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理财三性原则
1.安全性,也就是风险性
“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时刻牢记前两条。”由此可见,巴菲特有多重视安全性。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安全性是我们在投资时首先要考虑的。这个投资项目有什么风险?本金会不会亏损?我能接受多大的亏损?合作对象靠不靠谱?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在投资之前,都需要先考虑。
对于投资来说,真正危险的并不是风险本身,而是不知道风险在哪,不知道风险何时会出现。
如果我们只看到投资的收益而忽略风险的话,很可能就会被所谓的高收益所迷惑,而让自己的本金受到损失,甚至有去无回。
当然,我们也不用过于畏惧风险而束手束脚,不敢投资。
比如很多人因为不懂投资,害怕承担风险,而把自己大部分的资金都存放在银行储蓄,或者只投低风险的项目,表面上看是守住了本金,但其实收益率跑不过通货膨胀,实际资产在贬值缩水。
不同的投资者对风险偏好是不同的,对风险的敏感度和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做投资决策时,一定要挑选与自己风险偏好相匹配的产品。
2.收益性,也就是增值性
一般来说,收益性是大家在投资理财时最关注的问题——这个投资能给我带来多少回报?投资收益率有多少?对我来说收益偏低、适中还是偏高了?在考虑这收益性问题时,很多人会进入误区。
这个误区是大家都爱追求收益的最大化,这其实是不对的。
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同时,势必要牺牲资产的安全性,因为高收益的投资,一定是高风险的,但高风险的产品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所以我们追求的应该是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所匹配的收益率,是符合我们实际理财目标的收益率。
3.流动性,也就是变现性
投资理财的目的,就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有足够的钱可以用。所以在做任何投资时,都需要考虑流动性,也就是变现的可能性。
我们需要考虑两个层面的因素,也就是资产变现的金额大小和时间快慢,这两个因素需要综合考量,再挑选与自己理财目标更匹配的理财产品。
Ⅱ 贷款的三性是哪几个
贷款的三性是:
安全性;
流动性;
盈利性;
安全性是前提,流动性是手段,盈利性是目的;
效益性是盈利性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在中国首次出现是1995年《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应当遵循“效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原则,2003年的《商业银行法》将“三性”的顺序调整为“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将安全性置于首位,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银行经营的首要原则。
当前金融的风险:
货币“虚增”背后掩盖着大量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空转的事实;
经营边界日益模糊,监管套利带来业务非理性扩张;
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潜在的风险不可小觑。
Ⅲ 投资、融资问题。请说说你对资产“三性”的认识。
您好!这是分析投资、融资问题的一个基本理论分析框架。
资产“三性”是指回:
1、风险性;
2、赢利答性(赢利性与风险性的矛盾,由capm模型已经解释);
3、流动性(现金为“王”)。
任何资产都是这“三性”不断运动、互相牵制的结果。
投资要考虑“三性”,融资也要考虑“三性”,是在选择“三性”的均衡点。
项目融资就是要利用这“三性”之间的关系为项目关系人特别是项目投资者设计融资方案服务的。
风险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事物规律的了解程度。
有时候国家也鼓励冒风险。如改革、如创新等等。
成功的企业家绝对是冒了当时人们普遍不敢冒的风险,并成功了,因而获得了较高的报酬率。
Ⅳ 资产三性(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关系
盈利性和流动性成反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反向变化,比如说现金,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但是企业如果存放大量的现金,则这笔钱用不到该用的地方,就影响了盈利性,所以流动性越高的资产盈利性越低
流动性和安全性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同向变化,比如现金,现金的流动性最强,企业存放大量现金不用的话肯定安全性是最好的,如果把钱用去投资那么就会有风险,所以流动性越强的资产安全性也比较高
Ⅳ 商业银行三性是什么
商业银行的“三性”: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第一经营原则,流动性既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又是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杠杆,维持适度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策略手段;安全性是盈利性的基础,而盈利反过来又保了安全性和流动性。因此,稳健经营的商业银行总是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他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商业银行之所以必须坚持安全性原则,是因为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原因:①商业银行自有资本较少,经受不住较大的损失。②商业银行经营条件的特殊性,尤其需要强调他的安全性。③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重含义,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它既指速动资产,又指在速动资产不足时其他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转变为速动资产的能力。
盈利性,一切经营性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盈利。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行债券等负债业务,把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然后再痛过发放贷款、经营投资等资产业务,把集中起来的资金应用出去,弥补一部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暂时资金不足。
三者关系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之间往往是相互矛盾的。从盈利性角度看,商业银行的资产可以分为盈利性资产和非盈利性资产,资金用于资金用与盈利资产的比重较高,商业银行收取的利息就越高,盈利规模也越大。从流动性角度看,非盈利资产如现金资产可以随时用于应付存款的体现需要,具有十足的流动性,因而现金资产的库存额越高,商业银行体系应付体现的能力越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强。从安全性角度看,一般情况下,具有较高收益的资产,其风险总是较大的。为了降低风险,确保资金安全,商业银行不得不把资金收益率较低的资产。实际上,商业银行经营三性原则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统一协调关系。
Ⅵ 银行的“三性”原则是什么
商业银行也是企业,但又与一般的工商企业不同,它是经营“钱”的特殊企业,因此,它的经营原则与一般企业也有显著的区别。
与一般企业一样,商业银行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尽可能多地赚钱,这也就被称为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原则。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是为了在收回本金的同时赚取利息;为客户提供汇兑、转账、结算等中间业务,是为了收取手续费;积极进行业务创新,开发新的金融工具,说到底也是为了盈利。在盈利性原则上,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没有什么区别。
商业银行在追求盈利性目标的同时,还必须兼顾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安全性原则,另一个是流动性原则。
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金很少,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公众存款,也就是说商业银行主要是拿别人的钱做生意,一且经营不善甚至发生破产,就会影响广大公众的利益,因而风险高度集中。商业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风险,必须强调安全性原则,避免出现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吸收了大量的公众存款,每天都会有人到银行提取现金,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时刻准备足够的现金以满足存款者的提现需要,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与流动性原则是统一的。现金显然是最安全也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商业银行保有大量的现金就同时符合这两个原则。但安全性、流动性原则与盈利性原则是有矛盾的。因为金库里躺着大量的现金虽然最安全,流动性也最强,却是闲钱,一分钱也多挣不来。商业银行必须把钱投入使用才能生利。但投入使用的资金越多,越难以满足银行流动性需要;资金用到收益越高的业务上,产生的风险就越大。但是,这两个原则与盈利性原则不是绝对矛盾的,它们又有统一的一面,因为只有满足了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商业银行才能够生存,才能够盈利。
总之,银行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Ⅶ 金融资产最基本特征有哪三个,为什么
收益性、流抄动性和风险性是金融工具最重要的三个特征.
三特性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收益性与风险性呈正向相关关系,即所谓“高风险、高收益”.流动性与风险性、收益性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对于通过到期赎回方式获得的流动性而言,流动性与风险性、收益性之间存在反向相关关系;但是,对于主要通过市场转让途径获取的流动性,流动性与风险性又呈反向相关关系.
收益性:股票的收益性,股东凭其持有的股票,有权从公司领取股息或红利,获取投资的收益.股息或红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公司的盈利分配政策. 还表现在股票投资者可以获得价差收入或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通过低价买人和高价卖出股票,投资者可以赚取价差利润.
风险性:是指持有股票可能产生经济利益损失的特性.
流动性: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股票的流动性大于房地产.
Ⅷ 资产的三性指的是什么
资产“三性”是指:
1、风险性;
2、赢利性(赢利性与风险性的矛盾,由capm模型已回经解释答);
3、流动性(现金为“王”)。
任何资产都是这“三性”不断运动、互相牵制的结果。