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P2P网贷中的拆标指的是什么
1.什么是拆标
拆标指平台将短期借贷(半年以内的)的项目拆分为周期1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的标,或将大金额拆成小金额。平台拆标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投资人群的规模,吸引卡族等短期资金人群,大家的频繁操作能增加平台的交易额,网站点击,人气,增加投资人的粘性,让新入会的投资人感觉到平台的欣欣向荣。
2.拆标风险何在
为吸引投资人,长拆短,大拆小,缩短交易周期,放大交易金额。将中长期标改为1个月甚至更短,但因平台投资资金的数量和时间都不均衡,在资金规模较小时尚可挪用,后期必然会出现问题,真实借款却尚未到期,平台无资金偿还,遇到突发事件时(黑嘴,黑客,团贷等)挤兑出现,极有可能发生一棵稻草压死一只骆驼的情况。到时就算还清欠款,但平台声誉和元气都会大伤。
【几何金融】
㈡ 网贷平台上会有拆标的情况吗如果有的话拆标有哪几种情况如何看待拆标
首先,P2P是一门实践的科学(不能仅从道德的标准来评判),要遵循“现实中行得通”的原则:大平台、小平台标准不一(小平台安全可控的范围内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操作,但是大平台要严格控制拆标),就像资金托管对新老平台要实行“双重标准”一样(大的老的平台不托管也有运营得很好的,但是新平台从安全的角度考虑, 最好要有托管)。
一定程度上来说,不拆标,新平台很难发展。平台上线运营也一样,刚开始,平台的融资能力是有限的。
比如一个平台每周的融资能力是300万,这时候,有一个400万的项目,如果不拆,直接放上去,不考虑投资人的观望心理,满标需要10天左右。这个时候,前面投标的人会强烈不满。实际上,长期不满标,会加重后来者的观望,这个标可能会流标。因此,需要把它拆成小的,比如说50万一个,就比较容易满。
这说的是拆金额。如果仅是拆金额,不仅对投资人和平台的安全无害,反而更有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标时容易满标,这里面有点饥饿营销的意思,卖房子、卖汽车都是用的这个技巧;二是将来还款的时候,如果万一发生逾期或者坏账,平台或担保公司在垫付代偿的时候,也比较方便,不会在同一时点,出现大笔资金的需求,便于他们筹款应对问题。不拆金额的情况下,单日资金大进大出,大进没问题,大出可能会导致资金链断裂。
关于拆期限,会更敏感一点,但是也是很常见的,一定程度上是必须的。还是刚才那个例子,平台每周的融资能力是300万,这时候,有一个400万的项目,假设项目是6个月。一般6个的项目比较常见。如果只拆金额,每个50万,一共8个,全部6个月。
根据网贷之家的分析:投资人里面,投1至3个月的占47.8%,1个月以下的7.24%。 加起来大概55%,投6个月以上的只占20.72%。同时,对新平台的态度70%观望,25%的不投资,4.7%专注打新。
如果投资者看到有新平台从不拆标, 包括金额和期限,刚好所有的项目都那么巧,金额和期限都很合适,十有八九是假的。线上不拆标,还有一种很隐蔽的做法,线下先拆好,然后再拿到线上来发。其实严格来说属于作假,更可怕。这就需要一个项目结束之后,看他是否重新再发。
另外,还有一个更为可怕的做法,就是用约标来缓解不拆标的压力,其实新平台玩约标,风险是很大的,一是承诺的要求相对会高很多,严重损害平台和其他投资人利益;二是资金大进大出,特别是前面答应了人家的条件,给更高的收益,后面不给了,客户提现,可能造成平台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三是造假太厉害,约标的客户是否真实,无从查证。很可能是假客户满标,然后重新再发。
投资人客观看待平台严格控制,谨慎操作。当然,这里面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对于平台来说,可能会导致资金链断裂,需要留存一定量的备用金(注意我说的不是资金池)。还是刚才那个例子,比如拆成每个50万,每个都是1个月。假设是5号发标,那么下个月4号到期,这时平台就需要先用自己的钱,把50万还掉。然后5号再发。注意一点, 时间上不能有重叠。否则就有旁氏骗局(借新还旧)的嫌疑。
这里有个问题,假如5号再发时,大家都不投了,平台就需要自己用钱填补。这是潜在风险所在。但好在新平台,盘子一般都不大,拆过之后的标金额一般也不大。实际上,风险能够比较好的控制(大平台盘子大,风险会急速上升)。金融的核心,就是要通过杠杆放大。平台自己的备用流动资金(注意不是风险备用金), 就是发挥这个作用的。
对于投资人来说,要防止平台重复发标。比如上个月5号发了标, 过几天又发。就是说标是真的,项目是真的, 重复发(实际上也是假标)。 这一点, 很不容易看出来,除非把平台的所有项目拿出来核对。真正的平台发假标,是这么干的,而不仅是赤裸裸地编造假项目。
除此之外,投资人还应该注意一点,平台拆金额、期限之后,再加上高息推广,与诈骗的骗子平台很像。要结合其他的资料加以区分对待。所以说,金额错配、期限错配, 虽然平台要尽量控制, 但是无法避免。需要平台做好规划, 逐步控制、减少,直至尽量不拆。但是,有一件事,平台绝对不能干,那就是项目的错配(实际上,资金托管的平台想做项目错配,也做不了)。
㈢ P2P投资理财拆标有什么风险
目前很多平台都有拆标的,对标的的金额拆分是可以的,但不可以对专标的借款期限进行拆分。属
国家最新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对个人和企业在各大平台上的借款做了限制。在该政策给出的12个月过渡期结束后,各大平台就不可以发布超过规定大额标的了,拆标行为也走不通了。
㈣ P2P平台“拆标”是什么意思
拆标是指长期借款标的拆成短期,大额资金拆成小额,从而造成了期限和金额的错配。其中,标就是借款人的借款需要。
什么情况下P2P平台会拆标呢?一般是借款金额10万以上,甚至是百万,上亿的标的。由于借款额度大,P2P平台不一定能快速满标,所以通过拆标来融资。
比如,借款人申请贷款100万元,借款期限12个月,这样大额、长期的借款标发布后,P2P平台很难在短时间内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就会将这100万拆分。
借款金额100万元,借款期限12个月,拆成10个10万的标,借款期限12个月,这种叫“拆金额”。
借款金额100万元,借款期限12个月,拆成借款期限1个月,每月发布1个100万的标,这种叫“拆期限”。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少有单纯的拆期限,因为每个标100万,没有达到拆标的效果。所以,这种情况下,平台通常采取拆金额的同时拆期限。借款金额100万元,借款期限12个月,如果同时拆金额拆期限,金额拆成10万元,期限拆成1个月。其发标方式应该是,每次一共发布10个10万金额的标,期限是1个月,一共连续发布12次。每次可以1天发完,也可以1个月发完,或者几天,P2P平台都可以自由控制。
希望帮到您,望采纳~~
㈤ P2P中的拆标是什么意思
实际借款人借款时间比较长,但是网站如果按照实际借款时间发标很多投资人觉得时间太长不会投,所以拆成时间短的若干个标的。比如借款人借24个月,网站就每个月发一个1个月的借款标的,借款金额和借款人实际借款额相同,每月用新借的款还上月的借款,这样持续到实际借款人还款。拆标对于新平台,小平台风险非常大。如果发生什么特殊事件,如整个行业出现波动,或者年底大家都缺钱,有可能造成那一个月网站的发标投不满,网站自身资金链又接不上,就会造成资金链锻炼,进而造成踩踏,资金竞相出逃,而资金链全面崩溃
㈥ p2p拆标什么意思
拆标有两种,一种拆额度,一种拆时间。从额度上拆分,举个例子就是把一个20万的贷款申请,拆分成两个10万的标,或者四个5万的标。从时间上拆分就是把一年的标拆成两个半年的或者四个三月标。
实际借款人借款时间比较长,但是网站如果按照实际借款时间发标很多投资人觉得时间太长不会投,所以拆成时间短的若干个标的。比如借款人借24个月,网站就每个月发一个1个月的借款标的,借款金额和借款人实际借款额相同,每月用新借的款还上月的借款,这样持续到实际借款人还款。拆标对于新平台,小平台风险非常大。如果发生什么特殊事件,如整个行业出现波动,或者年底大家都缺钱,有可能造成那一个月网站的发标投不满,网站自身资金链又接不上,就会造成资金链锻炼,进而造成踩踏,资金竞相出逃,而资金链全面崩溃
然,一般来说,拆标还是有危险的。特别是拆时间的标,容易造成错配。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啊。
望采纳
㈦ 什么是拆标 p2p拆标的风险有哪些
主要的有长拆短,大拆小。其中长期标拆短期标的话,期限会明显缩短,比如一年的拆成2个半年的,投资人的期限就会更加灵活。大拆小的话也算是分散风险了。主要还是看具体的业务,还有千万别相信那种大额标,比如几百万的那种集资,风险太大,小额分散才是P2P的本质
㈧ P2P拆标是不是庞氏骗局
不是哦,拆标现象在P2P网贷市场屡见不鲜,拆标似乎已成为P2P网贷行业一个公开的秘密了,尤其是在国内的P2P市场,拆标已逐渐成为一种行业内的特色标志。
对平台而言,拆标等同于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吸引到更多投资者投标,提高平台的成交量,但另一方面也承担着一定风险,当平台对借款项目进行期限拆分之后,需要不停地借新偿旧,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并不靠谱,只要有一个月资金链出现问题,便会造成平台提现困难、跑路、倒闭等问题。
㈨ P2P网贷平台中,为什么存在拆标的项目,原因是什么
现在国家对P2P的监管细则中明确规定不得拆标,有时拆标是借款人急需融资,将大额借款金拆分成小标这样吸纳资金就快,另外也是不规范的P2P平台的操作。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投资人能不能筛选好的安全平台就很重要了,卡尔时代的车贷业务可以考虑看下~
㈩ 基金融资拆标属非法吸资吗
基金融资拆标,目前属于违规操作,违反了基金协会的规定。
但是目前市面上部分小的公司没有那么多优质的高净值客户群体,只能通过小客户来认购,这个就要看公司的情况了,毕竟投资有风险。
还有一些公司员工,诱导客户众筹资金进行投资,比如某人作为代表,进行投资,但是个人资金有限,另外找三五个人,资金全部给到代表人,私下签署代持份额协议,后期收益按照比例分配,这样会有一些隐藏风险,算是规避基金协会要求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