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特斯拉市值行业最高,戴姆勒和丰田身为股东却卖早了股票
2020年以来,特斯拉似乎进入了一个爆发期,最能反映其价值的特斯拉股票更是不断创出新高。
到了2014年,戴姆勒卖出这些股份时,经过增资稀释持股比例降到4%,戴姆勒的500万股卖了7.8亿美元,5年赚了近15倍。在当时看,已经是一笔获利非常丰厚的投资。
有趣的是,2014年丰田也开始陆续减持特斯拉股票,直至2016年底全部出清,并且终止跟特斯拉的合作。丰田从这次投资中,获利颇丰,只是很难预料到,特斯拉的股价在今天为什么会这么劲爆。
跟丰田一样,戴姆勒没有想到,时间又过了6年,这些股份的价值竟然又增长了好几倍,现在已经价值73亿美元。特斯拉的市值更是一举超过了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
反观戴姆勒自己的股票,其市值只有400亿欧元,大约为特斯拉市值的1/6。今年上半年,奔驰全球销量也下滑了20%,戴姆勒股价的波动,跟销量下滑不无关系。
投资特斯拉,虽然大赚一把,也不算投资失败,但看看现在特斯拉的股价,戴姆勒多少会有遗憾。
这个遗憾或许还会待续,如果戴姆勒把现在股价以及汽车销量双双走低,再跟特斯拉以及其销量双双走高相比,一低一高,戴姆勒可能哭都没有眼泪。
丰田投资特斯拉因“早退”造成的损失,其悔意相信跟戴姆勒不相上下,他们或许在深夜里曾这样拷问过自己:如果现在抛售特斯拉股票,是不是就成了第二个巴菲特(股神)呢?
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贰』 戴姆勒公司
是阿,而且排名非常靠前呢!
『叁』 戴姆勒集团的中国市场
由福田汽车和德国戴姆勒公司各持股50%组建的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简称福田戴姆勒)于2012年8月28日举办了成立揭牌仪式。福田汽车与戴姆勒的合资与众不同。福田戴姆勒汽车以福田原有欧曼品牌为基础,合资双方共同培植欧曼这一中国自主品牌。这打破了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仅设立组装工厂的旧有模式,开创了中外合作双方以中国为运营中心,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先河。
『肆』 戴姆勒股价降至五年最低,吉利北汽浮亏近50亿美元
“排放门”危机依然身缠戴姆勒。
据外媒消息称,当地时间内2月21日,戴姆勒集团指出,德国当局可能会发现,除了已经被认定超标排放的车型外,其他梅赛德斯-奔驰柴油发动机车型的排放水平可能也被软件操控。
报告中写道:“在正在进行以及未来进一步的调查过程中,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KBA)可能会发布额外的行政命令,要求召回其他安装未经许可的作弊设备的柴油车。”尽管戴姆勒用了“可能”这样的词汇,但这几乎是可以确定的事。
?
遗憾的是,PA咨询的一份报告预测,戴姆勒在2021年的排放量将是114g/km。那也就是说,戴姆勒将在未来两年里面对超过15亿欧元的罚款,或者就按照相关机构估计的在欧洲电动车交付量占比达到10%。但这看起来也不太可能,源于欧洲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支持态度一直不够明朗,甚至老对手宝马也曾表态,“在欧洲没人购买电动车”,等等因素这也将进一步导致占比提高受阻的可能性,目前在戴姆勒的产品谱系里,电动车的占比还不到3%。
与此同时,这样的挑战,恐怕也很难在戴姆勒自己所述的降低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行政成本上面抠得出太多得利润率,这也就意味着戴姆勒的股价还有很大的持续下跌风险。“可怜”吉利的股票价值估计还要缩水。
文/郑文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伍』 戴姆勒-奔驰:我太难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陆』 戴姆勒股价一年下跌20% ,北汽此时接盘是为了什么
北汽集团掌门人徐和谊终于赶在退休之前了却“北戴合”心头大事。
7月23日,北汽宣布购入戴姆勒5%股份,成为后者第三大股东,持股仅次于吉利集团(9.69%)和科威特主权基金(6.84%)。
北汽为何坚决入股戴姆勒?
虽然北汽与戴姆勒从2003年开始就缔结姻缘,双方的不离不弃和默契合作让彼此尝到了许多甜头,但戴姆勒的境况显然今不如昔。
始于大众的“排放门”席卷整个德国汽车工业,戴姆勒未能独善其身。由于涉嫌排放违规、在车辆中安装非法软件以操控排放测试,戴姆勒虽然迄今为止尚未被罚款,但被勒令在德国召回约6万辆奔驰柴油车,这为戴姆勒带来了数亿欧元的额外成本。
戴姆勒最近一年时间股价下挫20%,股票投资者的总体思路是买涨不买跌,这样的股票K线显然让不少投资商失去兴趣,北汽为何如此坚决做“接盘侠”?因为这是唯一出路。
作为北汽最亲密的战友,戴姆勒很重要。从2003年开始,双方在中国市场展开合作,先是成立了合资企业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随后又成立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联合销售汽车。对于戴姆勒这一伴侣,北汽可谓相当依赖,因为其利润目前主要来自北京奔驰。
财报显示,北汽2018年的营业收入为1519.2亿元,有1354.2亿元出自北京奔驰,占比接近九成。另一大合资公司北京现代,在2017年萨德事件爆发后,当年销量锐减三分之一,此后节节下跌,今年1-5月累计销量同比下降24.6%至22.1万辆,曾经轻松年销百万的品牌如今风光不再。
再看北汽的自由品牌,北汽新能源(北汽蓝谷)近两年势头不俗,2017年开始扭亏为盈,但2018年净利润只有1.55亿,若减去44.5亿的政府补贴,亏损约达43亿。新能源补贴逐渐退坡,2020年全部取消,将让北汽新能源的经营陷入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稳定与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合作关系,是北汽的首要大事。
『柒』 怎样查看奔驰宝马奥迪这些汽车公司的股票价格
奔驰宝马奥迪这些汽车公司都是在国外上市的,不在A股上市。
股票行情可以使用英专为属财情查看,上面拥有全世界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行情。
详情:
奔驰是属于戴姆勒公司的,见:戴姆勒股票
德国宝马股票
奥迪是属于大众集团的,见:大众股票
顺便说一下,戴姆勒公司、德国宝马、大众集团,都是德国著名的汽车公司,旗下拥有众多汽车品牌,不只包括上面的奔驰宝马奥迪。
『捌』 戴姆勒股份公司的并购之路
1926年6月29日戴姆勒公司和奔驰公司合并,成立了在汽车史上举足轻重的 戴姆勒-奔驰公司(Daimler-Benz),从此他们生产的所有汽车都命名为“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今天看到的奔驰标志就这样被延续了下来的。
捷豹在1960年购入“戴姆勒”品牌,推出了多款捷豹-戴姆勒车型,并一直使用至今。1989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并购捷豹。所以戴姆勒商标拥有者一直是福特公司。戴姆勒公司首席执行官迪特·蔡澈表示,2007年公司已出资2000万美元从美国福特公司手中购回“戴姆勒”商标。戴姆勒公司可以以公司或者交易目的使用“戴姆勒”品牌,或者加上其他文字作为上市公司名称使用,但不得以该品牌命名汽车产品。市场上仅有福特旗下的捷豹公司生产的大型车才使用戴姆勒这一品牌。
1998年5月,戴姆勒-奔驰公司以360亿美元的价格并购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位列全球第五大汽车巨头。然而,合并后克莱斯勒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成本高企等原因,克莱斯勒一直徘徊在亏损边缘,2005年,克莱斯勒亏损14亿美元。
2007年5月14日,戴克宣布,私募基金Cerberus最终以55亿欧元(折合74亿美元或550亿人民币)成功收购戴克旗下克莱斯勒集团80.1%的股份。戴克继续持有19.9%股权。这是1998年以来全球最大的汽车收购事件。
『玖』 数字背后:独家解读戴姆勒年度财报
2019年对戴姆勒业绩影响最大的,就是梅赛德斯-奔驰柴油车相关的政府及法律程序、与之相关的措施及高田安全气囊召回的所需成本。“柴油排放门”和“高田气囊门”于戴姆勒而言,可谓是2019年的“黑天鹅事件”,也直接导致轻型商务车板块的大幅亏损和乘用车板块的利润下滑。然而整体来看,戴姆勒这份财报呈现出一种务实和冷静的氛围——可以看到,他们更关注问题出在哪里,他们也很清楚下一步该怎么去做。
而对于中国车市而言,也在2020年初与“黑天鹅”不期而遇,在这些无法预料的事件发生之后,实际的损失其实是无法弥补的——正如戴姆勒集团反映在数字上的下跌一样。此时去抱怨和责怪其实都无济于事,你需要迅速去总结和计划出下一步——我注意到,财报中多次提到戴姆勒集团从2019年就已经着手开始大力推进增效举措。
同时,你不能放弃最重要的东西——比如戴姆勒对于实现碳中和出行的愿景,需要更大的投入——而在此时,你就需要有更大的勇气和意志。我们看到在最艰难的时期,有很多公司“不得不”采取缩减工厂、设备、不动产投入和缩减研发投入来应对,因为这也是能够最直接起效的方式。但是戴姆勒在2019年相比2018年在投入规模略有上涨的同时,依然表示在2020年将保持2019年的投入量级。
如此这些,我们描述起来就是简单的一句话。然而对于一家体量庞大且正处于汽车行业转型关键期又遭遇“黑天鹅”的企业而言,内里有多难,只有他们自己才懂。
反观中国车市,不管在疫情期间还是疫情之后,不要陷于埋怨和责备的,不仅是一家家企业,亦是每个个体。不要去怨天尤人,不要去埋怨裁员,也不要指望别人替我们来承担。因为我们最需要做的,是迅速调整,找到对策,并且马上执行。
向前看。去做正确的事。去执着于自己的选择。不要将精力放在那些不受你控制的事情,将你能够控制的事情,做到极致。
别让那些失去,变得毫无价值。
2020年给予我们更多思考的时光。冷静务实和独立思考,是比情绪更有意义的特质。多年后回过头来,但愿每个人都能够看到一段成长,而非一段阴霾。
文|赵小查
图|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