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哪里查看上市公司的营业情况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每一季度都会发布公告。还有其临时公告,可以看到其最近投资项目,但是不能实时的查看他们的经营情况,一般最慢滞后三个月。假账也有假账的好处,最起码当时会涨一段,赚了钱抓紧跑就是。财务报表选股是有一定的技巧的,包括里面真真假假的东西,都要考虑进去,为我所用。而不是像义和团一样闭着眼,大喊自己天下无敌,在绝对实力面前,那只能沦为炮灰。
B. 什么是“上市公司退市”
一:主动性退市
是指公司根据股东会和董事会决议主动向监管部门申请注销《许可证回》,一般有如下原因:营业期限答届满,股东会决定不再延续;股东会决定解散;因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破产;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结构、布局。
二:被动性退市
是指上市公司连续3年经营不善、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股票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等原因。
C. 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了,不出来会有什么影响或后果
企业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四种情形 :
一、企业未在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信息;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二、企业未按照工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三、企业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四、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根据工商总局制定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程序:
1.未按规定报送年度报告的企业,可在补报未报年份的年度报告并公示后,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
2.未按规定履行即时信息公示义务的企业,应先履行其信息公示义务,再向工商部门申请恢复正常记载状态;
3.企业依法办理住所或经营场所变更登记,或者提出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可以重新取得联系,可申请恢复正常记载状态。
如果被列为经营异常名录,对企业的名誉可是不小的损失,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可以体现出来:
后果一 : 载入经营异常名录记录将伴随“终生”。只要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就要向社会进行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即使恢复移出了经营异常名录,曾经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痕迹仍将伴随“终生”。
后果二 : 政府部门实施信用联合惩戒。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在申请办理各类登记备案事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资质审核、从业任职资格等有关事项时,行政管理部门将予以审慎审查。同时,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后果三 : 日常经营活动受限。目前,经营异常名录信息已被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贷款、担保、保险等商事活动的参考依据。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金融机构可能因此而不受理其银行开户、贷款等业务。
后果四:信用受疑交易相对方拒合作。市场交易相对方在选择交易对象时,也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商事主体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甚至取消与其进行的合作。
后果五:载入满三年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按照法律规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3年仍未履行信息公示义务的企业,将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并通过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是经营异常名录状态持续的结果,是更严重的失信行为,将受到全社会更为严厉的惩戒。
后果六:企业负责人任职将受限。根据法律规定,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董事、监事、高管的相关信息将纳入信用监管体系,任职资格相关事项受到限制,三年内不得担任其他商事主体的董事、监事及包括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等在内的高级管理人员。
所以请创业者们务必要重视公司后期的维护,别等到严重到挽回不了的时候才后悔哦,请珍惜自己的创业劳动成果。
D.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就是从股东权益里扣除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损失或收益以后的净利润。
由于有些上市公司的规模较大,在成立的子公司中有一些是与别人联营或合营的公司,并非都是全资拥有的,由于是绝对的控股,在财报中是合并报表的,但子公司所产生的净利润不是全部归上市公司股东拥有的。
这就是告诉投资者,这个利润是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联营或合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中不属于上市公司的部份已减出来了。
非经常性损益包括以下项目:
1、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产生的损益;
2、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税收返还、减免;
3、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
4、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5、短期投资损益,但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有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获得的短期投资损益除外;
6、委托投资损益;
7、扣除公司日常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其他各项营业外收入、支出;
8、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9、以前年度已经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转回;
10、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11、比较财务报表中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期间净利润的追溯调整数;
12、中国证监会认定的符合定义规定的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E. 个体营业执照显示非正常营业是否列入黑名单了.
非正常 一般是税务的黑名单 执照的黑名单就显示吊销了
F. 为什么公司查询显示注销了 税务局说公司非正常营业
查询注销,是不是工商注销了,而税务登记没有注销。是不是你没有去注销税务登记,如果税务登记长期未申报,会被确定为非正常户的。
可以去税务机关具体咨询一下。
G. 求问如何对非正常经营进行监管
烟草在线专稿 作为一名基层的市场管理员,笔者在日常的走访与检查过程中,总能发现一些长期处于关门状态、店面转作他用的非正常经营零售客户,这一类零售客户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实际已停歇业或异地经营但却始终坚称自己有正常营业。从专卖内管角度来看,这类零售客户都是辖区潜在的卷烟外流风险点,也是我们日常管理中应重点关注的对象。因为他们在实际停歇业后仍想利用订购卷烟赚取利润,而他们在接收卷烟往往容易将卷烟转手卖给上门非法收购的人员,更有甚到在接取卷烟后就将卷烟整包的转手卖向非法收购的人员,这也极易造成辖区卷烟外流而被其他单位查获。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监管呢?笔者认为可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多渠道获取异常信息。首先,市场管理员在日常的走访或检查活动中,可通过实地观察、侧面了解,获取零售客户非正常经营的相关信息;其次,市场管理员可充分利用三员联动市场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从客户经理、送货员等处获取他们在日常的下乡维护、卷烟配送过程发现的零售客户疑似非正常经营的相关信息;此外,市场管理员从查获的真烟案件入手,对涉案卷烟喷码进行分析倒查,查找出存在非正常经营嫌疑的零售客户。 二是多方式展开异常核查。在日常的监管中,市场管理员可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相关核查,例如实地核查、电话核查、针对性检查的方式了解相关信息。在电话核查时,有些非正常经营零售客户也会承认自己已实际停歇业确已不再从事卷烟经营活动。而有些零售客户则坚称自己是有正常营业的,之所在造成长期关门是因为生意不好经常性关门,而他们所谓的经营时间凑巧都与我们开展的走访与检查时间错开了,往往都在中午、下午的下班高峰期或晚上进行。对这一类坚称正常营业的零售客户,专卖管理部门可在日常的监管中可适当调整,可安排一些有针对性错时的检查或走访,从而破除他们所谓的正常经营。其次,市场管理员可通过实地核查的方式,对零售客户的经营场所的实际情况进行拍照取证,尽可能的获取零售客户未开展卷烟经营活动的证据,例如:经营场所内无卷烟经营的必备设施,到异常经营零售客户的现经营地址拍摄取证。最后,市场管理员可从零售客户的周边商铺、零售客户或周围群众入手,从侧面了解零售客户相关经营活动情况,从而掌握零售客户非正常经营的真实材料,例如:零售客户有无开门营业、有多久没开门营业、异地经营的现址在哪。 三是及时跟进处置措施。市场管理员可利用掌握的资料,及时对零售客户进行相关处置。
H. 企业被工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是不是必须先移出异常经营名录 再去年检 要交多少罚金
根据你这种想要解除企业异常名录分为2种情况:
情况一:如果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有异议,向工商行政部门申请异议。对异议决定,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出行政诉讼。
情况二:如没有异议,则尽快按照工商行政部门要求补报未报年份的年度报告并公示、履行有关企业信息公示义务、更正其公示的有关信息等。在对信息进行补报或更正后,向工商行政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
一、什么情况下企业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1、企业未在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信息
2、企业未按照工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
3、企业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
4、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企业
二、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将面临哪些后果呢?
后果一:只要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就要向社会进行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无论是工商局网站还是第三方查询网站,都可以查到,严重影响企业形象。
后果二:政府部门实施信用联合惩戒。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在申请办理各类登记备案事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资质审核、从业任职资格等有关事项时,行政管理部门将予以审慎审查。同时,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后果三:日常经营活动受限。
目前,经营异常名录信息已被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贷款、担保、保险等商事活动的参考依据。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金融机构可能因此而不受理其银行开户、贷款等业务。
后果四:信用受疑交易相对方拒合作。
市场交易相对方在选择交易对象时,也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商事主体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甚至取消与其进行的合作。
后果五:载入满三年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按照法律规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3年仍未履行信息公示义务的企业,将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并通过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是经营异常名录状态持续的结果,是更严重的失信行为,将受到全社会更为严厉的惩戒。
后果六:企业负责人任职将受限。
根据法律规定,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董事、监事、高管的相关信息将纳入信用监管体系,任职资格相关事项受到限制,三年内不得担任其他商事主体的董事、监事及包括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等在内的高级管理人员。
所以在经营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