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信托优先证券

信托优先证券

发布时间:2021-04-20 14:56:25

A. 请问什么是信托优先证券哪位了解的

信托优先证券是一种兼具股票和债券双重属性的证券。由一家公司先创立一个信托,然后再向该信托发行债券。由于支付给该信托的利息可以抵税,所以公司可以实现避税目的。信托优先证券通常由银行控股的公司发行。如果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您可以到优选财富官网上咨询一下。满意请采纳,谢谢。

B. 葛洲坝为什么停盘啊

明天复牌了,是关于组建华融的!因为国家批复了。华融九月底上市。

本月底挂牌 华融证券破蛹成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6日 06:03 经济观察报
胡蓉萍

正如外界一直流传的那样,华融证券的筹备情况在几家AMC系券商中最为顺利。9月3日,华融证券就拿到了证监会批准其成立的文件,甚至比公认实力最强劲的另一家AMC券商信达证券早了两天。

9月12日,华融证券印发《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报》发到了公司各级机构,并授予本报独家发布。

华融证券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将在月底正式挂牌成立。

月底挂牌

资料显示,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葛洲坝(17.24,0.09,0.52%)集团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公司注册资本为15.1亿元,其中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出资15亿元,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出资0.1亿元。

“以15亿这样的中型券商规模起步,比较谨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某中层表示。

“谁不想从大券商做起。”华融证券内部人士表示,公司欲争取增加注册资本,但是未得到批准。

华融证券在北京的唯一营业部楼下就是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东家工商银行(6.49,0.03,0.46%)一个网点:海淀支行索家坟储蓄所。

正式挂牌之前,华融证券还是决定低调行事,但营业部里面已是焕然一新。散户大厅座无虚席,大户室也是人头攒动。“万事俱备,就只欠总部定具体哪一天了。”华融证券北京营业部总经理介绍。

毫无悬念,挂牌将在下旬。无论是哪天,证券公司及资产管理公司高层都对此达成了共识:华融证券的设立适逢我国资本市场全面大发展之际,公司将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以规范经营、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理念。

大投行无悬念

早在2000年9月,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就被证监会批准为特别主承销商资格。

此后,华融资产先后完成了太行股份(600553)、长力股份(10.42,0.37,3.68%)(600507)、建设机械(15.26,0.52,3.53%)(600984)等多个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项目,首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单人股份公司新股发行上市主承销商的先河。

2003年,华融资产以所持账面资产88亿元发起设立信托,出售信托优先级收益权,开创了资产证券化项目先河。

2004年5月,华融资产注册成为证券发行上市第一批保荐机构。与此同时,华融资产还为其东家工商银行、国泰君安等大型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和财务顾问服务。

正如华融证券说的,华融证券将会紧密依托其控股股东——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融德资产管理公司等公司组成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至于更为具体的投行业务方面的战略目标,华融证券高层表示,时机成熟会向社会公布并共同探讨。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楼下的,你的回答不错的,我的也不错的。你的是表面原因,我的是内在原因,没公布而已,等着看消息吧。^_^

C. 有谁告诉我这几个问题,非常感谢!

现手:当前成交数量(每100股为一手)
总手:交易当天目前成交总量
换手就是指换手率
幅度:以昨天收盘价为基价得出的涨跌幅度
内盘:主动性卖
跌停和涨停:限定为10%.ST股为5%
给你个网址:http://info.stockstar.com/info/dic/redir.asp
不要再问这样的问题了,你只要勤奋点,一个星期左右这些基础知识就都知道了

D. 信托优先证券

信托产品可以采用结构化的设计,其中分为优先级和次级,或者更多,信泽金理财把优先级的投资者地位概括为“先分蛋糕、后割肉”,也就是说利益受保障、风险受控制。

E. 资产支持证券优先级,次优级,劣后级的比例怎么确定

信托产品,将自身的资金分为优先级和劣后级。
在产品到期后,分别计算收内益容。
一般优先级是固定收益,即确定一个比例的年化收益。
劣后级是浮动收益,产品利润高时,收益高,产品利润低时,可能会亏损以贴补优先级收益。

F. 什么是信托优先证券

就是在购买信托的时候 要优先于证券产品

G. 应收账款证券化需要债务人确认吗

应收账款证券化是一种既能充分发挥应收账款的促销作用,又能控制和降低应收账款成本的管理办法。证券化的实质是融资者将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而金融资产的所有权可以转让也可以不转让。在国际上,证券化的应收账款已经覆盖了汽车应收款、信用卡应收款、租赁应收款、航空应收款、高速公路收费等极为广泛的领域。
应收账款证券化的主要参与者为发起人(即应收账款出售方)、服务人、发行人(SPV)、投资银行、信托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信用增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和投资者等。以上机构在资产证券化市场中各自有着不同的作用。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增级机构对应收账款支持证券的发行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证券发行是否成功和发行成本的大小;信托机构则通过特设托收账户对证券化的应收账款进行催收和管理,并根据证券化的委托协议负责向投资者清偿本金和利息。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具体运作程序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选择证券化的应收账款。在应收账款证券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选择应收账款,并非任何应收账款都适宜证券化。可用于证券化的应收账款应具备以下特征:①有一定可预见的现金流入量;②从应收账款获得的利息收入应足以支付抵押证券的利息支出;③具有抵押价值和清偿价值;④还款条件明确。
2.组建证券化载体SPV,实现真实销售。SPV有时可以由原始权益人设立,但它是一个以应收账款证券化为唯一目的的信托实体,只从事单一的业务:购买证券化应收账款,整合应收权益,并以此为担保发行证券。它在法律上完全独立于原始资产持有人,不受发起人破产与否的影响,其全部收入来自应收账款支持证券的发行。为降低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成本,SPV一般都设在免税国家和地区。
3.完善交易结构,进行内部评级。为完善应收账款证券化的交易结构,SPV需要同原始权益人一起与托管银行签订托管合同,必要时要与银行达成提供流动性支撑的周转协议。之后,信用评级机构通过审查各种合同和文件的合法性及有效性,对交易结构和应收账款支持证券进行考核评价,给出内部评级结果。一般而言,此时的评级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很难吸引投资者。
4.信用提高。在证券的发行中,应收账款支持证券的偿付依赖于被证券化的应收账款所产生的未来的现金流入顺利实现,这对投资者而言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破产隔离。通过剔除原始权益人的信用风险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提高应收账款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②划分优先证券和次级证券。对优先证券支付本息优于次级证券,付清优先证券本息之前仅对次级证券付息,付清优先证券本息之后再对次级证券还本。这样降低了优先证券的信用风险,提高了它的信用等级。③金融担保。由另一家信用良好的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并由应收账款出让方给予证券回购承诺,即一旦证券到期而本息得不到及时支付,应由担保方或应收账款出售方代为支付,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5.证券评级与销售。信用提高后,发行人还需聘请信用评级机构对应收账款支持证券进行正式的发行评级,并将评级结果向投资者公告,然后由证券承销商负责承销。发行完毕后,可在交易所或场外挂牌上市,在二级市场流通。最后,以证券发行收入支付购买证券化应收账款的价款,以证券化应收账款产生的现金流入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利息。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应收账款证券化对应收账款有一定的要求:一是,应收账款具有标准化、高质量的合同条款。二是,应收账款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或具有相对稳定的坏账统计记录,可以预测未来类似损失的发生概率。三是,期限合理,一般半年之内的应收账款较为受银行欢迎。在中国企业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应收账款无法满足上述条件。
首先,中国企业由于规模限制,债务人的分布一般都较为集中,尤其严重的是,许多公司的应收账款是由关联交易产生,与关联方的密切关系,造成了应收账款风险的加大。不仅如此,公司对第一大股东的往来款项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一年以内10%;一年以上是20%。有鉴于第一大股东的偿还能力,有关人士认为上述坏账计提比例不够公允,潜在风险巨大。
其次,中国企业对信用管理的认知程度非常低。许多企业片面追求账面的高额利润,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忽视了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造成了应收账款质量的低下,坏账率极高。目前,美国企业的平均坏账率只有0.25%―0.5%,无效成本(坏账、拖欠款损失、管理费用的三项总和)只有3%。而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企业的平均坏账率是5%,平均无效成本是销售收入的14%。
再次,应收账款的拖欠严重,信用记录不完整,期限也较长。

H. 求中国商业银行网上业务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展望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金融自由化国际浪潮的推动下,银行业正朝着以金融品牌为主导、以全面服务为内涵、以互联网络为依托、以物理网络为基础的综合化、全球化、电子化、集团化、虚拟化的全能服务机构的方向发展。同时也面临着现代信息技术、客户需求多样化、金融风险控制、管理效率、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挑战。中国正在向世界敞开开放的大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后关口已经在望,中国的商业银行必须放眼全球,认清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谋求更大发展而整理思路:

第一、 重组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实现商业银行的均衡发展。

重组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实现我国银行业的均衡发展,是矫正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非均衡结构态势,造就更多国际化大银行,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制度转轨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体系重组的基点应定位于金融改革、金融发展和金融开放“三位一体”基础上的金融制度变迁,其根本目标是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和配置机制,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保持金融稳定和良性发展。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现实及未来趋势看,商业银行体系的重组必须实行“改革主体,发展两翼”战略。“改革主体”是指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解决发展的体制约束和产权主体缺位问题。同时,要在系统内进行机构撤并重组,实现减员增效。“发展两翼”是指大力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战略选择和既定目标下的努力程度,而且从根本上有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现实途径是通过上市和资本运作,实现低成本规模迅速扩张。 第二,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购并重组,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御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银行业呈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大而不强”,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强不大”的发展格局,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启示我们:提高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而有效的途径是在商业银行体系内引入购并重组机制。根据国际经验,银行并购的指的是市场化的“效率性”购并,而不是命令式的“行政性”购并。我国银行业实施“效率性”银行购并重组应在政策上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近期应侧重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购并重组,以国内市场为主,购并对象主要是其所要涉足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或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应在国际市场上寻找购并对象,进行购并活动。其二,银行业的购并重组不能就银行购并自身而进行购并,要根据世界银行业综合化全能经营这一发展趋势,积极探索银行的集团化发展道路。其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正确定位政府在银行购并重组中的功能角色。其四,健全法律法规,确保银行购并重组在法制基础有序进行。 第三,正确把握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政策内涵和国际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大势,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的要求,逐步放松以至解除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分业经营限制。

出于分散银行经营风险、规范银行银行运作的初衷,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但面对世界银行业的综合化发展的潮流,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平等竞争的要求,这一制度已经显露出其不适应性。尽管政策界已承认我国实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是一种过渡性的体制原则,但至尽尚难看到废除这一原则的“时间表”。我们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实施“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不能为分业而分业,现在实行的分业,必须为向将来的全能经营创造条件。在最终解除分业限制之间的过渡期间,可以试行混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方式,成立以大银行为主体的金融集团控股公司。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在银行、证券、保险和资产管理领域开展分业经营,并对其下属金融性子公司实施统一管理。 第四,建立健全商业银行资本供给机制,多渠道筹集商业银行资本金,在实现资本结构合理化基础上确保商业银行的资本有稳定广泛的供给,不断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 商业银行资本供给机制包括外部供给机制和内部供给机制。内部供给机制的核心是关于留存收益的诸多安排。外部供给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关于普通股和优先证券发行的诸多安排。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政策条件以及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内部供给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现实有效的途径是发挥外部供给机制的作用,目前较为可性的方式途径可考虑:一是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扩股增资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商业银行上市;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三是扩大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规模。 第五,加快银行电子化建设,加速推进网上银行发展。

随着网络经济的到来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面对网络经济引发的银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动荡,网络经济时代的银行家应该具有更加敏锐的目光和超前的思维,必须彻底改变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以及战略导向,以适应电子商务的需求、推动网络经济的发展。在业务体系上,银行业必须积极创新,完善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品种,提供“金融超市”式的服务。面对资本性和技术性“脱媒”的压力,银行业必须重新构造业务体系,要以网络为业务发展平台,以银行业务为核心,构筑辐射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服务领域的“金融超市”,为“E-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服务。在经营方式上,银行业应该把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紧密结合起来,走 “多渠道并存”的道路。一方面,金融产品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银行销售人员与客户之间面对面式的互动交流必不可少,而擅长于高效率、大批量地处理标准化业务的网络银行也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发展“多渠道”营销方式,不仅可以利用网络化新服务手段维护原有客户资源,还有助于提高网络银行的发展起点。在经营理念上,银行业必须实现由“产品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的转变。传统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核心是“以量胜出”和“产品驱动”,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随着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迫使商业银行必须从客户需求出发,充分体现“以质胜出”和“客户驱动”,为客户提供“量身度造”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在战略导向上,银行业必须整合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争取成为网络经济的金融门户。网络经济对金融服务业提出了整合和协同的要求,各类金融机构将以建立金融门户的形式共享资源、提升效率。网上金融门户是多家金融机构网上服务的结合,与各类金融机构交易系统之间存在直接连接。其建立和经营是各类金融服务机构间关系从冲突到协同的过程,对于中国金融业向综合化、全能化转型具有特别的意义。

最后,正视加入WTO以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加强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发展新型的伙伴关系。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商业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乃大势所趋,国内商业银行将迎来全面竞争时代。在大力改革经营体制的同时,国内银行必须在技术、人才、服务、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迎头赶上,逐步缩小与国际银行业的差距,在竞争中壮大规模、扩展势力。在战略上重视外资银行,并积极了解、学习其先进经验,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也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银行业与外资银行之间既有竞争,还有相当多的相互补充、相互合作的机会,我们既可以与其展开股权形式的合作,设立中外合资银行,也可以开展业务上的合作,诸如参与银团贷款、项目贷款、债券投资等。

I. 什么是优先证券

优先证券是一种兼具股票和债券双重属性的证券。由一家公司先创立一个信托,然后再向该信托发行债券。由于支付给该信托的利息可以抵税,所以公司可以实现避税目的。信托优先证券通常由银行控股的公司发行。
由于兼具股票和债券双重属性,这种证券通常期限都很长(30年或以上),允许发行人提早赎回,按固定或浮动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到期时按票面价值支付。此外,发行信托优先证券的银行控股公司,通常允许长达5年的延期利息支付。

阅读全文

与信托优先证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指期货一手涨跌多少点爆仓 浏览:611
新华制药最新资金流向 浏览:30
秋林集团投资者索赔 浏览:311
2014年中国银行贷款利率是多少 浏览:886
股票双鸭头 浏览:500
多少钱可以炒股票 浏览:597
粘胶短仟股票 浏览:982
外汇分为那些 浏览:488
怎么发现一字板的股票 浏览:948
鼎誉融资租赁深圳 浏览:440
海航投资金控 浏览:469
澄西新荣股票 浏览:765
共青城乾和投资创始人 浏览:346
怎样学做贷款这行业 浏览:778
现货白银投资k线 浏览:200
大陆期货开户不入金可以吗 浏览:377
湖南信托官网 浏览:654
典典养车融资 浏览:132
邮政储蓄银行贷款解押 浏览:309
浙江国承信贵金属赔偿 浏览: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