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历次情况
◆1999年12月16日德国柏林
1999年12月16日,二十国集团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柏林举行二十国集团创始会议。会议强调,二十国集团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2000年10月24日-25日加拿大蒙特利尔
2000年10月24日至25日,20国财长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会议讨论了经济全球化以及如何防止和解决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金融危机问题。与会者达成了旨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共同对付金融危机的“蒙特利尔共识”。蒙特利尔共识主要包括:共同推动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使其成果延及发展中国家;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增加这些机构的透明度;继续朝建立统一的国际金融标准和规则的方向努力,以增强联合抵抗金融危机的能力;对债务沉重的国家进行援助,并协助这些国家进入全球经济体系;在农业研究、环境保护和艾滋病等疾病的防治方面加强合作。
◆2001年11月16日-17日加拿大渥太华
2001年11月16日至17日,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渥太华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在美国“9·11”事件后各国如何在财经领域就打击恐怖主义开展合作等问题。中国财政部长项怀诚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出席了会议。
◆2002年11月22日-23日印度新德里
2002年11月22至23日,20国第4次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于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会议主要就金融危机防范与化解、经济全球化、打击恐怖融资以及发展援助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2003年10月26日墨西城城市莫雷利亚
2003年10月26日,20国集团在墨西哥城市莫雷利亚举行第5次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年会。与会代表就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金融危机的防范与处理、打击国际恐怖活动的融资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2004年11月20日-22日德国柏林
2004年11月20日为期两天的20国集团第6次财政部长与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德国财长艾歇尔在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本次会议将主要讨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全球化背景下促进稳定与增长、金融部门机构建设、打击滥用国际金融体系、老龄化挑战与移民、主权债务重组以及区域一体化等议题。进一步增强20国集团的地位与影响是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之一。
11月21日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在20国集团财长与央行行长第6次会议结束后与德国财长艾歇尔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将于2005年担任20国集团会议的轮值主席国。
◆2005年10月15日-16日中国北京
2005年10月15至16日第七届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以“加强全球合作:实现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为主题,讨论了各种重要的全球经济问题,重申了在实现平衡、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共同目标和责任。
此次会议除发表例行的《联合声明》外,作为两个具体成果,还发表了《二十国关于改革布雷顿森林机构的声明》和《二十国有关全球发展问题的声明》。
◆2006年11月18日-19日澳大利亚墨尔本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第八届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举行。会议对全球经济前景表示乐观,并探讨了能源与矿产问题的解决办法。
◆2007年11月17日-18日南非开普敦
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南非开普敦郊外的克莱蒙德举行。二十国集团成员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就确保世界金融市场稳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还讨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改革等问题。
◆2008年11月8日-9日巴西圣保罗
2008年11月8日至9日,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年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有必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采取共同行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2009年3月14日英国霍舍姆
2009年3月14日,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英国首都伦敦以南约50公里的霍舍姆举行,并发表联合公报,同意进一步行动恢复全球经济增长,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2009年9月4日-5日英国伦敦
2009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会议同意继续采取措施刺激经济以保证全球经济的持久复苏和增长,并在时机成熟时退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战略。
◆2010年10月22日-23日韩国庆州
2010年10月22日至23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韩国庆州举行。会议讨论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全球金融安全网以及金融监管改革等议题并发表《联合公报》。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根据这项改革协议,欧盟国家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让出两个席位给发展中国家。
2016年2月27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与会代表在上海合影。 27日于上海闭幕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公报中,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亦坦承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和脆弱性在加大。但公报同时也提出,近期市场波动的程度“并未反映全球经济基本面”,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活动仍将继续温和扩张,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将保持强劲。
这不意味着全球经济前20强将无所作为。根据公报,G20成员将各自和共同采取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来提振增长。 2009年3月14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英国霍舍姆市举行。会议集中讨论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各国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等重要议题,并就将于4月2日举行的第二次G20领导人峰会筹备进行了讨论。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增长明显放缓,西方主要经济体同时陷入衰退,新兴市场国家也面临增长下滑的压力。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发展挑战。当务之急是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加大经济刺激措施的力度,避免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在当前形势下,国际社会尤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要积极落实G20华盛顿峰会在加强金融监管、增强市场诚信、加快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等方面的共识。金融稳定论坛(FSF)已决定将其成员扩大到所有G20成员国,这将有效地增强其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合法性和新兴市场的代表性,为FSF在全球金融稳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奠定基础。为加强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跨国金融机构的国际性联合监管,FSF正在积极组建联合监管机制。此外,FSF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加强监管方面的合作也取得新进展。
会议决定将为国际金融机构寻求各种可能的动员资金和流动性的方式,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会议认为基金组织迫切需要大幅度增加资金,包括进一步通过双边支持,显著扩大和增加“新借款安排”,并加速份额审查;决定确保所有多边开发银行得到所需资本,并首先对亚洲开发银行增资;决定加强国际金融机构的治理,并确保其治理结构能反映世界经济的变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包括最贫穷国家应享有更大的发言权和代表性。会议承诺在2011年1月前完成基金组织新一轮份额审议,敦促立即执行基金组织2008年关于增加发展中国家发言权和代表性的一揽子措施,在2010年春季会议前完成世界银行改革;要求国际金融机构的领导人应通过公开、择优的过程进行选拔。各方一致要求世行和其他多边行加快治理结构改革,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决策过程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会上,谢旭人部长介绍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中国政府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呼吁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加快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改革。周小川行长指出,要改善国际金融监管和合作,加强对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反对各种形式的金融保护主义。他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强对发达国家特别是储备货币发行国和成熟金融市场的监督,同时呼吁发达经济体为稳定本国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做出应有贡献。
会议期间,谢旭人部长还分别与英国财政大臣达林、美国财长盖特纳、以及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财长进行了双边会谈。 2013年2月15-16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本次会议是俄罗斯担任2013年G20轮值主席国后举行的首次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会议主要讨论了全球经济形势、G20“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长期投资融资、国际金融架构改革以及金融部门改革等议题。会后发表了联合公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会议认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尾部风险下降,金融市场形势有所改善。但全球经济增长仍然疲弱,并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主要包括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私人部门持续“去杠杆化”、信贷中介功能受损以及全球需求再平衡进程尚未完成等。为应对当前挑战,发达国家应首先制定出可信的中期财政整顿战略,货币政策应以国内价格稳定和经济复苏为目标,并尽量减小对其他国家的负面溢出效应。各国要继续落实金融部门改革和结构改革的政策承诺,促进需求再平衡,推动全球经济尽快复苏,同时继续推进市场决定的汇率体制,坚决抵制竞争性贬值,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主要成就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16日在莫斯科闭幕。与会各方就全球经济形势、长期投资融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议题展开讨论。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指出,当前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减弱,但全球经济增长依然过于疲弱。各方应协调努力,强化互信,履行此前作出的改革承诺,推动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并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
稳定和增长为共同诉求
会后发布的联合公报指出,尽管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减弱,金融市场形势有所改善,但全球经济依然面临很多风险,主要包括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私人部门持续“去杠杆化”、财政拖累、信贷中介功能受损以及全球需求再平衡进程尚未完成等。
鉴于此,二十国集团成员同意“继续落实金融部门改革以建立更完善的金融体系,并进行深度结构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各国货币政策应以国内价格稳定和经济复苏为目标,并尽量减小对其他国家的负面溢出效应。
会议还要求发达国家根据去年洛斯卡沃斯峰会的精神,在今年9月G20圣彼得堡峰会前制定出可信的中期财政整顿战略。
中国代表团在发言中指出,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G20各国应继续将促进复苏、增长和就业作为当前首要任务,采取切实可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快推动结构改革;发达国家应妥善处理好财政整顿与经济复苏的关系。
在金融监管方面,以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为主要内容的巴塞尔协议Ⅲ的执行再现曙光。美国和欧洲方面均已承诺将在近期执行该协议。
“货币战”话题遇冷
在本次会议前,有关“货币战”的争论一度占据各大媒体主要位置。部分分析人士甚至认为这一话题将成为会议的中心话题之一,但事实并非如此。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在内的多位国际财经组织掌门人均表示,围绕货币战的争论“毫无根据”且“徒劳无益”。
货币战的讨论源于日本去年年底以来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引发不少国家的批评,认为这可能使各国竞相通过本币贬值、资本管制等抵御汇率冲击,从而引发货币战甚至贸易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副秘书长皮耶尔·帕多安对新华社记者说,日本采取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意在解决目前遇到的经济发展问题,但从长期看,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强化金融监管,着力保障长期投资融资,推动经济增长。
本次会议的联合公报着重强调,各国应坚持市场决定的汇率体制,坚决抵制竞争性贬值,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保持市场开放。
中方认为,发达国家应减少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外溢效应。中方还呼吁IMF加强有关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及其溢出效应的监督。
俄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也认为,那些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应该注意其风险,全球需求再平衡不应该仅仅依赖汇率调整,而应该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特别是结构性改革来实现。
IMF份额改革面临重启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依然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联合公报强调,要提高IMF的可信度、合法性和有效性,必须尽快落实2010年首尔峰会关于IMF份额和治理改革的内容,就份额公式改革达成共识,确保在2014年1月前完成份额总检查。联合公报重申,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强劲增长,由此带来的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变化应体现在IMF的相关改革中。
中方代表团在发言中也呼吁尽快就IMF份额公式改革达成共识,确保份额总检查尽快完成。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会前会见与会代表时说,希望今年的圣彼得堡峰会能充分考虑全球经济力量分布变化,就IMF份额改革取得进展。拉加德在会议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IMF承诺在全球经济力量分布变化的基础上,对份额进行调整。
新兴国家加强协调
在本次会议框架内,金砖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副手举行了会议。巴西、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就强化财政、金融领域合作,特别是筹建金砖国家发展银行和储备库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探讨。
出席会议的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介绍说,此次会议是为今年3月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进行政策准备。“这次领导人会晤将包含重要的金融、财政议题,将反映自去年新德里峰会以来金砖国家的经济合作进展情况,讨论、研究建立金砖国家发展银行和建立金砖国家货币储备库等具体议题。”事实上,在本次会议期间,与会财经人士在纷纷呼吁新兴经济体加快结构改革的同时,也建议新兴经济体深化相互协作,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带动全球经济稳定复苏和增长。
『贰』 房价下跌的时候,资金会不会从房地产流入股市
广发策略研究报告指出,国内经验显示:货币宽松周期下的房价下跌或对股市有利,但货币紧缩周期下的房价下跌并不会使资金回流股市。
其实,股市和楼市的关系通常是同向不同步,即每一轮市场波动,股市和楼市总体朝着同一方向变化。另外房价的问题还在于国家调控,国家调控力度才是房地产市场的关键而非股票。一般来说,都是房地产市场影响股市,而不是股市影响房地产。
『叁』 G20成员国是哪些国家有没有我国
G20 成员包括以下十九个国家的财政部长和其央行行长:
Argentina阿根廷,
Australia澳大利亚,
Brazil巴西,
Canada加拿内大,
China中国容,
France法国,
Germany德国,
India印度,
Indonesia印尼,
Italy意大利,
Japan日本,
Mexico墨西哥,
Russia俄罗斯,
Saudi Arabia沙特,
South Africa南非,
South Korea南韩,
Turkey土耳其,
the United Kingdom英国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
另外欧盟也是一个成员,由其轮值国总统和欧洲央行作为代表
『肆』 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是什么
国际货币制度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1880-1914年的35年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在这种制度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在“黄金输送点”的作用下,汇率相对平稳,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由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输出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制受到严重削弱,之后虽改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但因其自身的不稳定性都未能持久。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冲击下国际金本位制终于瓦解,随后,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直至1944年重建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剧烈的通货膨胀。战后,欧洲各国经济实力大大削弱,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黄金储备迅速增长,约占当时资本主义各国黄金储备的3/4。西欧各国为弥补巨额贸易逆差需要大量美元,出现了“美元荒”。国际收支大量逆差和黄金外汇储备不足,导致多数国家加强了外汇管制,对美国的对外扩张形成严重障碍,美国力图使西欧各国货币恢复自由兑换,并为此寻求有效措施。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1) 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 实行固定汇率制。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储备供应。 (4) 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这个货币体系实际上是美元——黄金本位制,也是一个变相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种种缺陷也渐渐地暴露出来。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外汇收支逆差大量出现,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1971年8月15日美国公开放弃金本位,同年12月美国又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972年6月到1973年初,美元又爆发两次危机,同年3月12日美国政府再次将美元贬值。1974年4月1日起,国际协定上正式排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制度又一次陷于混乱,导致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安。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举行会议,达成了著名的“牙买加协定”。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并于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的实行,对于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牙买加体系并非是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它目前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国际货币制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伍』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成都市工地停工
和成都有什么关系,八杆子都打不着的。
G20杭州峰会将于月4日至5日召开。钱江晚报记者获悉,为确保与会各国代表团顺利抵达和离杭返程,尽量减少对全市交通和市民出行的影响,日前,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发布G20峰会期间调休放假安排的通知。
根据通知,9月1日到7日,杭州市9个城区实施调休放假,分别是,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而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临安市则不实行调休放假。
在这7天里,2天为双休日:9月3日(星期六)、9月4日(星期日);3天为调休:9月1日(星期四)上班调到8月28日(星期日),9月6日(星期二)上班调到9月10日(星期六),9月7日(星期三)上班调到9月11日(星期日);2天为实际放假:9月2日(星期五)、9月5日(星期一)。
估计你最关心的是,哪些单位可以享受7天假期呢?
据介绍, 除保障G20杭州峰会和配套活动、城市运行等必要的工作岗位,以及承担峰会接待、维稳安保、医疗保障、新闻报道等任务的单位和人员外,在杭的中央部属、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杭州市及区(含下属乡镇、街道及基层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驻杭机构等实行调休放假。市区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原则上建议调休放假。
通知要求,在调休放假期间,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做好应急值守、安全生产、安保维稳、市场供应等各项工作,确保社会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杭州市城区学校和全省普通高校2016年秋季学期延迟开学的通知》(浙教宣〔2016〕96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调休放假安排的通知》(杭政办函〔2016〕75号)相关精神,现将2016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及有关工作通知如下,请认真执行。
杭州市城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2016学年第一学期报到注册时间为2016年9月8日;其他四县(市)中小学和幼儿园2016学年第一学期报到注册时间为8月31 日。
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调休放假安排的通知》,9月1日至7日为九城区峰会调休放假时间,9月10日(周六)、11日(周日)分别与6日(周二)、7日(周三)对调。
有关2016学年第一学期秋假时间安排和学期结束时间等事宜依据《杭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15学年第二学期结束和暑假有关工作的通知》(杭教办高中〔2016〕114号)执行。
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幼儿园)要认真做好本学期结束和下学期开学的相关工作,并将学校的工作安排及时告知家长和学生,以便家长和学生合理安排假期生活
『陆』 2017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哪个城市举办
在全球的注视下,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日将齐聚中国上海,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在世界经济复苏疲弱背景下,这一重磅财经会议将呈现三大看点。
中国经济:“脉象”如何?
经济增速跌破7%,股市和汇市均受考验,2016年外贸开局比去年更严峻,种种“症状”使外界对中国经济“健康状况”的担忧加剧。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高层对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的管理能力如何?中国今后应如何发挥对全球增长的促进作用?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通常是中国财经高官向世界介绍中国经济形势和未来政策思路的重要窗口。在唱空中国之声不绝于耳之际,央行行长周小川和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将如何回应舆论关切,增强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将是本次会议最受关注的焦点。
世界经济:路在何方?
通缩阴影若隐若现,国际金融市场开年即遭大幅动荡,地缘政治风险加剧……2016年全球经济正面临艰难时世。作为当今世界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平台,G20如何齐心协力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切。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全球经济前20强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们将就全球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平衡的增长框架”、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国际金融架构等议题进行讨论。
不过,要真正拿出新招、实招并非易事。用澳大利亚媒体的话说,这需要“机敏巧妙的谈判和娴熟地运用软实力”,成功处理好各种观点。
有鉴于此,东道主中国能否切实发挥领导力,促使各成员形成合力,备受外界关注。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日前表示,将加强G20成员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针对当前世界经济问题形成共识,确保世界经济沿强劲、可持续、平衡轨道发展。
结构性改革:怎么看?怎么办?
在世界经济复苏缺乏新亮点之际,如何通过改革形成长期增长动力备受关注。
本次会议上,围绕结构性改革议题的讨论将成为一大亮点。26日举行的G20结构性改革高级别研讨会上,与会者将聚焦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在借鉴部分成员国各自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国别经验基础上,为推动G20成员国深化结构性改革凝聚共识。
“如果一味关注短期经济增长而忽视结构性改革,最终会丧失长期增长的动力”,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黄薇看来,此次中国官方力推结构性改革议题讨论,表明中国开始向G20成员传递重视中长期治理的意识。
中国财政部亚太中心副主任周强武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G20近年来更多是应对短期风险,关注中长期问题不多。如果最终各方能够就G20结构性改革优先事项达成一致,形成改革指导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评估改革的系数,将具有标杆意义。
“总体上看,(结构性改革)形成共识有难度,最终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