通过了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仅仅10天后,3月22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消息称,已按法定程序核准了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公司经与承销商、交易所协商,最终于4月3日开启了新股申购。
从过会到取得IPO批文,天味食品上演了IPO发审的极速时刻。而在十八届发审委履职前,A股最快过会速度是由富士康创造的。公开信息显示:富士康2018年2月1日上报招股书申报稿,同年2月9日招股书申报稿和反馈意见同时披露,2月22日招股书预披露更新,3月8日通过发审会。从申报到上会仅用了36天,打破了此前的上会纪录,而以往排队上市的企业在此环节至少需要等待半年时间。但是,通过发审会的富士康,足足等了100天才领取到IPO批文。
那究竟过会后还需要经过哪些关键环节才能够核发批文?又需要多久才可以实现上市?今天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的工作流程。
基本审核流程
按照依法行政、公开透明、集体决策、分工制衡的要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以下简称首发)的审核工作流程分为受理、反馈会、初审会、发审会、封卷、核准发行等主要环节,分别由证监会不同处室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审核中的关键环节
在经过受理和预先披露、反馈会、预先披露更新、初审会后,申请首发的发行人将进入发审会审核环节。
发审委制度是发行审核中的专家决策机制。发审委通过召开发审会进行审核工作,发审会由审核人员向委员报告审核情况,并就有关问题提供说明,委员发表审核意见,发行人代表和保荐代表人各2名到会陈述和接受询问,聆询时间不超过40分钟,聆询结束后由委员投票表决。发审会认为发行人有需要进一步披露和说明问题的,形成书面审核意见后告知保荐机构。
发行人的首发申请通过发审会审核后,需要进行封卷工作,即将申请文件原件重新归类后存档备查。封卷工作在按要求回复发审委意见后进行。如没有发审委意见需要回复,则在通过发审会审核后即进行封卷。
同时,发行人还需披露会后事项。会后事项是指发行人首发申请通过发审会审核后,招股说明书刊登前发生的可能影响本次发行上市及对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应予披露的事项。发生会后事项的需履行会后事项程序,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应按规定向综合处提交会后事项材料,审核人员按要求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如申请文件没有封卷,则会后事项与封卷可同时进行。
核准发行前,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应及时报送发行承销方案。
封卷并履行内部程序后,将进行核准批文的下发工作。发行人领取核准发行批文后,无重大会后事项或已履行完会后事项程序的,可按相关规定启动招股说明书刊登工作。
在发行审核的过程中,证监会还根据特殊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征求相关主管部门是否同意其发行股票的意见。如收到举报材料,将依程序处理。在发行审核过程中,证监会还将按照对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的相关要求组织抽查。
审核通过后,多久可以上市
从过会到核发批文,中间还需经过封卷、会后事项、报送承销方案等关键环节,此外,还可能涉及到特殊行业的特殊要求、信批质量抽查等事项,由于发审委审核节奏不同、发行人情况不同等原因,企业过会后到取得IPO批文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同样的,全部审核通过后多久可以实现上市,其实也没有确定的时间,因为时间长短主要看上市流程手续、分销手续办理进度的快慢。一般来讲,IPO审核通过后,如果各项手续办理速度较快,一个月左右即可发行股票。
近两年,证监会完善多层次股权融资体系,优化了内部审核机制,使得IPO从申报到发行的审核周期有了明显的缩短。IPO上市发展更趋于常态化,显著提高了直接融资效率,进一步为企业去杠杆、降成本带来助力。
Ⅳ 非上市公司IPO要经过哪些程序
股票发行上市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颁布的规章、规则等有关规定,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应该遵循以下程序:
(1)改制与设立:拟定改制方案,聘请保荐机构(证券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改制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对拟改制的资产进行审计、评估、签署发起人协议和起草公司章程等文件,设置公司内部组织机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取消了省级人民政府审批这一环节。
(2)尽职调查与辅导:保荐机构和其他中介机构对公司进行尽职调查、问题诊断、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学习上市公司必备知识,完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行为,明确业务发展目标和募集资金投向,对照发行上市条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准备首次公开发行申请文件。目前已取消了为期一年的发行上市辅导的硬性规定,但保荐机构仍需对公司进行辅导。
(3)申请文件的申报:企业和所聘请的中介机构,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制作申请文件,保荐机构进行内核并负责向中国证监会尽职推荐,符合申报条件的,中国证监会在5个工作日内受理申请文件。
(4)申请文件的审核:中国证监会正式受理申请文件后,对申请文件进行初审,同时征求发行人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发改委意见,并向保荐机构反馈审核意见,保荐机构组织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对反馈的审核意见进行回复或整改,初审结束后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前,进行申请文件预披露,最后提交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
(5)路演、询价与定价:发行申请经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后,中国证监会进行核准,企业在指定报刊上刊登招股说明书摘要及发行公告等信息,证券公司与发行人进行路演,向投资者推介和询价,并根据询价结果协商确定发行价格。
(6)发行与上市:根据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发行方式公开发行股票,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办理股份的托管与登记,挂牌上市,上市后由保荐机构按规定负责持续督导。
股票发行上市需要的中介机构
股票发行上市一般需要聘请以下中介机构:
(1)保荐机构(股票承销机构);
(2)会计师事务所;
(3)律师事务所;
(4)资产评估机构。
Ⅵ 证券首发上会什么意思
主要是上市公司进行新股发行上市之前,都必须要经过证监会下面的证券发行审核委员会讨论,讨论这只新股票发行申请以及相关的申报材料,最后得出结论里来确定其是否符合上市条件,这个过程就叫过会。
一般来说,新股进行上会之后就可以在市场上进行发行,这个过程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名称。
(6)非上市公司举行首发上会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证监会将继续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要求,有序地推进首发审核的工作,严格把资本市场入门关,从源头上保证上市公司质量。
证监会落实全面从严监管的依法工作要求,在发行审核这个过程中把关十分严格,严厉打击欺诈发行和带病申报,不断从公司治理、规范运行、信息披露、财务状况、持续盈利能力以及募集资金使用等多个维度对首发一些企业进行从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