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票房分析及预测
先从至关重要的4大类开始说起:
一:是不是有一个好剧本
评判一部电影剧本的好坏,主要从三点出发:
1.话题性2.社交性3 .IP属性
目前中国市场的动作片和喜剧片占据主导地位,近段时间以来也有扫毒等系列影片《红海行动》《破冰行动》《扫毒》以及励志军事题材电影发挥出来稳定的票房优势,另外科幻题材系列目前是两极化,票房要么非常的高,要么非常低,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还是需要慎重!
二:宣发
强有力宣发公司和发行公司是一部电影票房的基本保障。就市场来说博纳,光纤,猫眼,华谊等发行公司,资源比较足,对电影票房有很大的提升能力
三:主创团队
决定着电影的质量以及保障的就是电影的幕后团队,从服装,制作,灯光,导演,摄影等出发去评判这部电影的根基。电影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口碑的发展。
四:演员
对应的剧本有相应的演艺能力是一部电影最基本的需求:
1.不能从军事专业度演员来演一部喜剧专业度的影片
2.目前的观众更倾向一部电影的口碑,而不是这部电影是不是由一名没有演技的小鲜肉来演
3.老戏骨对电影的质量有更强的要求
五:另外根据这部电影的项目书我还总结了其它可以侧面评判的标准
1.根据影片项目书的对标作品来预测
3.根据影片的明星阵容,题材(爱情,喜剧,军事,警匪,励志),取景来预测
4.根据影片的演员之前演过的同类型影片比较,比如《数字奇谭》可以按照《人间喜剧》预测
5.根据影片档期预测,《平凡老爸》对应明年父亲节,《90雄兵》档期国庆70周年。还有春节档,元旦档等等,节假日更利于票房的发展
6.根据演员粉丝预测,前期的号召必不可少
7.根据前期的市场口碑,影片的说明会,发布会参加人数。舆论程度预测等等
我们选择电影投资,最重要的是看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如何!值不值得我们去投资。所以预测票房成为我们必须要去做的一步,虽然有的朋友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去预测电影的票房成绩,但是在这篇文章下,对票房预测可能会有一些初步的认知,希望对你有帮助
2. 电影票房预测系统的中国第一套BRP系统
2012年1月,中影集团联合艾亿新融资本推出了国内第一套基于电影票房预测的估值与定价分析系统——BRP系统。通过对过去4年中600多部影片的统计分析,该BRP系统发现了6条有趣的现象:
·低成本的影片一般会比大片更卖座
·无名小卒主演的影片要比明星主演的影片利润率更高
·类型的艺术特征跟利润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但评论的多寡(无论好评或者劣评)跟利润之间有密切关系
·不含暴力、色情成分的家庭影片最容易赚钱
·大片的续集要比普通新片更容易赚钱
·明星在为影片带来更高票房的同时,也往往拉低了利润率,因为大部分收入进了明星的口袋
3. 业内解读:为什么90%的中国电影不赚钱
高军则给行业外的投资方提出建议:你可以不内行,但你一定要尊重内行。 据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年初披露数据显示,2012年国产片亏损比例达到82.5%,而美国过去1500多部电影的平均亏损比例仅为61%。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总裁任仲伦透露,201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70.73亿元(农村放映不计入),同比增长30.18%,是10年前的18.5倍。然而,当年生产的电影中真正能赚钱的却不足1/10。《赤壁》巨星云集仍难逃亏损厄运,《夜宴》、《投名状》等大片也是亏损的。为什么90%的中国电影不赚钱? 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影视制作系教授斯夸尔介绍,目前每部好莱坞电影的平均制作成本已达7000万美元;据统计,好莱坞七大制片公司平均每部电影制作和广告成本超过1亿美元,其中,美国本土票房占总收入的12%,海外收入占53%、电视授权占8%、付费电视占5%、PPV/VOD点播占10%和DVD占12%。曾提出电影版权投资计划的中科智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也曾对美国1500多部电影进行了财务分析,显示其亏损比例仅为61%,而整个行业的内部投资回报率则高达25%。 本期嘉宾著名影视导演高希希 浙江美浓影视公司总裁郁康淳 新影联院线副总经理高军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季伟 北京艾亿新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李佩森原因一:求量不求质 高希希认为:大部分不赚钱的电影都是因为制作不精良,虽然赚钱的电影往往不一定是制作最好的,但能赚大钱的电影绝对不是制作最滥的。现在的电影过多地往所谓目标观众群靠拢,其实失掉了电影本身独特的风格,这样的电影低估了观众品位。中国电影界跟风之作太多,一味的跟风最终会使电影失去特色,无法让观众喜爱。 郁康淳也认同这一点:中国电影本身的功课还没做好。好电影是凭借优秀的故事和扣人心弦的情节打动人,这是最起码的立足点。中国电影创新不够,大量跟风之作出现的后果是,90%的跟风电影都亏本。 李佩森表示:影片质量差是中国电影不赚钱的主要原因。卡梅隆拍《阿凡达》用了13年时间,而现在一些国产电影拍得就跟拍电视剧那样快。中国电影需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高军指出,数以千万的中国观众看过《阿凡达》后,口味变得极其苛刻。中国电影尝试了3D技术,但出现了不匹配情况。影院大量订购3D设备,导致3D放映设备供不应求,可是影片质量跟不上去。 原因二:赚钱方式过于单一 李佩森认为,盈利渠道少也是原因之一。目前虽然过亿票房的影片层出不穷,不少影片的衍生品市场也可圈可点,但对于中国每年生产的大量影片而言,依然是凄惨冷淡。目前中国电影产业90%的盈利依然来自票房,衍生品及网络版权等收益可以忽略不计,再加上目前网络高清盗版等事件,使得不少电影的票房更是雪上加霜。与好莱坞影片的产值构成相比,中国电影的赚钱方式过于单一,在美国票房收入只占到1/5,但在中国票房收入占到电影产值的90%。事实上,通过票房拿回投资并不容易。 李佩森说:除了院线票房外,DVD、电视转播、广告赞助、网络点播等都是电影的盈利方式;此外,通过电影有机植入特定场景,拉动地方旅游业发展,收取佣金以及通过产品剧情化吸引商业广告,也是不错的盈利方式。从票房到衍生品、到更深层次的品牌化电影资产,逐步深化电影产业价值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