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果私募基金经理亏了怎么办
具体要看双方签署的协议中是如何规定的。
如果投资人的钱亏了,公司后续融资就有一定困难了。而对本期基金来说有面临清算的风险,就是根据出资比例和公司实际情况返还投资人的钱。
B. 私募股权融资的主要工作
私募的主要工作: 步骤一: 私募前期准备工作
确定引进私募投资者策略
确定预期融资金额、融资工具及潜在投资者范围
执行前的准备工作
成立项目小组包括高级管理层参与操作过程:
聘请专业会计顾问公司为公司整理帐务,摸清公司家底(如需要);
确定财务顾问、法律顾问制定投资结构;
接触、筛选会计师、资产评估师中介机构;及
进行深度估值测算,以确认估值及确定选择投资者标准。
在开始接触潜在投资者前做好计划和准备所有必要的基本文件:保密协议和信息备忘录,私募投资框架协议的主要谈判条件等。
步骤二: 初步选择投资人并确定框架性协议
发放公司信息备忘录,筛选私募投资人
确立一至两家意向性投资人,签立框架性协议
框架性协议虽然对交易双方并不构成法律约束,但其中包含的主要交易条件是双方进一步谈判的基础;
框架性协议中对交易先决条件、交易结构、估值方法、排他性及后续工作都会作原则性的约定;
从接触投资人到达成框架性协议通常需2月左右的时间。
步骤三: 尽职调查及商业谈判
双方中介机构进行尽职调查
关于公司的帐务审计可由公司自己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投资方的会计师仅对审计结果作复核;
投资方法律顾问对公司自设立以来的法律文件作全面的法律调查;
资产评估师对公司的资产作评估,投资方也可能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对公司业务涉及的市场作独立的市场评估预测;
双方财务顾问对涉及各方的工作进行协调与沟通;
尽职调查的时间视公司的复杂程度在30~60天内完成。
完成尽职调查,双方进行投资对价谈判
根据尽职调查的结果,双方就框架性协议中达成的主要交易条件逐一详谈;
公司有时需对调查中暴露的财务、法律问题向投资人承诺解决方案或作出某种让步;
谈判的焦点往往集中在双方对公司估值的差异上;
谈判过程时间长短不一。
步骤四: 签订协议及资金到位
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律师着手重组与交易的法律实施
该部分工作的文件起草可在前期提早进行,待谈判结束后即可执行;
相关重组、交易的报批工作视乎不同的公司结构和交易结构需提交不同审批部门:当地或中央一级商务部门、外汇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工商登记部门等;
该部分的时间也视不同交易长短不同。
完成法律手续,投资人资金到位
正常情况下,从启动私募到投资人资金进入,约需5~6个月时间,如有经验的财务顾问协调,可加速私募进程。
私募股权融资分类 主要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主要是指创业投资后期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而这其中并购基金和夹层资本在资金规模上占最大的一部分。在中国, PE主要是指这一类投资。
C. 我在一家私募基金公司上班,负责市场融资这一块的.今天公司让我直系亲属签一个入职担保书,可以签吗
很显然这样的合同是不能签署的。因为你在该公司工作,就属于该版公司的员工,权有什么法律纠纷完全是由该公司负责,怎么能由你的直系亲属负责并承担责任呢?这样的文件明显有违法律公平、公正的原则。反过来说,假如签署了这样的狗屁文件,你给公司盈利了,是不是也应该给你的直系亲属分红呢?这样的文件显然很可笑。
宁可失去这份工作,也绝对不能签署这样的黑心文件!!!
D. 私募基金经理怎么安排每天的工作
目前在我国对私募基金还没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处于半地下半公开状态,私募基金从业人员都渴望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私募基金经理的工作状态也是保密的,通过其招聘条件我们可以看出:
私募基金经理是管理和经营私募基金的人。所谓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或资金量比较大的个人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由于私募基金的销售和赎回都是通过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私下协商来进行的,因此它又被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
私募基金经理
岗位职责:
1、 具有领导及团队管理的才能,带领团队开拓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并购等方面的业务; 2、 在投资的各个阶段起着领导者的作用,具体工作包括项目挖掘、谈判;交易结构设计、财务分析、尽职调查、估值及回报分 析等;
3、 负责项目的执行,包括引进项目源、项目的进程控制、人力成本控制;
4、 投资银行业务(私募融资、收购兼并和上市的财务顾问等)的客户开发和客户关系维持; 5、 项目团队的管理和培养。
任职资格:
1、 金融投资、经济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 5年以上从事私募基金、投资银行、财务分析相关行业工作经验;3年以上高级职位工作经验;
3、 熟悉国内外金融政策、法规以及相关产业政策;在政府、相关行业和投资机构、投资及中介机构有广泛的人脉资源;
4、 具有良好的渠道、协调能力,具有缜密的思维,喜欢挑战性工作。
5、 英文熟练。
E. 如何才能进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个风险投资经理需要那些知识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风险,指私募股权投融资操作过程中相关主体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所造成的经济纠纷和涉诉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或己发生的重大经济损失。法律风险的原因通常包括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合同违约、侵权、怠于行使公司的法律权利等。具体风险内容如债务拖欠,合同诈骗,盲目担保,公司治理结构软化,监督乏力,投资不做法律可行性论证等。潜在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不计其数。投资还是要到一些正规的平台,像腾讯众创空间
(一)法律地位风险
私募包括两类,一是私募股权投资,一是私募证券投资。前者是指以非公开募集的方式投资于企业股权,它与股票的“公开发行”相对;后者是指将非公开募集的资金投资于证券二级市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向广大投资者公开发行的“公募基金”(如开放式基金)相对。在我国新的《合伙企业法》于2007年6月1日实施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由于它并不存在一个合法的实体,其法律地位是不明确的,但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这样一种以非公开方式投资于企业股权的投资方式则是完全合法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也曾明确表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于未上市的企业股权,用现有的民事、公司和证券法律框架,完全可以约束其法律关系,因而其法律地位是明确无疑的。客观上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私”字,的确给人一种非法或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感觉,但事实上,私募股权投融资只是表明其是在公开市场之外进行的募集资金的行为,并不是非法或法律地位不明确,它是完全合法并受到监管部门认可和支持的。前些年关于私募基金坐庄炒作的新闻报道,使人们对私募基金有了一个最初的认识,但却并不明白这里的“私募基金”仅是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而非“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关于这二者的区别我们一定要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之初就应十分明确。对于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言,《证券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为其设立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目前的法规规范仍然不足,为了吸引客户,大多地下私募基金对客户有私下承诺,如保证金安全、保证年收益率等,这种既非合伙又非投资的合同在本质上类似非法集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书面合同,也很难得到法律的保障。
(二)合同法律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投资者之间签定的管理合同或其他类似投资协议,往往存在保证金安全、保证收益率等不受法律保护的条款。此外,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协议缔约不能、缔约不当与商业秘密保护也可能带来合同法律风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目标企业谈判的核心成果是投资协议的订立,这是确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资金方向与双方权利义务的基本法律文件。在此过程中可能涉及三个方面的风险:一是缔约不能的法律风险;二是谈判过程中所涉及技术成果等商业秘密保密的法律风险;三是缔约不当的法律风险。这些风险严格而言不属于合同法律风险,而是附随义务引起的法律风险。
(三)操作风险
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通过信托计划形成的契约型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二是国家发改委特批的公司型产业基金,比如天津的渤海产业基金;三是各类以投资公司名义出现的、与私募股权基金运作方式相同的投资机构,而这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处于监管法律缺失的状态。虽然我国私募基金的运作与现有法律并不冲突,但在实施过程中又缺乏具体的法规和规章,导致监管层与投资者缺乏统一的观点和做法,部分不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或基金经理暗箱操作、过度交易、对倒操作等侵权违约或者违背善良管理人义务的行为,这都将严重侵害投资者利益。
(四)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选择的项目如果看中的是目标企业的核心技术,则应该注意该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是否存在法律风险。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可能存在如下方面:
1.所有由目标公司和其附属机构拥有或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识、商号、著作权、专利和其它知识产权;
2.涉及特殊技术开发的作者、提供者、独立承包商、雇员的名单清单和有关雇佣开发协议文件;
3.为了保证专有性秘密而不申请专利的非专利保护的专有产品;
4.公司知识产权的注册证明文件,包括知识产权的国内注册证明、省的注册证明和国外注册证明;
5.正在向有关知识产权注册机关申请注册的商标、服务标识、著作权、专利的文件;
6.正处于知识产权注册管理机关反对或撤消程序中的知识产权的文件;
7.需要向知识产权注册管理机关申请延期的知识产权的文件;
8.申请撤消、反对、重新审查己注册的商标、服务标识、著作权、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文件;
9.国内或国外拒绝注册的商标、服务标识权利主张,包括法律诉讼的情况;
10.其他影响目标企业或其附属机构的商标、服务标识、著作权、专有技术或其他知识产权的协议;n.所有的商业秘密、专有技术秘密、雇佣发明转让或者其他目标企业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当事人并对其有约束力的协议,以及与目标企业或其附属机构或第三者的知识产权有关的协议。此外,创业者与原单位的劳动关系问题、原单位的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的保密问题以及遵守同业竞争禁止的约定等,都有可能引发知识产权纠纷。
(五)律师调查不实或法律意见书失误法律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旦确定目标企业之后,就应该聘请专业人士对目标企业进行法律调查。因为在投资过程中,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所以法律调查的作用在于,使投资方在投资开始前尽可能多地了解目标企业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发现有关目标企业的股份或资产的全部情况,确认他们己经掌握的重要资料是否准确的反映了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以避免对投资造成损害。在私募股权投资中,目标企业为非上市企业,信息批露程度就非常低,投资者想要掌握目标企业的详细资料就必须进行法律调查,来平衡双方在信息掌握程度上的不平等,明确该并购行为存在那些风险和法律问题。这样,双方就可以对相关风险和法律问题进行谈判。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中律师调查不实或法律意见书失误引起的法律风险是作为中介的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与投资机构及创业企业共同面对的法律风险。尽职调查不实,中介机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投资机构可能蒙受相应损失;而创业企业则可能因其提供资料的不实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入企业后的企业法律风险
1.日常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合同风险、不规范经营风险、债权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
2.管理引起的法律风险:治理结构缺陷带来的决策风险、员工意外伤害风险、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员工道德风险、公司印章管理不严带来的债务风险。
3.资金运用引起法律风险:投资合作风险、分支机构风险、借贷风险、担保风险。
(七)退出机制中的法律风险
目标企业股票发行上市通常是私募股权基金所追求的最高目标。股票上市后,投资者作为发起人在经过一段禁止期之后即可售出其持有的企业股票或者是按比例逐步售出持有的股票,从而获取巨额增值,实现成功退出。上市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上市,另一种是买壳上市。直接上市的标准对企业而言还相对过高,因此我国企业上市热衷于买壳上市。表面上看,买壳上市可以不必经过改制上市程序,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上市目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财务公开和补交欠税等监管,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壳资源大多数“不干净”,债务或担保陷阱多,职工安置包袱重,如果买壳方没有对“壳”公司历史做出充分了解,没有对债权人的索债请求、偿还日期和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而产生的一些负债等债务问题做出充分调查,就会存在债权人通过法律的手段取得上市公司资产或分割买壳方己经取得的股权,企业从而失去控制权的风险。回购退出方式(主要是指原股东回购管理层回购)实际上是股权转让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受让方是目标企业的原股东。有的时候是企业管理层受让投资方的股权,这时则称为“管理层回购”。以原股东和管理层的回购方式的退出,对投资方来说是一种投资保障,也是使得风险投资在股权投资的同时也融合了债权投资的特点,即投资方投资后对企业享有股权,同时又在管理层或原股东方面获得债权的保障。回购不能也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主要法律风险。表现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入时的投资协议中回购条款设计不合法或者回购操作违反《公司法》等法律法规。
对于失败的投资项目来说,清算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唯一途径,及早进行清算有助于投资方收回全部或部分投资本金。但是在破产清算程序中还存在许多法律风险,包括资产申报、审查不实、优先权、别除权、连带债权债务等。
F. 能否在私募基金和融资租赁公司同时担任总经理
一、公司所需要的条件和材料:1.最新营业执照;2.公司章程(最后一页需有签字、日期、公章);3.验资报告(实缴资金是注册资金的25%以上或是实缴100万以上,带实缴银行汇单);4.财务审计报告(营业执照是2017年之前注册的公司需要提供,会计师联系人电话和邮箱);5租赁合同;6.公司所在写字楼全图片和带有机构LOGO的前台图片;7.公司员工花名册8人以上(带身份证号码);8.工商公示出资人信息图片;9.工商存档出资人信息图片。二、所有股东需要需要的条件和资料:1.原件身份证(正、反面);2.毕业证;3.联系方式(移动电话、邮箱、办公座机);4.个人简历(教育经历从高中依次填写,工作经历从大学毕业后填写,工作经历从大学毕业后填写)。三、所有高管和法人需要的条件和材料:1.原件身份证(正、反面);2.毕业证(高中-大专- 本科-硕士-博士,需连贯不能中断);3.个人简历(教育经历从高中依次填写,工作经历从大学毕业后填写,工作经历需要和投资、证券、基金公司相关的经历,工作经历的证明人和电话);4.联系方式(移动电话、邮箱、办公座机);5.基金从业资格证;6个人征信报告;7.劳动合同和社保证明。以上是最新材料清单,最新增项我都已经标注。虽然不是比较严苛的要求。对于不能提供的企业者依然是致命的。最起码是比较麻烦的。另外就是基金业协会审核尺寸趋向保守,可以说是越来越保守,模棱两可的就不行,所以别凑数。别有投机心理,现在只要被打回一定次数就会被锁定三个月。三个月内不能有任何动作。大家注意。
G. 现在做私募基金,融资这种形式的销售,有没有前途呢有风险吗
不是的,产品的安全性不是来自于产品形态,而是取决于产品内核。
1、产品形态比较: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对应的是单一资金信托,是针对单一投资人发行的产品,前者发行方及监管为券商及证监会;后者发行方及监管为信托及银监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对应的是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形态上基本类似,只是监管层和发行方不同。这一层面无法判断项目的安全系数。
2、产品结构:基本产品结构沿袭了集合资金信托结构的模板,结构化产品的风控方式也大体相同,信托系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券商侧重创新,这个层面应该是平手。
3、刚性兑付层面:券商系的刚性兑付能力肯定是不如信托系的,信托系的刚兑基本属于隐形的,因为要穿透至股东,而券商刚兑并没有明确的强制要求。因此从刚性兑付层面,信托高于券商。
4、流动性:信托资产的流动性不如证券资产,这个是信托资产的一个软肋,流动性是安全性的关键一点,这点信托不如券商。
补充:产品的安全性通过以上方式比较还是过于牵强,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实际产品,从发行主体、抵押物、增信担保、还款来源上来逐步分析。而且不同的金融产品针对不同偏好的客户,客户的判断也是不一样的。
H. 私募融资是什么
政府抄、金融机构、工商袭企业等在发行证券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投资者作为发行对象,由此,可以将证券发行分为公募和私募两种形式。在中国金融市场中常说的“私募基金”,往往是指相对于受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人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而言,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进行的一种集合投资。
I. 怎样成为私募基金经理
说一千,道一万来。你本身自实力不行,再怎么说都是空。
私募基金经理,必须能够对接项目、包装产品、了解市场。
你对接的项目要包装的好,风险控制要能够很好的把握。着一些必须要有专业的知识积累。
现在市场上的私募基金经理,大多数都是在银行、券商、信托、保险公司从业经验丰富的风控人员或者项目经理。跳出金融机构进入私募公司。专业性是考核的最重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