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bot融资模式的风险

bot融资模式的风险

发布时间:2021-04-20 12:53:53

㈠ BOT的投融资模式是什么

BOT(Bulid-Operate-Transfer)即抄建造-运营-移交方袭式
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有期限的抵押以获得项目融资,或者说是基础设施国有项目民营化。在这种模式下,首先由项目发起人通过投标从委托人手中获取对某个项目的特许权,随后组成项目公司并负责进行项目的融资,组织项目的建设,管理项目的运营,在特许期内通过对项目的开发运营以及当地政府给予的其他优惠来回收资金以还贷,并取得合理的利润。特许期结束后,应将项目无偿地移交给政府。在BOT模式下,投资者一般要求政府保证其最低收益率,一旦在特许期内无法达到该标准,政府应给予特别补偿。

㈡ bot融资模式有哪些具体形式,简述其各自的特点

BOT是政府政府通过与投资人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吸引投资人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是投资人收回投资成本和获取投资回报的主要来源。运行特点是政府授权,投资人独立运作,运营期结束,项目产权无偿移交政府。
PPP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社会资本或双方共同建设、运营、管理公共设施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一种模式。运作特点是政府授权,以投资人为主,双方共同建设、运营和管理,根据双方投资比例,确定双方收益。
联系:本质上差不多,都是政府吸引社会资本,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人通过项目融资,通过项目运营获取投资回报。
区别:
1、PPP的范畴更广泛,涵盖的领域更多,除了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开发,还包括公共服务产品的民营化。而BOT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
2、PPP更强调政府和社会资本的的参与 和合作,整合双方资源,强调资源配置,实现项目价值的最大化,共同收益,各担风险,而PPP是根据政府授权,独立承担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运营。
3、PPP更强调双方的风险分配,合理分担项目风险。而BOT则由投资承担主要风险。
4、融资方式和责任不同,债权人的追索程度不同:BOT的融资主体是投资人,投资人承担全部投资风险。PPP融资主体是项目公司,项目公司承担项目投融资风险,而社会资本方(母公司)并不承担全部融资风险。
5、项目周期不同,所有权不同。BOT有明确的运营期,投资人在运营期内拥有经营权。而PPP可能是整个项目周期,社会资本可能拥有项目的所有权。
6、阶段不同,在国民经济中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不同。BOT是PPP以展的第一阶段和试行阶段,在我国并未得到充分发展。而PPP是推进政府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PPP将使政府逐步退出投资,变身监管者、规则制定者和服务购买者,也是减轻政府负担、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清晰政府职能、改善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方式。

㈢ BOT投资模式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一、BOT投资模式的优点对东道国来讲,BOT投资模式有以下优点:

1、解决东道国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面对巨额的投资支出,政府资金往往一时难以周转。而另一方面,基础设施项目带来的巨大的利润则可以吸引众多的外国私人资本,从而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展中国家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的新途径。

2、在不影响政府对该项目所有权的前提下,分散投资风险在融资方面,采用BOT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其融资的风险和责任均由投资方承担,大大地减少东道国政府的风险。在工程的施工、建设、初期运营阶段,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若采用BOT投资模式,吸引外国私人资本投资,政府可免于承担种种风险,相应地由项目的投资方、承包商、经营者来承担这些风险。通过这种融资方式,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政府所承担的风险范围,也有利于基础设施项目的成功。

3、有利于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及管理方法通过将项目交给外商投资、经营,东道国可借鉴先进的外来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工程的建设,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同时,国内其他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者通过学习与借鉴,可以改善国内项目的投资、经营、管理,与国际市场接轨。对项目投资企业的角度来讲,可以涉足东道国的市场,获取
丰厚的利润,还可以带动投资国成套设备的出口。

二、BOT投资模式的缺点
对东道国来说,BOT投资模式包括招标问题、政府的风险分担问题、以及融资成本和其他经济问题等;在特许期内,政府失去了对项目所有权、经营权的控制。

㈣ BOT项目融资有哪些风险

51资金项目网专家为您抄指导:袭
1.政治风险
政局不稳定、社会不安定会给BOT项目带来政治风险,这种风险是跨国投资的BOT项日公司需要特别考虑的。
2.市场风险
在BOT项目长长的特许期中,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变化时有发生。在BOT项目回收全部投资以前市场上有可能出现更廉价的竞争产品,或更受大众欢迎的竞争产晶,以致对BOT项目的产出需求大大降低,此谓市场风险。
3.技术风险
在BOT项日进行过程中,由于制度上的细节问题安排不当带来的风险,称为技术风险。
4.融资风险
由于汇率、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外的变化带来的风险,是融资风险。
5.不可抗拒的外力风险
BOT项目和其他许多项目一样要承担地震、火灾、江水和暴雨等不可抵抗而又难以预计的外力的风险。

㈤ bot融资模式的BOT融资模式研究

随着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不断的参与到国际工程项目之中,内进行国际容化的活动。BOT项目融资,这一以前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项目运作方式也越来越多的被中国企业所青睐。 由于BOT融资模式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商进行本国基础建设投资的手段,因此国外对于融资模式的研究侧重点大多集中到发展中国家。具体来说,国外对于BOT项目融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融资模式以及其衍生模式BOOT,BOO等的运行方式的研究;
(2)对BOT风险的研究,包括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可靠性风险,系统性风险等; 我国对BOT融资模式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角度:
(1)研究是为政府实行BOT出谋划策的,我国的BOT模式还存在着体制问题、外汇问题、产品价格问题、信誉等问题;
(2)对国内实行BOT的案例的分析
(3)对BOT模式中的风险和风险管理进行的研究;
(4)BOT项目评价标准的研究。

㈥ BOT投资分析的BOT的运作方式和风险分担

一个典型的BOT项目的参与人有政府、BOT项目公司、投资人、银行或财团以及承担设计、建设和经营的有关公司。
政府是BOT项目的控制主体。政府决定着是否设立此项目、是否采用BOT方式。在谈判确定BOT项目协议合同时政府也占据着有利地位。它还有权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对必要的环节进行监督。在项目特许到期时,它还具有无偿收回该项目的权利。
业主是BOT项目的执行主体,它处于中心位置。所有关系到BOT项目的筹资、分包、建设、验收、经营管理体制以及还债和偿付利息都由业主负责。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通常专门设立项目公司作为业主,同设计公司、建设公司、制造厂商以及经营公司打交道。
银行或集团通常是BOT项目的主要出资人。对于中小型的BOT项目,一般单个银行足以为其提供所需的全部资金,而大型的BOT项目往往使单个银行感觉力不从心,从而组成银团共同提供贷款。由于BOT项目的负债率一般高达70-90%,所以贷款往往是BOT项目的最大资金来源。
投资人是BOT项目的风险承担主体。他们以投入的资本承担有限责任。尽管原则上讲政府和私人机构分担风险,但实际上各国在操作中差别很大。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BOT项目中分担的风险很小,而发展中国家在跨国BOT项目中往往承担很大比例的风险。

㈦ 如何识别BOT融资中的风险

BOT项目融资中的风险是指在BOT项目融资的特许、建设、运营、移交四个阶段里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风险识别是指对在BOT项目融资中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认识和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件的原因;风险管理是指BOT项目融资中的参与各方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任何BOT项目融资,绝对的和万无一失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事实情况是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风险加以识别的目的,在于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按一般的风险分担原则确定风险由最有能力承担的一方承担,并通过对此风险的管理,达到控制、预防风险的目标,从而使BOT项目融资顺利实施。可见,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风险管理是风险识别的目的和归宿。

在BOT项目融资的各种角色中,项目发起人成立的项目公司和东道国政府比较特殊,是特许权协议的双方当事人。相比而言,东道国政府比较超脱,行使的是一种战略控制和监督权。项目公司则不然,除了特许商角色之外,它还是融资合同中的借款人,建筑承包合同中的发包人等等不一而足,这种角色的复杂性决定了它在BOT项目融资中居于特殊地位,在风险管理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

以项目发起人和项目公司对风险能否控制为标准,可将风险划分为系统外风险和系统风险。下面分别阐述这两大类风险的识别与管理。

(一)系统外风险的识别与管理

系统外风险又称不可控制风险,一般是指与东道国宏观经济环境有关的、超出发起人和项目公司控制范围的风险,其内容包括:

1.不可抗力风险

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不可抗力的一般原理是:遭受不可抗力事件的一方当事人,对于因此而给他方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可以全部或部分免除。在BOT项目谈判中,对不可抗力概念的内涵意见一般较为一致,但对其外延范围往往分歧较大,尤其是对社会事件的外延争议最大。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第24条概括"不可抗力"定义为"不可抗力事件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对其后果不能避免的事件。"与此同时,该法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不可抗力事件的具体范围。

不可抗力事件造成的损失大致可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种,直接损失是指对项目设施本身造成的损失,间接损失是指项目设施丧失功能而导致的收益损失。("不可抗拒的自然风险即因地震、洪水、台风、海啸、雷击、火山爆发以及意外事故等引起的风险。这类风险是BOT项目融资参与各方无法控制的。

风险管理方法:

--投保。主要针对直接损失而言,即通过支付保险费把风险转移给有承担能力的保险公司或出口信贷机构。保险种类依各国的法律规定有建筑工程综合保险、第三方责任保险、工伤事故赔偿保险、设备物质运输保险等。

伦敦保险市场还专门为BOT项目设立了保险项目,美国进出口银行和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也可以提供一定限度的商业担保。当然,担保机构本身通常需要得到政府的某种保证。

--寻求政府资助和保证。这是针对间接损失而言,是对不能保险或不能以合理成本保险的不可抗力风险的管理方法。有些不可抗力风险无法确定成本,并不能保险或不能按照合理的保险费投保,这往往给BOT项目谈判造成障碍,发起人只愿承担不保护债权人方面的不可抗力风险,而债权人希望不但风险。这样,发起人和债权人往往要求东道国政府提供某种形式的政府资助和担保,方式之一就是允许发起人在遭遇不可抗力风险时,可以延长合同期限以补偿投融资中尚未回报、偿还的部分,延长期限相当于实际遭受这种不可抗力的影响期,前提是此种影响只能

适用于特定的一段时间。当然,这种资助不是正式的政府保证,在性质上只是对项目表示支持的一种承诺,这种保证不具有金融担保性质,不适用于我国《担保法)的相关规定。

--当事人各方协商分担。如果尚在贷款偿还期间,应当由政府、项目发起人、债权人三方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分担损失;如果在贷款已经偿还结束的运营明间,则由政府和项目发起人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分担损失。

(2)战争、罢工、革命、内乱等社会风险

这些社会风险主要针对东道国政局的稳定性而言如何,进行BOT项目融资时,发起人和债权人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①发生罢工、内乱时,东道国政府对国内局势是否有绝对的控制权。

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例如在两伊战争中,许多石油化工项目不得不被迫取消或废弃,其中一个项目是投资45亿美元的伊朗霍梅尼石油化212212厂,在伊拉克的连续空袭下前功尽弃,日本的三菱银行为此损失了10亿美元。

③政权更迭的可能性以及更迭后新政府会不会继承前政府对项目融资的各项承诺等,比如美国的一家电力工程公司(ENRON)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以下称"马"邦)承接的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后任政府不认帐的例子:1995年8月,印度的一家国有公司和马邦现政府取消了前政府与美国电力工程公司签订的耗资28亿美元的发电厂建设项目合同,其理由是这个项目的签订违背了马邦的利益,损伤了马邦人民的自尊心,是愚蠢的行为;风险管理方法:;--投保;--明确界定不可抗力的外延范围;--尽可能准确预测新政府首脑的人选及其对项目协议;2.国有化风险;系指东道国政府通过有关法令对原属项目公司的财产和;①直接的、快速的国有化风险,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②间接的、缓慢的国有化风险,导致该种风险的原因是;风险的管理方法:;--投保;--股权安排,项目公司伤了马邦人民的自尊心,是愚蠢的行为。印度的这家国有公司还坚持,美国的那家电力公司在当初与马邦前政府签订项目协定时缺少公开和透明度。最后,这家美国电力公司不得不再与马邦现政府达成一项新的折衷方案。

风险管理方法:

--投保。向有关国家和保险公司、出口信贷机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等投保,转移风险。

--明确界定不可抗力的外延范围。比如中国华能国际电力公司与美国数亿美元的几个发电厂项目的谈判中,美方将革命、内乱等列入不可抗力条款,后经中方律师据理力争,该条款从合同中删除。此后不久发生1989年的政治风波,美方借故撤走技术人员,致使华能公司面临重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中方律师以合同中根本没有社会原因造成不可抗力的条款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迫于法律威慑力,美方很快派回工作人员。

--尽可能准确预测新政府首脑的人选及其对项目协议履行的态度。

2.国有化风险

系指东道国政府通过有关法令对原属项目公司的财产和权益,全部或部分没收或征用的一种法律措施。该类风险分为以下两种:

①直接的、快速的国有化风险,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种,例如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海湾战争中,伊政府宣布没收对伊拉克抱敌意的国家在伊拉克的资产,致使100多个国家的金额达45亿美元的项目资产被收归国有,其中日本损失最为惨重,达30多亿美元。

②间接的、缓慢的国有化风险,导致该种风险的原因是东道国政府的增加税赋、拒绝更新或续发许可证以及不允许进出口等方式。比如,泰国有这样一个例子:泰国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曾迫使曼谷的一家有日本建筑公司参股的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在曼谷开辟一条收费公路,后来双方在收费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为了使这条私人参与建设的高速公路"民族化",泰政府决定保持对所开发的基础设施的控制权。最后该公司不得不出售其所拥有的65%股份给泰国投资者。这实际上把日本建筑公司排斥出泰国基础设施建筑市场。再比如,加拿大政府为了限制外国资本对自然资源的投资,修改了外资利用政策,公布了新的国家能源政策,政府在其后的一年内,先是对外国投资者增加税收,接着又买断了外国投资者的投资,致使1000多亿美元的能源项目被取消,500亿美元的项目被搁置,这实际上是一种间接的、缓慢的国有化形式。另有一些国有化的前兆也应引起注意,比如扎伊尔、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在实施国有化前曾成立专门销售矿产品的政府机构,通过收取销售代理费谋取利润。

㈧ BOT投资分析的BOT项目中的风险

BOT项目投资大,期限长,且条件差异较大,常常无先例可循,所以BOT的风险较大。风险的规避和分担也就成为BOT项目的重要内容。
BOT项目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有五种类型: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融资风险和不可抵抗的外力风险。
政治风险。政局不稳定,社会不安定会给BOT项目带来政治风险,这种风险是跨国投资的BOT项目公司特别考虑的。投资人承担的政治风险随项目期限的延长而相应递增,而对于本国的投资人而言,则较少考虑该风险因素。
市场风险。在BOT项目长长的特许期中,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变化时有发生。在BOT项目回收全部投资以前市场上有可能出现更廉价的竞争产品,或更受大众欢迎的替代产品,以致对该BOT项目的产出的需求大大降低,此谓市场风险。通常BOT项目投资大都期限长,又需要政府的协助和特许,所以具有垄断性,但不能排除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带来的市场风险。此外,在原材料市场上可能会由于原材料涨价从而导致工程超支,这是另一种市场风险。
技术风险。在BOT项目进行过程中由于制度上的细节问题安排不当带来的风险,称为技术风险。这种风险的一种表现是延期,工程延期将直接缩短工程经营期,减少工程回报,严重的有可能导致项目的放弃。另一种情况是工程缺陷,指施工建设过程中的遗留问题。该类风险可以通过制度安排上的技术性处理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
融资风险。由于汇率、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外的变化带来的风险,是融资风险。若发生了比预期高的通货膨胀,则BOT项目预定的价格(如果预期价格约定了的话)则会偏低;如果利率升高,由于高的负债率,则BOT项目的融资成本大大增加;由于BOT常用于跨国投资,汇率的变化或兑现的困难也会给项目带来风险。

阅读全文

与bot融资模式的风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秋林集团投资者索赔 浏览:311
2014年中国银行贷款利率是多少 浏览:886
股票双鸭头 浏览:500
多少钱可以炒股票 浏览:597
粘胶短仟股票 浏览:982
外汇分为那些 浏览:488
怎么发现一字板的股票 浏览:948
鼎誉融资租赁深圳 浏览:440
海航投资金控 浏览:469
澄西新荣股票 浏览:765
共青城乾和投资创始人 浏览:346
怎样学做贷款这行业 浏览:778
现货白银投资k线 浏览:200
大陆期货开户不入金可以吗 浏览:377
湖南信托官网 浏览:654
典典养车融资 浏览:132
邮政储蓄银行贷款解押 浏览:309
浙江国承信贵金属赔偿 浏览:555
外汇市场真正的起源 浏览:465
融资融卷套利 浏览: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